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8106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09 年经济危机研究性报告小组成员:冯瑶(3 班),林彦辰(2 班),陈彬彬(17 班),王鑫(16班),吴钟彬(9 班),陈佳思(18 班),符露尹(22 班),蔡宗莉(24班),许冬梅(27 班)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而与此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对此更有必要倍加关注.“毕业就是失业?”当今,这句话常常穿梭于校园,这是危言耸听吗?形势真的有如此严重吗?是当今的形势严峻,还是现今的大学教育与社会脱节呢?这使我们不禁深思。官方新华社 2 月 27 日播发了题为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的评论文章。文章说,中国一名大学生的生成,个人要付出十多年读书的心血,家庭要承

2、受相当大花费,国家要投入巨大的资本。这篇文章的背景是:以2004 年 9 月初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 73%计算,当时中国还有 75 万多名本科、高职(专科)毕业生未能就业!因此新华社呼吁,大学生不能及时就业,是巨大的浪费,应当引起全社会特别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重视。新华社作此呼吁,可见有关问题已引起了高层呼吁。值得注意的是,75 万大学生不能就业,是在中国经济保持了 9.5%的高速增长的背景之下发生的。这不由得再让人反思其中的原因。多个信息显示,大学生“新失业人群”的产生,与他们不适应市场需求有很大关系。但这不能怪大学生,学生是教育的“产品”,应该受到“问责”的是国内的教育体制。说得不客气,在

3、现行的学历教育体制之下,国内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效供给”太多,满足社会需求的太少。四年大学读下来,说不能说,写不能写,缺乏沟通能力与动手能力的大有人在。国家投入巨资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但四年后生产出来的“产品”仍不能在社会上产生价值。而中国是否应该下大力气强化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是大力气强化现在的高等教育体系呢?从 75 万不能就业的大学生身上,我们应该看到改革的迫切性。从另一个方面来看就业形势严峻引发大学扩招问题又是值得我们反思。在某些极端案例中,我们看到,大学生卖出“白菜价”、名校生不得不去养猪、陪聊、乞讨等等现象,由此,反思高校扩招的声音也逐渐升高。高校扩招已进入第 7 个年头。在

4、2006 年,应届高校毕业生 413 万,其中毕业研究生 27 万,就业形势异常严峻。因求职无门,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应届毕业生高建,不得不打出“陪聊”的招牌。除了就业问题之外,扩招带来的教学质量问题,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06 年 10 月,西安邮电学院的336 名学生,因不能按规定修满学分,而接到学校的“劝退令”。学院教务处一负责人坦承,大学扩招后,因为师资不足,该院经常是 120 多人一起上大课。正是因为扩招,独立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目前,教育部核准的独立学院有 233 所,承担着 30%左右的本科生培养任务。这些现象已经引起政府重视。5 月,在国务院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已明确

5、表明了一种态度:有必要适当控制招生增长幅度,相对稳定招生规模,切实把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实施 7 年的高校扩招运动,终于将在 2007 年放缓了脚步。 但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的文件称,中国就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大学生就业难题。面对着这百万未就业大军,加上新增的毕业生,2009 年的大学生就业将是“相当严峻”。经济学家胡鞍钢认为,21 世纪中国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高失业所带来的挑战。有位应届毕业生提供了一幅对联,上联是“博士生,研究生,本科生,生生不息!”,下联是“上一届,这一届,下一届,届届失业!”,横批“愿读服输”。对联的内容虽然夸张,但在一定层面上,却反映了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因此,要求高

6、校必须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不断探索培养新途径,构建创新机制,采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以实现培养和造就创新型人才的目的。结合多年来课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树立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目标。来造就更多社会需要的人才,来缓解就业问题。多年来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保持平稳状态,就业率高.这种状况在 2001 年达到高峰,截至 2001 年 6 月毕业生实际就业率本生超过 80%,研究生超过 95%,专科生达到 40%.然而,从 2002 年开始,高校扩招后的毕业生将逐渐进入就业市场,多年来由市场旺盛的需求和毕业生总体规模较小的结构而形成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将发生巨大转变.由于 1999 年大学扩招后的

7、毕业生,从 2002 年开始陆续进入毕业生就业市场,因此,从 2002 年开始,高校毕业生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2004 年将超过 250 万人,2009 年将达到接近 600 万人.另一方面,入世给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机会,短期内不可能有明显的表现.相反,由于入世后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相互依存性增加,产业结构调整的压力加大.因此从短期看毕业生就业形势对经济发展形势的依赖性将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也将对毕业生的专业结构提出更高的要求,毕业生就业形势中长期存在的结构性不平衡有可能会扩大.毕业生就业难问题与我国整个就业形势严峻密不可分.今年的美国金融危机更是将我们推到一个更严峻的局面. 金

8、融危机给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就业带来影响.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发布消息,其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虽然美国金融危机目前还没有给中国就业产生直接影响,但不能说明未来一段时期也不会受到影响。从目前的形势看,中国部分出口型企业已经面临经营困难,出现裁员现象。 尹成基说,这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继而可能导致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将对中国的就业问题再次提出考验。尹成基认为,眼前一些出口企业的经营困难带来的中低端劳动者失业,可能只是局部的现象。而就业问题的严重程度,则要视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究竟何时触底,对实体经济的伤害究竟有多大。科院研究员尹中立表示,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得中国出口形势恶化,而内部消费需求又短期难以提

9、振,这将导致社会总需求下降,继而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减少,最终减少对劳动力的需求。 “显然,未来就业形势并不明朗,促进就业必须成为当前相关政府部门一个重要的目标与任务。”尹中立说。 中国还面临其他就业难题,除了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内部的就业矛盾仍比较突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表达了对就业形势的担忧,多个因素给 2008 年中国的就业形势带来压力。首先,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劳动者数量达到历史新高。来自教育部的信息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创纪录的 559 万人。由于 2007 年尚有 70 万-80 万大学生未就业,因此 2008 年实际需要就业的大学生将超过 600 万人。另外

10、,首批 2 万名“三支一扶”大学生今年已服务期满等待再就业。目前以高校毕业生为代表的新增劳动力正在取代下岗失业人员成为中国就业压力的最大来源之一。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所长游钧提供了一组数据,“十一五”这 5 年,城镇每年要安排就业的人数达 2400 万,而在用人需求方面,按经济增长保持 8%至 9%的速度,约为 1200 万人,缺口 1200 万人。更重要的是,农村还有 1 亿1.5 亿劳动力没有出路。然而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要像中国这样提供 7 亿多个工作岗位。因此,中国正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就业战争。从更广的角度看这个问题,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及毕业后的出路选择都随着这次危机重

11、新进行了“洗牌”。前几年愈演愈热的留学热随着欧美国家爆发的金融危 机开始出现了降温的苗头,而国内的就业环境也由于我国特有的经济体制和模式在这次危机中显示出了些许优势。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也对人民币汇率、各国对新型人才的需求及移民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许多原本打算出国深造的学子也正重新理清他们的思路,重新衡量出国留学的投入回报比。当然也有这样一 群人,他们原本计划毕业后找一份工作谋生,随着经济形势的动荡,他们又拿起了课本投入考研的复习当中。正如一次又一次的历史经验表明,每当危机出现时,在学校中躲几年往往是个明智的选择。 当然,危机也并不是意味着只是一味的带来麻烦,危机中的找工作之旅将更

12、艰辛,但危机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很多大学生也选择了创业.引起许多专家学者及广大的人民关注的经济危机将会带给大学生的就业的影响,据相关的报道,经济危机将转为就业危机,将导致全球 5100 万人失业,这势必也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国外媒体撰文称,由于经济下滑,美国年轻的专业人员和刚毕业的学生一直苦于寻找工作,只有硅谷到目前为止形势还相对不错,但形势也在发生改变改变。而现在原先不受经济低迷影响的硅谷公司正试图削减成本并减少入门级职位,20 多岁的年轻人正意识到大学文凭不再是高科技职位的敲门砖。并且据美国劳动统计局数据,20 到 29 岁美国人失业率居各年龄段之首。今年 11 月,25 岁至 2

13、9 岁美国人失业率从一年前的 5%升至 7.3%,而 20 至24 岁美国人失业率从 7.7 升至 10.4%。全国平均失业率为 6.7%。伦敦的新闻中说,英国将有 300 万人失业,这几乎是伦敦的三分之一的人口了!由于英国缺乏足够的实体产业,金融业是其主要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英国的打击,显然比其他国家还大。经济危机对英国的巨大影响,也会是英国的大学生们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这是毋庸置疑的。中新网 1 月 28 日消息,眼下正值毕业生就业高峰期,因韩国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不景气的迹象越发明显,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成为当今最热门的社会话题。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韩国不少高校的女大学生却放弃就业

14、,纷纷在各大结婚中介所的推荐下相亲,韩国校园掀起了一股“结婚热潮”。经济危机也使得韩国的许多学生们选择了放弃就业。在国外许多的大学生们面临着就业的难题,而在中国这种问题也是同样存在的。2008 年开始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席卷全球,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下,高速发展的中国并不能独善其身,在一些地区、一些领域,经济危机已经表现得非常明显。经济危机下,很多公司开始裁员,招聘需求大幅减少,这使得中国的劳动力市场压力异常巨大,尤其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异常突出。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 2009 年经济蓝皮书指出:预计到 2008 年底,将有 100 万名大学生不能就业,2009 年还将有 592 万名大学生毕业

15、面临找工作,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严峻。按目前的经济形势,估计各大公司会减少 20%左右的校园招聘。然而在一些高校举行的校园招聘会上,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表示,前些年用人单位非常踊跃,会主动和校方联系,今年有不少单位是做了工作才来的。今年广州分公司也明确表示不参加广东移动的校园招聘。广州某重点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房地产公司仅有几家过来招聘,除四大行之外的其他银行也大幅减少了招聘计划,而证券公司更是一家都没有。据了解,前两年,房地产和证券业还是人才招聘市场的两类大客户。而今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这两类企业恰恰是招聘计划削减幅度最大的。时代地产负责招聘的一位李小姐表示,金融风暴对房地产业

16、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今年时代地产校园招聘的计划数将只有去年的 1/3。受到外部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专家指出难就业的十大专业。第一,金融专业。金融风暴过后,影响最大的就是银行业。银行不再是风光无限的行情,裁员大潮滚滚而至,别说是刚毕业的大学生了,就算是成色再老,经验再丰富的老员工,这时候也只能动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艺,暂别银行业,为养家糊口另谋高就了。第二,建筑专业。别以为学了建筑就能风风光光的搞设计,大部分的毕业生只能跟着施工单位外出施工,干着形形色色的打杂工作.工资还不算低,就是比较辛苦,竞争也比较大,谁叫每年都有几十万这个专业的毕业生呢?金融风波引发的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也让当年奔着房地产广阔的前景而学了这一行业的大学生遗憾了。第三,通讯专业。有人说 3G 的推出和电信业的重组无疑给本来就已经属于高薪行业的通讯业带来更广阔的前景。但是 3G 的推出和电信行业的兴旺跟这个专业没有直接的关系,极少部分人能进国家几个电信部门。设备制造商招这个专业的人也只用少部分人来干设计,而且一旦产品定型,就只能干干售后服务的事了,工资绝对没有想象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