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7341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以三大建设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蒋 红 1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 2005 年颁布的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的规定,“马克思主义理论“就是一门从整体上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体系的学科。它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研究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上的传播与发展,特别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同时把马克思主义研究成果运用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上述定位,高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中,应以思想政治理论

2、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研究部门做为建设工作的依托平台和实施主体。事实上,自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于 2005 年正式设立以来,各高校所获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也大多是以各思政课教学研究单位为依托的。我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都对各高校的具体建设单位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规划和思路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任务。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以下简称“我院“)是云南大学的思政课教学研究部门,2003 年就做到了计划单列,目前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思想政治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 年 5 月,

3、云南大学被确定为云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单位,具体由我院负责建设。根据我院的基础、现状及特点,我院确立了以“三大建设“形成合力、协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工作思路。“三大建设“即学科学位点建设、课程建设、队伍建设,是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单位都面临的具有共性、全局性的建设任务。与此同时,在推进三大建设的过程中,如何权衡、处理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形成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由于各具体建设单位的情况不同,又必然会带有各自的特点。我院前身为云南大学马列主义教学研究部,成立于上世纪 50 年代(1953 年) ,长期以来都是一个教学单位,从上世纪 90 年代开始,虽然相继获得了硕士

4、点、博士点建设授权,并于今年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但由于承担全校思政课教学任务的功能定位没有变、师资队伍的基本格局没有变,因此仍然是一个以教学为主体的单位。根据这一基本院情,为了完成好学科建设这一发展的中心任务,我院在处理“三大建设“的关系问题上,明确提出了“学科学位点建设是中心、课程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全局“的基本思路,在这一思路的指导下,深入推进具有我院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一、把学科学位点建设作为中心工作,多方整合资源、形成优势目前,我院拥有云南省唯一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二级学科博士点,2012 年 10 月,我院申报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得批准,这是我院近年来在马克

5、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当冷静看待、充分认识目前我院在学科学位点建设中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挑战:首先,在仅有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基础上建成一级学科的难度很大,在其他高校建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的经验中,只有为数极少的先例属于这种情况。我院能否成功实现突破需要多方面条件的支持与配合。其次,我院一直承担着全校从本科生至博士生层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工作量饱和,从事高水平学术研究的主客观条件相对比较薄弱,因此,虽然我院的学科学位点建设目前在全省高校同行中居于领先地位,但我院现有的师资队伍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说要承载一级学科博士点都远远不

6、达标,教师的内涵式发展,尤其是教学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中青年后备人才的培养在主观和客观上都面临着很大的难度。在充分认识困难的基础上,我们对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重要性加以高度重视,明确提出: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周期,学科学位点建设就是我院今后 5 年的中心工作,人、财、物的配置都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工作展开。目前,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的建设工作已经开展一年多的时间,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些基本思路和做法:(一)摸清现有家底是前提。学科学位点建工作的有序推进及达到预定目标,需要以认清现状、找准差距为前提。为此,在建设工作启动之初,我们首先开展的就是“摸家底“的工作,组织了一

7、批中青年学术骨干分工负责,认真填写“申报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简况表“,填表工作结束后,党政领导班子对填表情况进行专题研究,从事实、数据中逐项找出现有水平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所需条件之间的差距,以细致的摸底工作为基础,将各项差距具体转化为努力的目标,再进一步将目标进行分解、任务落实到每一个二级学科方向学术梯队,并进而落实到具体个人。通过这项工作,实现了建设目标向具体工作指标的转化,不经明确了单位整体的量化建设任务,而且对于参与建设的每一位骨干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而言,具体工作指标的明确也带来了个人努力目标的清晰化,促进了科研、教学工作围绕目标更为行之有效的开展。(二)充分依托已有

8、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基础。我院自 1998 年获批第一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来,先后获批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硕士点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 3 个二级学科博士点,在学科学位点的建设过程中,通过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学术平台,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社会发展、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与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德育等富有特色和优势的研究方向,在这些方向上培养了一批骨干师资,形成了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在一级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不简单模仿其他高校的先进做法,也不搞看似大而全但难以具体操作的二级学科规划,而是立足于现有条件,在坚持学科学位

9、点建设工作的可持续性同时,充分发挥边疆多民族地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特色与优势。经过一年多的酝酿与整合,我们初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原理及其历史发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边疆民族地区的实践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研究等四个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及学术梯队,实现了在符合一级学科建设相关标准和要求的基础上,与既有学科建设特色与优势的有机整合,提升了建设工作的实效性。(三)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教师申报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资格。学科学位点建设首先是学校整体性的工作,所以我们坚持一盘棋的整体思路,首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中突破狭隘的门户之

10、见,积极整合全校范围的优质资源,使凡是具备客观条件和主观意愿的教师都能作为骨干力量参与到建设中来,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其次,积极鼓励具备条件的教师申请相关学科的博士生导师资格,一则以自身条件支持相关学科实现更好的发展,二则通过参与其他学科的博士点建设,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点建设积累经验、整合队伍以及寻找能够体现学科交叉优势的研究方向。目前,我院已有 2 名教师获得政治学、民族学专业的博导资格,几名具备条件的教师正在积极申请当中,与相关专业的学术资源整合,已经对我院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产生了良好的辐射带动效应。(四)切实发挥博士后流动站的人才孵化器作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一级

11、学科,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还包含着较为迫切的学科梯队骨干人才培养任务,人才培养工作的滞后,将极有可能导致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裹足不前。云南大学由于地处边疆,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均比较落后,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面临困难,因此,人才培养工作必须在立足自身培养的基础上,才能坚持“两条腿走路“。应善于利用博士后流动站对人才培养的平台作用,物色合适人选,主要是年纪轻、有悟性、有志于从事专业化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博士毕业生进站开展合作研究,在创造条件使他们多出成果支撑学科建设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对可能留校工作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和扶持,把博士后流动站打造成为培养学科骨干人才乃至未来学科带头人的孵化器,充分发挥这一孵化

12、器对学科建设的推进作用。二、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作用,构建教学科研良性互动机制与其他大多数高校的情况相类似,云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至今仍然是一个以教学为主体的单位,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从事科研工作的时间精力有限,而且由于长期在教学领域满负荷甚至超负荷运转,科研意识相对薄弱。再则,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起步较完,思政课教学单位过去在进人环节上对科研能力的强调也相对不足,客观上造成了教师队伍科研能力偏弱的现实。种种制约因素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学科学位点建设中不宜于单纯强调纯粹学术研究的决定性作用,甚至于搞科研发展单兵突进,而是要实事求是地依据师资和学术队伍现状,在充分发挥既有优势的

13、基础上探索特色化建设道路。依据这一认识,我们在学科建设中没有忽略现有的教学主体地位和已经形成的教学优势,充分发挥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作用,多途径探索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将教学优势转化为科研优势,对学科建设产生辐射及助推作用。(一) 加大对教学研究项目申报的支持力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具有学术研究、意识形态宣传和育人功能的统一性,这就决定了在学科建设中,要将教学与科研作为整体性的支撑力量加以强化,为此,我们结合学校的发展思路,努力增强全体教师“教学研究也是科研工作,而且是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识,积极动员、引导和组织教师进行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今年来,我院教学研究项目的申报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获

14、批 1 项教育部专项项目、2 项省级教改项目,5 门本科生思政课程全部获得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立项,通过教学研究项目的实施,一方面促使广大教师深入探索教学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了组织教学活动的主观能动性,教学实效性得到明显提升,我院教师今年在学生网上评课中的平均得分达到学校优秀水平;另一方面,有效激发了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我院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强化了问题意识,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结合学科前沿问题的探索认真撰写教学-科研论文,“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互动格局基本形成,在保持和发扬传统教学优势的提出上,使学科建设所需各项条件不断得以积累、整体建设水平稳步推进。(二) 做实做强教研室

15、。教研室是思政课教学单位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基本组织,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如果忽视了教研室功能的发挥,往往会导致工作的事倍功半,反之,如果抓好了教研室这个具有枢纽性质的环节,充分发挥其整合及带动功能,则课程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将会呈现出良性放大效应。近年来,我院提出了“做实做强教研室“的创新性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教研室作为教学、科研的实体和主体作用,通过配合项目建设直接下拨经费、实现教研室活动规范化和常态化等一系列举措,有效激发了教研室工作的积极性、能动性。各教研室结合所承担的课程特点,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更新教学课件、交互听课和观摩教学等方式,形成了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良好氛围,此外,定期的教研室

16、活动给教师们认真研究教改思路、相互切磋科研经验、交换学术信息提供了平台,促进了教师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的提升。经过近一年的实践,我院做实做强教研室的工作思路在全省高校同行中产生了可资借鉴的示范效应。(三)推出高水平的教学研究论文集。获评国家级或省级教学名师是争取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授权的刚性指标,这也充分说明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学位点建设工作中,教学和科研的内在相关性。根据我院教师在申报教学名师过程中缺乏有代表性的教学研究成果,因此申报工作一直未能实现突破这一现实困难,我院积极为教师发表、出版教学研究成果创造条件,计划于近期在高层次出版社出版全部由我院教师撰写、体现 5 个教研室教学研究最新成果的论文集,进一步地,我们计划在出版论文集的基础上,优选出 3-5 篇高质量的论文加以充实和完善,推荐到马克思主义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以此提升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的积极性,多出体现教学科研相结合的高水平成果。三、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盘活全局、为学科建设提供根本动力支撑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具体责任单位,如果说学科学位点建设是核心工作,课程建设是基础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