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7327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规范农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四川省泸泸州市州市龙马龙马潭区潭区规规范范农农村村“三三资资”管理管理 探索工探索工作卓有成效作卓有成效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是广大农民群众十分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农村基层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易发多发部位。加强农村“三资”管理,对规范农村经济管理秩序、推进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意义。为此,泸州市龙马潭区以深化“经济高速发展,干部廉政不倒”示范区创建活动为依托,以开展农村党风廉政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工作为契机,在农村资金实行“村财镇(乡)管村用”的基础上,对乡镇、村两级小额资产资源集中交易、集中监管工作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有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集体经济发展积蓄了

2、后劲,壮大了实力,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健康、持续和快速发展。顺应农村形势 积极推进“三资”管理由于当时的支部书记不按规定操作,违规承包,造成集体收入损失。2009 年,龙马潭区专门组织课题组对全区 12 个乡镇(街)资产资源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资产、资源家底不清、情况不明,账物不相符,资产、资源出租、承包等存在不公告、不集体研究、不按规定操作现象,造成群众信访反映增多。因此,龙马潭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规范乡镇、村(组)小额资产资源交易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实施细则,明确了管理范围、交易方式、工作流程、责任追究,全面推行小额资产资源交易服务工作。与此同时,该区在 12

3、个乡镇(街)全部成立小额资产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和交易(后简称“服务中心”)和交易监督委员会(后简称“监督委员会”),通过两个机构的设立和职权的明确,切实推进服务中心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优化资源配置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交易工作的阳光操作,有效杜绝了过去暗箱操作、人情发包、低价发包的不合理现象,起到了使集体资产和资源保值、增值的作用,发挥了资源的最大效益。这种“权责明确、处置规范、监管有力”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了农村“三资”的运营效益,让干部干干净净干事,群众明明白白受益。改善干群关系 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在现实操作中,农村小额资产资源管理“决策一言堂、花钱不守规、处置暗箱操”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村小额资产

4、资源交易已成为农村干部违规违纪违法案件的易发多发区,群众对此反映十分强烈,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激化了社会矛盾。 ,更拉近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干群之间的对立抵触情绪,巩固了农村基层政权。强化监督管理 推进反腐倡廉建设一些乡镇、村干部就是利用手中的权力在执行上级政策时,尽力牟取个人或小团体的利益最大化,造成上级有的政策在农村中走形变样。实行小额资产资源交易服务工作后,集体资产资源处置村民讨论,具体工作通过服务中心平台操作,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监督,财务收支往来、资产资源处置交易由暗变明,农村集体的经济活动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督,变事后抓查处为事前抓防范,监督准入问题得到

5、很好解决,更好地保护了农村基层干部,使群众更相信干部,干部更依靠群众,村干部之间也更团结了,廉政意识明显增强。确保了资产资源交易的规范管理。宁宁边边路街道路街道办办事事处农处农村集体村集体“三三资资“管理制度化管理制度化、 “三资“是指农村集体的资金、资产、资源。创新机制的目的是实现规范管理。农村财务实行委托代理制, 实行农村财务委托代理制,由办事处农经站全面负责处理村级的资金管理、凭证编制、账簿登记、微机录入、张榜公布等财务工作;村级设一名出纳。五个村代管资金余额达 1.1 亿元;集体资产、资源实行登记管理制, 2008 对五个村推行了“三预算、一报告“的村级财务预算管理体系,村“两委“、民

6、主理财小组及时监督预算执行情况,有效杜绝了草率决策、增加村级债务等现象的发生。为促进“三资“管理长效运作,建立了规范高效的监管机制,奖优罚劣的责任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并从六个关口严格把关,确保“三资“管理到位,经济合同管理制度、公开招投标制度、代理中心每月按固定审接日到村召开民主理财会议,现场审查接账,实时实地监督理财活动;在村集体资金的管理方面,撤销各村在银行开设的账户,由镇委托代理中心统一在银行为各村开设账户,实行双向监控;对村级支出当月末结算的事项,在民主理财时由经办人报告未结算事由,经民主理财小组审议通过后给予结算;健全和完善举债审批、新债责任追究和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四项制度,有效制止新

7、的村级债务发生。有了完善的制度建设,更要看能否有效执行。胶州市编印了胶州市“三资“管理工作标准化手册,绘制了工作流程图,严格操作程序,明确工作步骤,落实工作标准,提高了工作效率,理清了村级财务遗留问题。压缩了非生产性开支,减轻了村级负担。仅 2008 年,全市压缩非生产性开支 488 万元,其中电话费 40%;精简村干部职数 800 多名,减少开支 400 多万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遏制了债务增长。2008年,全市通过实行资产资源经营与处置合同管理,增加合同收入 2645 万元。民主管理,使村级“三资“管理犹如春雷滚过见艳阳。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化近年来,胶州市在全面落实农村土地承包

8、经营权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着力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目前,全市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达 11 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 13.7%。参与流转的村庄 563 个,占全市村庄总数的 69.4%;参与农户 3.6 万户,占全市农户总数的 18%;建成 100 亩以上较大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 50 个,参与流转的农民年均收入 1 万元。全面落实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是流转的前提。1994 年,胶州就被列为全省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全面推行了“口粮田“按人均分、“责任田“投标承包的“两田制“。农村土地承包法实施后,胶州利用 3 年时间推进“两田制“调整,全面完成延

9、长土地承包期 30 年的工作。目前,全市拥有土地并实行二轮延包的村有 776 个,总户数 17.7 万户,面积 77 万亩,签订土地承包合同 15 万份。而伴随城乡一体化,农民经商务工者众,流转承包地者多,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行为,在胶州是不能不创新的。为解决工作人员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政策的把握问题,胶州市从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入手,加强对流转的管理和服务,使其逐步纳入依法有序的发展轨道。全市完善了三级平台,在市、镇两级分别成立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并在各村组建流转服务站。通过制作土地流转合同标准文本、建立流转双方收益动态平

10、衡机制、严格签证归档管理制度等,从根本上避免了纠纷。同时,在市、镇、村三级建立了专门的土地承包纠纷调解机构,对已经发生的土地流转纠纷进行有效调解。农户采取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和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得到鼓励,目前,农户主要通过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龙头企业带动实现流转。全市有农村土地股份合作社 42 家,入股土地面积 2.1 万亩。全市近 70%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基地和农户建立了稳定的产销关系,订单农业面积超过20 万亩。李哥庄镇 11 个村成立了土地股份合作社,依托山东大洋集团将 5000 亩土地流转到神农园蔬菜种植基地,吸引福生、康大等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入镇入园经营。张

11、应镇臧家庄蔬菜生产合作社,通过与福生公司等 5 个出口加工企业合作种植蔬菜,规模化种植面积达到 1320 亩;李哥庄镇种植大户郭文行承包土地 1000 亩,实施机械化作业,年产粮食 1000 多吨。如此规范流转,农民心头怎能不如春风吹拂般温暖。3 农民专业合作社创“四化“合作社,有合还要有“作“。为充分发挥合作社的作用,胶州市按照青岛市关于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化“创建活动的意见,注重抓规范、搞示范、育典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数量规模快速膨胀,运行质量不断提升。截至 4 月份,全市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 329 家,会员 3.9 万个,带动农户 8.1 万户,占全市农村总户数的 40.5%。其中

12、,青岛洋河无公害农牧产品研发专业合作社、青岛鑫玉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全国示范合作经济组织。“四化“是指标准化生产、品牌化建设、规模化经营、规范化管理。实际上,是将合作社的各个层面进行分解,最终实现经营效益最大化。标准化生产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水平。合作社实行农产品生产过程“五统一“,目前,合作社为社员统一采购的主要投入品占 80%以上,社员的产品通过合作社统一销售的达到 60%以上。全面推行生产记录档案管理制度、农产品检验检测制度,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认证。品牌化建设的目的是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青岛洋河无公害农牧产品研发专业合作社的“艾山“牌农产品,青

13、岛鑫玉生猪产销专业合作社的“和鑫玉“猪肉等,均已成为青岛市知名商标。特别是青岛胶州大白菜专业合作社生产的胶州大白菜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2008 年,合作社社员种植大白菜 6000 亩,销售收入 3903 万元,比非社员亩均增收 2000 多元。规模化经营的目标是提高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专业合作社在联结产销协作关系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极大地推动了农产品加工企业、种植基地的健康快速发展。目前,胶州市规模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 377 家,农副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 170 万吨,年出口创汇 3.7 亿美元,全市订单农业面积达到 20 多万亩。规范化管理的目的是增强合作社的凝聚力和向心

14、力。通过指导帮助合作社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完善运行机制,切实加强内部管理,有效提高了合作社运作的规范化水平。目前,全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都建立了符合各自发展特点和要求的章程;建立了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决策议事规则、社员管理、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档案管理等相关制度,明确成员分工,落实岗位职责,内部机制不断完善,切实保护了社员的利益。2008 年,青岛胶州大白菜专业合作社按照社员与合作社的交易量和出资额、公积金份额等,共分配盈余 234 万元,社员平均每亩分配 390 元。这样的合作社总是春意昂然。4 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社会化近年来,胶州市把村庄的硬化、绿化、亮化、净化、美化

15、(五化)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公益事业投入新机制。2007 年以来,全市共投入村级“五化“建设资金 2.74 亿元,其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 1.46 亿元,调动社会资金 1.28 亿元,全市 90%以上的村庄达到“五化“标准。“五化“是否会变相增加农民负担?胶州通过调动各方资金投入“五化“建设,探索了农村公益事业的运作机制。首先是做到政府主导农村公益事业,政府负责规划设计,制定鼓励政策,进行监督检查等,制定出台了胶州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等 12 个配套文件。先后实施了街道硬化补水泥(每硬化 1 平方米路面市财政补贴 1 袋水泥

16、)、村庄绿化补树苗、亮化补电线杆、净化免费、以镇为单位收集处理垃圾等一系列配套激励政策。选择 100 个村庄作为市级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示范村,仅用 2 个月的时间,100 个示范村“五化“工程全面完成。提出农民主体主要是充分尊重民意,不搞强迫命令,指导和推进以民为先、以人为本,通过优惠政策调动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通过“一事一议“,以出资出劳等方式,组织广大农民广泛参与到“五化“建设中。如胶北镇秋连庄村 2470 米的排水沟全是由村民自愿出资出劳修砌完成。为有效解决资金投入问题,胶州的做法是充分调动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凝聚到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上来。对企业捐助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资金,实行税前列支;对帮扶成效突出的企业,使其政策上得实惠、社会上得地位。全市 50%以上的村庄与相关企业建立了帮扶关系。组织全市所有独立核算的部门、单位与村庄实行结对帮扶,“送资金,共办农村社会公益事业;送物资,共建农村基础设施;送项目,共谋农村经济发展;送文化,共育农民文明新风“。全市支持涉农项目达到 75 个。此外,全市还吸引 8300多、元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