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6523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品德与生活教学探究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明确界定:“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 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 因此,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教学,应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 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教育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的生活。 一、在课堂上感受生活 时代在变,学生在变,教法在变,教学内容岂能不变?我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就特 别注意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品德,拥有品德。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教学回归生活 1.品德课的目标应当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觉得目标 通过努力是能做

2、到的。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本着先从学生个体经验出发,再与现实的 道德规则、教学材料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能反映社会现实和发展需求及学生个性全面发 展的目标体系,使教学目标更优化,让其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及课堂教学与学生 个性发展的枢纽。如学习礼貌待人的系列内容时,我除了制定知识目标:讲礼貌是尊重别 人和友好的表现,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之外;还制定了能力目标:在与他人交往时,要做到 态度诚恳、和善、谦恭,语言温和、友好、有分寸,真正有效地促使学生在生活中形成品 德。 2.“回归生活、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的课程理念决定内容生活化是小学思品课程的首 要特征。因此,我们必须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从儿童生

3、活中发现问题生成活动主题,灵 活地处理教学内容,让他们到生活中体验、实践。 (1)让教材内容由大变小,发挥近距离效应 在教学的过程中,作为教师,应灵活处理。如在教学集体力量大的内容时,我采用和 老师拔河比赛的游戏来体现:先让一个学生与老师比,比不过,然后逐个地增加人数,直 到赢了老师为止。这个活动学生通过切身的体会,对“团结力量大”早已是心知肚明。 (2)让教材内容由虚变实,空间上舍远求近 正如每所学校有自己的特色一样 ,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资源。在教学的过程 中,我们应适当穿插一些地方资源,来丰富教学的内容,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如 爱家乡主题,我就让学生走一走,看一看,蒙山、云蒙

4、湖的美,通过展示交流美景资料, 从真实的感受中激发孩子爱家乡的情感。 二、在评价中热爱生活 教学评价对整个教学起着导向和制约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评估,是思品教学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思品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也应真正“回归 生活” ,切实提高思品教学的质量,使学生的“知” “行”有机的统一起来。 1、评价情境生活化,注重于生活过程 正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所描述的“道德是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 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生活” 。因此,生活既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也是道德教育的终点。我们 要把评价寓于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从儿童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 有爱

5、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动生活这四个方面去评价学生。例如:从劳动中观察学生 爱劳动的品质是否形成;在班级生活中,观察儿童是否具有爱心、具有责任感;在家校联 系时,了解学生在家是否孝敬父母、热爱家庭等等,把学生放在生活这一自然状态下观察, 他的思想品德水平才能得以真实的反映与客观的评价。 2.评价形式多样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评价是教师和儿童共同合作进行的有意义的建构过程。我们可以采用多向互动式评价,即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综合评价,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 生参与对自己道德认知、道德行为及个性品质等方面的评估,对于效果不能及时反馈的就 在实践过程的内化中进行延时性评价,

6、如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的评价,采访你身边的一位 先进人物,记录他的先进事迹;调查、访问,了解所在城市环保的情况;自发组织一次活 动,记录活动内容等。这样对学生的“知、情、意、行”进行全面评估,提高了思品课的 测试效果。学生通过自评、互评,再一次受到了教育,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 评价的结果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毫无生气的分数,使品德教学过程呈良性循环状态。 三、在生活时联系教学 真理是在实践中才能体验其价值和科学性的。学生的一些认识和新的道德观念在生活 中是否能得到广泛的认同,我们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 该怎么做,而是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

7、价?我们的教学 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品德与生活课上的认识,不搞“纯 而又纯”的教育。 (一)开展多种活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 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 。而开展活动,恰恰给学生创设了发现、研究、探索的场所 和过程。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如在“遵守交通规则、安全才能回 家”主题中,结合大部分学生回家要过马路,就开展 “交通知识知多少”的竞赛活动。让 学生自主收集交通资料,制作交通标志。在比赛的过程中,与同学们共同竞争、交流。课 外,又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成小展版,进行展览,强化安全意

8、识。 (二)引用电视内容 说到电视,可以说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看。电视中的许多广告、金曲、电视教育教学论 文等内容不仅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还充满乐趣,无不成为学生课余津津乐道的对象。那 我们就引用电视内容、借用电视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如尊敬老人 ,播放歌曲常回家看 看开课,这样一引伸,就给“尊敬老人”这一传统美德赋予新的意义,它贴近学生的生 活实际,更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另外,如脑白金、血尔等广告也充满了人情味,把它引 用进来,可以作为学生喜闻乐见、又容易接受的教育资源。我们还借用一些教育教学论文 的活动形式来进行教学,由老师来做节目主持人崔永元,学生是特邀嘉宾,在一个个 活动中,一片片欢声笑语中,

9、接受教育。 (三)走进社会生活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 、 “社会即学校” 。在进行思品教育时,我们不能把学生 仅仅局限于学校,我们更应该把他们引入社会。如教学我是值日生这一课时,由于现 在的孩子劳动意识较差,如果教师只是纸上谈兵,就不会有多大效果。对于这样的教学内 容,我们就把学生引向社会,让学生进入社区,帮助孤寡老人打扫卫生、整理房间,到小 区内捡废纸、果皮,清洗花坛四周的瓷砖,使学生劳动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加强学生 的劳动意识。 (四)课外拓展延伸 校内、校外(包括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内外结合式,使学生把在学校里学到的道 德认识,通过在家庭、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其正确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让学生持之以恒地把道德认识转化为自觉行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或参加一些社会实 践活动的操作实践式,既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又使学生以此 为鉴,时刻鞭策自己要有规范的言行,真正落实了思品课的延伸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