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5619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2008年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年温州市中小学(学前)个体心理辅导案例心理辅导案例评比类型:评比类型: 初初 中中 个个 案案 文章标题:文章标题: 一位行为不良一位行为不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转变的转变 姓名:姓名: 张张 美美 云云 单位:单位: 瑞安市莘塍镇民公学校瑞安市莘塍镇民公学校 联系电话:联系电话: 13705782208 一位行为不良一位行为不良“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转变的转变一、个案基本资料一、个案基本资料 1、案主:黄某2、性别:男3、年龄:16岁(开始咨询是七年级,那时案主16岁,现在已经是九年级的学生)4、籍贯:高楼5、个案来源:因案主经常违反校规班规,政教

2、处教育后过几天仍无效,介绍到心理咨询室。6、辅导时间:2006年12月至2008年7月二、问题行为概述二、问题行为概述 1、经常违反校规班规,当老师指出其错误时,不服老师的管理,顶撞、抵触情绪明显。 2、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喜欢与其他班级行为习惯不良的同学交往。3、穿着打扮、言语行为受社会不良因素影响较大,思想比较复杂。 4、叛逆心理明显,尤其是父母的说教不是顶撞,就是离开或摔电话不听。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三、背景资料及分析 1、心理特质、心理特质 (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 (2)在同学中喜欢搞破坏,同学越是制止越闹的厉害。(3)性子急躁,做事很情绪化,有时难以自我控制。(4)自我反省能力差

3、。 2、家庭状况、家庭状况 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现在跟着爷爷奶奶住在瑞安。父亲在他四岁的时候就外出打工,跟孩子的接触时间很少。母亲在他二年级的时候也出来打工,孩子在老家由年迈的奶奶照顾,说是照顾其实就是奶奶给孩子煮饭洗衣服。案主属于独生子,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好,但是孩子还是被宠着爱着,过着衣来伸手的生活。到了初中随着爷爷奶奶到瑞安,跟同住一间狭小的出租房子不足三十平方,居住条件以及居住的环境都不理想。尤其是他们住在一起的地方特别的复杂,有在几位跟他同龄的现在已经打工的好几位邻居,他们不上班的时间泡网吧,出去逛等都会把没有事情呆在家的他约出去。于是染上了一些坏习惯。3、学校状况、学校状况 性格倔强

4、,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学习情绪低落,只听某些感兴趣的课程,其他课程上课睡觉或者说话,回家作业不认真完成,更不用说回去做预习和复习工作了。虽然说脑子比较灵活清晰,但不肯在学习上花时间和工夫,怕吃苦,好逸恶劳,所以成绩属于中等偏下。开学后经常和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你越是反对的事情,他就越和你对着干。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十分尖锐。经受不起老师的批评。每当老师批评他时,他眼睛直对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甚至还和老师顶嘴。上课故意讲话,做小动作,不交作业。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找他谈话,他也是听过算了,有时也会和班主任顶撞,回到教室一如往常,是个让老师十分头疼的学生。

5、做事很情绪化,自我要求不严,做事随意性强。最后班主任没有办法交给政教处,事后写了检讨书,但心里对此事仍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四、案例分析四、案例分析案主就是属于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顾的留守儿童。案主原本是一个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在案主4岁的时候父亲就外出打工,由于回家需要路费原因,父亲也是过年才回家一次。孩子虽然很小,对于男孩子来说,父亲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直到案主上小学二年级母亲也随父亲出来打工,这以后案主就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到现在。孩子很贪玩,根本不听爷爷奶奶的话,对学习毫无兴趣,行为习惯原本就很不好的孩子,来到人生地不熟的瑞安后,很快的结识了邻家的同伴。从此以后案主就

6、常不听爷爷奶奶的话跟随邻家同伴出去逛。家长来电话没有办法跟孩子好好的说话,开始说的很好一旦说到学习,要听爷爷奶奶的话,孩子就烦躁发火,时常还会抱怨说:“你们管不着,我自己的事情,我自己想怎样就怎样。 ”案主的叛逆行为是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就会表现出严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老师不是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不能正确对待他所犯的错误,处理方式不当,使矛盾和冲突日益恶化起来;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使他看问题容易产生偏见,以为与老师对着干很勇敢,是一种英雄行为,因而盲目反抗

7、,拒绝一切批评。造成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孩子们从小就不在父母身边长大,现在又进入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黄某就应该属于个性心理偏激型个性刚强、好动、暴躁、易怒、好胜心强。 主要问题是思想狭隘,偏激。感情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自负的外表里潜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环境的不良影响,尤其是自小就不在父

8、母身边长大缺少正确的引导。这类“留守儿童”大多属行为习惯不良,如果教育不及时,很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通过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抓住教育突破口,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刚开始努力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开始的工作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在不放弃的前提下真正了解留守儿童的个性特点,再从心理角度引导案主走出思想错误的认识,同时大量的做了父母的工作,取得父母和爷爷奶奶的配合,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五、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五、辅导过程和辅导策略根据案主的具体情况,于是就基本完整地做好了了解工作。经过慎重考虑,准备对他用心理咨询的方式惊醒调整。经过反复的思考,我

9、决定分五个阶段进行辅导:(一)第一阶段(一)第一阶段1 1、实施行为、实施行为:运用“来谈者中心疗法”,建立关系。2 2、实施目的实施目的:和案主建立良好关系,为个案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3 3、实施过程实施过程:“来谈者中心疗法”是有罗杰斯于20实际40年代创立的。其主要观点是人都有发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并加以改进。所以心理咨询的目的,不在于操纵一个人的外界环境或者其消极被动的人格,而在于协助案主自省自悟,充分发挥其潜能,最终达到自我的实现。在这个阶段,我对案主实行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关注生活中的任何事件和需要帮助的一切,认真倾听,使案主对我产生信任感,并与我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从案主和几个身

10、边交往的朋友来看,案主不是个离群索居的孩子,他因为得不到家人的关心,每天回家面对的是冷冰冰的狭小的房间,来到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因为跟老师关系比较僵,往往受到同学的嘲笑,又加上他周围的环境对他的诱惑力太强,他才会变得反叛不服管理,学习情绪低落,结交有不良行为习惯的社会上的同龄朋友。我相信只要给他创造一个充满爱心和关心的周围环境,他是能打开心扉接受同学老师,很好的融入到班级中去的。因此在这个前期的过程中,我是尽量让他感受到我真诚的帮助,使得他能够树立新的人际交往的信心,并简单地渗透了一些有关人际关系方面的具体注意事项和应对技巧。4 4、实施效果、实施效果: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多我的信任程度明显

11、升高,对我的目光和注视,基本上没有产生猜疑,可以说开始建立信任。(二)第二阶段(二)第二阶段1 1、实施行为:、实施行为:通过建立的信任,积极进行倾诉的引导。2 2、实施的目的实施的目的:这个时候虽然了解了很多的资料,但是真正的原始材料还是需要他自己倾诉,通过对倾诉的引导,实现精神放松、情绪宣泄。实施过程实施过程:经过一段时间的信任关系的建立,我认为我们已经有了一种比较好的可以实现咨询的关系了。在分析了他的基本情况后,我认为解决他的问题首要任务是使他的情绪得到宣泄,于是我就一步一步地引导他,让他讲出对父母的情感困惑,对同学的认识困惑,对老师的偏激看法,而我对他的观点不做任何的评价。在讲述的过程

12、中,他的情绪表现得比较激动,有时甚至掉下眼泪。特别是讲到自己在老家被同学欺负,想爸爸妈妈的时候,他泪流不止。在引导之下,他讲出了许多自己在成长中的困惑和交往中感受到的问题。实施效果实施效果:他把自己深藏的情绪开始宣泄,不仅让我得到了较多的原始认识,也让他自己放松了不少。同时,这次调整行为在客观上也加深了我们之间的信任。(三)第三阶段(三)第三阶段1 1、实施行为、实施行为:运用自我肖像法,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2 2、实施目的实施目的:通过对自我的认识,从而在意识上形成对自我的基本客观认识。3 3、实施过程实施过程:在这次来访中,他表现出比较好的状态,我想这和上次良好的交流不无关系。但是我并

13、不满足仅仅停留在这一层次,这也不是心理咨询的目的,我应该引导他认识到问题的跟被原因,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于是我让他做了自我肖像法测验,让他更深刻地了解自己。在我的提问下,黄某告诉我画中的男孩已经是一个16岁,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跟同学打架,由于他的老家是在农村,被他打的同学是同村的一位男孩,同学的父亲特别的霸道,强烈要求跟这个孩子换班,后来还多次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案主的父母。没有办法他只得留了一级,所以他比同龄人年纪要大。他很讨厌班级中很会管闲事,很霸道的同学。他很狠他的自己的父母不关心帮助他。他也讨厌老师的懦弱。他还说最讨厌别人用异样的眼光来看他,还说这个男孩很会做梦常常梦到跟爸爸妈妈一

14、起等等。问他将来想成为怎样的人的时候,他说自己将来想成为一个出色的受人尊重富有爱心的人物。当我问及这个男孩有什么优点和缺点时。黄某说他的优点是热情,开朗,自信。但是他想不出这个男孩有什么缺点。做完这个自我肖像测验后,我告诉黄某,其实画中的男孩就是他自己。画中男孩有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但是他只是注意自己的优点,而忽视了自己的缺点,这就是现实中的他。他在这个过程中把自己内心的疙瘩都自然的暴露出来。同时也表现出一些不良的行为,让别人对他的感觉出现了误差,从而导致了现在这样的局面。从埃利斯的理性情绪理论来说,产生不良情绪的主要原因是不合理的信念而并不是事情本身,于是我给他提供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帮助他形成

15、人际关系的基本概念和认识。并且开始鼓励他在生活中尝试,努力处理好跟同学老师之间的关系。4 4、实施效果、实施效果:通过自我肖像法的使用,使得他顿时明白了自己一直以来难以突破困难的原因是什么。有了这关键性的突破,我开始将他的调整从意识上转移到现实中去尝试。(四)第四阶段(四)第四阶段1 1、实施行为、实施行为:运用代币制和反应代价,促进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2 2、实施目的实施目的:认知改变,助人自助,启发他自己寻找改变的目标。确定目标,并让他将目标具体化,还要靠路自己为此需要付出些什么?3 3、实施过程、实施过程:到了中期,为了使他的日常行为得到即时强化,我选用了代币制和反应代价这两种行为矫正策

16、略对黄某的行为进行矫正。代币制最基本的原理就是强化原理,他以代币作为条件强化物,当代币积累到一定数目,就可以交换真正的强化物,代币制是指系统地运用代币,来矫正不良行为的整个过程。反应代价是为了使偏差行为不再发或少发生。在该行为发生后使行为者失去自己所拥有的部分强化物的一种行为矫正策略。他的原理是个体都持有自己所拥有的强化物的自然心倾向,一旦在某种情境中因某种特定行为使自己失去了这样的强化物,个体以后会尽可能的不在这样的情境中再表现出这样的行为,以免付出自己不愿付出的代价,此后此类行为发生的可能性自然就会下降。针对黄某的行为,我制定可一份行为价值表,根据他的行为符合期望的程度不同,每一个目标行为的价值也不同,由此得到不同的电数代币。当表现出偏差目标行为,即扣去相应的点数,然后用所获代币制点数来交换各种不同的强代物。记录如下:表一:行为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