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正当行为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553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刑法-正当行为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刑法-正当行为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刑法-正当行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刑法-正当行为(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刑法学刑法学第九至十章第九至十章 FAQFAQ第九章第九章 正当行为正当行为 一、什么是正当防卫?它的构成条件都有哪些?一、什么是正当防卫?它的构成条件都有哪些?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 而对不法侵害者实施的制止其不法侵害且未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行为。 正当防卫是国家为了鼓励人们勇于和不法行为作斗争而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但这种权利的行使毕竟也 存在一定的客观危害性,因此,该项权利的行使也必须受到一些必要的限制,这些限制在正当防卫的构成条 件之中得到了非常完整的体现。具体来说,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主要有以下几点: 1 1、起

2、因条件、起因条件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和存在; 2 2、时间条件、时间条件必须在不法侵害行为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期间进行; 3 3、对象条件、对象条件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 4 4、主观条件、主观条件(或目的条件)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实施; 5、限度条件不能明显超过必要的限度。 二、什么是紧急避险?它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二、什么是紧急避险?它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紧急避险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 以而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主要有: 1 1、

3、起因条件、起因条件必须有威胁合法利益的实在的危险发生; 2 2、时间条件、时间条件必须是在危险正在发生时实施; 3 3、主观条件、主观条件必须是为了使合法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 4 4、对象条件、对象条件只能是无辜的第三者; 5 5、限制条件、限制条件只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6 6、限度条件、限度条件不能超过必要限度和造成不应有的损害,即避险行为所造成的合法权益的损害,必须小 于所避免的损害。 三、正当行为和紧急避险有何异同?三、正当行为和紧急避险有何异同? 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而给他人的某种权利或者 利益造成一定的损害,同属于正当行

4、为。但是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总体而言,正当防卫反映的是合法权 益与不法侵害之间的矛盾,而紧急避险反映的则是两个合法权益之间的冲突。具体而言,两者既有一定的相 同之处,又有相当的差异。 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两者的相同之处主要表现为: 1 1、目的相同。、目的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 2 2、前提相同。、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时才能实行。 3 3、责任相同。、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应损害后果的,均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 1 1、危害的来源不同

5、。、危害的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危害来源仅限于人的不法侵害行为;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既可以是 人的不法侵害行为,也可以是(甚至大多数情况下)是自然灾害、动物的侵袭,以及人的生理、病理的原因 等。 2 2、行为的对象不同。、行为的对象不同。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而紧急避险则是损害第三者的合法权益。 3 3、行为的限制不同。、行为的限制不同。正当防卫的实行,只要有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就可以,不论防卫人是否有条件采取 逃跑、报警、劝阻等方法制止不法侵害,不要求迫不得已;紧急避险则只能在没有任何其他方法排除危险的 情况下,迫不得已而实施。 4 4、行为的限度不同。、行为的限度不同。正当防卫的

6、必要限度,是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只要所造成的损害与不法侵害可能 造成的损害不过于悬殊即可,因而正当防卫所造成的损害,既可以小于,也可以大于不法侵害行为可能造成 的损害;而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则只能小于所避免的损害,不能等于甚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 5 5、主体限定不同。、主体限定不同。正当防卫是每个公民法定权利;紧急避险不适于职务上、业务上负有特定责任的人。第十章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 一、犯罪既遂形态包括那些类型?一、犯罪既遂形态包括那些类型? 犯罪既遂,是故意犯罪的完成形态,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确认犯罪既遂与否,应以行为人所实

7、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基本犯罪构成的全部 构成要件为标准,而不能以犯罪目的达到或者以犯罪结果发生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由此,可以概括出犯罪 既遂的几种基本类型: 1 1、结果犯,、结果犯,即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能构成既遂。 2 2、行为犯,、行为犯,即以法定的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犯罪既遂标准的犯罪。 3 3、危险犯,、危险犯,是指以行为人实施的危害行为造成法定的某种危害结果的危险状态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4 4、举动犯,、举动犯,也称即时犯,是指按照法律规定,行为人一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即告完成和完全符合构成要件, 从而构成犯罪既遂的犯

8、罪。 二、如何理解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如何理解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预备形态,是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 实行犯罪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它在特征方面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1、客观方面的特征、客观方面的特征 (1)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的预备行为,即为犯罪的实行和完成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 (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即犯罪活动在具体犯罪实行行为着手前停止下来。 2 2、主观方面的特征、主观方面的特征 (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 (2)犯罪在实行行为尚未着手时停止下来,

9、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三、如何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三、如何理解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犯罪未遂形态,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 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犯罪未遂形态具有三个特征: 1 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2 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 3 3、未完成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未完成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致。 四、如何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四、如何理解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 ? 犯罪中止形态,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

10、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而未完成 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我国刑法上的犯罪中止可以分为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 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类型,二者的构成特征有所区别: 1 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 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而成立的犯罪停止形态。要求同时具 备以下三个特征: (1 1)时空性)时空性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也即必须是在犯罪处于运动中而尚未形成任何其他犯罪停止形 态的情况下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成立的客观前提条件。 (2 2)自动性)自动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放弃犯罪。 (3 3)彻底性。)彻底性。是指行为人彻

11、底放弃了犯罪。 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 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实行行为但尚未造成犯罪既遂所要求的犯罪结果时,自动有效地防止犯 罪结果的发生而出现的犯罪中止形态。这种犯罪中止,除了具备上述时空性时空性、自动性自动性、彻底性彻底性三个特征外, 还要求具备“有效性有效性”这第四个特征。 五、我国刑法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五、我国刑法对预备犯、未遂犯、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什么? ?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原则是存在明显的区别的。具体表现为: 1 1、对于预备犯,、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2 2、对于未遂犯,、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3 3、对于中止犯,、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