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注意与意识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5263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注意与意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三、注意与意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注意与意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注意与意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注意与意识三、注意与意识 (一)注意(一)注意 1、概念:、概念: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2、特点:、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指向性是指人在每一瞬间,他的心理活动或意志选择 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另一些对象,表现出心理活动的选择性。注意的集中性是指当心 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它们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即全神贯注起来。集 中性使个体的心理活动离开无关事物,且对无关活动进行抑制。 3、功能:、功能:选择功能:人脑的信息加工能力是有限的,在同一瞬间,只能加工部分信息。 注意的选择功能使大脑选择那些重要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作用。 维持功能:所谓

2、维持,就是将心理活动维持在一定的对象上,并保持一定的强度。这是人 脑进行信息加工的必要条件。调节功能:当人脑的信息加工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 象时,注意可使这种转移顺利完成,这就是注意的调节功能。 4、种类:、种类: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 又称不随意注意。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的特点,个体的主观状态。有意注意: 有意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又称随意注意。引起和保持有 意注意的条件:有意注意的引起和维持是一系列心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活动任务的 认识、对活动的间接兴趣、个体的意志努力、对活动的精心组织。有意后注意:有意

3、后 注意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 动浓厚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 。 5、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里能清楚地把握 对象的数量。成人注意的平均广度:黑色圆点 89 个;外文字母 46 个;几何图形 34 个;汉字 34 个。 6、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主观因素:如活动任务、个体经验、情绪等。客观因素:如刺激 物排列的特点等。 7、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个体在较长时间内将注意集中在某一活动或对象上的特性。 8、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指个体的心理活动同时指向不同的对象的特点。注

4、意分配的条件是,同时 进行的活动只有一种是不熟悉的,其余活动都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 9、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个体根据新的任务,主动地把注意由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原来 注意的强度:原先的注意越集中,转移就越困难。新注意对象的特点:新的活动越符合人 的需要和兴趣,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 (二)意识(二)意识 1、概念:、概念:(consciousness)就是我们的觉知状态,即对我们自身、对外界的环境事件以及 自己与外界环境事件关系的觉知状态。 2、分类:、分类:有意识(对周围事物的意识、自我意识) ,无意识(梦、对生理心理过程的非意 识性、下意识动作和行为)3、意识的其他状态:、意识的其他状态:白日梦:是在非睡眠状态下自动发生的一种和目前状态(任务)无 关的一种想法或是想象。它不是刻意从记忆中提取的,也不是直接来自于知觉刺激,有幻 想性的内容,但又不等同于幻想。催眠:是一种特殊的、存在与两个人之间的交互影响, 催眠师通过暗示诱导被试的行为、感觉或认知发生变化。睡眠与梦:梦是一种正常的生 理和心理现象。实验证明,如果对快速眼动的睡眠进行剥夺,即只要发生快速眼动的现象 就把睡眠者叫醒,几天内就可使被实验者记忆力下降,情绪低沉,进而会影响到健康。弗 洛伊德用精神分析的观点来解释梦,他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 2013.11.29 于家中 by ly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