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4959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2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地理简明讲义高三地理简明讲义 第第 1 页页 共共 31 页页 20092009 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年高考地理小专题答题要点 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一、等高线地形图小专题 1坡度问题坡度问题:一看等高线疏密,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稀疏的地方坡度缓;二计算,坡度的正切=垂直相对高度/水平 实地距离 2通视问题通视问题: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如果过已知两点作的地形剖面图无山地或山脊阻挡,则两地可互相通视; 注意凸坡(等高线上疏下密)不可见,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可见;注意题中要求,分析图中景观图是仰视或俯视 可见。 3引水线路引水线路:注意让其从高处向低处引水,以实现自流,且线路要尽可能短

2、,这样经济投入才会较少。 4交通线路选择交通线路选择: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既要考虑距离长短,又要考虑路线平稳(间距、坡度等)一般是在两条等 高线间绕行,沿等高线走向(延伸方向)分布,以减少坡度,只有必要时才可穿过一、两条等高线;尽可能少地通过 河流,少建桥梁等,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断崖、沼泽地、沙漠等地段。 5 5水库建设:水库建设:要考虑库址、坝址及修建水库后是否需要移民等。选在河流较窄处或盆地、洼地的出口(即“口袋 形”的地区,“口小”利于建坝,“袋大”腹地宽阔,库容量大。因为工程量小,工程造价低);选在地质条件 较好的地方,尽量避开断层、喀斯特地貌等,防止诱发水库地震;考虑占地

3、搬迁状况,尽量少淹良田和村镇。 还要注意修建水库时,水源要较充足。 6 6河流流向:河流流向:由海拔高处向低处流,发育于河谷(等高线凸向高值),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7 7水系特征:水系特征:山地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成为水系分水岭。 8 8水文特征: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水能丰富;河流流量除与气候特别是降水量有关外,还与流域面积 大小有关。 9 9农业规划:农业规划: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缓急、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 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如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地区发展林业、畜牧业。 1010

4、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城市布局形态与地形:平原适宜集中紧凑式;山区适宜分散疏松式。 1111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特征的描述:地形类型(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势及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区分布;重要地形 剖面图特征。 1212地形相关分析:地形相关分析: 地形成因分析:地形成因分析:运用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外力作用流水、风、 海浪、冰川的侵蚀、搬运、沉积作用等)与板块运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及板块的 碰撞或张裂)来解释 判读分析与地形有关的地理知识 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分析某地气候特点,应结合该地地理纬度,地势高低起伏,山脉走向,阴

5、、阳坡,距离海洋远近等进行综合分析。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河流上游海拔高,下游海拔低。结合河流流向判定地形大势,结合迎风坡、背风坡、降水状况、等高线高差及地貌 类型的差异分析河流水文、水系特征。 地形类型判读:地形类型判读:第一步看等高线形状,等高线平直,则可能是平原地形或高原地形,等高线闭合,则可能是丘陵、 山地或盆地;第二步看等高线的注记,平直等高线注记 200 米以下的地形可能为平原,平直等高线注记 500 米以上的 可能为高原;闭合等高线注记内低外高的地形为盆地或洼地;闭合等高线注记外低内高,且注记在 200500 米之 间的地形为丘陵,注记在 500 米以上的地形为山地。在剖面

6、图中判读地形类型,一定要看剖面形状和对应的海拔高度, 方法可参照上述方法进行。 二、等温线专题二、等温线专题 1 1分析走向(延伸方向):分析走向(延伸方向):与纬线平行即东西走向纬度因素或太阳辐射;与海岸线平行海陆性质或海陆分 布;与等高线或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因素。 2 2分析弯曲状况:分析弯曲状况:作水平线法比较弯曲处与交点的温度高低;凸值法凸高(凸向高值区)为低(值低), 凸低(凸向低值区)为高(值高)。 3 3分析疏密状况:分析疏密状况:疏温差小我国 7 月气温、热带地区、海洋、山地陡坡、锋面处;密温差大我国 1 月气温、温带地区、陆地、山地缓坡。 4 4分析数值特征:分析数值特征:大小

7、小大中间走;闭合曲线大大或小小;高值区夏季大陆、冬季海洋、暖流流经、地势低 (山谷、盆地或洼地)、城市;低值区冬季大陆、夏季海洋、寒流流经、地势高(山岭、山脊)。 5 5高考能力要求:高考能力要求: (1 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判断南、北半球位置: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的是南半球。自北向 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的是北半球。 (2 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 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

8、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 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 (3 3)判断月份)判断月份(1(1 月或月或 7 7 月月) ):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高三地理简明讲义高三地理简明讲义 第第 2 页页 共共 31 页页 1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海洋上的 等温线向北弯曲。 7 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弯曲;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弯曲,海洋上的 等温线向南弯曲。 (4 4)判断寒、暖流:)判断寒、暖流:洋流流向与等温线

9、的凸出方向是一致的。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 纬弯曲。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弯曲。 (5 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的地方,说明该处地势升高;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的地方, 说明该处地势降低。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山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小;盆地等温线的数值越大。 (6 6)判断温差的大小:)判断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不论时空,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气温分布 特征可知:冬季等温线密,夏季等温线稀。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夏季大。温带等温线密,热带地区等温线稀。因 为温带地区的气温

10、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陆地等温线密,海洋等温线稀。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的 热容量大,所以陆地的温差大于海面。 三、等潜水位线专题三、等潜水位线专题 1 1概念:概念:潜水等水位线即潜水面等高线,根据潜水面上各自的水位标高绘制而成,一般绘在等高线地形图上。 2 2河流流向判断:河流流向判断:潜水水位随地形而有起伏(呈正相关),可根据图中等潜水位线的数据递变(递增或递减)顺序 判断出地势高低,河流都是由高处向低处流,可知河流流向。 3 3潜水的流向:潜水的流向:垂直于等潜水位线,由高值区流向低值区。 4 4潜水的埋藏深度:潜水的埋藏深度:是指潜水面到地表的距离。同一幅图上的地形等高线与

11、潜水等水位线相交之点的数值之差,即 二者高程之差,为该点的潜水埋藏深度。 5 5潜水流速的大小:潜水流速的大小:取决于潜水的坡度。坡度越大,流速越快,坡度越小,流速越慢。在同一幅地图上,等潜水位 线越密集的地方坡度越大,不同地图中要注意比例尺和高差。 6 6确定引水工程:确定引水工程:为了最大限度地使潜不流入水井和排水沟,当等水位线凹凸不平、疏密不均时,取水井应布置在 地下水汇流处,并且埋藏较浅处;当等水位线由密变稀时,取水井应布置在由密变稀的交界处,并与等潜水位线平行 (注意不是垂直)。 7 7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潜水与河水或湖泊水补给关系:一是作水平线法,比较水位高低,总是由水位高

12、者补给水位低者;二是作出潜水 流向,潜水向河流或湖泊流,则潜水补给河流或湖泊,潜水流向由河流或湖泊指向潜水,则河流水或湖泊水补给潜水。四、其它等值线专题四、其它等值线专题 1.1. 等温差线等温差线 (1 1)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变化 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 较差。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 1415 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由于季节和天气的影响,出现时间可能提前也可 能落后。比如,夏季最高温度大多出现在 1415 时;冬季则在 1314 时。由于纬度不同日出时间也不同,最低温度 出现时间随纬度的不同也会产生差异。气

13、温日较差小于地表面土温日较差,并且气温日较差离地面越远则越小,最高、 最低气温出现时间也越滞后。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需要较大的气温日较差,这样有利于作物获得高产。因为,日较差大就意味着,白天温度较高,而 夜间温度较低,这样白天叶片光合作用强,制造碳水化合物较多,而夜间呼吸消耗少,积累较多,作物产量高,品质 好。 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有: (a)(a)纬度:纬度:气温日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小。这是因为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是随纬度的增高而减小的。热带地区气 温日较差为 12左右;温带地区气温日较差为 8.09.0;极圈内气温日较差为 3.04.0。 (b)(b)季节季节 一般

14、夏季气温日较差大于冬季,但在中高纬度地区,一年中气温日较差最大值却出现在春季。因为虽然夏 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白天温度高,但由于中高纬度地区昼长夜短,冷却时间不长,使夜间温度也较高,所 以夏季气温日较差不如春季大。 (c)(c)地形地形 低凹地(如盆地、谷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凸地(如小山丘)的气温日较差。低凹地形,空气与地面接触 面积大,通风不良,并且在夜间常为冷空气下沉汇合之处,故气温日较差大。而凸出地形因风速较大,湍流作用较强, 热量交换迅速,气温日较差小,平地则介于两者之间。 (d)(d)下垫面性质下垫面性质 由于下垫面的热特性和对太阳辐射吸收能力的不同,气温日较差也不同。陆地上

15、气温日较差大于海 洋,且距海越远,日较差越大。沙土、深色土、干松土壤上的气温日较差分别比粘土、浅色土和潮湿紧密土壤大。 (e)(e)天气天气 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雨)天的气温日较差,因为晴天时,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地面增温强烈,夜晚地 面有效辐射强降温强烈。大风天的气温日较差较小。 (2)(2)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的年变化和日变化一样,在一年中月平均气温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度内陆地区 月平均最高温度在 7 月份出现,月平均最低温度在 1 月份出现。海洋上的气温以 8 月为最高,2 月为最低。一年中月 平均气温的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高三地理简明讲义高三地理简明讲义 第第 3 页页 共共 31 页页 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有: (a)(a)纬度纬度 气温年较差随纬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是因为随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能的年变化增大。例如我国的西沙群 岛(1650n)气温年较差只有 6,上海(31n)为 25,海拉尔(4913n)达到 46。图 3 给出了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