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散文的新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44865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八、散文的新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十八、散文的新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十八、散文的新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十八、散文的新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十八、散文的新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八、散文的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八、散文的新(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十九、散文的新变1.走向多样化的散文创作70 年代中期以后,散文也同其它文学样式一样,从“四人帮”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发生了新的变化,呈现出多姿多彩、五彩缤纷的新貌。本时期的散文,以 80 年代中期为界线,大体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从粉碎“四人帮”至 1985 年,散文创作经历了一个由恢复到沉稳发展的过程。新时期伊始,由于社会的深刻变革,人们面对着新旧交替、百废待兴的现实,心态是十分复杂的,既有倾诉不完的哀痛,又有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希冀。正如散文家谢大光所说:“人民郁结深久的真实情感一下子迸发出来,如江闸乍起,大潮涌动,长河断裂,顿生飞瀑。散文创作亦以特有之优势应时而盛:怀逝者,寄哀思,发忧愤

2、,诉别情,忆扬州梦境,抒新生欢欣,一时间佳作迭出,洛阳纸贵,皆因人心所向,感同身受。1”的确,这一时期的散文,恢复了现实主义传统,一批以怀人忆旧为主体的散文,表达了人们郁积已久的内心感受。其间,既有缅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如邵华、毛岸青的我爱韶山的红杜鹃 、巴金的望着总理的遗像 、何为的临江楼记 、莫文骅的少奇同志给我一匹马 、刘白羽的巍巍太行山等,也有怀念知识分子和亲朋好友的,如楼适夷的痛悼傅雷 、宗璞的哭小弟 、韦君宜的她这一辈子 、黄苗子的遗瞩 、郭风的致亡妇 、峻青的哭芦芒等,还有反思历史悲剧、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如丁玲的牛棚小品 、杨绛的干校六记 、萧乾的“文革”杂记 、王西彦的

3、炼狱中的圣火等。这些作品以真实的感情、真实的故事控诉了极左思潮给人们心灵留下的伤痕,反思了已经逝去的历史,传达出内心感情的本真,以其至情真性和思想哲理,紧紧扣击着人们的心弦,净化着人们的灵魂。特别是巴金的五集讲真话、抒真情的大书随想录 ,真实而又深刻地反映了“”对人们特别是知识分子带来的灾难和创伤,谱写了一曲人的灵魂之歌,是本时期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散文虽然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由于传统思维方式和散文观念的陈旧,散文创作难以体现新时期的普遍心态和共同情绪,因而发展得有些滞后。到了 80 年代中期之后,曾经激起过轰动效应的小说、诗歌相对沉寂下来,而散文却在静悄悄地变革之中脱颖而

4、出,在文艺界兴起了一股散文热。随着以人文观点审视历史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的“大散文”主张的提出,散文创作也出现了新的变化,散文传统的回归、散化观念的变革,使散文的个体意识进一步强化,视角更为开阔。冰心的痛榻艺语表现了对人生的体味与感悟,唐敏的女孩子的花从女性的视角对女性的性别问题提出了反思,夏衍的甲子谈鼠 、贾平凹的隐身衣 、 商州初录等反思历史文化问题,表现出对社会和人生问题的关注。在艺术表现上,张承志的静夜功课 、西川的让蒙面人说话 、翟永明的纸上建筑 、于坚的棕皮手记 、周涛的伊犁秋天的札记等,1 谢大光:中国当代散文 50 年 , 文论报1999 年 9 月 16 日。2都有新的探索,这

5、些探索体现出散文创作的新追求。散文到了 20 世纪 90 年代,又有了新的发展,如有人所指出的那样,90 年代是一个“散文时代” , “这是继五四散文之后中国散文史的又一座高峰。也是 20 世纪末中国文坛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1”这一时期散文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散文观念的突破、审美内涵的丰富和作家结构的多元等方面。散文观念的突破。在改革潮流的冲击下,不少人认为,传统散文因为缺乏与当代人的精神连结而不能适应变革时代的需要,失去了散文的魅力;有的认为,散文是心态的流露,不应有任何框框和规范,有一篇散文就应有一种新的写法,散文是任人驰骋的广阔天地。斯纾提出, “散文作为一种文体,已到了蜕变更新、重放光芒

6、的时候了,我们这一代作家应该有所建树。 ”张抗抗认为,散文在所有的文学形式中最为自然和真实, “随手拈来,信笔挥去,似对一个知心的挚友娓娓倾诉剖析自己的灵魂,无须杜撰,无须矫饰,只有缕缕愁绪、阵阵欢悦,从心里自由自在地流淌出来。 ”苏叶说, “在眼前的散文中,速食面、布零碎、乔装巧扮的胭脂粉不少。并不见得文笔熟络就是散文,正如并不见得有了桑叶和蚕匾就有了好丝。散文是需要真性情来结晶的。 ” “散文虽小,可以见大,可以见境界,见胸襟,见头颅。古往今来,小小散文写出了多少恢宏大气,多少抱负和感喟!”雷达提出,新的散文需要“一是形而下与形而上的融合,二是渗透现代人生意义的哲理思考,三是继承传统,转化

7、传统,创造新的语体和语感、新的节奏和表述方式。 ”张洁甚至提出,写作散文不必有什么规定要求, “谁也甭想让谁听谁的。谁爱怎么写就怎么写。2”这些都反映了作家、评论家散文观念的变化和突破。观念的突破给 90 年代的散文注入了新的活力。审美内涵的丰富。这一时期的散文题材有了新的拓展,审美内涵更加丰富和多样。1992 年,作家贾平凹在创办散文刊物美文时,明确提出了“大散文”的主张。在此以后,散文摆脱了传统散文的构思模式与审美格局,朝向本体与多元发展。这一时期不仅出现了文化散文,也出现了学者撰写的学者散文,还出现了女性散文、新媒体散文、寓言散文、校园散文、历史散文、影视散文、摄影散文、网络散文此外,杂

8、文、小品、随笔、日记也有了很大发展。文化散文、学者散文是在八、九十年代发展的一种文体,这些散文大多出自学者、教授、专家之手,他们大都以对历史的反思和生活本体意义的探索为主要内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以自己的所见所感所闻,书写自己对历史对人生的反思与感悟,表达自己对社会现实问题的理性思考。余秋雨在文化苦旅的序言中说,我在山水历史间跋涉的时候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回忆,这种回忆又渗入了笔墨之中,这使“我的笔下出现了一些有关文化的评述” 、 “我不敢对我们过去庞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希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苍老后的年轻。3”他的文明的碎片 、 文化苦旅等,表现了作者对历史、对

9、文化的评述与思考。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一篇探索生死意义的代表作。作者通过我在地坛的感受,写出了生命的流逝、历史的沧桑,世事的变革,人间的真情。作者说, “因为这园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运。 ” “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1 陈剑辉:论 20 世纪 90 年代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 , 中国社会科学2001 年第 5 期。2 以上引文均见南野选编新散文十二家代表作 ,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3 余秋雨:文化苦旅序 ,知识出版社 1992 年版。3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 。作者认为, “文学更要紧的是生命感受的交流,是对存在状态的察看,是求一条生路似的期待,迷

10、途的携手或孤寂的摆脱1” 。 我与地坛正是这样一篇交流“生命感受” 、 “让心魂直接对话”的散文,具有深厚的文化蕴含。叶至诚的散文二题写的是两件小事,一件是写给孩子提名和“有关我自己名字的事” ,一件是写作者在上海与朋友一起喝酒酣醉之事,事情虽然平凡,但在这些平凡的事中包含着厚重的文化意味。冯至的少女面模 ,记叙自己阅读罗曼罗兰在 1894 年一封信中称赞一个死亡的少女的面膜时,唤醒自己“潜伏了二十六年之久的一种痛苦” ,作者最后写到:“如今反复阅读罗曼罗兰的这封信,再抬头看看眼前美好的风光,深深地感到,美并没有毁灭,一个文化也没有沦亡,于是一种难以扼制的痛苦好像从长年的休克中苏醒了过来。 ”

11、在平缓的叙述中寄寓着深刻的哲理。学者散文并非始于本时期,早在“文革”之前,就有一些学者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篇章(如翦白赞的内蒙访古 ) ,然而学者散文的发展与繁荣却在 90 年代之后。学者散文以“其特有的魅力熠熠生辉2” ,或凝重,或愫远,或精深,或质朴,读来总使人眼界豁然开朗,境界得以提升。如名家心语丛书二辑,就是季羡林、张岱年、钟敬文、周一良、任继愈、冯钟芸等学者的散文随笔选集,这些散文不仅显示了学者的学术造诣,更体现了他们在处世行事、道德情操、风格个性等面的人格,体现了一个学者的家世、治学、求师、学术钻研、另辟蹊径,成一家之信与师承渊源之记录。如季羡林的九十述怀 、袁鹰的沈园柳老不飞棉 、金

12、克木的九八年二题 、张中行的昆虫二题 、周汝昌的不悔知愧等,都是这一方面的佳作,它以其蕴含的对社会人文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散文的品位。对于学者散文,也有人提出不同看法,如刘钖庆教授认为,学者散文(包括文化散文)的学术性加强了,信息量增多了,但恰恰失掉了“五四”以来散文作品推崇的自我性,即兴性以及幽默性。散文走学术性的路子就不是真正的散文。3这些看法见仁见智,不必强求一律。女性散文的出现,为本时期散文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女性散文既继承了“五四”散文张扬个性,主张人的解放的传统,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了新的超越。与男性散文有所不同的是,女性散文以女性特有的视角观察生活、体察人生,以自身的经历体验

13、女性心理,传达女性特有的对美的追求与理解,展示女性的私人空间。如张洁的潇洒稀粥 、没有标题的声音写的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小事,但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历史的回忆和反思,对朋友、对家人的爱恋;苏叶的写给自己袒露了自己作为一名女性的心理历程:“我这个不成器的女人啊,怎么是好呢?我怎么能不用坚强遮盖我的软弱?我也无法不用清醒掩饰我的迷惘。虽然每天我都想展开翅膀,但是,上帝对我说:你的前生是一粒种籽,后世才能长成棵大树,今生今世你必须受苦。你就只能艰难地扎根,奋力地破土。于是我明白了我的选择,除了泰然承受,我别无出路。 ” 东辚辚马萧萧通过自己用车、换车,抒写女性骑着自己的“黑马”心理慢慢响起一支唱给自己的歌

14、,体验到“我要走的路太多,要驮的东西太重,要追的月儿太圆,太阳太亮” , “忘不了他曾给予的1 史铁生:我与地坛 , 新散文十二家代表作南野选编,湖南文艺出版社 1994 年版。2 学者自选散文精华编后记第 438 页,太白艺出版社 1995 年版。3 学者散文曲高和寡 , 中华读书报2002 年 4 月 10 日。4那些纯净如水的日子” 。张抗抗的牡丹的拒绝是一篇反题正做的散文,因为浓云阴雨,春天来迟,作者去洛阳看牡丹,洛阳却是冷风嗖嗖,牡丹未开,尽管如此,牡丹安之若素,作者由此感到“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 “你叹服牡丹

15、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视或漠视的美。 ”由牡丹谈到灵性,谈到品位,显示出作家立意的新颖、洞察的深邃。斯妤的夜晚 、 爱情神话 ,韩小蕙的悠悠心会 、黄一弯的报地 、 相当漂亮等,既写出了平凡生活中的焦躁与无奈,也写出了焦躁中的期望与希望,反映了女性在生存困境中的生命冲动和旧的心理秩序被破坏后的情感骚动。王英琦的我遗失了什么 、荒林的女性独白 ,叙说了女性在男权中心社会受到的压抑和生存的困境。唐敏的女孩子的花 、叶梦的羞女山则是对女性命运的探寻,对女性精神的张扬。前者赞扬“女子是一种极其敏锐和精巧的昆虫,呼吁“在世上可以做许多借事,但绝不能做伤害女孩子的事” ,后者颂扬女性是“

16、一尊之盈于天地之间的少女浮雕,是大地的女儿,大自然的杰作,有着拥抱苍天,纵览宇宙的气魄和超凡脱俗的精神 。 ”素素的散文则与上述女性散文不同,她所表现的是一种豪放与大气,作者写的东北系列散文如煌煌祖宅 、走进瑷辉 、 笔直的阴影等,有力地表现了茫茫苍苍的东北历史和文化,为女性散文在以男权为中心的文化中开拓了一片新天地。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女性散文,把笔触伸向了女性的隐秘世界, “从表述个体生存体验走向表达女性集体生存体验,从展示社会生活空间走向描绘私人生活空间,从抒写无性别体验到展示五彩缤纷的极具女性意识的体验,女性散文在二元对峙和散文文体演变的过程中丰富和发展了自己。1”杂文经历了十年坎坷后,作家的思考比以往更深,艺术上也趋于成熟。唐弢答人民日报记者时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