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43650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_1461_1461提高科技意识培养科学素质淑华-各地中小学科技活动课教学综述今年 1 月 3 日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发出关于组织开展“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实验工作的通知(教基司19961 号) ,确定在北京西城区、天津河西区、上海闸北区、浙江宁渡市、兰州榆中县、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不同类型的12 个市区(县)开展活动课实验工作,推广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课题的科研成果,促进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的课程主要是按学科划分设置的。这种学科知识体系,对中小学生系统地学习、接受各学科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但是

2、,随着 20 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学和技术互相融合、交叉、综合化的趋势日渐显著,单一的学科课程已经不能满足为 21 世纪培养人才的需要,还容易导致学生死记硬背书本知识,视野狭窄,只重视为数,高分低能等“应试教育”的弊端。因此,开设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讨论和实际操作,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新走向。国家教委 1992 年 11 月颁发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于 1993 年秋季开始正式实施。新的课程计划,将课程为为两大类,即: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要求学校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活动项目和活动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实践性、创造性、

3、趣味性的活动,并以科技活动为重点,开展活动课的实验工作。同时,将“各类学校的科技活动及其师资培训”列入全国教育科学“八五”规划重点课题。在科研人员与一线教师共同协作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教改实验。四年来,先后建立了 16 个分课题组,在北京、天津、江苏、湖南、浙江、?河南等地开辟实验区,指导 200余所中小学、师范院校、校外教育机构进行实验。1995 年 12 月,该课题通过鉴定,取得丰富的科研成果。参加实验的教师普遍认为,上好科技活动课,提高少年儿童的科技素质,要在教材、教法和师资培训上下功夫。科技活动课正式列入课表,每周一课时,就不同于以往的课外小组活动,应该是学生全员参加,有相对稳定的教材,

4、以便任课教师备课充分,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南京市玄武区北京东路小学在几年的科技活动课实验中,用过上海、江苏、湖南岳阳等地的科技活动课教材,经比较认为“八五”课题组编写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活页资料这套教材融科学知识和实验、制作为一体,适用性强,尤其是采用活页资料形成,教材与制作材料连在一起,配有儿歌、故事、汉语拼音,学生看得懂,教师易于组织教学。以二年级教材为例:我爱地球妈妈渗透了天文学知识;贴耳朵告诉了学生有关生物学、声学的知识;食物链活动图既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食物链以及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的意义,又通过制作活动图去认识自然界相互依存的关系。小学高年级和初中的教材还配有科技制作与科学实验,深受学

5、生的欢迎。在科技活动课的实验过程中,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鼓励教师在试用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活页资料的同时,从各校实际出发,从儿童特点出发,自编教材,培养锻炼出一批科技活动课的骨干教师。活动课教材应因地制宜,这是实验过程中科研人员与教师达成的共识。特别是农村学校的科技活动课,只有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才具有生命力。 “八五”课题组专门编写了乡镇中小学科技活动辅导用书,推动农村中小学科技活动课的展开。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中心校把活动课延伸到课堂外,结合科技“小星火”活动,开辟实验基地,自编教材,进行了“温室育雏” 、 “提高蛋鸡产蛋率” 、 “鸡粪发酵喂猪” 、 “卫星搭栽番茄种子地面栽培

6、”等小种植、小养殖实验。学生们在各种实验活动中,培养了勇于探索和严谨认真的科学精神,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积极传播农业科技的小先生。依照国家教委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证求意见稿) 提出的活动课程实施原则,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育明显的区别。它强调自主性、实践性、兴趣性,以教师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动手操作为基本的教学结构。活动课教学的突出特点是“动” ,要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主的脑袋、嘴巴、手指都动起来,在活动中学有所乐,学有所长,增长了干。例如,天津市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三年级学生上“耗子扛枪和老鼠搬家”一课时,教师提问:“假如地球上没有了老鼠是好事还是坏事?”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7、答案五花八门,涉及防疫、环保、食物链、生态平衡等诸多门类的科学知识,连任课的几位教师也争论起来,这种人人参与的讨论交流就是很好的活动形式。天津市河西区上海道小学教师任教授四年级教材乌鸦喝水时,采用“观察分析”和“操作实验”的活动形式,先让学生在自带的透明玻璃瓶里装上 15 的水,然后往瓶里加石子,结果石子加满了,鸟鸦也难喝到水。此时,教师提问:“如果要让乌鸦喝到水,瓶里应有多少水?”学生再次动手把水添到 25、35,一步步实验,最后得出了乌鸦怎样才能喝到水的结论,并由此进一步分析如何防止水库冒顶的难题。这堂课的教法运用启发式,学生亲自动手,记忆深刻,也锻炼了他们的科学分析能力。有些教师在总结活

8、动课教法时,还提出了目标、结论开放的模式。认为科技活动课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强求目标统一,做到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允许能力强的学生大胆想象创造。一些科技制作和实验内容,教师灵活掌握,不限制时间,学生课上做不完,可以课后去做。同时,课堂上不要求学生得出一致的答案或实验结果,而着重向学生传播科学思维和科技制作及实验方法,普及科技知识。在 45 分钟的有限时间里,教师尽量少讲精讲,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去思考和操作。例如,在五年级进行“太阳能利用设计比赛”活动中,经教师的启发引导,学生们了解了太阳能的基本原理,设计出“太阳能饭盒” 、 “太阳能防寒服” 、 “太阳能烤牛排车”等异想天开的作品,展示了

9、新一代少年儿童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活动课作为一门新型课程,抓好师资建设是关键。但任比课程的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科学素质和动手能力。现行实验学校大多是由班主任兼活动课,他们不少人存在知识老化、学科单一的弱点,缺少综合驾驭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迫切需要充实和更新。据此,各地开展科技活动课实验的学校都十分注意加强师资培训工作,采取送出去集中培训和辅导与自修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教师的科技意识,使之逐步适应活动课教学的需要。同时,利用观摩课和经验交流,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带动广大教师努力钻研业务,发挥潜能,创造出一批上好科技活动课的好典型。南京市玄武区教育局把科技教育师资培训列入继续教育培训计划,使用“八 五”课

10、题组编写的科技活动师资培训丛书进行区、校两级增训。由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科所成立科技活动研究组,运用办培训班、组织听课评课、编写教材等方式培训了 60 余名骨干教师,还在全区的各种进修、培训活动中安排了科技教育内容,?接受培训的中小学校长、幼儿园主任达 200 余名。另外,参加课题研究的 13所实验学校(幼儿园)也都分别用理论讲座、操作训练、参观考察等方式,分不同层次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和骨干教师的重点培训。江苏省丹阳市练湖中心校在师资培训中,将科技素质作为教师的必备素质,将科技教育内容作为业务学习的必修内容,要求教师做好学习笔记,撰写学习心得,每月组织学习交流会,每学期进行一次理论文章竞赛,并与

11、学期考核、评比、年度晋升挂钩。除此之外,该校还采取走出去学习先进经验,请进来强化专业培训的手段,选派教师参加市少科站、市进修学校组织的研究培训班,到省青少年科技辅导中心、上海市少科站等单位参观、请教,并先后聘请了市少科站的科研人员、市环保局的工程师、农场高级农艺师来校做专题讲座,又与农场试验站挂钩,给教师提供科学实验的场地。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启训,多数教师的科技素质和开展科技活动的能力有了提高。在此基础上,该校又进一步为段对低、中、高年级的教师进行关于活动课的理论依据、教材内容分析,教案的撰写、教法及学法研究等的分类指导,制订出“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总体方案,鼓励教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勇于

12、实践,大担探索。现在,全校教师已有 38 篇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其中关于深入持久地开展小学科技活动被评为江苏省中小学科技论文一等奖。综上所述,活动课自列为中小学的必修课以来,在各地的实验中已取得突破性进展,总结出不少的经验,对推动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高未来劳动者整体素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国家教委基础教育司有关负责人提出,活动课程在全国中小学应逐步开设,分步进行:第一,全面贯彻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分期分批地在全国中小学普遍开设活动类课程;第二,要积极开展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和科学实验,加强对活动类课程的师资培训;第三,要加强对活动类课程的指导与评估,逐步提高活动类课程的质量与水平。通过大面积实验,总结经验,带动全局,使活动类课程在全国逐步推广,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