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3506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研究 兼论对安亭新城建设的研究 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德国住宅的外部空间 Auen Raum des Wohnungsbaus in Berlin一住宅与城市的关系:住宅与城市的关系: 城市中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空间、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等对城市空间环境具 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完美的建筑物及建筑之间的完美关系对创造美的城市是十分重要的。 作为城市中最大量的建筑群体,住宅对城市的形态和空间上的影响举足轻重。尤其在城市里, 住区的形态、布局方式、尺度、色彩等都直接影响着整个城市的空间形态。欧洲城市空间形态 的和谐统一,是与其间统一和谐的住宅建筑密不可分的。只要你静静聆

2、听,细细品味,你就能 越过那成片的红色坡顶,狭长的街道和偶尔矗立的教堂尖顶,听到隐隐约约的回响在城市上空 的教堂的钟声德国城市创建初期的重要特征是街区式组团建筑以及军营式出租公寓,这一点是基于城市 功能的混淆紊乱而产生的。组团住宅建筑的内部空间保持空旷,被规范成可提供给住宅作为私 用的或是半公用的户外空间来使用。而军营式出租公寓则集中反映了住房条件的恶劣,等级差 别和社会矛盾。德国的城市和住宅从这一阶段开始充满了矛盾,居住在城市里所持的态度曾经 一度的有所改变。 在过去的 90 年中,住宅的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而城市规划的发展在这段 期间内经历了两个决定性的阶段:第个阶段是逃离城

3、市,从城市的桎梧中解脱出来。第二个 阶段是重新回归城市,再次发现城市生活的品质。这样的过程不仅只是涉及到住宅建筑的所在位置明显地从中心向外迁移,又再度移回中心, 它还牵涉到了在城市与其居住环境条件的观点上根本的改变。在工业时代,离开变为过度拥挤 或不能居住的城市,这种现象今日多被称作为逃离运动。然而这种现象不仅只是向外逃离,它 同时也是向内的侵蚀。 住宅建筑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期开始回归城市中,而此刻的城市已经不再是世纪初逼迫住 宅建筑撤离的同一个城市。尽管这段期间内文明在所有范畴内都有所改变,城市某些特定的结 构特征却保持不变,而且在当今被视为“城市化的过程”中,这些结构特征依然决定

4、了城市发 展中城市景观的多元化,而不是单一化。 与此相关,有两点对于住宅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一是功能分区的原则,即将居住、工作、 休闲与交通做空间上的分离;另一个是为每个人创造同样的、理想的居住环境条件的原则,此 原则最终必将导致城市中封闭街区式住宅的瓦解,而转为采用开放式条型住宅。如果纯粹的条型建筑将居住建筑与街道完全分离,便达到了一种危险状态。居住建筑与街 道完全分离后,建筑定位,建筑物的尺寸以及间距,连同住宅的朝向与交通联系,就可以不考 虑街道因素,依照相同和最佳的条件予以确定;城市中的街区组团建筑将最终消除外与内的矛 盾以及在朝向条件上的差异。如果基地平面够大,则条型住宅建筑可以朝北或朝

5、南扩散数公里 之远。这意味着将人们包裹于运行的输送带上,然而这决非是城市建筑。条型住宅建筑的出发 点是非常杰出的,也应该继续使之成为有用的设计要素。然而只有当它是城市建筑的一种手段 时,它才能作为城市建筑,如果它想取代城市建筑的地位时,就不能再作为城市建筑了。与此 同时,对传统城市结构的重新关注,促使了传统围和式街区的回归。二住宅与街道:住宅与街道:街道是一种基本的城市线性空间,它承担了交通运输的任务,同时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生 活的公共活动的场所。从空间角度看街道两旁一般有沿街界面比较连续的建筑围合,这些建筑 与其所在的街区及人行空间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街道是居民共同拥有的空间,解决公共德

6、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研究 兼论对安亭新城建设的研究生活的物质载体,街道的架构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种种关系。 在没有汽车的年代,街道属于人的空间,人们可以在这里游玩、购物、闲聊交往、完成 “逛街”所需的所有活动。但是这种情形到了汽车时代就有了实质性的改变。由于人车混行, 人们不得不终日冒着生命危险外出,借助于交通安全岛,专用人行道和交通表示系统等在街道 上行走,且不得不人受嘈杂的噪声和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这时人们再也享受不到“逛街”的 乐趣,步行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共存与和平共处的局面也自然难以为继了。 “街道成了把行 人引向远方的目标,并使它们与相邻的建筑隔离的廊道或管道” (Ostrov

7、ski, 1957) 。 这样的情况下,生活性街道与交通性街道就不得不分离开来。随之而改变的是建筑的布局 方式、立面设计和相应的功能设置等。 早期德国私用街道的设计基本是尝试通过私用的内部街道将过于庞大的城市街区组团建筑 予以分割,并且藉此增加对于当时居住环境而言高品质的街道空间,同时提高社会声望与居住 品质。对于此类街道,优美好听的命名也加强了这个目标。通常居住组团朝向公共街道的尽头 设有大门,私用街道的空间与外界隔离,至今依然是在城市熙来攘往中的绿洲。虽然宽敞的私 用街道确保了充足的采光,然而住宅是否能获得日照,却是取决于各个单元的偶然位置。 与过去的城市道路相比,交通对城市空间的介入,犹

8、如闯入羊群的狼。城市街道空间由于 汽车的介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近人的、小尺度的街道逐渐被汽车所霸占,街道两侧随 处都可以看见列队摆放的汽车,街道对于汽车的意义已经远远大于了对于人的意义。失去了人 的行为的街道空间就只能变成单纯的交通纽带,而德国乃至整个欧洲城市最有魅力的城市空间 之一就是城市街道空间。 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城市化的关键是在公共空间的处理上,不然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每一 座小型的村镇广场或每一条随意选取的小城街道与新城市中宽阔的公共空间相比,更有表现力, 虽然这些街道和广场是由看上去很随意的建筑体构成的。住宅与街道的关系: 住宅位于街道两侧,沿街道布置,形成连续的建筑立面,限定

9、街道空间; 住宅横跨于街道两侧,以过街楼形式联系两侧交通; 除了大流量的城市干道,街道的宽度和两侧建筑的尺度一般都很近人,是适宜人交流 的城市空间; 沿街建筑底层空间结合其它社会功能设置,尺度及细部设计宜人; 在街道局部处有所放大,结合小型公共活动场地设置; 由于机动交通的扩展,沿街道两侧或一侧设置机动车停放车位; 结合地形,沿街设置踏步及坡道,这种街道由于地形限制一般都是通过型街道。三广场:广场: 克莱尔曾经把街道和广场理解为城市空间的两种基本要素。城市广场是指那种在城市公共 生活中占据着中心地位的,在城市空间发展上有着架构性意义的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公众社 会生活的中心。同时,广场又是集中

10、反映城市历史文化和艺术面貌的建筑空间。在传统的欧洲 城市空间中,广场占主导地位,欧洲市民对于城市广场,就像住宅中的起居室一样,是活动、 休闲的场所,广场变成他们生活的空间,以及理念沟通、表达的地方,广场预示着公共性。城 市广场向众多互不相识的市民提供了这种可能性。如同科学为变动不拘的宇宙确立了一个不可 动摇的支柱一样,城市广场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支撑点” 。市民们以次走向四面八方。因此, 城市广场并非如林奇所言的“结点”那样集中,它具有内外沟通性并且是发散的(场所属性) 。城市广场的产生和发展是与城市公共生活密不可分的。这些广场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的生德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研究 兼论对安亭

11、新城建设的研究命力,正是因为它们赋予城市以生命力。它们往往是贴近城市生活的,为城市生活提供合适的 活动场所,真正担负起了城市起居室的作用。在这里,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存在,感受到了自 己在社会中的存在。 住区中的广场则集中的反映了住区的特质和文化面貌。这类广场满足了市民日常生活、休 憩交往的需要,结合社区中心建筑单体,为市民提供了一处综合的活动场地。广场面积一般不 大,平面布局灵活多样,从空间形态到小品、座椅的设计都是符合人的环境行为规律及人体尺 度的,使居民可以乐在其中。四庭院围合:庭院围合:“如果我为自己建一住宅,我会把住宅围绕庭院而建,院中栽一大树。对于我,没有比我 们的世界,我们的生命更

12、像一颗树。我会整天在树前冥想,也会对树作冥想。 ”克里斯蒂安莫根斯特恩德国住宅建筑最大的一个特点之一就是其间庭院的围合,这是与德国的气候及居住习惯密 切相关的。同时,高质量的庭院住宅要依赖于各单元之间的间距和高度的恰当比例,还要保证 任何季节都能使住户得到适当的日照,并在其间植花种木,设置儿童游戏空间以及各种休憩设 施。因为只有住户们自身参与的庭院空间,才可以很自然地转变为一个公共空间,才是积极的 庭院空间。否则就只能变成单纯的住栋与住栋间的间隙与交通空间。1 1在低层高密度住宅中,在低层高密度住宅中,这种由建筑围绕,不受视线干扰的内院通常也同时是交通区域。 新建的内院住宅小区常采用矩形或不等

13、边平面,利用平面的错位叠置来形成内院。这自然使建 筑有较明显的型制特征,形成严谨的总平面与交通联系系统。例如:由五号创作室(Atelier 5)设计的哈勒恩小区(Halen bei Bern)住宅的前院与花园被精心的设计成不同的个体;外 部空间的定义、界定及免受外界干扰都如同住宅本身得到细致设计。有内到外的过渡空间由侧 墙来遮挡邻里的视线干扰,其余的室外空间由与视线等高的墙体与邻家花园相界定。尽管每户 面宽仅 4m,但整个小区拥有惊人的宽敞空间及讲究的住宅风景,室内外空间的连接也非常有说 服力。住宅前的庭院即可作玩耍和家政使用,有是住宅小路公共性与住宅私密性的分界区。如 同一种控制器,住户能自

14、己选择与公共交往的开敞程度。该设计表明,外部空间的大小不是决 定因素,而空间质量及其私密性才是低层高密度住宅质量的评价标准。2 2在多层住宅建筑中,在多层住宅建筑中,通常是依靠住宅建筑本身的围合形成内院的,这样的围合势必会牺 牲一部分房间的朝向,但是得到的空间效果却是不同凡响的。住宅的私密性和公共性都得到了 发展,庭院作为外延的多功能空间,比任何其他居住房间都更适合不断变化的使用需求。干净 的、有绿化的新内院不再等同于旧式的、拥挤的内院,有的比街道空间还宽敞。封闭的内院与 喧闹的外部世界相比,犹如荒漠绿洲似的安静。人们对这样的内院有很高的评价,例如:由 R克里尔等 (Rob Krier, et

15、c) 设计的里特大街住宅 (Housing on Ritterstrasse ) ,运用了 “田”字形布局,围合成多重院落,中间形成十字型主弄,成为可穿越的步行通道。通过清水 砖立面、树木及车辆的组合赋予私人与公共院落相同的地位。该设计通过其清晰的建筑围合空 间,恢复了老街区的结构,创造了一个功能化的城市区域。每一个居住单元都是围绕各自的中 心庭院进行布局,形成一组个性化的城市居住空间,加强了住宅与外部空间的交流。庭院内的 气氛极佳,通过绿化的配植,改善了城市微环境,为生活其间的居民提供了一个益人的居住空 间。德国城镇住宅的建筑艺术与技术研究 兼论对安亭新城建设的研究与旧时相比,尽管街道仍被要

16、求构成供交往的公共空间,对于许多人,街道仍是有意思 的外部空间,但汽车及其带来的后果使之对起居室失去了吸引力。在另一侧,相对较安静的内 院空间可使人们作户外运动。在户外空间生活,或夜间开着窗户睡觉,只有在这一侧,个人及 私密的住宅生活才能自由发展。3庭院的功能:庭院的功能: 作为街道空间(公共空间)与住宅空间(私人空间)之间的中介空间; 住户对外的交通功能; 承担采光通风、绿化以及居民活动交往的功能; 结合儿童及老年人的活动场地设置,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室外活动空间; 可与其它社会功能混合,形成多功能混合空间。五架空:架空: 在德国住宅建筑中,架空是联系两个不连续空间常用的一种手段,也是解决停车和交通的 一种有利方式。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对于住区微环境的调节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