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0707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德格尔】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哲学的终结和思的任务海德格尔(孙周兴译)此标题命名着一种沉思的尝试。沉思执著于追问。追问乃通向答案之途。如若答案毕竟可得,那它必 在于一种思想的转换,而不在于一种对某个事态的陈述。本文具有一个更为广泛的关联背景。自 1930 年以来,我一再尝试更其源始地去构成存在与时间的 课题。而这意味着,要对存在与时间的问题出发点作一种内在的批判。由此必得澄清,批判性的批判性的问题 即思想的事情是何种事情的问题如何必然地和持续地归属于思想。所以,存在与时间这个任务的 标题也将改变了。我们问:一、哲学如何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二、哲学终结之际为思留下了何种任务?(参阅第 66 页) 一、哲

2、学如何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一、哲学如何在现时代进入其终结了?哲学即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着眼于存在,着眼于存在中的存在者之共属一体,来思考存在者整体 世界、人类和上帝。形而上学以论证性表象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存在者之为存在者。因为从哲学开端以来,并 且凭借于这一开端,存在者之存在就把自身显示为根据【(本原),(原因), Prinzip(原理)】。根据之为根据,是这样一个东西,存在者作为如此这般的存在者由于它才成为在其生 成、消亡和持存中的某种可知的东西,某种被处理和被制作的东西。作为根据,存在把存在者带入其当下在 场。根据显示自身为在场性(Anwesenheit)。在场性之现身当前乃在于:在场性把各

3、具本已方式的在场者 带入在场状态。依照在场性之印记,根据遂具有建基特性它是实在的存在者状态上的原因,是使对象之 对象性得以成立的先验可能性,是绝对精神运动和历史生产过程的辩证中介,是那种价值设定的强力意志。为存在者提供根据的形而上学思想的特性乃在于,形而上学从在场者出发去表象在其在场状态中的在 场者,并因此从其根据而来把它展示为有根据的在场者。关于哲学之终结的谈论意味着什么?我们太容易在消极意义上把某物的终结了解为单纯的中止,理解 为没有继续发展,甚或理解为颓败和无能。相反地,关于哲学之终结的谈论却意味着形而上学的完成 (Vollendung)。但所谓“完成”并不是指尽善尽美,并不是说哲学在终

4、结处已经臻至完满之最高境界了。 我们不仅缺乏任何尺度,可以让我们去评价形而上学的某个阶段相对于另一个阶段的完满性。根本上,我们 也没有权利作这样一种评价。柏拉图的思想并不比巴门尼德的思想更见完满。黑格尔的哲学也并不比康德的 哲学更见完满。哲学的每一阶段都有其本已的必然性。我们简直只能承认,一种哲学就是它之所是。我们无 权偏爱一种哲学而不要另一种哲学有关不同的世界观可能有这种偏爱。“终结”一词的古老意义与“位置”相同:“从此一终结到彼一终结”,意思即是从此一位置到彼一 位置。哲学之终结是这样一个位置,在那里哲学历史之整体把自身聚集到它的最极端的可能性中去了。作为 完成的终结意味着这种聚集。纵观整

5、个哲学史,柏拉图的思想以有所变化的形态始终起着决定性作用。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 尼采把他自己的哲学标示为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随着这一已经由卡尔马克思完成了的对形而上学的颠倒, 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进入其终结阶段了。无论说人们现在如何努力尝试哲学思维,这种思维也 只能达到一种模仿性的复兴及其变种而已。那么,难道哲学之终结不是哲学思维方式的中止吗?得出这个结 论,或许还太过草率。终结作为完成乃是聚集到最极端的可能性中去。只要我们仅仅期待发展传统式的新哲学,我们就不免 太过狭隘地思这种聚集。我们忘了,早在希腊哲学时代,哲学的一个决定性特征就已经显露出来了:这就是 科学在由哲学开启出来的

6、视界内的发展。科学之发展同时即科学从哲学那里分离出来和科学的独立性的建立。 这一进程属于哲学之完成。这一进程的展开如今在一切存在者领域中正处于鼎盛。它看似哲学的纯粹解体, 其实恰恰是哲学之完成。要说明此点,我们指出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文化人类学)的独立性,指出作为符号逻辑和语义 学的逻辑的作用,就绰绰有余了。哲学转变为关于人的经验科学,转变为关于一切能够成为人所能经验到的 技术对象的东西的经验科学;人正是通过他的这种技术以多种多样的制作和塑造方式来加工世界,因此而把 自身确立在世界中。所有这一切的实现在任何地方都是以科学对具体存在者领域的开拓为根据和尺度的。现在,自我确立的诸科学将很快被控

7、制论这样一门新的基础科学所规定和操纵。我们并不需要什么先 知先觉就能够认识到这一点。控制论这门科学是与人之被规定为行动着的社会生物这样一回事情相吻合的。因为它是关于人类活动 的可能计划和设置的控制的学说。控制论把语言转换为一种信息交流。艺术逐渐成为被控制的而又起着控制 作用的信息工具。哲学之发展为独立的诸科学而诸科学之间却又愈来愈显著地相互沟通起来乃是哲学的合法的 完成。哲学在现时代正在走向终结。它已经在社会地行动着的人类的科学方式中找到了它的位置。而这种科 学方式的基本特征是它的控制论的亦即技术的特性。追问现代技术的需要大概正在渐渐地熄灭,与之同步的 是,技术更加明确地铸造和操纵着世界整体的

8、现象和人在其中的地位。诸科学将根据科学规则也即技术地来说明一切在科学的结构中依然让我们想起出自哲学的来 源的东西。任何一门科学都依赖于范畴来划分和界定它的对象领域,都在工具上把范畴理解为操作假设。这 些操作假设的真理性不仅仅以它们的在研究之进步范围内所造出的效果为衡量尺度。科学的真理是与这种效 果的功效相等同的。哲学在其历史进程中试图在某些地方(甚至在那里也只是不充分地)表述出来的东西,也即关于存在 者之不同区域(自然、历史、法、艺术等)的存在论,现在被诸科学当作自己的任务接管过去了。诸科学的 兴趣指向关于分门别类的对象领域的必要的结构概念的理论。“理论”在此意味着:对那些只被允许有一种 控制

9、论功能而被剥夺了任何存在论意义的范畴的假设。表象计算性思维的操作特性和模式特性获得了统治 地位。然而,诸科学在对其区域性范畴的无可逃避的假设中依然谈论着存在者之存在。只是它们不这样说而 已。它们能够否认出自哲学的来源,但决不能摆脱这种来源。因为在诸科学的科学方式中,关于诸科学出自 哲学的诞生的证物依然在说话。哲学之终结显示为一个科学技术世界以及相应于这个世界的社会秩序的可控制的设置的胜利。哲学之 终结就意味着植根于西方欧洲思维的世界文明之开端。但在哲学展开为诸科学这一意义上的哲学之终结,也必然是对哲学思维已经被置入其中的一切可能性 的完全现实化吗?抑或,对思想来说,除了我们所刻画出来的最终最终

10、 8 8 可能性(即哲学消解于被技术化了的诸 科学),还有一种第一可能性哲学思维虽然必须由这种可能性出发,但哲学作为哲学却不能经验和接纳 这种可能性了是这样吗?如若情形真是这样,那么在哲学从开端到终结的历史上,想必还有一项任务隐而不显地留给了思想, 这一任务既不是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能够达到的,更不是起源于哲学的诸科学可以通达的。因此我们问二、哲学终结之际为思留下了何种任务?二、哲学终结之际为思留下了何种任务?对思想的这样一项任务的思考就必定格外不可思议。有一种既不能是形而上学又不能是科学的思想吗?有一项在哲学开端之际(甚至是由于这一开端)就对哲学锁闭自身,从而在后继时代里不断变本加厉 地隐匿自

11、身的任务吗?一项看来似乎包含着认为哲学从未能胜任思想之任务从而成了一部纯粹颓败的历史这样一个断言的思 想的任务吗?在这里,在这样一些断言中,难道不是含有一种企图凌驾于伟大的哲学思想家之上的傲慢自大么?这个疑问势所难免。但它很容易打消。因为任何想对我们所猜度的思之任务有所洞见的尝试,都不免 依赖于对整个哲学史的回溯;不待如此,这种尝试甚至必得去思那种赋哲学以一个可能历史的东西的历史性。正因为这样,我们于此所猜度的那个思,必然不逮于哲学家的伟大。它更逊色于哲学。之所以逊色, 是因为在工业时代被科学技术烙印了的公众状态中,这种思所具有的直接或间接的效果显然更逊色于哲学所 具有的效果。但是我们所猜度的

12、思之所以保持着谦逊,首先是因为它的任务只具有预备性,而不具有任何创设的特 性。它满足于唤起人们对一种可能性的期待,而这种可能性的轮廓还是模糊不清的,它的到来还是不确定的。思想首先必须学会参与到为思想所保留和贮备的东西那里。在这种学会中思想为自已的转变作了预备。我们所思的是这样一种可能性:眼下刚刚发端的世界文明终有一天会克服那种作为人类之世界栖留的 唯一尺度的技术科学工业之特性。尽管这不会出于自身和通过自身而发生,但却会借助于人对一种使命 的期备不论人们倾听与否,这种使命总是在人的尚未裁定的天命中说话了。同样不确定的乃是,世界文明是否将遭到突然的毁灭,或者它是否将长期地稳定下来,却又不是滞留于某

13、种持久不变,一种持存,而毋 宁说是把自身建立在常新的绵延不断的变化中。我们所猜度的预备性的思并不想预见将来,并且它也不能预见将来。它不过是尝试对现在有所道说, 道说某种很久以前恰恰就在哲学开端之际并且为了这一开端已经被道出的而又未曾得到明确的思想的东西。 就眼下而言,以适当的简洁指出这一点,想必就足够了。为此,我们求助于一个由哲学提供出来的路标。当我们追问思的任务之际,就意味着要在哲学的视野内规定思想所关涉的东西, 规定对思来说还有争 议的东西, 也即争执( Str-eitfall)。这就是德语中“事情”(Sache)一词的意思。 这个词道出了在 眼下的情形中思想所关涉的东西,按柏拉图的说法,

14、即事情本身( )(参阅 信札第七341c7)。在晚近时代里,哲学主动明确地召唤思想“面向事情本身”。我们不妨指出在今天受到特别关心的两 例。我们在黑格尔 1807 年出版的科学的体系:第一部,精神现象学的“前言”中听到了这种“面向事 情本身”的呼声。这个前言不是“现象学”的前言,而是科学的体系的前言,是整个哲学体系的前言。 “面向事情本身”的呼声最终这个“最终”按事情而言意味着首先针对“逻辑学”。在“面向事情本身”的呼声中重点强调的是“本身”。乍一听,这呼声含有拒绝的意思。与哲学之事 情格格不入的那些关系被拒绝了。关于哲学之目标的空洞谈论即属于这类关系,而关于哲学思维之结论的空 洞报告也在这类

15、关系之列。两者决不是哲学之现实整体。这个整体唯在其变易中才显示出来。这种变易在事 情的展开着的表现中进行。在表现(Dar-stellung)中主题与方法成为同一的。在黑格尔那里,这个同一性 被称为观念。凭此观念,哲学之事情“本身”才达乎显现。但这一事情是历史地被规定的,亦即主体性。黑 格尔说,有了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ego cogito),哲学才首次找到了坚固的基地,在那里哲学才能有家园 之感。如果说随着作为突出的基底(subiectum )的我思自我,绝对基础(fundamentum absolutum)就被 达到了, 那么这就是说:主体乃是被转移到意识中的根据(),即真实在场者, 就是在传

16、统语言中十分含糊地被叫做“实体”的那个东西。当黑格尔在那个前言(荷尔麦斯特编辑,第 19 页)中宣称:“(哲学的)真理不仅应被理解和表述为 实体,而且同样应被理解和表述为主体”,这就意味着:存在者之存在,即在场者之在场性,只有当它在绝 对理念中作为本身自为地现身当前时,才是明显的因而也才是完全的在场性。但自笛卡尔以降,理念即意谓 知觉(perceptio )。存在向它本身的生成是在思辨辩证法中进行的。只有观念的运动,即方法,才是事情 本身。“面向事情本身”的呼声要求的是合乎事情的哲学方法。但哲学之事情是什么,这自始就被认为是确定了的。作为形而上学的哲学之事情乃是存在者之存在, 乃是以实体性和主体性为形态的存在者之在场性。一百年之后,“面向事情本身”的呼声重新在胡塞尔的论文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中出现了,这篇 论文发表在 1910-1911 年逻各斯杂志第一卷上(第 289 页以下)。 这一呼声首先还是具有拒绝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