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

上传人:az****29 文档编号:4040651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德上册教材分析、计划、第一单元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

2、断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学情分析(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课程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课程以

3、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三)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是课程的追求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2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材分析品德与社会课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 、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

4、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品德与社会课程设计的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 “一条主线”即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点面结合”的“面”是儿童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 “点”是社会生活的几个主要因素,在面上选点,组织教学内容;“综合交叉,螺旋上升”指的是某一教学内容所包含的社会要素是综合的,所涉及的社会领域也不是单一的,可以交叉;同样的内容在后续年段可以重复出现,但要求提高,螺旋上升。3第九册品德与社会第九册品德与社会进度计划进度计划每周授课 2 课时 共 16 周 总课时 32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周次起止日期1、父母对我的希望2第二周9.1 9.

5、5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2第三周9.89.12第一单元我在希望中长大3、架起沟通的桥梁2第四周9.159.194、我有上学的权利2第五周9.229.26第二单元我们的权利和责5、选举我们的班干部2第六、七周9.2910.34任6、做有责任的小公民2第八周10.610.107、我们的衣食哪里来2第九周10.1310.17第三单元生活离不开农业8、生活中的工业产品2第十周10.2010.249、四通八达的交通2第十一周10.2710.3110、现代通信真方便2第十二周11.311.7第四单元谁把距离拉近了11、传媒拉近了时空2第十三周11.1011.1412、世界科技的今天2第十四周11.1711.

6、21第五单元走到科技的面纱13、让科技造福人类2第十五周11.2411.2814、揭开邪教的面纱2第十六周12.112.5第六单元我们反对邪教15、抵制邪教2第十七周12.812.12第七单元16、法制教育2第十八周12.1512.19自选内容17、法制教育安全教育2第十九周12.2212.261.父母对我的希望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把平时积累的感人小事有条理、生动地描述出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进一步培养学生积累、筛选素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的能力。 3、激发学生尽情倾吐内心情感的表达欲望。领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的习作真谛。 54、培养学生评价他任何修改

7、作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选择典型的材料进行习作。 难点:表达出真情实感。 三、课时安排:2 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积蓄情感,在享受中动情。 教师播放懂你 ,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1)教师与学生交谈,有人说:“父母啊,无论走到哪里,我眼前总有你慈祥的面容,慈爱的目光。 ”观看完这个 MTV,你有什么感受? (2)俄国有句俗话:“父母之恩,水不能溺,或不能灭。 ”观看了这个 MTV,你有什么话想要对大家说? 今天,我们就一起回顾一下几年来父母与我们共同走过的日子,诉说父母与我们之间无尽的爱。 板书:父母对我的希望(二)在交流中叙情 1、老师让大家课前搜集有关父

8、母对儿女深情的文章、诗词或者词语,把你搜集到地读给大家听。 (学生汇报) 同学们读得真好,你可以把这些好词、好句引用到你的作文中来,为你的作文增添色彩。 2、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3、谁愿意把自己与父母之间感人的故事说一说。 64、同学们,亲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曾经为许多人所讴歌,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些名句都把亲情表达到了极致,其实,真情的流露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作修饰,也不只是在重大事件上才能表现出真情,或与知识点点滴滴的平凡小事,或许只是一句很普通的话,或许平实的你丝毫都没有在意,然而,就

9、是这样的点滴,却往往更能体现出真情的伟大!以感恩的心,用心去体会亲人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平淡的小事一样会打动别人。 (三)课堂小结。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 回顾交流叙情内容1. 小组交流回顾。2. 全班交流回顾。(二)下面来看一下本次习作的要求。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展开具体描写。 (2)抓住细节,以小见大,把过程叙述完整。 (3)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写作中抒情 1、学生开始写作。 2、教师巡视,具体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四)佳作欣赏:学生互相点评。 (五)总结 今天,我发现同学们长大了,因为你们学会了感动,学会了感恩。相信上完这节课,你再不会对爸爸、妈妈

10、所作的一切无动于衷,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你才会觉得生7活充满阳光、充满快乐。 最后,我们全体学生起立,一起唱一首歌母亲 ,无论以后你干什么,都不要忘了父母对你的希望。 六、课后作业: 习作父母对我的爱 。课后反思:2.希望带来的苦与乐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父母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促进自己不断进步;反之,父母不合理或者过过的希望和要求,会给自己带来烦恼与压力,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2、通过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父母不合理或过高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的带来烦恼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能够体谅父母的用心、理解父母的做法。 3、在了解父母对自己希望的同时培养学生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从正

11、面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成长和进步来理解父母、感激父母,理解父母对自己的希望; 2、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父母的行为去理解他们对儿女所做的无私的奉献,学会表达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三、教学课时:2 课时 8四、教学准备: 1、让学生在课前准备自己的获奖证书; 2、教师录制故事揠苗助长 ; 3、学生课前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谈话:你的父母对你有什么希望?你的希望呢?和父母的一样吗?2.小结谈话:促进孩子进步的前提是“父母的希望和孩子的愿望相一致” ,那就是合理的希望和要求,会使孩子们产生动力,不断进步;过分的希望和要求,会给孩子带

12、来压力和烦恼,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3.板书课题。 (二)图文分析 1.独立看图读文,了解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给予的帮助。2.小组讨论:父母在学习上、生活中对自己的帮助带来的好处。3.汇报小结:使学生自己知道,在父母的严格要求和督促下,如果自己坚持着去做,同样也会取得很大的进步。 (三)搜集古今中外父母为儿女甘心奉献的故事和同学们进行交流。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如孟母三迁 、 岳母刺字 。(四)课堂小结:91.继续搜集父母爱子的故事进行交流阅读。2.整理自己的获奖证书。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联系实际讨论交流 1指名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各种获奖证书,介绍自己取得的成绩。

13、2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分析在这些成绩的背后,父母给予孩子的爱及付出的辛劳。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1)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愿意做且父母给予了支持、给予了巨大帮助的? (2)在自己取得成绩的事情中,哪些是自己要做且父母作出了牺牲,促使自己成功的? (3)在自己为取得成绩而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父母“逼迫”的成分?这种行为的后果是什么?当时自己是如何接受的?如果以后还有这种“逼迫” ,自己会如何看待和接受? 3.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交流对父母严格要求自己的理解,并写出对父母的理解及感谢的话语。 (二)听故事明道理: 揠苗助长1.讨论“助长”这样目的和“揠苗”这种手段之间的矛盾。2.让同

14、学们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父母提出不符合实际的希望和要求,给自己带来的烦恼。而且要认识哪些是真正的由“希望”带来的“烦恼” 。 (三)本课总结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我们对父母的爱也应该如此。让我们10把爱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进步”与“烦恼”的问题,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回报父母的恩情吧。 (四)作业布置 1.制作一张“爱心”卡片,写上感谢父母的话语来表达对自己父母的感激之情。 2.填写课本中的表格并与同学交流。3.架起沟通的桥梁教学目标: 1、尝试换位思考,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良苦用心和期望,理解父母。 2、学习一些与父母沟通

15、的方法,掌握与父母沟通的基本要领和主要策略。 3、培养学生与父母进行沟通的能力和选择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掌握沟通的技巧,实践沟通的技巧。 难点: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用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开课引入:二、活动一:创设情景,凸现问题。 1.播放电视剧家有儿女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2.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这一家人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播放电视剧婆婆媳妇和小姑的主题曲,插入一些剧情照片,提出问题:这一家人之间就没有亲情吗? 114.学生自由说说。 三、活动二:爱的冲突,学会理解父母。 1出示课本中的情景实例:(1)在我们家里,都是爸爸说了算。想让你做的事,不管你愿不愿

16、意,都要按他的要求去做,根本没有商量的余地。 (2)我有心里话,愿意跟妈妈说,因为妈妈更理解我。 2同学们的家庭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呢,请按下面提供的形式写下来。算作是同学们的心灵档案。 3亲爱的同学们请想一想,父母的种种希望和要求,他们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再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会怎样要求自己的孩子呢?这叫做换位思考。如果我们的父母也能换位思考,那将出现怎样的境界呢? 4.学生完成上面的心灵档案和后面的思考题。 5.小结: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冲突和矛盾可以叫做爱的冲突。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一、回顾引入。二、活动三:分组讨论如何与父母之间进行沟通 1、 通过上节课的活动,我们已经感受到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是非常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