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8294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城市化道路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发布日期:2010-8-10 【字号大小:大 | 中 | 小】 【背景颜色: 】 -建立在近代工业化基础上的约 260 年的世界城市化过程展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模式, 到 2008 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已达 50%,标志着人类城市化已经过半,并进入最为重要的发 展时期。一、世界城市化的三大发展阶段从城市的起源、发展动力和推进规模的角度,可以将人类城市化进程大体上分为三大 发展阶段:一是工业革命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人类城市化发展阶段,二是工业革命 后建立在早期工业化基础上的世界局部城市化发展阶段,三是二战后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基 础上的世界全球城市

2、化阶段。(一)工业革命前人类城市化发展阶段指工业革命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人类城市化发展阶段,从城镇的起源(或人类文 明的起源)到 18 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兴起。从最一般的意义上讲,城市是人类文明诞生的标 志之一,人类城市化进程几乎与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动物,人类 的群居体被统称为人类聚落,城镇就起源于原始的人类聚落。如果纯粹从经济角度来分析, 早期人类聚落主要是农村聚落,由于农业人口承载能力低下,农村聚落规模都很小。随着 农业效率逐步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多,再加上手工业和商业兴起,这些人类活动的人口 承载能力较大,因此人类聚落随之不断扩大,当规模大到一定的程度,城镇就开始

3、形成了 (目前这仍然是城镇形成的模式之一)。当然,由于工业革命之前,建立在传统农业基础上的传统手工业和商业难以支撑较大 规模的城镇人口,因此在这个漫长的人类发展历史时期,人类的城市化进程十分缓慢。如 果从 5500 年前世界四大古代文明,也就是城镇文明,相继诞生开始算起,到 18 世纪中叶 工业革命兴起,在这 5250 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城镇化水平仅增长了 3 个百分点,即从 零增加到 1750 年的 3%左右,世界城镇人口估计只有 250 万人。期间又经历了城镇起源及 扩散阶段、中世纪商业城镇发展阶段和文艺复兴工业革命酝酿阶段,产生了古埃及都城、 两河流域古城、印度古城邦、中国古都,还有

4、中美洲的玛雅古城;出现了 40 万人口的雅典 古城、100 万人口的罗马古城、100 万人口的西安古城和 70 万人口的北京元明都城等人类 农业文明时期的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二)世界局部城市化发展阶段指工业革命后建立在早期工业化基础上的世界局部城市化发展阶段,从 18 世纪中叶到 二次大战结束。工业革命开启了工业化推进人类城镇化的历程。相对于农业生产而言,机 械化大工业生产具有手段先进、土地占用少、周期短、效率高、产量大以及产品丰富等一 系列特点,这些特点归根到底,就是使得工业生产具有巨大人口承载能力,能使人类城市 聚落发展得更大,空间分布得更广,让更多的人得以在城镇中生活和工作,从而真正开启

5、 了人类城镇化不断发展的进程。由于工业化对社会制度、人口素质以及技术知识水平要求的门槛比较高,早期由工业 化推进的城镇化进程主要发生在西欧和北美等世界的局部地区。这个时期世界城镇化进程 虽然比工业革命以前快得多,但是城镇化原发和早期国家不可避免地在探索城镇化正确道路过程中付出了不少的代价、走了不少的弯路、也有过了不少的教训,再加上当时世界城 镇化毕竟只是发生在很小的局部地区,而且起点也不高,因此,这一时期世界城镇化进程 速度还不是太快。据统计,从 1750 年到 1950 年 200 年世界城镇化水平仅提高了 26 个百分 点,仅从 3%提高到 29.2%。这个时期最大的成就是,西欧和北美少数

6、国家完成了高度城镇 化的历史任务,成为世界发达国家。如 1950 年,城镇化原发国家英国城镇化率已高达 82%, 美国为 64%,当时整个发达国家为 53%。这一阶段又可细分为工业化兴起阶段、西方国家 基本完成城市化阶段以及两次大战期间的全球城镇化酝酿阶段,其中工业化兴起阶段从 1750 年到 1850 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城镇化原发国家英国在唱独角戏,世界城镇化水平只 提高到 6.4%,而英国则提高到 50%(1861 年);西方国家基本完成城市化阶段从 1850 年到 1914 年(一战爆发),世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 15%,而英国城镇化水平达到 70%,美国达到 50%(1920 年);两次

7、大战期间的全球城镇化酝酿阶段从 1914 年到 1945 年,世界城镇化水 平提高到 29.2%(1950 年),西方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过半。(三)世界全球城市化发展阶段指二战后建立在现代工业化基础上的世界全球城市化阶段,从二次大战结束到现在。 两次世界大战,将西方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先进理念传播到了世界各地,二战结束后整个世 界开始了全球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世界城镇化更是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前迈 进。从 1945 年到 2008 年,在短短的 50 多年中世界城镇化水平提高了 23 个百分点,竟从 27%左右提高 50%,完成了世界城镇化过半的伟大历史创举,人类世界从此正式走进了普 遍繁

8、荣的城镇时代。这一时期世界城镇化的伟大成就主要表现三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城 镇化继续深化,成为新型的主要靠第三产业推动的后工业化时期的城镇化先驱;二是一大 批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快速崛起,成为这个时期城镇化的最主要的推动者;三是广大的发展 中国家也积极地参与到世界城镇化的进程中来,并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个时期又可 细分为冷战城镇化时期和全球化城镇化时期,其中冷战城镇化时期是从 1945 年到 1991 年, 在两大社会阵营中世界城镇化都得到较大的发展,世界城镇化水平提高到 42.6%(1990 年), 年均提高 0.34 个百分点;全球化城镇化时期从 1991 年到今天,世界城镇化在全球统一的

9、 世界市场条件下迅速推进,到 2008 年世界城镇化水平已经提高到 50%,年均提高近 0.44 个百分点,世界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的时期。二、不同地区和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方式由于各国人口、土地资源以及发展历程不同,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发展方式也 有较大区别,就发达国家而言,基本上可以分为集约模式、分散模式和大多数界于两者之 间的中间模式。一般而言,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镇用地总量和人均城镇用 地量也随之不断提高。(一)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集约模式以西欧和日本为代表,由于这些国家人多地少,西欧城镇化起步早,发展历程长,而 作为后起国家的日本工业化和城镇化追赶速度最快,从而形成了目前这些

10、国家人口和土地 城镇化的集约模式。2005 年西欧和日本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 76%和 66%,城镇用地分别为 18.1 万平方公里和 10.4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其土地总面积的 16.6%和 28.6%,人均城镇用 地分别为 1269 平方米/人和 1235 平方米/人(远低于所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二)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分散模式以北美(美国和加拿大)和大洋洲(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代表,由于这些国家相对而言人 少地多,城镇化起步也晚一些,交通手段发达一些,从而形成了人口和土地城镇化的分散 模式。2005 年北美和大洋洲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 81%和 70%,城镇用地分别为 89.6 万平 方公

11、里和 5.1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其土地总面积的 4.8%和 0.6%,人均城镇用地分别为 3300 平方米/人和 2096 平方米/人(高于所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界于人口和土地城镇化集约和分散之间的中间模式以北欧(如丹麦和芬兰等)和南欧(如意大利和西班牙)等为代表。这些国家地处发达国家 的边缘地带,人口和土地面积适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比较协调,从而形成了这种中间 模式。2005 年北欧和南欧城镇化率分别达到了 84%和 66%,城镇用地分别为 18.5 万平方 公里和 19.6 万平方公里,分别占其土地总面积的 9.6%和 15.1%,人均城镇用地分别为 1953 平方米/人和 19

12、57 平方米/人(与所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基本接近)。三、城市化发展的动力从现代城市化的历史来看,工业化是影响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因素,但是,促使世 界不同地区启动城市化的因素还是略有些差异。例如,在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同工 业化进程紧密相关,英、法、德、美等国是世界上最早完成工业化的国家,又是最早启动 城市化的国家,这些国家在不到 100 年的时间内使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50%以 上。亚非拉大多数国家的城市化基本上不是以工业化为起点的,而是为了方便与西方宗主 国之间的贸易而发展起来的。为了较为定量地考察影响城市化水平的因素,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分析城市化水平与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

13、构、人口密度、用地类型、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城乡饮用水条件和 农村人口拥有的耕地面积等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世界银行 2004 年关于各个国家的截面数 据进行估计,结果表明城市化水平与人均 GDP 的水平、非农产业的比重、农村人口拥有的 耕地面积等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与人口密度、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城乡 医疗卫生条件、城乡饮用水条件等指标没有显著关系。从政策的角度看,如果要促进城市 化的进程,土地变化的作用可能要比其它方面的作用大。但是由于城市化是一个复杂和综 合的过程,这些因素还不能全面解释各个国家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如果用象限图的办法观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各个国

14、家的城市 化率和人均 GDP 的水平标准化之后,再将不同的国家分配到各个象限中(例如横轴表示经 济发展水平,纵轴表示城市化水平)。按照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根据 2004 年的数 据计算与分类),通常将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划分为同步城市化、过度城市化、低水平同步城 市化和滞后城市化。1。高水平同步城市化类型。是位于第一象限(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比较高, 可以称之为高水平同步城市化的模式)的国家,主要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法 国、意大利、德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这类国家又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划分为经 济发展高水平和经济发展较低水平两种类型。2。过度城市化类型。位于第二象限(

15、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但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可以 称之为过度城市化的模式)的国家,主要是拉美等地区的国家,如阿根廷、委内瑞拉、巴西、 哥伦比亚、墨西哥、马来西亚、菲律宾、阿尔及利亚、土耳其、南非等。3。低水平同步城市化类型。位于第三象限(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都比较低,可 以称之为低水平同步城市化的模式)的国家,主要是亚非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印度 尼西亚、泰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埃及、苏丹、尼日利亚、加纳等,中国 也位于第三象限。4。滞后城市化类型。位于第四象限(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但城市化水平比较低,可 以称之为滞后城市化的模式)的国家和地区很少,只有两个小国。此外,从时序变化

16、来看,各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城市化的影响作用是在逐步减弱 的,如人均 GDP 的水平对城市化水平的弹性系数在 1965 年、1975 年、1985 年、1995 年、 2005 年分别为 0.46、0.39、0.32、0.25、0.22,愈来愈小。四、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和峰值水平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城市化速度对评价和确定我国的城市化速度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据研究,日本 19461973 年间为其快速城市化阶 段,年均增长 0.96 个百分点;英国 18051877 年间为其快速城市化阶段,年均增长 0.67 个百分点;德国 18351912 年间为其快速城市化阶段,年均增长 0.55 个百分点;法国 19191956 年间为其快速城市化阶段,年均增长 1.2 个百分点;美国 18481945 年间为其 快速城市化阶段,年均增长 0.45 个百分点。可见,发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