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6477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孝亲尊师之道路 ——《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孝亲尊师之道路述而集系列随笔之十三李树明撰一以撰者阅历观察,佛法实为圆满的“孝亲尊师”之教育教学,或者说是美好的“心想事成,改造命运”之生活教育教学。是以,著名文学大家豪路博尔赫斯称:佛教乃是面对“千百万大众”的“一条拯救之路”(博尔赫斯全集佛教“散文卷下” 第 118 页;博尔赫斯著、陈泉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1999 年版)。是以,孙中山先生认为佛教具足“救世之仁” , “舍身以救世”(孙中山全集第 6 卷第 22、23 页,中华书局 1985 年版) 。佛家教育教学,动则以音容笑貌、举手投足,静则以造像宝殿、山门寺院,乃至于在在处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之构筑指点人生迅速提高身心健康、家庭幸

2、福、事业顺利指数的教育意义,无一时、无一处而不显。那山门,迎面即是哈哈大笑之大肚子弥勒佛。善男善女平民官宦来,笑;丑鬼邪祟乃至大坏蛋来,也笑何也?对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欢欢喜喜、平平静静,不作任何计较生平等心、呈2喜悦相之谓也。为何大口而笑,并且肚子还那么大?学佛乃学活泼快乐、学欢喜高兴,非严肃、呆板、教条诸类,更非学操心害怕、苦恼忧愁;那“大肚子”表法意义是学佛要学气量大。量大福大,福大则大笑也。如何方能量大?弥勒佛之教具为大布袋,见人就把布袋一放笑而不语此乃教育众生,学佛要学习放下一切烦恼与不幸,八万四千法门无非教育众生“放下”之唯一法门而已。依何而放?“四大天王”有教:东方持国天王(持乃

3、保持,国乃国家,其意为总理主持一方事务,当领导。如总统是领导,企业老板是领导,家长主持家务亦是领导) ,其教学工具是琵琶。琵琶弦松则不声,紧即断,松紧适中,不偏不倚合乎“中道” ,音韵方尽善尽美矣。此等教义是说为人处世务必公正,尽职尽责,敬事而信敬天命尽人事也。如是为人,人好;如是做事,事好;如是持国,国好。南方增长天王,教学工具乃剑(表法智慧之剑,斩断一切烦恼) ,其教育教学意义:不但要尽职尽责,还不要骄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时代在进步,我们的道德智慧、学问才能、家庭事业等也要天天“增长” ,走在时代最前列。3佛门不但不落伍,而且是与时俱进,永远领导时代进步的教育教学。怎么才能圆满

4、“持国” 、 “增长”之道?西北两面天王教导:要学会多看多听,即“看万卷书,行万里路” 。西方广目天王教多看,教学工具有(身缠)龙或蛇(手拿)以及珠子。龙(蛇)象征社会现实变化无常,珠子表法“一定之规”。意思说面对变化多端、物欲横流的形势:生猛海鲜、山珍野味、灯红酒绿、声色犬马、舞厅桑拿我们必须“非礼勿视”、“非礼勿动”,睁大眼睛看清楚,你有千条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做人根本道德决定不能丢失!北方多闻天王教多听,教学工具为伞。其教育教学意义:现实世界诱惑颇多,花样翻新,层出无尽:电视电脑、网络报纸、彩铃信息、街头巷尾、胡吹海聊、污七八糟我们务必要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防止污染,防止腐败,防止堕落

5、, “非礼勿听” 、 “非礼勿言” ,小心污染,小心上瘾如是才能放下。放下者,佛也。门尚未进得去,佛之教育目的意义及其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等教学手段(措施)就已经全部和盘托出,广而告之了。那一座平实的山门,即是八万四千法门;那一座平实的山门,即是佛家三藏十二部教科书。这哪里是迷信呢?4看不懂,就迷信。二佛经汉译始自东汉,以四十二章经为最早(近世来有梁启超等对此颇有争议,那是佛学,不是学佛,天壤之别) ,而后伴随着公元一百四十八年安世高东来译经,二百六十年朱士行西行求经,那声势浩大而长久的佛经汉译先河由此开启。佛祖西来,大河东流,至隋唐时代,佛经汉译本可谓卷帙浩繁,已呈洋洋大观之势。时高

6、僧大德慈悲,为方便佛门四众弟子学习,召集国内以及日本、高丽、越南等周边国家学人开会讨论。会议达成共识,如下:大家认为,佛门之根本大法乃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切经皆为大方广佛华严经之注解,而大方广佛华严经却以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随喜功德、请转、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导归西方极乐世界为圆满。如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五经一论”都有详明,要说最为方便、详要、究竟圆满者当数无量寿经。5譬喻走高速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高速路是无量寿经,其他经典无非上高速之引路而已,大方广佛华严经亦不例外。因此而言,无量寿经乃佛法根中之根,顶峰之顶峰也。无量寿经自

7、汉迄宋,凡十二译,世称十二代译,实则八代十二译:计汉二、吴一、曹魏二、西晋一、东晋二、刘宋二、唐一、赵宋一。是经翻译,绵延八百年,译家不同,所据不同,译笔巧拙不同,故而经题及译文自然差别各异,有译本十二种之说。然宋元而降,遗失者七,仅存原译五种。至于校会之本,自宋至今,凡有四焉。目前总计,是经版本存世有九。然而,优劣彰晦不一,论经文最通俗易懂、最优美生动、最流通广泛、最契我辈根机、最圆满殊胜、最畅佛之本怀者,当数近世菩萨戒弟子郓城夏莲居老所会集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最。释尊当年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讲经说法三百余会,所有经仅宣讲一次圆满,不再重复,惟无量寿经例其外。从现存五种原译本而判,

8、释尊至少有三次宣讲是经。释尊如是垂慈,无量寿经之重要自然凸显。梅光羲居士云:“无量寿经者,如来称性之极谈,众生本具之化仪;一乘之了义,万善之总门一大藏教之指归也是以我佛屡说,诸师竞译,东来最早,译本独多。”(重印无量寿经五种原译会集序,梅光羲撰)6“甄解云:凡于诸经中,传译盛无如今经。斯乃以出世正意,利益无边故也。会疏云凡于一切经中传译盛然,无如今经。斯乃道理幽邃,利益最上也。”(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译会校释,黄念祖著;是“解”简称大经解)如上种种,恕不多言,欲要详明其实,可拜阅黄念祖大德所著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等。无量寿经实为如来所说第一经,而其重要者乃“四十八愿”,

9、“四十八愿”又以“第十八愿”为重中之重。“第十八愿”即是“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也就是说,“四十八愿”是“南无阿弥陀佛”之注解,无量寿经又是“四十八愿”之注解依此类推,三藏十二部,八万四千法门无非“南无阿弥陀佛”之注解而已。故而,释尊于法华会上开权显实:“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经云:“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妙法莲华经方便品第二)一大事因缘者何?念祖老云:“以念佛心,入佛知见。”(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教起因缘)7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即等同于将三藏十二部全念一遍。行住坐卧出声无声皆可,简单方便、极顿极圆,三根普

10、被、凡圣齐收,八万四千法门无出其右。因此,“念佛法门”被誉之为“上上密、深深禅”、“门余大道”等。释尊念“阿弥陀佛”而成就佛道,又将如是殊胜法门传于父王。“南无阿弥陀佛”属音译。“南无”,翻译成汉语为“归命、敬礼、归依、救我、度我 ”等义,即众生向佛至心皈依信顺 之言,表示尊敬或皈依 意思;“阿”乃无义;“弥陀”为量义;“佛”即是觉悟。六字洪名说白了,就是“皈依尊敬的无量觉先生 ”。其象征意义有三:健康长寿、聪明智慧、幸福快乐,或者说是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顺利等等。不信佛、不学 佛的大有人在,但不想得此三样福报者,过去没有,现在没见,亦无来诸 。方法对了,路子对了,万人万修决定皆得之 也。

11、念佛成佛,念 “南无阿弥陀佛 ”的道理在此。心想事成,改造命运。六字洪名,诚乃宇宙法则。三8虽说念“南无阿弥陀佛”或者“阿弥陀佛”直捷方便、究竟圆满,但若念好并非易事。首先要有基础,基础即是地藏菩萨本愿经。尊经有五大殊胜,非一般经典所具:其一、听众殊胜。释尊说时,“十方无量世界,不可说不可说一切诸佛及大菩萨摩诃萨,皆来集会”(地藏菩萨本愿经忉利天宫神通品第一),乃至四天王天八部鬼众,一切龙天善神等全部云集而来。翻遍三藏十二部,绝无仅有,无与伦比。其二、说时殊胜。释尊在圆寂之前,为报答母亲摩耶夫人之恩德,上升到忉利天三个月,演说了地藏菩萨本愿经,次年二月十四日下降到曲女城,一昼夜讲圆满大涅槃经,

12、于二月十五日午夜入灭。以此判论:地藏菩萨本愿经乃释尊之最后遗嘱!其三、放光殊胜。释尊讲一般经最多放一次光,而讲尊经三次放光,只有大方广佛华严经、无量寿经几部大经可与之媲美。其四、委托殊胜。释尊将其不住世至弥勒菩萨成佛,这五十七亿六千万年教育教学重任委托给表法“孝亲尊师”之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是现在的代理佛。其五、译者殊胜。尊经乃唐朝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翻译,所有汉译佛经中文字平白如话且字字意义深广无尽,惟此一者。实叉难陀法师圆寂火化,薪尽火灭,其舌犹存,诏令送其余骸及斯灵舌还归于阗,起塔供养以此示现译文之精确!另外,法师名号9汉译“学喜、喜学”,正对应论语首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蕴无穷。

13、地藏菩萨本愿经为佛门所公认“孝经”,八万四千法门之共同基石。尊经教导四众弟子务必做好三件事:相信因果、断恶修善、孝亲尊师。一即三,三而一,九九归一,即“孝亲尊师”也。“此经始文殊发问,谓非大智,莫识地藏端倪。终空藏收科,以非太虚,安泯大士化迹。乃摄有归空,全假即空意也。而空藏问福利者,乃从空谈有,全空即假意也。空假不二,当体即中。圆融妙行,同归秘藏。故终乎虚空藏也。”(地藏菩萨本愿经科注嘱累人天品第十三)佛之名号表法性德,菩萨名号乃修德。文殊菩萨表法智慧,虚空藏菩萨表虚空无尽。修学佛法,首要在于得智慧,有智慧才能看破,故而尊经以文殊师利菩萨为第一当机者;看破之目的在于放下,放下才能达至虚空无尽

14、果地,所以虚空藏菩萨最终当机。文殊以始证终,虚空为终照始,看破放下,放下看破,循环往复,始终如一。学佛者之所以放不下,是因为没真看破;之所以没真看破,还是因为没有真放下。真看破就能真放下,真放下也就能真看破。看破、放下互为表里,一二二一,是一不二。10如是,人人必得经中所言“二十八种利益”;如是,方为“孝亲尊师”。修学地藏法门,修学一切法门,无非修学“看得破、放得下”,佛之能事无过于此。尊经经义殊胜而又殊胜,在在处处暗合道妙却又简简单单明明白白,不可思议。恕不一一。四开展大乘佛法“孝亲尊师”教育教学事业的四大菩萨:地藏菩萨、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全部现身尊经。其意在于强调本经殊胜圆满

15、之同时,明证佛门圆满的教育教学课题“孝亲尊师”。释尊“临终托孤”,并没有将代佛住世教育教学之重任委托给其他菩萨,如观音、文殊、普贤大菩萨摩诃萨等,却单单“殷勤付嘱”于地藏菩萨(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并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再三告诫四众弟子务必“孝亲尊师”,倘若舍弃“孝亲尊师”唯一基础课题,则无有是处。其“托孤”之甚深含义,在于突出强化“孝亲尊师”之重要地位。地藏菩萨当仁不让,感恩感激“涕泪哀恋”(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承诺决定担当起如来家业,再三告11慰释尊,请老师放心,“如是三白佛言,唯愿世尊,不以后世恶业众生为虑。”(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释尊之用心良苦,地藏

16、之婆心宏愿,大为观焉。当年弘一大师听经至此,感动有加,泪如雨下,禁不住当众嚎啕不止。地藏菩萨本愿经以“俱复瞻礼,合掌而退”圆满,有别其他经典作“皆大欢喜,信受奉行”诸语归结。其意深广,注家陈述皆各有详略。撰者亦有是语:经家之所以于尊经作叙斯语者,重在彰显佛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并没有结束之真实。换而言之,此番法会是“孝亲尊师”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总动员大会。“孝亲尊师”对一切诸佛菩萨摩诃萨、一切龙天善神、一切人、一切众生而言,都是一个刚刚开始。“孝亲尊师”关键在于老实、听话、真干,故“俱复瞻礼,合掌而退”,以“退”为进,“退”而付诸“各地”现实生活。“孝亲尊师”:一方永恒的幸福家园;一座永恒的温馨驿站;一处永恒的美丽港湾。每人都是地藏菩萨,理当都是地藏菩萨,本来就是地藏菩萨。“孝亲尊师”,去染还净,妄尽还源。如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