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6384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俗解读新农村建设 有的城市人可能会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政府的事、农民的事,不关城里人的事;或许还会有人认为是中央又来 了新口号、新运动,没什么实际意义。错了,如果你在十年内不移民的话,新农村建设肯定和你有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不是指在农村建几排漂亮房子?当然不是。漂亮房子也是建设新农村的一个内容,但主要目的 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什么是新农村?十六界五中全会上温家宝总理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概括为 20 个字: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说起建设新农村,至少有两个人物我们需要了解:温铁军、林毅夫。温铁军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 长,河北人。人

2、称温三农,11 年工农兵生活经历,11 年农村试验区调研经验。长期从事三农问题研究,一直坚持用 “脚”做学问,温铁军被称为“中国农民的代言人”。如果你阅读温先生几年前的文章,你会发现他对解决三农问题所提 出对策很多已经变成了目前实行的农村政策。在他的一系列头衔中,有一个头衔特别需要点明:河北省定县翟城村晏 阳初乡村建设学院院长,晏阳初乡村建设学院是温铁军自己掏钱建立的、想找一条中国农民摆脱困境出路的实验学院。林毅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台湾宜兰人。27 年前,从台湾金门夹着两个篮球,游了 2000 米,到大 陆来的陆军上尉,如今已是中国知名经济学家。这位中国以后第一位从西方学成归国

3、的经济学博士,是 1979 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舒尔茨教授的关门弟子。林毅夫曾长期从事中国农业问题的研究工作,其研究建议经常 为政府部门决策所参考,被称为中国政府经济智囊之一。 1、为什么中央现在会提出建设新农村? 如前所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要是为了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曾上书总 理的李昌平有个说法“农民真苦,农村真难,农业真危险”。对于三农问题的现状,中央的表述是:农业基础设施脆弱、 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民间还有一种调侃的表述是“吃饭基本靠党,穿衣基本靠纺,致富 基本靠抢,娶媳妇基本靠想;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取暖基本靠抖

4、,治安基本靠狗”。调侃的说法比较夸张, 现实没有那么残酷,但决不是你在春节晚会上小品里看的墙上都挂液晶了。如果说三农问题现在很严重也不算太夸张。 说严重有两个含义:一是三农现状,二是三农问题再不解决,后果将是很严重的。 先说现状,瑞士前驻华大使在回国后,有人问其对中国的总体印象。他说,中国有 3 亿多人口的城市和欧洲差不多, 8 亿多人口的农村和非洲差不多,欧洲加非洲就是中国。如果需要数据说话,有这样一组数据:2004 年全国城乡居民 收入差距为 41,若考虑城市居民的各种福利性补贴,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差距约为 561,而改革之初的 1978 年, 这个比例是 2.51。这一差距反映的是发展上的

5、差异。而城乡之间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公共设施上的差距则更 大:农村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占 39.1%,远低于城市 65.4%的水平;目前,90%左右的农民是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 全国还有一半的行政村没有通自来水;60%以上的农户还没有用上卫生的厕所等等。总结起来就是农村基础设施(水 利、道路、饮水、电网、通信、 )落后,尤其是需要高度组织化、社会化的水利,有些地方一直是在吃改革前的老底 子;农村社会事业(教育、文化、卫生)问题太多,特别是原有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保障体制,在 90 年代开始的医 疗体制改革后,几近瘫痪。有的承包有的关门,开门的也门可罗雀,农民小病挺、大病熬;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6、加入 wto 后,农产品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农业产业化滞后、产业链短、附加值低。除了到城市的企业做不上保险的最廉价 劳动力,在青春年华被榨干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然只能回到农村,农民别无他法。 如果说将来中国城市都已经花团锦簇,同时又带着一个大多数人生活相对落后的农村,却说我们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 程度,或者说我们已经是小康社会了,那是说不过去的。如果认为农村发展的慢就慢慢发展吧,可以先把城市发展起 来再说嘛。这种的想法是片面的,因为三农问题解决不好会产生严重的后果:经济增长后续乏力和社会的动荡。 第一个严重后果是经济发展的持续性问题。经济增长有三架马车“投资、出口、消费”,我们改革开放 27 年

7、来前期是 靠解放生产力、满足人民的物资文化需求,或者说主要是依靠解决被物质匮乏而压抑的消费欲望来快速发展,后期的 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我们有世界任何国家都不能比的庞大人口,庞大的市场,为什么现在消费这架马车没 有什么力气?那是因为财富在社会群体间的分配有问题,财富集中在少部分人的手里;财富在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的 分配有问题,8 亿农民还很穷。如果说没有消费这马车近十年发展的也很好,以后还是靠出口和投资发展行不行呢? 短期的经济增长可以,长期的增长不现实。先说出口,现在世界上 50%以上的相机,30%以上的空调和电视机,25% 以上的洗衣机和近 20%的电冰箱都在中国生产。欧美有一说:仔

8、细看看玩具产地几乎都是中国,圣诞节简直就是中国 商品的促销日。套用今年春晚宋丹丹的话:形势那是相当的壮观呀!翻开红火的背后是什么?日本通产省的报告称中 国是世界工厂,我们还真的把自己当成全球制造中心了,其实我们不过是一个世界车间,全球产业链上一个两头在外, 污染在内的畸形车间。中国当下 80的外贸依存度开创了全球贸易史之最,已经是坐在过山车上超高速行驶了,带来 的问题个个都挺麻烦。1 资源问题,中国卖什么什么便宜买什么什么贵,搞的几个发达国家一会说中国输出通货紧缩 一会说中国输出通货膨胀,最显眼的是石油问题,就是国家这几年一直重视的能源安全问题。仔细揣摩国家的外交策 略,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石油的

9、影子,因为我们要进口大量石油。我们的政府顶着欧美这两个最大贸易伙伴的压力去和 委内瑞拉、尼日利亚、伊朗、苏丹等交往,在巴基斯坦修港口、在缅甸泰国规划输油管道等等。没有办法,因为其他 大的产油国都被他们把持着,马六甲海峡被他们监管着。我们以前还做过石油出口国怎么现在要进口这么多石油呢?这是因为我们是两头在外,污染在内的世界车间。所谓两头在外,就是指中国进口的原料(如石油、铁矿石)经加工后 的出口成品(如化纤服饰、化工和电子产品),而有污染的生产过程则基本在中国进行,污染的是中国的大气、水和大 地,污染问题后面再谈。我们随着出口的增加对资源的胃口也愈来愈大,我们买石油,虽然我们买的大多是高硫的便

10、宜油但轻质油的价格也下不来了;我们买铁矿石,铁矿石加价 70还多。世界加工车间的中国只赚取一点菲薄的加工 费,这些加工费与治理污染所需费用相比,可谓杯水车薪。2 环境问题,在进口各种资源的同时,很多在华外资企业 所需原料和能源也由中国提供,而这些原料的采掘或生产会严重污染环境。如煤炭和有色稀有金属,特别是电力,中 国多为火电厂,它们是造成大气硫化污染的元凶。目前火电厂已成中国大气污染物大户,2004 年排放二氧化硫约 1100 万吨,占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的 50以上。按照目前的排放控制水平,到 2020 年,我国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 硫将达到 2100 万吨以上。如果火电厂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得不

11、到有效控制,将直接影响到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 影响到未来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贸易摩擦问题,这个大家听的太多了,从打火机到电视机、从皮鞋到假发、从 窗帘到床单,数不胜数。国人甚是纳闷,不是 wto 了吗?不是自由贸易吗?咋又整出个反倾销呢?龙永图先生因为领 衔 wto 的谈判,加上去年又在汽车行业发展论坛上发表汽车行业不需要自主品牌的言论,引发龙何之争,惹起网上 “卖国贼”的讨伐声一片,是否是“新李鸿章”不知道,但他留下的 242 条款让中国的纺织品成了 wto 的一个例外,从袜 子到围巾、从内衣到外衣,几乎没有哪种纺织品没发生过摩擦。直忙的薄部长成天飞来飞去,曝光率那是相当的高! 4

12、 利润下滑问题,与中国外贸光鲜的增幅曲线相对应,入世以来,中国出口商品和服务的单位利润却在一路下泄。以 化纤印染布为例,每米出口毛利润已由 4 年前的 0.11 元下泄为 0.03 元。也就是说,出口价格战越惨烈,企业争份额、 抢市场的拼劲越甚,出口价格就越低,呈典型的恶性循环状态。5 金融安全问题,我国目前的出口一直是外资企业占 大头,资本的特性是逐利的,很多外资是看中了中国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环保保险等社会成本。成立的企业仅 具有对产业低端的加工能力,信息来源和销售渠道严重依赖海外供应商和进口商。随着计划生育这个基本国策威力的 体现,老龄化社会来的将比大家预想的快,青壮劳动力的减少必将

13、带来劳动力成本的上升。随着国人对环境问题、劳 动者的社会福利保障问题的重视程度提高,外企的社会成本也会慢慢增加。到了一定程度,资本的全球流动性决定它 能从发达国家流入中国,同样还会从中国流动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什么世界工厂、全球制造中心,到最后会因为没 有核心技术又没有了资金、成本也不再具有竞争力,连世界的加工车间也做不成。谈了这么多出口带来的弊端并不是 要否定开放回到闭关锁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开放是唯一选项,出口也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但我们这么庞大的一个 国家想仅仅依赖出口就能保持经济的长期增长是不可能的。 再说投资,投资是能够拉动经济增长的,但投资和消费是生产和消费的关系,是要保持平衡的,

14、如果消费需求存在问 题,靠投资带动经济增长就会出现过热,出现生产过剩,会出现泡沫,产生金融风险、经济震荡。不要说保持经济的 持续增长,安全运行有时都不能保证。这个问题说起来复杂,一般人不感兴趣,举个大家熟悉的例子,像这两年的房 地产投资市场,疯狂上涨,百姓看得头晕、地产商赚的盆钵满盈、学术界一片乱套。有学者说泡沫将破裂(谢国忠) , 有学者说市场发展正常、泡沫论是阴谋(历以宁) ,有地产商说房价还有上涨空间(孙宏斌) ,更有学者说房价在未来 十年还将上涨 3 倍(王建)!可政府左一道又一道文件要求稳定住房价格(从 121 号到 71 号到国八条一次比一次严 厉) 。现在的房地产投资市场有没有泡

15、沫?不提供结论,在泡沫没有破裂时,你是无法证明泡沫的。但在房地产界, 搞假按揭,造假合同,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森豪公寓骗贷案”表现得尤其充分。在这个在 2004 年 4 月披露的诈骗案件中,森豪公寓开发商利用员工名义虚构买卖合同,提供虚假收入证明,套取银行贷款 6.4 亿元。 但所有这一切,没有中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性的“愚蠢”以及有意的合谋,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在中国商业银行一 窝蜂纷纷将房地产贷款作为“优质贷款”的倾销式竞争中,金融纪律松弛的现象比比皆是。投资过热的泡沫一旦破裂对 经济的打击是致命的,在 1997 年香港地产市场崩溃之后,到 2002 年短短 5 年之中

16、,房地产价格暴跌了 70。日本的 地价从 1990 年代初期泡沫经济正式崩溃以来,经历了长期下跌过程。从 1991 年的最高峰计算,日本的地价直线跌落 了 80。这将日本经济拖入了几乎看不到希望的长期停滞阶段。 有这么几组对比数字,更能清晰地说明问题: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 17、我国 80;发达国家出口对经济 的贡献率平均 2(美国为负数) 、我国 18;发达国家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 18、我国 49;发达国家消费对经济 的贡献率已达 80、我国 33,虽然我们现在是工业化阶段,和后工业化的发达国家不能硬靠,但差别太大。差别 还可以解释为发展趋势,让消费这架马车跑起来是我们要做的,这还涉及到效率与公平的分配制度问题,为了不冲淡 主题,不多解释。 健康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总是以消费拉动作为“母动力”,现在讨论需求问题。说到需求就要说林毅夫先生,顺便插 点他在经济学领域推崇的比较优势说,因为这个涉及到十一五规划的另一个新战略:“自主创新”。对林毅夫先生的比 较优势说,有支持者说奠定了沿海外向加工型经济的理论基础;有反对者说:以迅速赚钱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