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36188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txt 世上最珍贵的不是永远得不到或已经 得到的,而是你已经得到并且随时都有可能失去的东西!爱情是灯,友情是影子。灯灭时, 你会发现周围都是影子。朋友,是在最后可以给你力量的人。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第二 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简明成唯识论白话讲记 (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于凌波居士讲授 佛光山丛林学院台中慈明佛学研究所佛学讲义第一章 三相门 第二章 所缘行相门 第三章 心所相应门 第四章 五受相应门 第五章 三性分别门 第六章 心所例同门 第七章 因果譬喻门 第八章 伏断位次门 第九章 如何证明有第八阿赖耶识五教证 第十章 如何证明有第八阿赖耶

2、识十理证第二篇 异熟能变识诠释(本篇颂文: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 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第一章 三相门论文一:虽已略说能变三名;而未广辨能变三相。且初能变,其相云何?颂曰:初阿赖耶识, 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 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讲解:在前面第一篇中,诠释了唯识三十颂的六句颂文,即: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 转;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 以上的一颂半颂文,仅是略标 论宗,尚未讲到正论。在略标论宗中,仅诠释了三能变的名称,还没有把三

3、种能变识的相状 作详细的分析。现在先讲初能变识。论主假设外人问难之辞,曰:且初能变,其相云何 。 论主以颂文来回答。颂文共十句,即: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不可知执受,处了常与 触,作意受想思,相应唯舍受,是无覆无记,触等亦如是,恒转如瀑流,阿罗汉位舍。 古 人解释初能变的阿赖耶识,是以八段十义科分。十义又称十门,这十门是:自相门:初阿赖耶识。 果相门:异熟。 因相门:一切种。 所缘门:不可知;执受、处。 行相门:了。心所相应门:常与触、作意、受、想、思相应。 五受相应门:(相应)唯舍受。 三性分别门:是无覆无记。 因果譬喻门:恒转如瀑流。 伏断位次门:阿罗汉位舍。在十门中,如果把自相门、果相

4、门、因相门合并为一,就称为三相门;再把所缘门和行相合 并为一,称为所缘行相门,这样就成为八段。八段是就颂文而分,十义是依识体而解。所以 十义中除掉心所例同门 ,因为它不是识体,不过是例同而已。论文二:论曰,初能变识,大小乘教,名阿赖耶。此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故,谓与杂 染互为缘故;有情执为自内我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自相,摄持因果为自相故。此识自 相分位虽多,藏识过重是故偏说。讲解:这一段论文,是十门中的自相门,即初阿赖耶识 。初能变的第八阿赖耶识,大小 乘圣教名阿赖耶。阿赖耶是梵语音译,意译为藏识 ,藏识之藏有三种义,即能藏、所藏、 执藏。能藏、所藏,是指出阿赖与前七识的现行杂染等法,

5、互相为缘而得名。如以阿赖耶识 含藏杂染种子而论,则阿赖耶是能藏;如以杂染等法覆藏阿赖耶识而论,则阿赖耶识是所藏。 执藏,是由第七识执著八识的见分以为自内之我而得名。以爱著我故,又名我爱执藏 。 以上所说,就是显示初能变识所有的自体相状,自体相状是由于摄持因果而成的。能藏是因; 所藏是果。自相为总,因果为别。以自相之总,含摄因果之别;以因果之别,依持自相之总。 所以说是摄持因果 。这第八识的自相,分位的名称虽多,然而以阿赖耶执藏的过失最重, 重于异熟等,所以偏说阿赖耶名。论文三:此是能引诸界、趣、生,善不善业异熟果故,说名异热。离此,命根、众同分等, 恒持相续,胜异熟果不可得故。此即显示初能变识

6、所有果相,此识果相虽多位多种;异熟宽 不共,故偏说之。讲解:第一自相门的阿赖耶,已如上说。现在该讲第二果相门了。果相门即是异熟 。这 初能变的第八识,因为它能够牵引造作善恶之业的众生,在三界、五趣、四生中轮回,去受 那异时而熟的总报果,所以名叫异熟果。如果没有阿赖耶识,就没有命根、众同分等永恒相 续生死的殊胜真异熟果体。这就是初能变第八识的所有果相。此识的果相虽有多位多种,以 异熟之名包括面宽,且能够不共于其余诸识,是故偏说。 (注:阿赖耶识可以分为三位, 即我爱执藏现行位、善恶业果位、相续执持位。也可以分为五位,即异生位、二乘有学位、 三乘无学位、十地菩萨位、如来位,故称多位。此识具有离系果

7、以外的四果,即异熟果、等 流果、士用果、增上果,故称多种。 )论文四:此能执持诸法种子,令不失故,名一切种。离此,余法能遍执持诸法种子不可得故。 此即显示初能变识所有因相,此识因相虽有多种,持种不共,是故偏说。讲解:三种相的前二种,为自相、果相,已如上说。现在讲第三因相门的一切种 。这初 能变的第八识,因为它能执持世、出世间诸法种子,令其生果的功能不致消失,所以名叫 一切种识 。小乘经部譬喻师等,执著离开此第八识以外,别有所谓命根寿命、众同 分众生的共报,穷生死蕴等,为异熟果。然而,在以上所执中,求之于恒时不断,生灭相续,是不可得的。这反而显示了唯第八初能变识,才能执持诸法种子。 (注:第八识

8、异熟 识的因相,在唯识宗的十因中,异熟识通于八因,即观待因、牵引因、生起因、摄受因、引 发因、定异因、同事因、不相违因。 )论文五:初能变识,体相虽多,略说唯有如是三相。一切种相,应更分别。讲解:初能变识的体相,随义立名,虽有多种;略而言之,不过只有这自相、果相、因相三 种。但一切种的因相,内容复杂,应该更详细的加以分别。论文六:此中何法名为种子,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此与本识,及所生果,不一 不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讲解:外人问曰:什么叫做种子呢?唯识家答:第八根本识里,无始熏习的亲因,生起了各 种不同的现行果法,这生果的不同功能,就叫做种子。那么这种子与本识(第八识) ,及其 所

9、生的果法,是一呢!是异呢?答曰:不一不异。因为本识是体,种子是用,体是体,用是 用,所以不一;但体是此用之体,用是此体之用,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非异。再者, 种子与现行之间,种子是因,现行是果,因是因,果是果,所以非一;但因是此果之因,果 是此因之果,这体用因果的关系,在道理上就是如此。论文七:虽非一异而是实有。假法是无非因缘故。此与诸法既非一异,应如瓶等是假非实。 若尔,真如应是假有,许则便无真胜义谛。然诸种子唯依世俗说为实有,不同真如。讲解:外人又问曰:这种子与本识,及其所生的果,既然是因缘所生之法,非一非异,那不 就如瓶、钵一样的假法吗?唯识家回答曰:种子与本识,及其所生的果法,虽然

10、非一非异, 而种子却有实体做生法的因缘。假法无体,有如龟毛兔角,因为它不是生法的因缘。外人再 问:种子和它所生的现行法,既然都是因缘所生,非一非异,那就应当如瓶、钵一样是假非 实。因为瓶钵等的假色法,也是以极微为因缘,而非一非异啊。论主反诘曰:假使非一非异的法,都是假有的话,那么真如法性,也与诸法是非一非异,难 道说真如也是假有吗?若说真如是假有,那真胜义谛不是就没有了吗?如果没有胜义谛,试 问依什么修行成佛呢?再者,第八识中的一切种子,依世俗谛,说为实有;若依胜义谛说,便成了虚妄假法。因为 它不同于真如、在真俗二谛上都是实有。真如不但是世俗谛的胜义谛,而且是胜义谛的胜义 谛,这是应当加以区别

11、的。论文八:种子虽依第八识体,而是此识相分非余;见分恒取此为境故。讲解:种子虽然是依于第八识之体,但它只是第八识的相分,而不是见分,因为见分恒常缘 取相分以为外境。论文九:诸有漏种与异熟识,体无异故,无记性摄。因果俱有善等性故,亦名善等。诸无漏 种,非异熟识性所摄故。因果俱是善性摄故,唯名为善。若尔,何故决择分说,二十二根,一切皆有异熟种子,皆异熟生?虽名异热,而非无记。依 异热故,名异熟种。异性相依,如眼等识。或无漏种,由熏习力,转变成熟,立异熟名非 无记性所摄异熟。讲解:这是以三性来判别第八识中的种子。第八识中的种子,分为有漏、无漏二类。其中有 漏种子与异熟识,其体性本来没有差别,都是非善

12、非恶的无记性。但由于能熏的现因,或所 结的现果,都有善、恶、无记三性,所以这种子也可以称为善、恶、无记种子。至于无漏种 子,因为不是无记性的异熟识所摄,因果俱属善性之故,所以只能名之为善,不名不善或无 记。这时外人又问曰:如果是这样的话,为什么瑜伽决择分说:二十二根无论是前十九有漏 根,后三无漏根,都是异熟种子,都是异熟识所生呢?(注:二十二根,根者能生之义,是 促进增生作用的根本,如眼根能生眼识等。二十二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 意根、女根、男根、命根、苦根、乐根、忧根、喜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 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唯识家回答说:那些无漏种子,虽然

13、名叫异熟,而性非无记,由于所依的识是异熟,故称异 熟种,并不是和异熟识同一体性。这异性相依,好像通于三性的眼识,依附著无记的眼根, 而名眼识似的。识依根是这样,种子依于识也是这样。若约新熏一边说:无漏种子,由熏习 的力量,展转变异到成熟的现行果法时,也立名叫做异熟。但这并不是无记性所摄的异熟。论文十:此中有义,一切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由熏习力但可增长。如契经说:一切有 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聚,法尔而有:界即种子差别名故。又契经说:无始时来 界,一切法等依。界是因义。瑜伽亦说:诸种子体,无始时来,性虽本有,而由染净新所熏 发。诸有情类无始时来,若般涅槃法者,一切种子皆悉具足;不般涅

14、槃法者,便阙三种菩提 种子。如是等文,诚证非一。讲解:种子从何而来呢?这在十大论师中,有护月、难陀、护法三家不同的主张。第一家护 月论师等,认为一切种子,无论有漏无漏,都是本来就有的,并不是从现行的熏习而生。经 论上虽然也说由熏习而有,但那是指增长而言,并不是本来没有,从今熏习就有了。因为熏 习的势力,只能达到使种子增长,而不能使种子从无而有。说种子皆本性有,不从熏生 , 在经论上是有其根据的。如无尽意经上说:一切有情,无始时来,有种种界,如恶叉 聚,法尔而有 。界,是种子的别名。也就是说:从无始时来,这种子好像恶叉果(注:印 度的一种毒果,落地聚在一处)似的,是法尔自然而有的。此外阿毗达摩经

15、上说:无 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 (注:阿毗达磨经中的偈子: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六 趣,及涅槃证得。阿毗达磨经中土未译。 )界是因义,也就是种子的别名。这就是说:无始 时来,这种子就为一切现行法等所依持(由种子生起现行) 。不但佛经上如此说,就是瑜 伽师地论上也这样说:一切种子的体性,虽是无始本有,而要由染净二种现行缘法的熏习, 才能熏发为有漏无漏二种现行果法。一切有情自无始时来,假使有入无余涅槃可能,那便是 它具足了一切有漏无漏的种子;假使没有入涅槃的可能,那便是它缺少了声闻、缘觉、佛的 三种菩提种子。然而一切众生皆当成佛,可见有、无漏种,都是本有,就看它受熏的现缘是 染是净,来决定

16、它生死或涅槃的成果了。像这种子本有的引文,经论中很多,非此一说。论文十一:又诸有情,既说本有五种性别,故应定有法尔种子,不由熏生。又瑜伽说:地狱成就三无漏根,是种非现。又从无始展转传来,法尔所得本性住种。由此等证无漏种子法尔 本有,不从熏生。有漏亦应法尔有种,由熏增长,不别熏生。如是建立因果不乱。讲解:既然经上说一切有情,有声闻、缘觉、菩萨、不定、及无种性五种性别,所以决定有 法尔本有的种子,不是由熏习而产生的。 瑜伽师地论还说:在地狱中受苦的罪报众生, 它们也能成就三无漏根,这只能是种子,而不是现行。 可见凡夫不是没有无漏种子,不过 是无漏种子未起现行罢了。由此证明,无漏种子本来具有,不是由熏习而生。有漏种子也应 当是本来具有,由于熏习而增长,并不是由熏习而产生,这样才使因果关系不相杂乱。以上 是护月论师等的主张。 (注:五种性,是唯识宗特有的理论,认为众生先天具有的本性有五 种,都是由阿赖耶识中储藏的种子决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