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36171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淫羊藿的炮制机理(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摘要:摘要:研究假说:中药经炮制后可提高活性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加药效的目的。本研究选择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 ,利用 ADME/Tox 平台研究单体活性成分 Epimedin A、Epimedin B、Epimedin C、Icariin 、Baohuside 的吸收、代谢机理与动力学及淫羊藿炮制品的标准提取物中这 5 个主要活性成分的吸收与代谢及其相互作用。从中药活性成分吸收与代谢的角度阐明淫羊藿的炮制机理。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对减毒或增效的物质基础及炮制机理研究较少。目前对中药炮制机理的阐述只是停留在该过程的两端即化学成分的变化和药理药效层

2、面,而对阐明炮制机理的重要环节炮制前后有效成分的吸收、代谢研究不够深入,本课题拟从更深层次上阐明中药炮制机理,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高科学依据,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做出更大贡献。(一)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4000-8000 字)1.项目的立项依据 1.1 中药炮制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医疗实践中不断总结、改进、发展形成的一套传统制药技术,和中药复方一起构成了祖国医药学的两大鲜明特色。目前对中药炮制机理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有:应用化学方法进行研究1:中药的疗效,是由于其所含的化学成分决定的。中药经过炮制后,所含的化学成分的性质和含量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而药理作用、临床疗效也会发生相应

3、变化,可见,研究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性质和含量的变化是中药炮制机理研究的重要内容,该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阐明炮制原理,而且能指导炮制工艺的设计和改进,也是制订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蔡宝昌等2,3测定了马钱子不同炮制品中生物碱和马钱子苷的含量,表明炮制后生物碱和马钱子苷的含量均降低;蔡宝昌等4从炮制前后的马钱子中提取鉴定了 16 个生物碱,其中异马钱子碱等为新生物碱;应用实验药理学方法进行研究1:中药的临床研究由于受到复方用药和患者对象的制约,一般不易进行,加上很多中药化学成分研究还缺乏与药效的紧密联系,或者尚属空白,因此实验药理学的研究也是揭示中药炮制机理的方法之一。应用实验药理学的方法研究中药炮

4、制,主要选用适合中医病理模型的方法和指标来进行,或选用已有的药理方法和指标来进行。在化学成分不清的情况下,通过实验药理学的方法来研究炮制前后的生物活性变化,也可达到控制炮制质量和指导工艺改革的目的。如:蔡宝昌等2的研究表明马钱子不同炮制品的急性毒性较生品均有所降低;马聘等5的研究表明草乌用新方法炮制后具有对心律影响小、毒性低等优点。总之,目前中药炮制机理研究主要通过炮制前后药物有效成分含量或溶出量增加、与治疗无关的成分的减少和药材中所含酶的活力的破坏以保留有效成分等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和炮制前后药理毒理的对比等角度来阐述。1.2 从目前对中药炮制机理的研究现状可看出:对炮制机理阐述的过程中缺少一

5、架沟通中药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与药理药效变化之间关系的桥梁中药活性成分中药活性成分 ADME/Tox 系系统的研究统的研究;中药活性成分吸收与代谢是中药产生生物效应的重要环节,更是彻底阐述中药炮制机理的最佳切入点。本研究拟利用中药活性成分细胞层次的 ADME/Tox 系统研究中药淫羊藿的入药品种之一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炮制机理。1.3 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疗效,必须增加有效成分在体内的溶出度、释放度和吸收率,以提高生物利用度。然而药物在体内药效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血药浓度的高低,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代谢与血药浓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目前,口服给药在各

6、种给药途径中占有主导地位,因此,药物的 ADME/Tox 系统研究是生物药剂学研究的重点之一,ADME/Tox 系统区别于以前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串级研究不同在于:提取与筛选同时进行,可以全面检测和预见药物提取过程中成分及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和毒性各方面的问题;用细胞(特别是人源细胞)进行,采用高通量技术6。国外对药物ADME/Tox 系统(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毒理、药物药物之间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视,从而多种研究药物肠道吸收的生物学方法应运而生。ADME/Tox 系统研究中最著名的吸收模型Caco-2 模型被美国 FDA 认为是预测人体药物吸收的行之有效的方法,Cac

7、o-2 模型辅以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可以从在体和细胞两方面全面阐述药物的 ADME 过程及其变化。(1)Caco-2 细胞模型7Caco-2 细胞来源于人体结肠腺癌细胞。由于 Caco-2 细胞在培养条件下可自发进行上皮样分化并可形成紧密联结,其形态学、标志酶的功能表达及渗透特征与小肠类似, Caco-2细胞模型可作为研究小肠表皮细胞药物转运和代谢的体外模型。其优点为:省时、可测定药物的细胞摄取及跨膜转运、Caco-2 细胞内有药物代谢酶,可在代谢状况下测定药物的跨膜转运、Caco-2 细胞与小肠上皮细胞近似、Caco-2 细胞易于培养且生命力强、Caco-2 细胞来源是人结肠癌细胞,同源性好,

8、可用于区分肠腔内不同吸收途径的差别。Caco-2 细胞模型的基本特点Caco-2 细胞系结构和生化作用类似于人小肠上皮细胞,含有与小肠刷状缘上皮相关的酶系,与正常的成熟小肠上皮细胞在体外培育过程中出现逆向分化(反分化)不同, Caco-2细胞在传统的细胞培养条件下,生长在多孔的可渗透的聚酯(Polycarbonate)膜上可达到融合并自发分化为肠上皮细胞,形成连续的单层(monolayer)8。培育约 10后,单层的跨膜电阻约为 2600cm2,细胞密度约为 0.9106细胞cm2,此时 Caco-2 细胞单层对漏出标志物如聚乙二醇(Mr4000)或甘露醇是不渗透的,这种性质可以维持恒定约 2

9、0,由于 Caco-2细胞性质类似小肠上皮细胞,因此可以在这段时间进行药物的跨膜转运实验9,10。Caco-2 细胞模型的药物转运机理在 Caco-2 细胞模型中,药物的转运过程为:药物分子从 Caco-2 单细胞层的顶侧肠腔侧(侧)跨过 Caco-2 单细胞层或经由细胞间隙到达基底侧(侧)。药物跨过肠上皮有 4条途径:被动转运;胞旁转运;载体介导转运;胞饮。(2)在体肠灌流模型特点:保证了肠道神经以及内分泌输入的完好无损,同时也保证了血液及淋巴液的供应,提高了生物活性。在该模型中还可测定肠道代谢物。该法既可从肠腔取样,又可从血液中取样。虽然这些研究常在麻醉的小动物上进行,但借助肠插管,非麻醉

10、的实验动物及人体的灌流研究亦可进行11。在体肠道灌流不仅提供了较高的组织活性,而且提供了额外的取样部位。已经建立了鼠肠原位灌流实验取得的药物肠道渗透率同人体研究中口服给予药物溶液后吸收的药物量之间的关系。Hu M.等学者采用 Coca-2 和肠灌流模型等方法对黄酮和类黄酮成分的吸收与代谢进行了研究1219;研究结果表明1923:黄酮苷类化合物在肠道中降解成苷元再吸收,而淫羊藿苷主要是以它的次级鼠李糖苷形式吸收。类黄酮的吸收与代谢途径可归纳为 Fig 1。1.4 淫羊藿为传统补肾中药,在民间沿用已有千年历史,具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临床常用于阳痿遗精,筋骨痿软,风湿痹痛等证。淫羊藿中含多种

11、黄酮类成分,目前研究证明24:淫羊藿总黄酮为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总黄酮为淫羊藿主要活性成分。淫羊藿总黄酮在心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抗炎、抗骨质疏松、抗衰老、抗肿瘤等25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临床常见的淫羊藿炮制品有淫羊藿、羊脂炙淫羊藿、盐淫羊藿和酒淫羊藿等。目前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炮制前后黄酮类等化学成分的变化陈惠玲等26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粗毛淫羊藿生品及 4 种不同炮制品中总黄酮的含量,总黄酮含量由高到低顺序为:生品清炒品酒炙品盐炙品羊脂炙品。(2)炮制前后药理、药效的变化淫羊藿炮制后对心血管、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药理、药效较生品有显著提高,

12、故历代临床用药均以炮制品为主。淫羊藿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低于生品,而临床用药历代均以炮制品为主,且认为淫羊藿炮制后药效较生品有显著提高。因此从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并不能解释其因此从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的角度并不能解释其炮制机理炮制机理;对炮制后其药效的增强也缺乏令人信服的阐述,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炮制后其药效的增强也缺乏令人信服的阐述,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淫羊藿炮制品中总黄酮含量低于生品,而临床用药历代均以炮制品为主,即其炮制品药效较生品有显著提高,因此我们的假说为:淫羊藿的炮制机理是:淫羊藿炮制后能被机体淫羊藿的炮制机理是:淫羊藿炮制后能被机体吸收的黄酮含量相对增

13、加;中药经过炮制,可提高活性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强其药效吸收的黄酮含量相对增加;中药经过炮制,可提高活性成分的吸收,从而达到增强其药效之目的之目的。即该研究试图从活性成分 ADME/Tox 层次阐明淫羊藿的炮制机理,以期填补国内目前中药炮制机理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中药炮制的科学研究起步较晚,许多炮制经验,只知道炮制后可以降低毒性、可以增强疗效,但对减毒或增效的物质基础及炮制机理却长期处于无知状态,即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目前对中药炮制机理的阐述只是停留在该过程的两端即化学成分的变化和药理药效的变化,而对阐明炮制机理的关键环节炮制前后中药活性成分的吸收等研究不够深入,本课题拟从更深层次上阐明

14、中药炮制机理,同时为制定合理的炮制工艺和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做出更大贡献。参参 考考 文文 献献1.叶定江主编.中药炮制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8 2.蔡宝昌等.马钱子不同炮制品中总生物碱的测定及急性毒性试验的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0):598 3.蔡宝昌等.炮制对马钱子中马钱子甙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1994,19(6):346 4.蔡宝昌等.马钱子中 16 个生物碱类化合物13CNMR 谱的数据分析.药学学报,1994,29(1):44 5.马聘,蔡宝昌,陈龙.草乌几种炮制品的毒性实验比较.中国中药杂志,1994,19(4):216

15、6. 王夔主编.中药研究现代方法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6 7.杨海涛,王广基,Caco-2 单层细胞模型基其在药学中的应用,药学学报,2000,35(10),797-800. 8.AllenRH,robeitAC,PhilipSB.Caco-2 cell monolayers as model or drug transport across the intertinal mucosaJ.Pharm Res ,1990,7(9):902. 9.Hidalgo Ij Raub Tj,Borchardt RT.Characterization of the human colon

16、carcinoma cell line(Caco-2) as a model system for intestinal epithelial permeabilityJ.Gast 10.GanLL,DhirenRT,Applications of the Caco-2 model in th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of orally actived drugs;elucidation of biochemical and physical barriers posed by the intestinal epitheliumJ.Adv Drug Deliv Rev,1997,23(1):77. 11.Lenernas H Ahrenstedt O.Hallgren R,et al .Reginal jejunal perfusion,a new in vivo approach to 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