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36154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9.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2010年高考历史学科质量分析暨教学建议课件(78张)(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报告主要提纲第一部分一2010年高考文科综综合能力测测 试历试历 史学科试题试题 分析。第二部分二考生得分情况抽样样分析。第三部分三关于2011届高三历历史教学的 主要建议议。 一2010年高考文科综综合能力 测试历测试历 史学科试题试题 分析。 2010年全国普通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湖北卷历史试题(全国 卷 I)较好地体现了高考“三个有利于”的指导原则,体现出一定的“连续 性 ”“稳定性”和 “稳中求变”的特点。 命题者遵循高考 考试大纲 所规定的主干知识范围和四项能力要求(以基础为平台、以能力 为方向的命题导向),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新的史学理论和研究范式为指导,追求新情境的 创设),

2、在试题灵魂上体现国家意志(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察,如民生问题) ,紧扣时代主题(历史问题的选取和设问视角折射现实热点),彰显学科特色(以历史材料为 主要载体),凸显能力立意(立足于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选拔功能(整体难度略有上升),对 于深化中学历史教学改革和推动高中历史课改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 (一)基础搭建平台:以考查主干历史知识为主,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加大经济史内容的比重,中外历史分布基本均衡,大国史、区域发展史唱主角 。 第一,就单个知识考点而言,试题注重了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历史发展的阶段 特征(即某一时期历史发展的特点和社会转型时期具有由量变走向质变价值的关

3、键历史事件. 第二,在政治文明史、经济发展史和精神文化史三大板块内容基本均衡的前提下,加大了经济 史内容的分量,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主题,学科能力要求随之提升(隐藏在枯燥的 经济数据之中的特点归纳、分析无疑具有较高的能力要求)。与2009年试题相比 ,选择题中经济史内容共4题(增加2题,有1道经济数据表格题),2个主观题均侧 重经济史内容的考查(从材料中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经济史内容由44分增加 到 52分,体现了经济发展的现代化主题与鲜活历史材料的对接。 第三,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内容比较均衡(均在30分之间),增强了 考试的信度。为了在有限的题量中

4、增加考试内容的覆盖面和综合性,命题者有意将中国历史与世界历史结合起 来(世界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的两个方面),体现了中外历史联系的学科特色。中国古代史、中 国近代现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的内容分布比较均衡且保持相对稳定(个主观题中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现 代史和世界近代现代史内容均有所涉及,试题的建构体现纵向、横向和古今的联系,改变了以往主观题中不涉 及某一段历史的命题思路,试题的综合性明显增强,这应该是今后主观题命题的基本趋势)。 (二)能力提升认识:选择题以材料为主要呈现方式,主观题以信息提取为能力前 提,注重共性中的个性特点探究,注重中外历史的横向联系,分析地理因素对历史 发展的综

5、合影响。 第一,再认再现历史知识和历史结论的能力(即考查记忆能力的试题)。 第二,阅读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史观材料的理 解 )。提取历史材料的有效信息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特色,是考生运用能力的基础 和先决条件(不能读懂材料即不可能完成历史作答),总计全卷与提取有效信息的 设问约占历史全卷的近80分,可见材料阅读对考生能力要求的重要性。 第三,新的史学范式和理论对历史事件创新认识的引领。无论是试题的立意、考点的确立和设 问的切入,都体现了高中课程改革背景下文明史观、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对高考历史命题的 指导意义,树立起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风向标,让古老的历史不断焕发出新的时

6、代活力,考生 最终要收获的不是让自己成为一个盛满众多历史知识的容器,而是成为一个可以随时燃烧的具 有历史思维基本品质的火种。 第四,对于考生基本学科能力的考查。其中有考查理解能力(13、 15、 21题 ),考查比较能力(16、 18、 19题 ),考查中外联系能力(17、 37题),考查综合归纳能力(第 37和 39题),考查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认识(第19题内因和外因 的关系);考查地理学科知识在历史问题中的渗透(第39题)等。 体现现实价值:考查重大周年事件,发掘历史问题的现实价值,引导考生关注社会 、关心祖国、关爱民生。 历史学科具有资政育人的社会价值,历史学科的立意往往是国家意志的体现。

7、今年 历史命题承继了历年命题的这一特点,注重挖掘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引导学生关 注社会、关心祖国、关爱民生,正如克罗齐所言“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代史”。这一 特点的主要表现有: 第一,对重大历史周年事件的考查。 第二,对于时代热点问题的历史关照。 第三,注重历史问题的现实价值。 综观全卷,其主要特征有:以文明史为主线,以材料为载体的学科特色明显,在运用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注重能力考查,强调了综合性,体现了选拨功能和对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指导意义。 第一.试题难度过大.高三历史教材共5本 ,高考内容容量有限,总共才十几道 题 ,而难度在文科各学科中一直是比较大的,考生的投入与产出严重不成正比,影响 师生对

8、于历史教学的积极性;第二.选择题材料题比重过大、难度太大,、失分严重 ,影响考试的公平性,导致机会主义的意识与行为滋生;第三,个别试题在设置上存在瑕疵。 如第17题的选项不具备唯一性;第18题超出了高中学生的历史认知水平;第 20题的有效信息不充分;37题第3问过于宽泛、时空跨度过大,考生难以掌控,不 知如何下笔。试题值得商榷的几个地方二考生得分情况抽样样分析。 以省教育考试院学科诊断报告提供的数据为样本,从表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全省文科综合难度值控制在 0.42 0.45之间,试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今年是近三年以来最难的。 2008年全省均分为133.47分,2009年为 130.92分,今年为

9、124.97分);在综合题分值略有上升的前提下( 今年为0.35,去年为0.31;综合题仍然是学生能力提升的瓶颈),选择题难度大幅 上升,全省均分比去年下降12.06分(全省平均难度值为0.49,去年为 0.58;主观题均分相对稳定);政治、历史、地理三科之间历史、地理的难度比较接近(分别为 0.35和 0.39),历史难度大幅提高,全省均分下降9.23分;政治相对 平和,难度值为0.51。 选择题各小题错选原因分析(数字为全省应届文科生的通过率) 第 12题,通过率35.28%,主要错选项(37.38% ,木德),主要是不了解五行学说的内容,此题旨在考查考生的文化史知识,今后还要进 一步注重

10、文化史知识的专题训练。 第 13题,通过率25.40%,主要错选项 (36.12%),此题是典型的材料选择题(必须要提炼材料的主要信息 ),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有误,不能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如 “大于朝廷不便”“妄行 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所反映的主旨,另外考生对于文化和政治的关系缺乏历史唯物主义 的正确理解。 第 14题 ,通过率39.84%,主要错选A项( 44.81%),考生只能理解材料的表象,不能理解材料反映的事物本质 (即关税收入增加的意义),不能把历史事件放到较大的时空背景下考察(在近代清政 府是不可能加强对关税的有效控制的),不能较好的把握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第 15题

11、,通过率78.32%,主要错选A项(9.87% ),革命党人穿日式服装的选项干扰较大,缺乏对于历史事件的整体理解,缺乏将辛亥革命的 局限性和材料有机联系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 第 16题,通过率51.04%,主要错选B项( 25.27%),材料信息有限,考生将材料信息和历史事件不能有 效联系(内战不致发生)导致考生错误理解为西安事变的意义(西安事变之 前已有内战进行),反映出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第 17题,通过率37.33%,主要错选A项( 21.75%) D项(20.96%),此题答案并不 具有唯一性(历史发展的因素本身具有综合性),考生对于历史事件的背景 把握不准。 第 18题 ,通过

12、率12.90%,主要错选C项 (56.09%),此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过高,考生对于材料的理解 有误(因此,理解是一切思维的前提),材料本身讲的是法国的工业问题,学生 错误理解成农业问题.此题以新材料对法国工业化的特点进行了考察,在共性中寻求个 性 ,命题的导向性十分明显. 第 19题 ,通过率68.27%,主要错选B项 (17.02%),考生在内因和外因作用的理解上有误,世界市场 的形成是外因,并不是具有了世界市场,所有国家的经济就一定发展,对于世界市场 的利用程度如何取决于其经济发展水平.此题考查了考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义观点、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20题 ,通过率29.04

13、%,主要错选D项 (46.16%),考生只知道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萨拉托加大捷,却 不知道美国内战时期的葛底斯堡战役,考生不能较好的将材料有效信息和教材中的历史事件成 功对接(即理解材料中的“要使我们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的含义后排出美 国内战期间的萨拉托加大捷)。 第 21题 ,通过率63.76%,主要错选C项 (18.87%),考生对于德意志革命的特点把握不准,反映出考生 对教材知识的熟悉程度不够(教材明确提高德意志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结束分裂局面)。 第 22题 ,通过率21.88%,主要错选A项 (43.92%)、 B项 (27.98%),本题历史地图隐藏着历史信息(即学生首先

14、要了解历史反映 的是什么战役,然后再理解该战役的意义). 第 23题 ,通过率40.94%,主要错选C项(21.06%)、D 项(19.54%),考生对于历史材料的理解不准确,同时,缺乏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世界经 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与材料有机联系的能力。 选择题最难的是13、 18、 20、 22小题,主要是历史信息不够充分,材料理解能力要求 太高了。 历史主观题的平均分为14.56分,难度值为0.28,低于历史学科 的平均难度值0.35,显然综合题的能力立意是历史学科命题的导向,材料分析是能 力呈现的载体(2009年主观题的均分为19.18分,难度值为 0.36,低于历史学科的平均难度值0.44

15、; 2008年主观 题均分为16.87分,难度值为0.32,低于历史学科的平均难度值 0.41)。难度最高的第37第(1)问(0.29)、第 39题第(1)(0.23)(4)(0.22)问,均是考查学生 提取历史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显然,材料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学要特别引起重视的内容。三关于2011届 高三历历史教学的主要建议议 2010年高考历史试题是我们测定新高考的风向标。高考命题的立意在能力,但没 有扎实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对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阶段特征的把握,就不可能构建起能力的“ 殿堂”。 所谓材料在书外,道理(结论)在书中,一是要熟练掌握史实(基于基础知识所 提供的历史信息掌握是考生解题时

16、登堂入室的“敲门砖”),二是要具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理解和迁移能力最关键)。 因此,立足教材,夯实基础,把握主干,才能构建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并从容面对高考。通过“三新”(新 材料、新情景、新问题),考查“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能力)是近年历史试题的发展趋势。今 年试题中体现出来的主要导向有:一是基于理解基础上的知识迁移能力;二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三是通过专题问题考查综合运用能力;四是跨学科的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知识的有机渗透。对我们新高三历史教 学的主要启示是:着力搞好单元复习,构建历史发展的横向知识体系;创新专题复习的新视角,让专题教学常 讲常新,重在提高专题复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新的史学范式辩证评 价主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提高检测的有效性,重在教学反思、学生思维训练和方法指导;提高集体备课 的针对性,搭建学科整体推进的发展平台。一单元复习:注重学科主干知识,整体构建单元特征,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