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058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态势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宏观经济因素对证券市场 态势影响内容提要:证券市场态势多变这是因为影响证券市场的因素多而且复杂就宏观经济走势、货币供应量、利率等三个方面对证券市场态势的影响进行分析一、宏观经济走势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宏观经济走势是影响证券市场大盘走势的最基本因素证券市场是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宏观经济的大环境中发展同时又服务于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股市的运行与宏观的经济运行应当是一致的经济的周期决定股市的周期股市周期的变化反映了经济周期的变动经济周期包括衰退、危机、复苏和繁荣四个阶段一般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期股价指数会逐渐下跌;到经济危机时期股价指数跌至最低点;当经济复苏开始时股价指数又会逐步上升;到经济

2、繁荣时股价指数则上涨至最高点宏观经济走势影响股价变动但宏观经济走势与股市趋势的变动周期不是完全同步的 2002 年10 月两个数据在中国证券业界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数据是2002 年前三个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 7.9一个数据是 2002 年 110 月上证指数跌幅达到 7.9一正一负宏观经济走势与证券市场走势看上去形同陌路相互背离让投资者感到困惑实际上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股票市场都存在着各自2周期性变化的特征股市周期是指股票市场长期升势与长期跌势更替出现不断循环反复的过程即牛市与熊市不断更替的现象以上海证券市场为例对中国的股市周期进行分析中国股市运行的第一个周期是从 1990 年 12 月

3、 19 日的 100 点至 1996年 1 月的 512 点其中大牛市阶段为 1990 年 12 月 19 日的 100点至 1993 年 2 月 16 日的 1558 点;大熊市阶段为 1993 年 2月 16 日的 1558 点至 1996 年 1 月的 512 点第二个周期是从1996 年 1 月的 512 点至今其中大牛市阶段是 1996 年 1 月的512 点至 2001 年 6 月的 2245 点从此股市出现了较大的下跌行情同期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为 19781990 年期间中国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在逐步增强经济增长的质量有所提高 19911999 年期间中国经济

4、先是快速增长越过高峰后以小幅缓收为基调而且收缩期明显增长(从1993 年步入经济收缩期开始到 1999 年底 7 年内 GDP 增长率平均每年下降 1 个百分点左右波动较为平缓但下滑时间较长)进入 2000 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结束了连续 7 年的下滑过程(1999 年为 7.12000 年为 82001 年为 7.32002 年为8)经济周期是根本经济从衰退、萧条、复苏到高涨的周期性变化是形成股市牛熊周期性转换的最基本的原因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但这并不代表两个周期是完全同步的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市场股市的波动也存在着自身特有的规律在实际运行中股市周期反映经济周期有着独3特的特

5、点从而造成了股市周期与经济周期不同步甚至背离的现象二、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即货币供应量增大使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货币供应量缩小则使股票价格下跌但从 1994 年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与股市的增长率变化比较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股市的变化如 1994、1995、1998 这三年上证指数的增幅都是负数而同期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的增幅分别是34.53、29.47、14.87;1996、1997、1999、2000 这四年上证指数的增幅分别是 65.14、30.22、19.18、51.73同期我国的 M2 增幅分别是 25.26、19.58、14

6、.74、12.27原本是强相关的两项指标增幅的变化却出现了背离现象这说明证券市场与货币市场没有完全打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出现了故障所谓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是指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引起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最终实现预期的货币政策目标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在西方主要有凯恩斯学派和货币学派凯恩斯学派的主要思路通过货币供给的增减影响利率利率的变化通过资本边际效益的影响使投资以乘数方式增减而投资的增减会进而影响总支出和总收入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的特点是对利率这一中介指标特别重视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主要思路货币供给量的变化直接影4响支出

7、变化了的支出影响投资或者说导致资产结构调整资产结构的调整又反映在实际产出和价格的变动上 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中间有一个相当长的作用过程在过程中货币当局本身并不能直接控制和实现诸如稳定、增长这些目标它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设置中介指标并通过对中介指标的调节和影响最终实现政策目标因此中介指标就成了货币政策作用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中间环节对它们的选择是否正确以及选定后能否达到预期调节效果关系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能否实现根据中介指标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以及在不同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下的适应性中介指标一般有利率、货币供应量等作为中介指标利率有可控性强、可测性强、货币当局能

8、够通过利率影响投资和消费支出的优点但利率作为中介指标也有不理想之处因为利率既是一个内生经济变量又是一个政策变量作为内生变量在经济繁荣时利率随信贷需求增加而上升;在经济停滞时利率随信贷需求减少而下降作为政策变量经济过热应提高利率;经济疲软应降低利率可见利率作为内生变量与政策变量往往很难区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银行很难判明自己的政策操作是否已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指标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确定哪种口径的货币作为中介指标是MO(现金)还是 M1(M1=MO+活期存款)还是 M2(MO+M1+定期存款+其他存款)三个指标分别反映在中央银行和商业银5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上可以进行测算和控制

9、问题在于究竟哪一个指标更能代表一定时期的社会总需求和购买力通过对它的调控就可直接影响总供求至于抗干扰性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作为内生变量是顺循环的作为政策变量是逆循环的一般说来两者是不会混淆的货币供应量与股票价格一般是呈正相关关系但在特殊情况下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政府一般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这就会提高市场利率水平从而使股票价格下降同期企业经理和投资者不能明确地知道眼前盈利究竟是多少更难预料将来盈利水平他们无法判断与物价有关的设备、原材料、工资等成本的上涨情况从而引起企业利润的不稳定对证券市场造成不良影响通货紧缩对证券市场的影响是通过伤害消费者和投资者的积极性反映出来的就消费者而言

10、持续的通货紧缩使消费者对物价的预期值下降而更多地持币待购推迟购买;就投资者而言通货紧缩将使目前的投资在将来投产后产品价格比现在的价格还低并且投资者预期未来工资下降成本降低这些会促使投资者更加谨慎或者推迟原有的投资计划消费和投资的下降减少了总需求使物价继续下降从而使股票、债券及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大幅下降进一步又大大影响了投资者对证券市场走势的信心三、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利率变动与股价变动成反相关关系 1996 年以来我国已八次下调人民币利率1996 年 5 月 1 日中央银行决定实施首次降息当时的股市正从6底步启动市场从 4 月份起就对这一利好作出了积极的提前反应消息出台后虽然出现了暂时

11、的获利回吐但很快就步入了持续的升势一个历时超过两年的大牛市从此拉开了序幕 1996年 8 月 23 日央行实施了第二次降息存款利率平均降低 1.5 个百分点贷款利率平均下调 1.2 个百分点幅度之大超出了当时人们的预期这一消息对于已经经历 4 个月调整的沪深股市带来了新的刺激市场很快探底成功股指由此屡创新高并在当年年底冲上了历史的高峰(1996 年上证指数增幅 65.14)1997年 10 月 23 日央行第三次降息存贷利率平均下调幅度分别为1.1 和 1.5 个百分点由于经历了三次降息流向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资金不断增加 1998 年 3 月 25 日和 1998 年 7 月 1 日的第四、

12、第五次降息虽然在幅度上明显低于前三次但同时对准备金率作出了大幅度的调整(由 1980 年的 13降到 1998年的 8)使得社会融资环境进一步宽松由此沪市综指也从第一次降息的 660 点升至 1998 年 7 月的 1330 点升幅超过 1 倍1998 年 12 月日央行决定第六次降低金融机构的存贷利率一年内三次降息的间隔之短在我国银行利率调整历史上也实属罕见这次降息没有对股市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却使股市在1000 点企稳也为之后的“5.19”行情做了铺垫 1999 年 6 月10 日央行宣布第七次降息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分别下调 1 个、0.75 个百分点这次降息虽然仍激发了投资者的投资热情市

13、场的直接反应却呈现逐步减弱之势这是因为市场缺乏能够引导7市场的热点板快等但这并不能否定降息对股市的长期利好作用就是说政策的利好虽没有改变市场趋势但却在不断改变经济和市场环境此次降息为“5.19”行情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002 年 2 月 21 日央行实施第八次降息政策存贷款利率平均下调分别是 0.25 个百分点和 0.5 个百分点此次降息最重要的是政府表明了一种态度给消费者者、投资者、生产者一个积极的信号只要通货紧缩的趋势继续延续经济低迷政府就不会坐视不管政府要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力度以此来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参考文献 1 北 青历次降息对股市的影响 N.经济导报 20011205.2 阎素仙马克思的利息理论与西方利息理论的比较 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