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605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实践能力提高实践能力洋县黄家营镇中心小学 杨建波学校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要阵地;教师是培养创新精神和人才的先导;课堂学习是学生“实践创新再实践再创新”的基地,也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故而培养创新人才、弘扬民族创新精神应从课堂教学起步,在教学中遵循儿童心理规律,有意识的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一、奉献爱心 诱发创新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对教师产生敬佩和厌恶之感。学生所敬佩的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成为他们的楷模。因而也就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而受学生厌恶的教师,往往对学生严责狠罚或漠不关心,造成

2、学生的反感,使得学生有背其道而行之的情形。所以教师首先应遵循平等性、探索性、开放性和综合性原则,与学生多谈心,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多途径激励学生的认真听讲、积极思维、勇于探索,培养学生敢于讨论、大胆发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消除学生被控制情绪,激励学生各抒己见。如在教学“已知半径求半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观察图形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得出半圆与圆的区别,然后提问“怎么能求出半圆的周长呢?”学生顺利的回答“用圆周长的一半加上 2 个半径的长度即可。 ”即 “2R2+ R2。 ”这时一学生举手叙述了自己的见解:“可用(2+)R” ,许多同学在赞许的同时提出还可以用“5.14

3、R”后,我给予了肯定,许多同学都感到了成功的欣慰。也正是因为学生产生凝聚力和向师性后,才感到无拘无束、感想敢说的。二、创设情境鼓励尝试实贱数学产生于生活,同时又实践、应用于生活;离开了生活实践,数学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小学教学中许多知识如“利息” 、“圆柱”等因学生缺少实际的生活阅历,故而学习感到枯燥乏味。如何使之感到妙趣横生呢?可以先鼓励学生实践,再引导求新。如在教学完“圆柱的体积”后,如何引导学生“求出水库大坝的体积呢?”有条件的可让学生实地观察后用橡皮泥制作出模型,亦可让学生在水渠里用泥土拦水做坝,实际测量后用橡皮泥制成模型,再联系已学过的正方体、长方体和圆柱体的知识,比较异同,部

4、分学生便通过橡皮泥变形求出体积;之后我则引导学生用模型的数据与已计算出的体积进行联系比较,学生便会比照得出用横截面面积乘以长的方法,从而概括出 的物体的体积公式。再如教学“利息”这一节课前可让学生先到营业所调查,以便掌握更多的实践知识,这样让学生先进行尝试实践,后经教师指导,然后再进行概括的方法,使学生既轻松掌握了知识、参加了实践,又对知识掌握牢固而且感到妙趣横生。三、自由畅想 殊途同归根据小学生想象力丰富的特点,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正面引导,勿加批评,达到培养创新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学习小组,使每个学生轮流当讨论小组组长,人人都有思考、发言和表现的机会,让教学信息得到多方面的反馈

5、。这样学生各抒己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进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解答“六年级有学生 45 人,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为 4:5;女声比男生少几人?”时,让学生分组讨论,采用不同的解法进行练习,综合各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出如下几种做法:1、45(4+5)=5(人) ,5554=5(人) ;2、45(4+5)(54)=5(人) ;3、4+5=9 455/94/54/9=5(人) ;4、4+5=9 45(5/94/9)=5(人) ;5、列方程(略)等。我当即予以肯定,并让小组发言人详细的叙述了具体的算理。在热烈的掌声中我看到了各小组的互相羡慕的眼神和学生们欣慰的笑脸。随即又让学生进行对其他小组的方法的研讨,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之中比较系统的、全面的掌握了知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发现和挖掘真理的必经之路。那些认为“小学生没有创新能力”和“只有天才才能创新、平凡人不能创新”的观点都是偏面的、错误的。教育要与实践相结合、实践要与创新相融汇,在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能,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习惯,树立学生的创造观念,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使学生真正成为以创造为己任的创造性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