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36002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 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学段段学学科科幼幼儿儿园园论论文文编编号号湖湖南南省省教教育育学学会会 2 20 01 13 3 年年论论文文评评选选 参参 评评 表表论论文文名名称称大班幼儿告状现象探析及对策大班幼儿告状现象探析及对策办办公公电电话话6 62 23 38 88 81 17 7 作作者者姓姓名名 陈陈瑶瑶 手手 机机1 18 82 27 73 30 07 77 70 03 31 1作作者者单单位位全全称称平平江江县县幼幼儿儿教教育育中中心心所所属属学学段段幼幼儿儿园园学学科科学科分类学科分类:语文、数学语文、数学 、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乐、英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音

2、乐、体育、美术、思想品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非学科体育、美术、思想品德、信息技术、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非学科论文统属综合(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不分学科)论文统属综合(幼儿教育和特殊教育不分学科)论文题目邮 编: 414500414500 单 位: 平平江江县县幼幼儿儿教教育育中中心心 姓 名: 陈瑶陈瑶 职 称: 学 段: 幼幼 儿儿 园园 学 科: 联系电话: 18273280371 1大班幼儿告状现象的探析及对策摘 要幼儿的告状行为是其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众多行为偏差中的一种普遍行为,如果不及时加以疏导,会阻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本文依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里特点将从幼

3、儿告状的原因及解决对策对幼儿告状现象加以阐述。关键词告状行为;原因;处理 一、问题的提出 在幼儿园里每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为了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到老师这里来告状,理由五花八门的,几乎每天有百分六十的幼儿告状,各种告状令老师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有时难免会敷衍了事,但是随着对幼儿教育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研究幼儿的告状行为,幼儿作为一个特殊的人类个体,他们的告状行为一定有许多不同于成人的地方,那么幼儿为什么要告状?教师又该如何处理幼儿的告状行为?二、孩子告状的原因1幼儿对周围人事物的评价多依赖于成人的态度在幼儿园,幼儿以教师的态度,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做出评价,2因此会出现幼儿对一些不符合教师

4、要求的行为,或对某一行为要求得到老师的评价和裁决而向老师告状。如,有的幼儿看到有幼儿欺负别人时,就会产生正义感和同情心,会批评、制止这些不良行为,并向老师检举:“老师,某某打人了。 ”2幼儿为了受到别人的关注而产生告状行为有些幼儿为了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经常会说:“老师,某某把玩具扔到地上了,我没有扔。 ”“老师,某某饭没吃完,我吃完了。 ”这些孩子为了让老师注意自己, “我”没扔玩具, “我”吃得好,希望受到表扬或奖励。也有的孩子出于嫉妒,而向成人告发,但这种带有告发性质的告状是少数的,小伙伴之间的矛盾、嫉妒都只是暂时现象。3幼儿告状源于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没有摆正。现在的家长往往重视孩子智力的

5、开发,忽略了幼儿合作、关心他人、相互友爱等品德的培养。由于幼儿是家中的“小太阳”,养成了部分幼儿依赖性强、以自我为中心、任性等不良行为习惯,缺乏必要的集体生活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这就导致了幼儿园中幼儿出现一些行为问题。如“老师,某某又抢玩具了。 ”4一些客观或人为因素增加了幼儿间的磨擦,引起幼儿告状。由于幼儿园的场地不够宽敞,玩具少,孩子又多,发生矛盾的次数就多,也就增加了告状的次数。另外,幼儿好模仿动画片中打斗的场面,如奥特曼等,使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增加,或模仿影3视剧进行游戏,追逐打闹,引起告状。其实,告状不完全是件坏事,它也是积极的表现,反映了幼儿对行为规则的认识、掌握和道德判断、

6、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老师是幼儿的启蒙者,必须慎之又慎对待告状行为。老师敷衍甚至不管的态度,可能会导致一些有危害的事得不到及时的解决,更会混淆孩子的是非观,挫伤孩子的正义感。但若一味“支持”、 “鼓励”孩子的告状,孩子独立处理事物的能力得不到发展,还会影响孩子良好的性格形成。三、解决对策1.仔细倾听,明辨是非,保持一致对幼儿的各种告状行为,不管孩子的告状原因是什么,教师都要认真倾听,因为这个时候老师就是孩子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大法官。任何简单,敷衍的态度都是对孩子的不礼貌,不尊重,甚至伤害孩子心灵。不过在弄清原因,明确是非对错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一致性的教育原则,保持和平时的教育要求、目标相一致:采

7、取宽容的态度,让大班幼儿正确区分自信和自我,在培养大班幼儿独立性的基础上,避免幼儿形成心胸狭窄的不良心态,也防止孩子把鸡毛蒜皮的小事告到老师那里,逐渐养成自己处理一些小事情的习惯,减少告状行为。2.拒绝推销,心理强化,提高自控大班幼儿对规则的要求本质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内在自我价值观,因此他们的告状也是基于一定的价值观的。但是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大多仅是对规则权威的认知,并没有把规则4意识进行内化。也就是说,幼儿园的大量规则是成人制定的规则,幼儿嘴巴上知道要遵守,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却很难遵守,如保持安静,教室内不能追逐,不抢夺玩具等等。老师即使对违规的幼儿采取讲道理,批评甚至惩罚的手段

8、都不太有实际效果。这是因为这些规则没有成为幼儿的内在需要而导致的。教师如果强行推销规则,冲突就在所难免:性格倔强的幼儿会抗拒规则,产生逆反心理;胆小的幼儿因为惧怕批评、惩罚,也许会妥协,但这些表面妥协的幼儿会更多地因为同伴的“违规”行为向教师告状,又增加了同伴间冲突的可能。根据大班幼儿的心理特点,我们可以采取“强化原理”进行教育:强化孩子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淡化孩子的“告状意识”。例如孩子间发生了争执,我们应鼓励孩子动脑筋,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及时肯定合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明确了处理方法,就会积极地去做,这样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不断得到强化;对那些依赖

9、性强,喜欢告状的孩子,可以采取帮助孩子出主意,让孩子独立处理的方法,一旦成功,老师就应该及时鼓励,强化孩子的独立意识。大班幼儿已经形成了自控能力的雏形,如果将自控能力与强化教育相结合,更能内化幼儿的规则意识,淡化幼儿的告状意识,减少告状现象。自我控制能力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认知和教育的影响而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老师可以根据大班幼儿的自我意识和有意意志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在游戏中结合自制力,坚持性,自觉性和延迟满足等要素提高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如操作游戏制作拼图,由于幼儿会专注于手部动作和材料本身,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常常会随动作的反复而被忽略;角色游戏中孩子通过模仿角5色感受情节乐趣,因此必须

10、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情感而遵守游戏规则等等。3.加强学习,提高责任,实践锻炼作为告状行为处理者的老师要了解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大班幼儿告状的动机和特点在实践工作中提高自己的能力,做好教育工作。我们要认识到,幼儿告状是一种常见现象,它能让老师在无暇顾及各个幼儿时,了解到一些孩子的情况,切忌因为繁琐而产生厌烦情绪,采取随意处理,置之不理,不耐烦,态度暴躁,各打五十大板的不负责态度,这样反而会增加幼儿告状的次数,还会伤害幼儿心理。不过,也要避免事事有老师出马替孩子解决的方式,这样也会增加幼儿的告状次数,因为孩子会把老师当成了解决问题的最直接又方便的渠道。相信老师在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工作责任心的

11、同时,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最后还要注意,个别大班的孩子心智比较成熟,常常为了讨好老师表现自己,喜欢告状,以“检举揭发”他人的方式显示自己。对这类告状,老师要高度重视,避免孩子养成处处监视他人行为,窥视他人秘密的不健康习惯,造成孩子心理畸形发展。四、结语在成人看来告状是一个简单的、平凡的行为,但是在每次告状的背后都隐藏着很多的背景和原因,或许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可在孩子眼里会当成无法解决的问题,无法承受的压力,进而成为他们遭遇消极情绪的源头。因此,教师们不可忽视之,我们应该视具体的情况而定,究其原因,对症下药,适当的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的看待问题,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其全面的发展。以上几个方面仅仅是笔者针对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的6一些策略,如何更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参考文献1 赵连娣, 对幼儿告状行为的心理探析 ,山西教育,.2 朱志贤, 儿童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3 陈帼眉 冯晓霞 庞丽娟著,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北师大出版社,1998 年.4 周长秋 谈老师对幼儿告状的分析评判能力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2.5 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0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