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9342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两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答案要点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这是片面夸大科学技术作用的科学技术决定论观点。科学技术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促进生产力和

2、经济的发展。但科学技术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矛盾,不能消灭压迫和剥削,也不足以克服社会关系中的各种矛盾。只靠科技进步,没有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没有社会关系的根本变革,资本主义不能自动转变为社会主义。上述观点否认了社会基本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否认了阶级斗争社会革命与改革的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没有看到科学技术掌握在不同阶级、不同人的手中,其作用是不同的。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2制度所代替。随着资本积累的增长,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愈来愈具有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表现在:第一,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成为许多人协同进行的社会

3、化的大生产;第二,企业、部门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程度日益加强;第三,社会分工不断扩大,生产的范围从一个企业扩展到一个国家,甚至扩展到全球,整个社会的经济活动密切地联结成一个整体。另一方面,资本愈来愈集中于少数资本家手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完全服从于资本家追逐剩余价值的目的,按照资本家个人的意愿来进行;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由资本家所占有,并按照他们的私利来进行交换和分配。这样,在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便发生了深刻的矛盾。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生产的社会性与资本主义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这是资本主义必然被新的、更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社会形态所取代

4、的根本原因。4、剩余价值的产生,既不在流通领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所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它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的凝结,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剩余价值不能在流通领域中产生,因为在商品流通过程中,等价交换只是价值形式的变换,不等价交换只是对既定的总价3值量的重新分配,都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剩余价值的产生又离不开流通领域。只有在流通领域中商品生产者之间才能发生关系,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资本家不把货币投入流通,购买劳动力商品,剩余价值无法产生;凝结了劳动者剩余劳动的商品不在市场上销售出去,剩余价值也不可能实现。

5、5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有关原理,分析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对社会再生产的影响以及对策。答案要点 (1)马克思认为,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即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得到补偿在实物上得到替换。部分产品供过于求,表明这部分产品没有通过市场交换实现价值上的补偿和实物上的替换,从而影响社会总产品的实现。(2)马克思把社会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生产和消费资料生产两大部类,认为两大部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要求按比例协调发展;生产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之间均应保持平衡。部分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供过于求,影响两大部类内部和两大部类之

6、间的比例均衡,影响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3)按照马克思关于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上述原理,应坚持按市场需求来组织生产,应对我国现有产业结构进行合理4调整,使生产资料、消费资料的供给与需求基本平衡,实现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发展。6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什么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革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并实现共产主义的革命,只有人类社会历史上最革命最先进的工人阶级才能承担起这个宏伟的历史使命。但是工人阶级革命如果没有自己的先锋队共产党来领导,他们只能进行自发的、分散的斗争,这种斗争往往以失败而告终。工人阶级政党所以能够成为社会主义革命事业

7、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因为:第一,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武装起来的,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能够根据历史发展规律,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卓有成效的革命斗争;第二,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因而能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能够最大限度地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和一切进步的政治力量;第三,共产党是由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中最有觉悟、最有理想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因而能够始终站在革命斗争的最前列,能忍受和克服各种艰难困苦,必要时能自觉地做出牺牲,直至自己的生命,以自己的模范行动带领、团结群众为实现人民的利益奋斗。建设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中的一个重要

8、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只有5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来,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是联系在一起的,改革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改革是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充满着各种挑战和风险,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有领导有步骤地向前推进改革事业,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和障碍,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7为什么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是

9、实现工人阶级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都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为了胜利地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始终坚持和不断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内容。社会主义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因而从根本上说是迄今的人类历史发展中最民主的制度。社会主义民主高于资本主义民主,它不但是形式上的民主,也是实质上的民主;不但是政治权利上的民主,更是经济和社会全面权利上的民主。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领导人民实现着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坚持和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就离不开马克思主义政党6的领导。如果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

10、来的民主权利就会再次丧失。在这个原则问题上,决不能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过程中,形势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党的领导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党的思想领导方面,有一个不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特别是不断提高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能力的问题。只有在思想上做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实现对国家和群众正确的思想领导。在政治领导方面,也有一个不断提高领导水平,提高执政能力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的挑战。在组织领导方面,也要根据形势和条件的不同,探索符合时代特点、切

11、实有效的组织形式,以实现马克思主义政党更好的组织管理和领导。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建设。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和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必须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共命运;必须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7不断与时俱进,保证党的全部工作始终符合实际和社会发展规律;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加强自身建设,保证党始终引领社会发展进步;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

12、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820 世纪 80 年代末期和 90 年代初期,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答案要点此观点正确。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在发展中也发生过许多曲折,甚至是 80年代末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严重挫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原因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但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表明社会主义的失败,而只是社会主义在探索中遇到的挫折,正如邓小平所指出的:“一些

13、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21 世纪,社会主义将进行新的开拓,经过全世界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共同奋斗,必将迎来社会主义的新的伟大复兴。9、(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8答案要点 (1)空想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否定资本主义的社会思潮,是历史上进步的思想体系,但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其历史局限性在于:第一,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第二,空想社会主义者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第三,空想社

14、会主义者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总之,空想社会主义虽然提供了启发工人觉悟的极为宝贵的材料,但是不具备科学的和实践的品格。(2)马克思恩格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经济原因,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所依靠的力量和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由于这两个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现实。10、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率典作家大致描述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概括起来是:第一,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共产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15、也是共产主义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共产主义社会,9由于摆脱了私有制,科学技术的成就将使大工业生产的发展规模十分宏伟,人类将会进入崭新的繁荣时期,并将给社会提供足够的产品。第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在共产主义的社会里,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彻底摆脱了私有制的束缚。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社会共同所有,劳动者本身既是劳动者,又是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者。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成员将尽自己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参与社会劳动和工作,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是“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这种分配方式将克服社会主义阶段“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则允许某些事实上的不平等现象存在的局限性

16、,最终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第三,社会关系高度和谐。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私有制和阶级利益对立的存在,三大差别工业与农业的差别、城市与乡村的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不仅存在,而且还表现为利益分配的不平等,并逐渐发展成三种严重对立的社会现象,也成为社会生活不和谐的重要根源。到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和国家都会消亡,战争也不复存在。由于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三大差别将消失。总之,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关系实现了高度和谐,与此相一致,人与自然之间也达成了高度和谐。第四,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旧社会遗留下来的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各种痕迹已经消失殆尽,人10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极大提高,其表现是:社会上的人自觉并乐于为他人、为社会服务和奉献。第五,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是建立在高度自由自觉基础上的发展,是摆脱了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对“人的依赖关系” ,也摆脱了商品经济条件下对“物的依赖性” ,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在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还是一种全面的发展,不仅体力和智力得到发展,各方面的才能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