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347628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孔祥智: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孔祥智:农业农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发展趋势2011 年 12 月 27 日 07:02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2 月 26 日电 (记者 陈叶军 赵健)今年是建党 90 周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13 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0 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有一个的奇迹,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建

2、设、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在 10 月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又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对于 2011 年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我们应该如何总结?在即将到来的 2012年,又可寄予怎样的希望?为此,人民网理论频道约请党建、党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总结 2011 年,展望 2012 年。专家学者寄语人民网理论频道的第九期特稿,是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孔祥智教授对 2011 年我国农业发展的特征和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对策建议。新世纪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农业农村 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农业农村制度安排、

3、农产品供求、农产品成本、 农产品价格、农村劳动力、农业经营方式、农业科技、农民收入等方面呈现出 较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一是农业农村制度安排从被动调整转为主动设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 业农村的制度安排以被动调整为主,如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施、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税费改革等。进入新世纪,尤其是 2004 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重新关 注“三农”,中央高层领导提出“两个趋向”重要论断,政府实施了一系列 “多予、少取、放活”的强农惠农政策,农业农村制度安排开始从被动调整转 为主动设计。二是农产品供求总量紧平衡,部分品种呈现结构性短缺。2004 年我国农产 品国际贸易首次出现逆差,此后一直处于逆差状态。粮

4、食自给率已从 20 世纪 90 年代的 99.6%下降到 2010 年的 90%左右。部分品种结构性短缺凸显,如 2010 年进口棉花 284 万吨,约占国内产量 596 万吨的 1/2;进口植物油 687 万吨, 是国内消费量 2575 万吨的 1/3。此外,部分品种结构性短缺还体现在优质农产 品的短缺上,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使消费者对优质、安全农产品的需求 急剧增加。三是农业生产成本持续走高,各类费用全面上涨。2003 年以来,我国主要 农产品生产成本进入新一轮上升阶段,2006 年左右成本增幅开始明显加剧。同 时,各类农产品生产费用全面上涨,种植业中每劳动日工价、每亩土地成本、 每亩

5、化肥成本、每亩机械成本均持续走高。四是农产品价格波动性上涨,影响因素多样化。1999-2003 年我国主要农 产品价格指数累计下跌约 10%,2004-2011 年累计上涨约 72%,2004 年起农产品 价格转为明显上升态势。三大粮食品种、蔬菜和棉花价格的年均波幅较小,大 豆、食油和猪肉较大;蔬菜价格的年内周期波动较强。农产品价格波动性上涨 主要缘于成本上升、供需结构变化、货币过度供给和国际价格传导等。五是农村劳动力有限剩余,农业劳动力结构性短缺。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目前 农村仍有 1 亿左右的富余劳动力。但是,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青壮年劳动力、 受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劳动力、男

6、性劳动力在农村劳动力的比重大幅下降,农业青壮年劳 动力短缺、农忙季节短缺、区域性短缺问题突出。六是农业组织化进程加快,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各类农业产业化 组织迅猛发展,农业组织化进程明显加快。截至 2011 年 6 月底,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达 44.6 万户。农业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 “公司+农户”、 “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农业经营方 式并存,家庭经营、合作社经营与企业经营高度融合,农业纵向一体化进程加速,农业经 营规模不断扩大。七是农业科技贡献率稳步提升,地位日益突出。近几年来,农业科技贡献率以年均 1%的 速度增长,2009 年已达到 50%,超过了土地、劳动力和物质

7、要素投入的贡献份额。2010 年良种覆盖率达到 96%以上,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 52%,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52%。我国 农业增长方式已由土地、劳动力和物质要素推动为主进入以科技推动为主的阶段。八是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双增长格局基本形成。1998- 2003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3.9%;2004-2010 年,年均实际增长 8.2%,是前一时 期的 2.1 倍。1998-2003 年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对农民增 收的贡献率分别为 90.7%、-0.07%、0.3%、9.7%,2004-2010 年分别为46.2%、38.8%、1

8、0.9%、4.1%,工资性收入与家庭经营收入双增长格局基本形成。在新阶段,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趋势与面临的挑战有如下八个方面:一是“三化”发展进一步加快,但农业现代化亟待同步推进。2001-2010 年,工业增加值 从 43581 亿元提高到 160030 亿元,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从 37.7%提高到 49.7%。然而,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明显滞后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基础还比较薄弱,耕地、水等资源 约束日益加剧,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根本改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机械与 科技装备水平不高,农业经营主体整体素质较低。二是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可能持续紧平衡状态,部分农产品供给压力进一步增大。

9、随着 人口增长,城镇化率上升,消费结构升级和工业用途拓展,我国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同 时,耕地不断减少,水资源短缺,青壮年农业劳动力流出,农田基础设施老化,农产品供 给增长趋缓。从近中期看,我国主要农产品供求很可能继续维持紧平衡状态。部分农产品 供给压力将进一步增大, 2000-2010 年,大豆、玉米、棉花、植物油的进口量分别从 1042 万吨、0.03 万吨、5 万吨、179 万吨增加到 5480 万吨、157.24 万吨、284 万吨、687 万吨, 产需缺口逐步扩大。三是农产品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调控难度日益增加。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 进,农业与非农产业、农村与城镇在劳动力、耕地

10、等方面的竞争加剧,农业用工成本、土 地成本进一步上升;受国际能源价格影响,化肥、机械、农药等现代生产要素的价格也在 不断上升。中长期内,我国农产品供求总体偏紧,部分农产品结构性短缺,这将推动农产 品价格继续上扬并保持高位运行。同时,影响农产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价格调 控难度日益增加。四是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群化态势明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配套任务加重。 随着政府扶持力度加大、农民合作意识增强、土地流转速度加快,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数 量将持续增加,规模将不断扩大,农业组织化将更加凸显。同时,农业规模化水平也将持 续提高,截至 2011 年上半年,土地流转面积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 16.2

11、%,比 2007 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此外,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趋势,如山东寿光的 蔬菜产业集群、安徽砀山的水果产业集群等。在农业组织化、规模化、集群化态势日益明 显的同时,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配套任务加重,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无法与组 织化、规模化、集群化的现代农业相配套。五是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但科技水平仍相对落后。随着国家对农业科技投 入的加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不断完善、工业对农业科技进步支撑作用的加强、国外先 进农业技术的引进,我国农业科技进步的速度将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将可能大幅度提 高。虽然我国目前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 50%以上,但仍远低

12、于欧美发达国家水平。同时, 全国各地的农业科技贡献率也很不平衡,如北京市 2010 年的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70%, 但是一些地区却还在 30%至 40%之间徘徊。六是农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但农业产业安全形势更加严峻。2001-2010 年,我国 农产品贸易总额从 279 亿美元增加到 1219.6 亿美元,年均增速 33.70%;2001-2009 年,我 国农业利用外资总额从 8.99 亿美元增加到 14.29 亿美元,年均增长 6.55%。随着农业开放度的提高,国外低价农产品大量冲击国内市场,外资对国内种子、化肥行业的控制日益严 重,跨国公司对我国农产品进出口的影响逐步增强,这些新变化

13、不仅加大了国家宏观调控 的难度,也使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七是农民工市民化进程加快,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乡村治理难度加大。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的推进和户籍制度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并获得城镇户籍; 同时,新生代农民工逐渐成为主体,留城意愿愈加强烈。然而,大量青壮年、高素质人员 流出农村,农村老龄化、妇幼化、低质化进一步加剧,这不仅影响农村公共品的有效供给, 而且也给我国的农村养老、医疗、留守儿童教育等提出了挑战。此外,农村精英的流失使 乡村治理空心化、恶势力化问题凸显,对社会稳定构成隐患。八是农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但增收压力进一步加大。在农产品价格攀升、农民工工

14、 资上涨、强农惠农政策的作用下,农民收入将稳定增长。但是农民增收压力加大。农产品 成本上升,缩小家庭经营收入的增长空间;金融危机冲击就业稳定性,加大工资性收入增 长压力;土地产权改革任重道远,财产性收入存在不确定性;受 WTO 规则和国家财力限 制,转移性收入增长十分有限。新形势下,我国农业与农村发展仍面临着重大挑战。国家应坚持统筹观,在工业化、 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努力促进城乡经济社会 和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把解决“三农”问题视作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长期坚持。应对上述挑 战,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二是坚持科技 驱动和制度保障双重杠杆,稳定提升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加强对农产品价格的研究 与监管,努力营造良好的农产品价格舆论环境;四是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农业社 会化服务体系;五是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进一步培育新型农民;六是强化政策联动性与培 育本土重点农业企业,保护农业产业安全;七是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乡公共服 务均等化;八是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