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9242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 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描写、抒情抒情两类。 1、描写描写是进行绘声绘色绘形的描画和摹写的这样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它 能产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睹其物的表达效果。 根据描写的角度和着眼点的不同我们可以把描写分为正面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侧面描 写写。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 此欲倒东南倾” ,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按

2、描写的文笔来分,描写又可以分为细描细描和白描白描,细描细描指采用工整的 细腻的笔法,把描摹对象纤毫必现的绘画出来,笔法细腻,形象丰满。白描白描 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在诗歌的创作中,那就是不用形容词和修饰语,也不用精雕细刻和层层渲染, 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更不用曲笔或陪衬,而是抓住描写对象,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 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 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表现作者对事物的感受。 如:

3、秋 思 (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 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这首诗写法上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传递人物的思想 感情。诗中, “复恐匆匆说不尽”是人物的心理活动, “临行又发封”是人物 的行动细节,也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反映。这种生动的细节使抽象的思念变得 具体可见,体现了诗人提炼生活素材的工夫。 又如:商 山 早 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

4、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这句诗 没有(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是纯用名词组合, 。即所谓白描手法。 描写景物还应该注意描写的顺序如: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左远近、高低、俯仰、上下、左 右右等多角度描写等。 如:杜牧的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 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 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了秋山近景。 “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 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

5、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描写要有层次性由远到近或由下而上等。2再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独钓寒江雪。 ”前面两句就是面的描写,后面两句就是点的描写,点面结合。 除此,还应该注意描写景物的技巧技巧 动静结合动静结合 动静的结合往往和衬托相关。它分为化动为静和以动衬静。 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遥看瀑布挂前川”写出了遥看瀑布的第一眼 形象,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 “挂”字化动为静。 再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

6、,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颔联描写皓月当空,青松如盖,是静景描写,山泉清冽,流泻山石之上, 是动景描写。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势增大,从石上流过,淙淙有声,以 动衬静,反衬出山中的宁静。诗人描写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动态与静态的相互 映衬,可以动静结合,也可以以静写动,以动写静,以动衬静。 虚实结合虚实结合 在古代诗歌鉴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古代诗歌中的“虚虚”一般有以下三一般有以下三 类类: 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霓为衣兮风为马,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 已逝去之景之境已逝去之景之境,如苏轼的赤壁怀古 “谈笑间,强弩灰飞烟灭”再 现了火烧赤壁的

7、史实; 设想未来之景之境设想未来之景之境,如刘永雨霖淋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月” 。 “实实”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在诗歌中即为实景、实事、实境。 古代诗歌中的“虚”与“实”相结合的作用一般表现为:相反相成形成相反相成形成 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强烈的对比,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 如:姜夔扬州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中的虚景就为“春风 十里”写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为“尽荠麦青青”写词人所见 的凄凉情形。一虚一实对比寄寓了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再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 草熏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

8、, 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 楼高莫近危阑 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 行人更在春山外。 ”上阙写实,通过初春景象反衬 “行人”的离愁别绪,下阙写虚,通过“行人”想妻子凭栏远望,思念“行 人”的愁苦之象写了愁思,妻子思念丈夫,丈夫思念妻子,虚实相生,从而 将离别愁绪抒发得淋漓尽致。 明暗、响寂结合明暗、响寂结合 比如:鹿 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 苔上。 ” 前两句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黄昏时候,山林不见人影,寂寥、空3阔。偶尔听到几点人说话的声音,非但没有打破山之空,反而更显得山之静。 后两句明暗对比:一缕夕阳射进蔚然深秀的树林,落日余晖打在一块青

9、青的 苔藓上,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这里为声衬静,用了衬托,也用了对比。 2、抒情,抒情,是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章或作品中的表白和抒发。 情与景关系。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 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阙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 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 共鸣。 一般情况下,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的关系通常有四种:以乐景写乐情;以哀景写哀情;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 以乐景写乐情以乐景写乐情 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

10、蝶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 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 写于杜甫在饱经历乱后,暂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个安身之地,其心情是 愉悦安宁的。这首诗通篇写景,景色浓丽、美好,传达出作者愉悦欣喜的感 情。这是乐景写乐情的例子。谢灵运的“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从春草中, 从园柳和鸣禽中,诗人感到春天的蓬勃生机,透露出喜悦的感情。 以哀景写哀情以哀景写哀情 (宋朝)叶绍翁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一二句写景,秋风扫落叶,长天送寒意,是悲景,传悲情; 三四句写人,深夜挑促织,明灯照篱落,是乐景,传欢情。 如元

11、稹的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 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元稹贬谪他乡,又身患重病,心境本来就 不佳。现在忽然听到挚友也蒙冤被贬,内心更是极度震惊,万般怨苦,满腹 愁思一齐涌上心头。以这种悲凉的心境观景,一切景物也都变得阴沉昏暗了。 首尾两句,既是景语,又是情语,以哀景抒哀情,情与景融合一体 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 如: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 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 金陵就是南京。六朝是吴;东晋、宋,齐、梁、陈(公元 317589 年)。 这六个朝代

12、都建都南京,都时间短暂。六朝以奢侈豪华著名。到唐朝时,六 朝已经过去,其豪华已衰败,因此唐朝诗人到南京吊古,总是为六朝哀伤感 慨。诗人看到江雨霏霏,江草丛生,眼前一片荒凉衰败的景象,想到六代豪 华已似梦幻一样过去,十分伤感。但是当他来到台城,看见春光明媚,柳絮 飞舞,烟笼十里,他想到自然界的景色依旧这样美好,而人事全非,往日的 荣华去不复返,另有一番哀伤。因此这首简短的诗,兼用情景陪衬与情景 反衬这两种手法来写。这样二者并用,加强了诗的感染力和效果,是很成功4的作品。 以哀景写乐情以哀景写乐情 李白的塞下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 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

13、,直为斩楼兰。 ” 前三联写塞下艰苦的环境条件和紧张的战斗生活,尾联却转到写将士奋 勇杀敌的豪情,这种豪情也正是全诗的中心。这样,我们感受到的,是不畏 艰苦、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将士形象。这里,所谓的“哀”景,既然是用来反 衬豪情,就全然不是悲哀的了。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抒胸臆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 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这种方式比较直观。 如:赠 汪 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 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 开心颜。 ”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

14、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 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 怆然而涕下。 ”诗人以慷慨悲凉的基调,把自己因怀才不遇而生出的一腔愤懑、 抑郁之情通过诗句喷泻而出,直接表达了自己的感情。 再如陆游示儿一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洲同。王师北 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开头两句,以议论开篇,表达诗人至死不忘恢 复中原的爱国情怀。 诗人们往往借助多种修辞艺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是间接间接 抒情抒情。分为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A、借景抒情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借景抒情的“景”是指

15、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 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都 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 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就是借顽强抗争的“原上草” ,尽情抒发了抗争命运 的强音。 如:钱起的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起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 诗歌中一二句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凄清伤感的暮春落花图。描绘出了幽竹 在山窗下不改清阴,抒发了作者回归故乡的喜悦。 B、寓情于景寓情于景。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 对此自然景物或场景描摩刻画

16、来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写景 之中饱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感时花溅泪,触别鸟惊心” ,则借景物表达 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如:从 军 北 征(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 。碛里5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 (注碛(q):沙漠。 )首句勾画了一支远 征军队活动的广阔背景:雪后的天山,刺骨的寒风,浩瀚的沙漠。景物雄阔 苍凉,有力烘托出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以一曲行路难及一个“遍” 字,丰富了首句的内涵。而笛声的哀怨与环境的荒凉,更能撩起征人的惆怅 和愁思。三、四句承接第二句,由笛声引出了“回首月中”的典型动作。士 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