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7767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示范教案一(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1 课时) 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 2.掌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基本情况。 3.掌握西域都护的设置及其意义。 4.掌握丝绸之路的概念及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5.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 认识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于丝绸之路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 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 1.祖国境内各族人民共同发展了中华文明,共同创造了中国的历史。两汉时期,加强 对边疆一些

2、地方的管辖,密切和少数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中 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 2.张骞、班超等杰出历史人物所具有的坚毅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教学重点 1.张骞通西域。 2.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 1.联系法。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要涉及到匈奴的势力控制范围。用此法联系前 课,有利于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2.跨学科综合法。对于西域的地理概念的掌握,需要用到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3.归纳法。对于中原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可让学生看书归纳。 4.讲解法。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

3、的地位等需用此法。 5.列表整理法。对于本课基本的知识点,围绕与西域的关系,可以填表整理。 教具准备1.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挂图。 2.投影仪、电脑。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我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古代罗马人称中国为“丝国” 。他们非常喜爱中 国的丝织品。公元前 1 世纪,古罗马执政官恺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 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许多罗马商人,纷纷贩运中国的丝绸。公 元 1 世纪左右,罗马城内的豪华市区,设有专售中国丝绸的市场。当时中国的丝绸,是怎 样运往欧洲的?丝绸之路又是怎样形成的?与丝绸之路同样有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又是

4、何时 开辟的?这节课将向你介绍这些内容。导入语例示二 同学们,在我国的省级行政区中,有一个行政区仅面积就占了我国领土总面积的六分 之一。它位于祖国的西北,其典型的地形特点是三山夹两盆。不用说,大家已经知道,这 个行政区就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那么,新疆是什么时候开始属于中央政府管辖的?与中 原地区发生联系以前,它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通过这一节的学习,我们会解除这些疑 问的。 导入语例示三 同学们,丝绸是中国驰名世界的传统产品。古代西方称中国为“丝国” ,中国通往西域 各国的商路叫丝绸之路。现在我们想知道的是古代中国与西方的交往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丝绸之路通往西域,西域又是怎样一个概念?丝绸之

5、路沿途要经过哪些地方?除丝绸之路 外,还有没有别的路通往西方等。所有这些问题,只有当我们学习了本课之后,才会逐渐 明白。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同学们先来看一个投影: 投影显示从投影中我们可以看到: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有石榴、核桃、宝马、苜蓿等物品,从中 原传入西域的有丝绸、漆器、铁器和凿井技术等。而且这些物品、技术交流是通过丝绸之 路来实现的。这样,我就可以问了:“西域”是今天的哪里?丝绸之路是怎样形成的?它 沿途都经过哪些地方?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什么意义?还有,除了丝绸之路外,还有没有其 他的道路与西域相通?学了今天这一课,我们就会解决这些问题。 板书第 15 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

6、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地理概念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第一段的内容,看一下西域的地理位置及汉武帝以前的 社会状况。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区,在两汉 时被称为西域。汉武帝以前,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教师讲解西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指玉门关以西,葱岭以东,今新疆天山南 北等地。我们课本上的西域即指此。广义则包括葱岭以西,亚洲西部和欧洲东部一带。西 域同内地的联系开始于遥远的历史年代,公元前 2 世纪左右,西域分为三十六国, “各有君 长,兵众分弱,无所统一。 ” (汉书西域传 )这些国家大的只有几十万人,小

7、的只有几 千人。在阿尔泰山以南,天山以北的准噶尔盆地有乌孙、且弥、蒲类等国。这里水草丰美, 人们多从事游牧业。在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区域,又分为南道诸国和北道 诸国。在塔里木河之北有疏勒、龟兹(新疆库车) 、焉耆(新疆焉耆) 、车师(新疆吐鲁番) 等较大的国家,称为北道诸国。在昆仑山北边大沙漠的南沿有莎车(新疆莎车) 、于阗(新 疆和田) 、楼兰(新疆罗布泊西)等国,称为南道诸国。公元前 2 世纪初,匈奴冒顿单于征 服了西域,设立僮仆都尉,掠夺人口,索取贡税,并以此为据点,向西汉进攻,西域遂成 匈奴军事上的据点和经济上的后盾。 (教师在讲述这段历史时,最好结合西域形势和张骞 通西域

8、路线图讲,这样可以起到更直观的效果) 教师过渡在今甘肃敦煌一带,原来居住着一个大月氏部落,遭受匈奴的攻击,被迫西迁,对匈奴恨之入骨,时刻想回来报仇雪恨,只因势单力薄,其愿望一直未能实现。 汉朝从匈奴降人的口供中获悉这个情况,立即想到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就有了汉武 帝募人出使匈奴,张骞应募出使一事,下面我们看具体内容。 板书2.张骞通西域 教师指导请同学们把课本第二、三段内容看一下。看书时注意以下几点:(1)张 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2)张骞一共几次出使西域?(3)在西域和汉朝的交往中, 双方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有哪些表现? 学生看书 教师提问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张骞出使西域

9、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教师引导上一节课我们学过匈奴与汉的和战。刚才我们也讲到了匈奴控制西域诸 国。现在再请大家思考:汉朝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为什么到汉武帝时要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学生回答西汉初年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是因为西汉国力不强,经济没有得到恢复 和发展。到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所以要联络大月氏夹击匈 奴。 教师补充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西域在匈奴的西南,如果把西域诸国由匈奴的军 事据点和经济后盾变成匈奴的对手,那无疑于截断了匈奴的右臂。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联络大月氏的目的即在于此。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看第二点,张骞一共几次出使西域? 学生回答两次。 教

10、师引导请复述一下主要过程。 学生复述公元前 138 年,张骞带着百余名随从从长安西行,在途中被匈奴捉住, 扣留了十年。他不忘使命,设法逃脱,辗转到了大月氏。那时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 匈奴打仗。张骞返回长安,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 119 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率领使团,带着上万头牛羊和大量丝绸,访问西域 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教师引导张骞出使匈奴,曾经被匈奴人扣留了十年,但他始终不忘自己的使命, 设法逃脱并到达大月氏,其实,他在回来的路上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才返回长安。请同 学们想一想:在张骞身上有一股

11、什么精神?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精神? 学生回答在张骞身上有一股不怕困难,百折不挠,为了国家利益,不顾个人安危, 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这种精神。 教师引导同学们再考虑一个问题: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完成汉武帝交给他的 任务,其主要原因是大月氏西迁已久,无意再与匈奴打仗,那么,请同学考虑:张骞第一 次出使西域是不是没有一点意义?可以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答案一:是,因为他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大月氏不 愿意夹击匈奴,张骞无功而返,所以说没有意义。 答案二:不是,张骞出使西域虽然没有达到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的目的,但他对西域 情况的了解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而且也

12、了解到西域各国愿意同汉朝交往。 教师讲解张骞的任务虽然没有完成,可是他沿途了解到西域各国地形、物产和风 俗,为第二次出使西域打下了基础。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意义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 张骞是西汉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他的勇敢、坚韧优秀品质为后人所传诵。 教师引导谁能讲一讲关于张骞的故事?学生讲述匈奴人在向月氏人发动进攻的时候,杀了月氏王,还按当时游牧民族的 习惯,把月氏人国王的头骨做成了一只大酒杯。月氏人恨透了匈奴人,报仇雪恨一直是他 们的梦想。汉武帝知道了这个情况后,就在全国招募出使匈奴的人,准备联络大月氏夹击 匈奴。当时张骞在朝廷里做一个郎中的官,他守信义,多勇略。认为打匈奴是为了国家

13、的 安全,出使西域对打败匈奴具有重大意义,即使冒点险,也是值得的,他于是报名应征了。 一些勇士也纷纷报名应征,有个叫堂邑父的匈奴人也报了名。 公元前 138 年,汉武帝正式任命张骞为使者,堂邑父当翻译,还有其他应征的人,组 成了 100 多人的队伍。在长安人民和文武官员声声“珍重”中,张骞和他的随员们,跨上 战马,驱赶着满载行李、礼物的驼群,开始了艰苦而伟大的西行。张骞他们一出陇西,就 碰上了匈奴兵,打了起来。因为寡不敌众,大部分随员牺牲了,他和堂邑父等人被俘虏了。 匈奴单于知道张骞是到月氏国去的,便把张骞他们软禁起来,不过对张骞还很优待,嫁给 他一个匈奴女人,让他在匈奴享乐。可张骞心里一直怀

14、念着汉朝,不忘自己的使命。把汉 武帝交给他的使节,偷偷地保存着,等待机会逃走。过了十几年,张骞和堂邑父终于找到 了机会,弄到两匹好马,偷偷地逃出匈奴,继续往西走。一路上尽是沙漠和草原,他们靠 打来的飞鸟和野兽充饥,好不容易才到了大宛国。 大宛国王早就听说东方有个又大又富庶的汉朝,很想同汉朝建立关系,但没办法联系。 这次见到张骞非常高兴,不仅用心招待,还派骑兵和翻译,送张骞和堂邑父到了康居,再 请康居人送他们到月氏国去。月氏国王被杀害以后,国王的夫人被拥立为王,西迁到了夏 国境内,征服了大夏国,改名为大月氏国。这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四周小国又不敢来 侵扰,他们的生活十分安乐。生活一安乐,就把报

15、仇的事给忘了。张骞几次向大月氏国王 陈述汉朝想和他们联合夹击匈奴的意见,都没有得到正面回答。 张骞在那里住了一年多,达不到目的,只好东返。在回去的路上,又被匈奴人捉去, 软禁了一年多才逃了出来。于公元前 126 年回到了长安。这次出使,一共花去了他十三年 的时间。去的时候,张骞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回来时,下巴额已经长满了胡须。张骞这 次出使,虽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他到了西域的大宛、康居、大月氏等许多地方, 了解到了那里的风土人情,为以后第二次出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如果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可由教师讲解或布置下必读书目,让学生课下借 阅,或者把故事录下来,课堂播放亦可) 教师引导我

16、们来学习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先看课本上的描述: “公元前 119 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率领使用,带着上万头牛羊和 大量丝绸,访问西域的许多国家。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 趋频繁。 ” 同学们看过这段描述后,请和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作一下比较,看看它们之间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可以讨论。 学生看书、讨论 教师提问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情况和第一次比较起来,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回答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而且在路上被匈奴扣 留了两次。但第二次出使似乎比第一次顺利,而且课本上也没提联络西域夹击匈奴的目的。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继续考虑: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为什么比第一次顺利,再没有 出现过像第一次那样被匈奴人扣留的事情?请同学们联系前节课所讲内容回答。 学生回答因为公元前 119 年张骞出使西域时,通往西域道路上的匈奴已经被汉朝 打败。因此,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