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65084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0.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江津长寿綦江等七校联考2018届高三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校高 2018 级第二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卷交回。第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每小题分,每小题 3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焕发了活力,具有了明确的

2、审美属性。与秦汉时期偏于事功的文化迥然不同,在以道为本的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体验“道”的存在,是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人生境界高低的标准。在这样的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 ,作为一个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当时著名的审美文化活动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 世说新语赏誉赞赏的内容很广泛,举凡品德、节操、本性、心地、才情、识见、容貌、举止、神情、风度、意趣、清谈、为人处世等等,都在赏誉之列。从时人的评价来看,当时均以“清”为上品。“清”作为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其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

3、深邃的道玄气质。从趣味上讲即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这一趣味成为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在不同语境中, “清”往往与其他词语组合成为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如“清远” “清峻” “清雅” “清真” “清婉” “清劭” “清峙” “清通” “清和” “清绮”等等,但核心旨意大体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玄远。 “清”及其复义词大量在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的审美倾向,在中古时期,几乎可以说是无“清”不美的。 “清”也凝聚升华成为一个具有魏晋时代气质和风韵的审美范畴。大凡趣味皆有文野、雅俗、高下之分。魏晋人尚“

4、清” , “清”作为审美趣味标准,是在对“浊”“俗”的差评中得以更清晰地确立起来的。文人刻意区分“清”与“浊” 、 “雅”与“俗”的差别,在道玄的文化语境中建立起“清”这一审美趣味,并将之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 ,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士文人以这种富有文化内涵、高品位“清雅”的艺术化的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凭借文化上的优越感,抚慰内心的失落和愤懑。当时盛行一时的竹林、山水、箫声与琴音等因其“清美”的特质,成为魏晋士文人构建其理想生活的主要手段,凸显出他们的生活品位和审美情趣。在孔子删诗、儒家以“雅正”确立了儒家主流文化的审美趣味标准之后,魏晋士文人又将与荣位与

5、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 ,逐出了审美领域,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并将之发展为独立于儒家“雅正”主流文化系统之外的审美文化体系。 “相对于政治、哲学、伦理、科学、历史等等,审美无疑是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或者说,是照见一个民族之集体无意识的一面镜子。更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 ” (李劼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作为元范畴的“清”对中国古典美学有着深远的影响。这一审美趣味深刻地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中,使中国的古典艺术始终内含着一种深邃澄澈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节选自玄学语境中的美 ,作者陈迎

6、辉,有改动)1 (江津中学)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秦汉时期,士文人文化偏于事功,魏晋时期在玄学思潮的影响下,士文人在人生追求上普遍以能否臻于“道”的境界作为评价标准。B 世说新语赏誉以“清”为上品的赞赏内容非常广泛,因而使“清”在魏晋的玄学语境和人物品藻中,具有了明确的审美属性。C在魏晋玄学文化语境下,描述道之性状的“清”成了审美趣味和风格,开始流行于人物品藻中,普遍用之于人物品藻和诗文书画鉴赏。D “清”在趣味上表现为自然素朴、简约玄淡、超然脱俗,不奢、不繁、不浊、不俗、不媚,该趣味是当时衡量士文人品位高下的标准。2 (江津中学)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7、)A在魏晋玄学文化的不同语境中, “清”与其他词组成复义词形成其衍生、派生意义,其核心旨意大都不脱离“清”的简约、清澈与玄远。B “清”及其复义词语大量在人物品藻以及诗文书画鉴赏中出现,共同表征了魏晋玄学语境下以“清”为主导、无“清”不美的审美倾向。C魏晋人在道玄文化语境中把“清”作为审美趣味的标准,并将其确立为与“俗”相对立的“雅”,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和美的条件。D “清雅”作为魏晋时期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是审美最具底蕴意味的深层结构,它是镜子,能窥见一个民族、一种文化的精神质地。3 (江津中学)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魏晋士文人凭借“清雅”这一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化的

8、生活情趣,拉开与达官贵戚、富商巨贾的距离,抚慰其内心的失落感和愤懑感。B “清”对中国古典美学影响深远,其审美趣味渗透到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园林、器物美学之中,使其始终内含着东方式精神境界。C魏晋士文人以“清”为核心范畴,建立起了“清雅”这一精英文化的审美趣味,而将与荣位与权势相关的儒家的功利文化归为“俗”。D “清”以其清简通脱、清净澄澈、出尘脱俗、玄远深邃的道玄气质,在魏晋文学中呈现出活力的审美趣味和风格,受到士文人的推崇。(二)文学类文本阅读(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知白守黑暖的风刚吹到虢国老城墙根,涂弦夫就摆着细长的身子出来了。凃弦夫长得很有

9、特点。正面望去,花白头发根根直立,头向前倾斜六十度;侧看,像半拉大括号,过于宽大的衣服总是忽忽扇扇,显出飘逸之风。瘦!太瘦了!谁见到他都这么说。凃弦夫却总是摆一摆枯枝般的手:负担,胖了,都是负担。凃弦夫退休前是书法家协会主席,除了搞一些展览,或者配合小城重点活动写点应景的对联,其他时间,都在写字。他在办公桌上放一整块高密度板,笔墨纸砚就绪,写。从二十多岁开始学书法,柳体、颜体都研究过,后来喜欢上了康有为体。退了休,涂弦夫有更多的时间写字了。人越写越瘦,腰越写越弯,字是越来越纵横奇宕,干脆遒劲。涂弦夫的守黑斋一般人去不了,除非是要好的友人。写出一副好字,涂弦夫会给他的几个朋友打电话,兴奋。沏一壶

10、好茶,站在门口巴巴地等着他们来。去守黑斋次数最多的,是虢国老城的名士吴一品。他不习书法,爱的是茶,有茶痴的名号。和涂弦夫在一起,吴一品结巴的毛病似乎也少了,两个人赏字,品茶,论道,守黑斋里墨香和茶香氤氲缭绕,别有一番热闹的雅趣。天越来越暖,涂弦夫出来的次数慢慢多了。一天晚上,他转到南城门口,看见有人在写字,还有不少人围观。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在练地书。一根木头棍,前面绑一块水滴型海绵,水桶里蘸点水,在水泥地上龙飞凤舞,写的是 “数风流人物” ,那个“风”字拐出几个奇怪的弯,但却引来围观者的喝彩。涂弦夫仔细看看,发现老头有一些书法功底,可惜个别字的布局不合理。他拍拍老头浑圆的后背说:“这个风字不是

11、这样写的,应该这样”他边说边比划,甚至伸手想拿过老头手里的“笔”示范一下。老头拿“笔”的手朝后一缩,瞪了他一眼:“咋写?你说咋写?猪鼻子插葱,你还想装象啊。你是王羲之啊?”涂弦夫被老头抢白一顿,讪讪离去。他把吴一品叫过来,茶没泡,就跟他说那个老头:“太恶劣了,怎么可以那样写?鄙俗!”吴一品一言不发,看着涂弦夫在守黑斋里转圈,义愤填膺。末了,他微微一笑,把涂弦夫拉到书房门口,指着门上“守黑斋”三个字让他看,吴一品说:“知白守黑,对吧?”涂弦夫当初给书房取的名叫守墨斋,吴一品看后摇摇头,说:“好” ,但不如去了土,叫守黑斋。涂弦夫问为什么,吴一品说:“看过道德经吧?”涂弦夫说:“知其白,守其黑,为

12、天下式,可是这个?”吴一品一拍手:“对对对了。 ”于是,守墨斋便成了守黑斋。看着守黑斋三个字,涂弦夫说:“老兄,还是你高啊。知白守黑,得有容人之心啊。走,喝茶。”春天慢慢悠悠催开了各色花朵,蝉一叫,就到了夏天。涂弦夫突然觉得嗓子不舒服,咽东西有点疼。去医院一检查,是食道癌,还好是早期,做了手术,涂弦夫在家里养着。吴一品去看他,带来一盒十五年普洱,涂弦夫摇摇头:“喝不了了,不能享用了。 ”吴一品用茶针和茶刀把茶饼撬下一块,用紫砂壶泡上,倒出一杯,茶汤红亮。他递给涂弦夫:“这么好的茶,观其色,闻其香,不不不一定都要喝到肚子里啊,各各各是各的享受啊。 ”涂弦夫的身体一天天恢复过来,又开始写字。秋凉时

13、,再从南门口经过,涂弦夫看到那个微胖的老头还在那儿锲而不舍地写,依然是“数风流人物” ,那个“风”字依然拐出好几个奇怪的弯。写完,老头得意地看看围观的人群,涂弦夫喊了一声:“好!”老头看到他,似乎还记得。老头说:“老仙儿,这回不挑刺了,来两笔?”涂弦夫摆摆枯瘦手:“免了,免了。 ”老头不依不饶:“怕丢丑?”涂弦夫说:“怕丢丑。 ”老头哈哈大笑:“我天天练,总会有进步。你要记得,不懂就不要乱说啊。 ”涂弦夫点点头:“是,是,大有进步。 ”老头活动活动肩膀手臂,提了桶换个地方接着写,涂弦夫看着自得其乐的他,觉得这也是一种境界。4 (合川中学)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14、从文中看,涂弦夫的形象气质、性格特点与他的书法风格有着某种内在关联。B吴一品与涂弦夫论茶“各是各的享受”一句意味深长,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C. 第二次看懂老头写地书涂弦夫为他叫“好”,能看出他理解了老头的生活态度。D这篇小说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沉的理性思索、内涵深刻,给读者以启迪。5 (合川中学)吴一品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有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5 分)6 (合川中学)涂弦夫的书斋名由“守墨斋”改成了“守黑斋”。从全文看, “守黑”二字有哪些含义?(6 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古城卫士”阮仪三在保护家园的专家中,阮仪三被人

15、们称作“古城卫士” “都市文脉守护者” 。战乱年代,5 岁的阮仪三随母亲迁居到老家扬州,开始每天在私塾读书,心中埋下了一颗传统文化的种子。17 岁那年,阮仪三报名参加了海军。当兵 5 年后,阮仪三考进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系,师从中国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陈从周教授,开始跟着老师编教材、调查古建筑。再后来,阮仪三师从董鉴泓教授,学习中国城市建设史。为了编写中国城市建设史 ,每年一放暑假,阮仪三便随着老师跑城市、做调查。这一跑就是 20 年,跑了中国 100 多个城市。 “那时候的城市漂亮极了,虽然有些破败,但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江南有水乡的诗情画意,西北则有一座座壮观完整的城墙。 ”毕业后的阮

16、仪三留在同济大学教书,但更多的时候他身处挽救古城镇的一线。20 世纪 80 年代,全国各地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强大的“建城”之风所到之处,许多城镇街区纷纷被拆除。当阮仪三带学生前往山西平遥时,平遥正准备在古城中纵横开拓几条大马路,开辟城中心广场,建设新的商业大街。被这个宏伟计划吓坏的阮仪三,发现古城西部已经开始动工,100 多座明清建筑已被拆毁,城墙也出现了大口子。为了拓宽马路,道路两旁的民居已经被拆除。他强烈要求平遥县政府马上停止这种破坏性建设,以免费重做规划为条件,才暂停了施工。之后他马上找到山西省建委,又立即邀请董鉴泓现场指导,请陈从周先生写出书面意见。为了确保平遥县政府接受这个“不合时宜”的规划,他又将保护古城的规划方案和说明风貌完整的古城价值极高的全部资料直送北京,以引起山西省和平遥县政府的重视。那个时候在平遥的日子异常艰苦。当地官员认为这是在阻碍平遥发展,对阮仪三和他的团队态度也不好,常常大嗓门嚷嚷。阮仪三却不放在心上,还自费送当地官员去同济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