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0233309 上传时间:2018-05-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文综历史-详解--7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人教版第 1 页 共 7 页2017 年高考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新课标全国卷 3文综历史文综历史( (试题试题解析解析实战实战模模拟拟复复习习指指导导课课案附件)案附件)24图 4 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 素是 必修必修 3、1(考点所属教材范围,下同)(考点所属教材范围,下同)图 4 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D “书同文”的推行 解解题题:(做:(做题过题过程模程模拟拟与思路引与思路引领领,下同),下同) A文字源于人类社会生活实践,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不断演进,由繁到简。与该选项的关联性强,但是, 又

2、觉得有点过于表象化,把握不是很大,那就保留下来,继续看后面的选项。 B书写材料跟文字的简化与否,没有必然的关联性。可考虑排除。 C据教材中提及的战国时期几次改革看,都没有文字改革方面的内容。错误的可能性极大,多半排除。 D “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始自秦朝。有违事实,果断排除。 最后,对比下来,还是 A 没有明显错误,可以确定了。 备备注:注:正确项的描述比较表象化,需要在细心、周密的思考后,能果断排除其它项。25 史记记载,西汉时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 “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 必修必修 2 A义利观发生根本

3、改变 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 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 解解题题: : A “义利观” 中, “义”是某种特定的伦理规范,道德原则, “利”是物质利益。一般情况下,对利益的追求,是人们 努力的重要动力。可见,至少利益观是不会有根本改变的。错误,排除。 B首先题中无此意;再者,所列行业,还包括农牧业和采矿业。错误多,排除。 C该项描述与背景知识倒是吻合,没有知识上的错误;题意看,各行业都有努力致富者,这确实跟当时经济 的整体形势是有关联的。不敢确定,但也不能轻易排除,还需要看清楚最后一项来确定。 D题中“倾郡”、 “倾县”之类的,是指富裕程度,指财力,而非权力。错误,排

4、除。 备备注:注:阅读材料,极需细心;需要借助背景知识。26 表 1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 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 以上214%小计139100%表 1 为唐代后期敦煌基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必修必修 2 A自耕农经济盛行 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 C均田制破坏严重 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教材:人教版第 2 页 共 7 页解解题题: : A自耕农经济,是指拥有部分土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经营方式。若联想到这些的话,该项不能排除,留 着。 (扩展一下:如果说自然经济侧重于生产者的生产目的,小农经济侧重于生产者的经营规模的话,自耕农

5、经济则侧重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形式。 ) B根据后两行数据,可考虑排除。 C均田制破坏严重的后果是,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土地越来越集中。将此情况对照表中数据,自然不相符, 多半排除。若能立即联想到 B 项,就可以果断排除 B、C 了。D与“效率”毫无关系。排除。 备备注:注:考查对数据资料的研读能力,及对历史概念的了解和应用。27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 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 映出 必修必修 2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

6、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 解解题题: : A历史叙述只是获取历史事实的途径之一。错误,果断排除。 B题目直译就是,两个文献对同一件事的描述,内容大像径庭。据此,B 项没问题,保留。 C若真如此,我们的历史课本不都应该扔了?错误很明显,排除。 D该项干扰性比较强。首先, “即可确认”的说法过于武断;其次,结合题目仔细斟酌,会发现还有不妥之处: 题中只列出完全相反的两个事例,这种情况下, “即可确认历史事实”就太过武断了。还是前面的 B 项稳妥。 备备注:注:考查史料鉴别能力,需要一定的史学素养;因干扰项不太好鉴别,难度不算小。281897 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

7、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 如行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必修必修 2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解题题: : A变动中包括“行政”,结合时代背景,不难发现, “上述变化”即指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这正是维新变法 运动所提倡的;从时间看, “至今两年来”,大概就是 1895 年以来,维新运动兴起,符合史实。该项没有错误,肯定得留下。 B在确定保留 A 的情况下,该项无论其自身描述正确与否,大体是可以考虑排除,因为不

8、如 A 明朗。 (假如 A 已排除,又难以决断其对错,就得留下。 ) C不符合史实,果断排除。甲午战争后,日本取得在华开矿设厂的权利,列强纷纷加大对华资本输出,经济 侵略进入了资本输出为主的阶段。 D该项描述符合史实:甲午战争后,为解决财政困难,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下一步,看跟题干有没有 关联性,这是最有难度的地方。我们先看看下面的史实,应该就能清楚状况: 列强侵略、政府放宽办实业限制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壮大、觉醒,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维新变法学习制度等 综合起来看,A 是没错,但出现 A 的重要原因之一恰是 D,对比之下,自然是要选逻辑关系上处于更深层次的 D。 备备注:注:与

9、教材知识的结合很紧密;考查对知识掌握的准确性,尤其是对知识间逻辑关系的理解;需要扎实的 知识为依托,更需要严密细致的思考力。2920 世纪 30 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教材:人教版第 3 页 共 7 页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必修必修 2 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解解题题: : A无法从材料中知晓民众的婚娶是否自愿,错误是相当明显的,排除。 B材料中钢琴、白纱、鲜花、蓝袍黑褂、旗袍,展示了中西习俗的融合情况。也符合时

10、代背景,没毛病,保留。C题干没有提及婚姻双方的家庭状况和社会地位。错,排除。 D习俗的演变通常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主导”一词过于夸大政府在习俗演变中的作 用。不太恰当,相对而言,B 项更稳妥。301949 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 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 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必修必修 1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 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 解解题题: : A新中国还未建立,依

11、然处于国民政府时期,中国还不属社会主义阵营。错误,排除。 B “领海”、 “领空”等属国家主权,要求外国力量撤离,以维护国家主权,自然就是不承认列强的在华特权。合 乎题意,保留。 C渡江战役只是在长江流域,这一地带并不是西方国家实施援助的唯一通道,如东南沿海一带同样可以实 施援助。错误,排除。 D明显不符史实:“另起炉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政策。排除。31图 5(右图)为 1954 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 ,这一作品 必修必修 3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解解题题: : A文人画注重写意,题材多为山水,且集篆刻、

12、书法等为一体。排除。 B同期的西方流行画风,通称为现代主义,诸如野兽派、立体派、抽象派等, 主观性较强,画面往往抽象。该象不恰当,排除。 C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往往重视自然美和真实美, 手法写实。正确。 D既然能认定 C,该项自然就能理解应该排除。32在古代雅典,官员就职前须保证依法履行职责,陪审员须宣誓保证公平 审判,年满 18 岁的青年男子须参加成人宣誓仪式才拥有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些宣誓旨在 A限制权利滥用 B防止官员腐败 C培育权利观念 D增强责任意识 解解题题: : 注意题干中几个重要信息:“官员履行职责”, “陪审员宣誓保证公平审判”, “成人拥有义务”, 始终围绕一个概念,即

13、职责,选项中唯一能与之匹配的只有 D。虽然不算难,也还是再看看其它项的漏洞。 A至少,普通公民跟“权利滥用”无关。以偏概全的说法,自然不对。B同上。 C对照题意,重点在职责,而非权利。 备备注:注:地地道道的材料分析题,送分的,只要语文课上不老大瞌睡就该做对。33雨果中小说九三年中描述 1793 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 “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教材:人教版第 4 页 共 7 页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法律至上 必修必修 1 解解题题: : C 作为正确选项是很明显的:“是权威机关

14、又是平民大众”。而且,法国革命是以启蒙思想为旗帜,人民 主权正是启蒙思想的核心之一。 A、B 不符合史实:法国没搞三权分立;1793 年的法国已经废除了君主制。 D不是题干所强调的,甚至可以说没有关系。 备备注:注:难度很小,送分的。341953 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 度或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 旨在 A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必修必修 2 C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 解解题题: : A.报酬发放时间缩短,试行的工资制度又可以使农民的收

15、入有一定的保障,这种改变符合农民的利益 需求,应该是受农民欢迎的,自然有利于生产积极性提高。再结合背景和政府行为的一般目的看,该项基本 没问题,留下。 B.不符史实,排除。苏联的计划经济自 1928 至 1936 年确立,1985 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逐步实施新思 维,计划经济开始解体,到 1991 年苏联解体,计划经济才彻底完结。 C.头脑简单一点,看不到该项与题目的关系而排除的话,是运气好;稍微深入发现了与题目的联系而选 择的话,这运气就差了;仔细思考最终发现有联系但能确认不该选的话,那是本事了。根据题意,政府是有 意提高农民积极性以发展农业,农业发展起来,对于消除城乡差别,理论上说,不是没有可能。问题的关键 在于,结合背景知识,长期的斯大林模式下,苏联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