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630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流教师教书,一流教师教人(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朝宏:您所理解的“理想课堂”应该是怎样的课堂?和高效课堂有怎样的关系?卢志文:“新教育实验”提出理想课堂的最高境界应该是“实现知识、生活与生命的 深刻共鸣。 ”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理想课堂应该是知识、生活与生 命的共鸣;理想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潜能的时空;理想课堂应该 是向在场的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双手的怀抱,平等、民主、安全、愉悦是她最显眼的标 志,没有人会被无情打击,更没有人会受到“法庭”式的审判。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 智慧的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的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的时候, 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理想课堂,首先是高效课堂

2、,但高效只是理想课堂的价值取向之一。效果显著、效率 很高的课堂不一定是理想课堂,理想课堂一定是效果显著、效率很高的课堂。马朝宏:您认为,好课的标准是什么?卢志文:好课应当有如下特征:充满人文情怀,闪耀智慧光芒,洋溢成长气息。 学记 有言“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我以为此乃好课的不二标准,古今中外,概莫能 外。好课应该是预设和生成的统一,是内容和方法的统一,是主导和主体的统一,是开与 达的统一,是严与爱的统一,是导与牵的统一。朱永新先生提出理想课堂六度参与度、 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和延展度,可以作为好课的具体指标。马朝宏:理想课堂某种程度上彻底改变了师生关系,应如何重新定位师

3、生关系?卢志文: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 生;理想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理想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 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 ,再到“兵教官” ,真正实 现“教学相长” ;传统课堂中,教师和教材是学生唯一的知识源;理想课堂中,知识源变得 非常丰富,除教师和教材外,每一位同学也都成了其他同学的知识源;传统课堂中,教师 依“教案”组织教学;理想课堂中,没有“教案” ,只有“学案” ,师生围绕“学案”共同 探究问题。最好的“教案”就是“学案” ;传统课堂中,教师抱着学生走,或者牵着学生走; 理想课堂中,教

4、师激发学生自己走,或者相互搀扶着一起走;传统课堂中,教师是“背桶 人” ,学生是“敞口杯” ;理想课堂中,师生都是“挖井人” 。传统课堂中,信息传递的方式, 是“一对多” ;理想课堂中,信息传递方式多元,既有“一对多” ,也有“多对一” ,更有 “一对一” 、 “多对多” 。马朝宏:理想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和角色定位,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卢志文:教师是引导者、策划者、合作者、服务者、开发者。教师是导游不是领导, 要引导学生自助旅游,不是领着学生沿固定线路参观;教师是导演不是演员,要在幕后策 划,指导学生去展示,将学生置于聚光灯下,不是自己霸占讲台说长篇评书;教师是朋友, 既是精神的

5、同道,亦是学习的伙伴,教师不是裁判兼警察,左手握真理右手握大棒;教师 是服务生,要俯下身子为学生服务,将姿态降低,心胸放大;教师不是挂在墙上的圣人像, 等着学子们来膜拜。这种角色转变让我们寻找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模式:实践反思 模式;最简捷的方法:开放课堂;最有效途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马朝宏:好教师的标准又是什么?卢志文:“教师不能光追求给学生满分,还要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 ”好教师就是 那些给学生满分、让学生满意、使学生满足的教师。一流教师教人,二流教师教书。课堂 上的好教师,就是在适当的时间,用适当的方法,讲适当的问题,出适当的效果。具体而言:在内容上,目标定位精准;在时间上,机

6、会把握精明;在位置上,结构安 排精巧;在方法上,手段选择精致;在感受上,配合对位精确。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好教师的能耐体现在“抓住麻筋” , “捏得要害” , “恰到好处” 。既有准度,又有速度、力度。好教师应能够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 ;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 ; 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 ;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唯其如此,学 生才能从“要我学” ,变成“我要学” ;由“被动学” ,变成“主动学” ;由“痛苦学” ,变成 “快乐学” ;由“孤独学” ,变成“合作学” ;由“单一学” ,变成“全面学” 。唯其如此,教 师才能真正由主演变导演,由经验

7、变科研,由现成变生成,由师长变学长,由教者变学者。“教无定法”提高无止境;“课有定则”底线有保障马朝宏: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自己的“教学模式” ,有人批评模式限制了教师的课堂 发挥。您认为教学需要模式吗?卢志文:需要。模式就是结构。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功用” 的道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受制于教师的个体因素,教师学识水平的高低、专业技能的强弱、经 验积累的丰欠,以及备课的充分与仓促、现场的掌控与把握、练习的频率与难度,甚至情 绪的饱满与低落、态度的严厉与温和,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很大的影响。结构的作用在于“保底” 。通过结构,可以对复杂的课堂变量进行适度控制,保证基本 质量的稳定

8、实现。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去发挥;稳定的质量,需要结构来保障。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需要模式,艺术不需要,因此,课堂教学仅有模式肯定 不够,但没有模式肯定不行。马朝宏:那么,我们常说的“教无定法”又如何理解呢?卢志文:这句话的完整表述应该是“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重在得法,贵创新法” 。单 独抽取出“教无定法”这一句话,会有很强的误导性。就像练习书法, “写无定法”这句话 本身并不错,但一个初学者如果简单地理解“写无定法” ,便会误入歧途。从“无法”到“有法” ,再到“无定法” ,是一个漫长的境界提升的过程。书法家信笔 挥毫,龙飞凤舞,写无定法,是因为他走过了一丝不苟、法度谨严的“入帖”过程

9、,走过 了博采众长、转益多师的“出帖”过程,走过了总结提炼、感悟提升的“创造”过程。如 果一开始学书法,就信马由缰地随手涂鸦,那是永远也成不了书法家的。“无定法” ,不是“没有法” ,更不是“不用法” ,而是“不拘成法” ,可以“灵活地选 用不同的教法” 。这才是“教无定法”的真正含义。马朝宏:“课堂模式”与“教无定法”是否矛盾?卢志文:两者并无矛盾。 “无定法”是以“有法”做基础的。这个“法” ,就是已经被 无数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正确的方式方法。这些方式方法或者这些方式方法的组合, 被结构化,并且稳定下来,就是“模式” 。教无定法,并非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并不排斥“课有定则” 。马朝宏:

10、如何将“教无定法”与“课有定则”统一?卢志文:由于教学对象的个体差异性,教师在课堂上灵活机智地选用不同教法实现教 学收益的最大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于是,教学过程被赋予较多的个人化色彩,教无定法 也是这个意思。显然,在这样一个认识背景下,教师素质成了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事实也 是如此。但问题是,教师素质的提升永远是一个处于向理想目标迈进的过程,也就是说, 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永远都会存在一大批处于成长过程中的、素质还不够高的教师,从事 着实际教学。很显然,通过提升教师个体素质来保障教学质量,虽然方向正确,但仅有这个努力是 远远不够的。 少数优秀遮蔽了多数平庸,个别好课的精彩遮蔽了整体课堂效

11、益低下的现实。这个时候,课有定则的“模式”便会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教无定法”提高无止境;“课有定则”底线有保障。“艺术”成了我们对教学内在规律“无知”和“无所作为”的遮羞布马朝宏:既然教学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属性,您能详细说说两者之间的关 系吗?卢志文:我认为课堂教学既是技术,也是艺术。或者说首先是技术,终究是艺术。课 堂教学从技术开始,走向艺术境界,以技术做基础,以艺术为巅峰。必须说明的是,任何 技术都是以科学做基础的,是科学的应用。这个问题探讨的是教学的属性是科学还是艺术。科学和艺术是人类不同的活动方式,代表两个极。人类更多的活动方式,在这两个极 之间。在“科学”和“艺术”之间

12、,我们加入这几个个词:技术、技能和技艺。显然, “技术” ,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更靠近科学;而“技艺” ,在科学和艺术之间更靠近艺术。我们已经知道,科学和技术是可以重复的,艺术不能。技术可以通过规范的训练而掌 握,艺术不能。经过严格而规范的训练,任何一个正常的人,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流程 去操作,都能驾驭某台机床,并生产出合格的产品。然而,你让宋祖英的老师按照同样的 课程和培养路径去操作,也绝然不可能把另外一个人培养成第二个宋祖英。可见,把教学过程定位在技术层面是错误的。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实中的另一 个错误才是真正致命的由于教学的复杂性和对教学研究的深度不够,人们更容易把教 学当成一门艺术。

13、这使得教学过程中的许多科学成分、技术成分、技能成分被遮蔽。以艺 术为借口,我们掩盖了自己太多的“无知”和“无所作为” 。马朝宏:您对教学艺术持否定态度吗?卢志文:我不否认教学艺术的存在。和其他人一样,我对很多名师的教学艺术同样佩 服得五体投地。但,我知道,正是人们对教学艺术的过分推崇和不当理解,带来了一系列 问题。因为,越是艺术化的东西,就越个性化,越情景化,就越不容易被学习,越不容易被 掌握。 “激动”之后无“行动” ,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于是,在现实当中,我们看到了另 一幅图景越来越少的名师,在越来越少的课例上,展示着越来越艺术化的课堂表演; 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越来越多的课堂上,进行着越来

14、越机械化的课堂操练。教学的艺术性被过分强调,和人们对教学艺术理解上的偏差,已经导致实际教学出现 了严重问题。马朝宏:您认为人们对教学艺术的理解,有哪些偏差?卢志文:首先,无视教学艺术的科学基础、实践基础,将教学艺术神秘化,是这种偏 差最主要的方面。教学艺术是教学技术、技能、技艺在实践中的发挥、创造和升华。教学的艺术性是以 科学性为基础和依据的。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遵循教学规律、运 用教学原则,创设教学情境,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组合运用的一整套娴熟的教学方法、 技能和技巧。此外,这种偏差的另一个方面,是把教学过程中很多属于方法、技术、技能、技艺层 面的东西,拔高为艺术。翻开各

15、类谈教学的书籍或文章,到处都可以看到诸如“导入的艺术” 、 “点拨的艺术” 、 “板书的艺术” 、 “评价的艺术” ,其实,文中介绍的内容基本上都属于技术、技能、技艺的 层面,根本谈不上艺术。“艺术” ,成了我们对教学内在规律探索不够、掌握不多的遮羞布。抓课堂结构就是抓根本马朝宏:教育、教学、课堂等学校教育中的许多概念,在理想课堂背景下,可能还需 要重新澄清和“命名” ,能否谈谈您的看法。卢志文:前已述及,传统课堂的“教案”已经历了从“教案”到“学案”的改变,此 外,一些大家非常熟悉的名词也引起了人们的重新思考:教室,将从“讲堂”变为“学堂” ; 教学,将从“教师教,学生学” ,变成“教师教会

16、学生学” ;教材,不再是“教的材料” ,而 是“学的素材” 。重命名的背后是理念的更新、师生关系的调整。所有这些,都体现了对教 育本质的回归。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发展人、解放人。教育即解 放,教师即开发。我是化学教师,我一般不说“我是教化学的” ,我总说:“我是用化学教 学生的” 。马朝宏:您认为,一校之长,在学校课改中起怎样的作用,承担着怎样的责任?卢志文:中国教育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凡重大改革,往往发生、源起于经济落后、地 域偏远、生死悬于一线的薄弱学校。穷则思变。其实,不光是教育改革,其他几乎所有的 重大社会变革,也都有这样一个共同的特点。改革都是被“逼出来”的。其实,这个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变化,唯有一个不变的,那就是变化本身。因此, 主动变革,应该是校长的常规课题,而不是应急措施。一流的学校,创造变化;二流的学 校,顺应变化;三流的学校,被动变化;末流的学校,顽固不化。作为一校之魂的校长, 无疑应该勇敢地担当起改革的发起者和领导者的角色。问题的关键在于:校长如何把自己 的改革意愿变为团队的意愿,把自己的担当变为团队的担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