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2327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ccu-Roll延伸机实际操作50问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ccu-RollAccu-Roll 延伸机实际操作延伸机实际操作 5050 问答问答本人根据生产实际操作出现的问题,并收集了操作工人的意见,总结了这 50 问答。因本 人水平有限,此仅是个人看法,还因各厂情况、设备、工艺等有所不同,顾肯定会有出入,仅 供大家参考;并诚意接受高手的指点,互相交流,共同提高。 1、 生产时,延伸机导盘孔型正常磨损到什么程度时,导盘重车盘耗最小最经济? 答:导盘高边厚度已没有,似刀片刃或有锯齿状。 2、 导盘与轧辊形成的孔型椭圆度系数是多少为宜? 答:导距与辊距之比为 1.08 左右为宜,最好不要超过 1.1。 3、 延伸机换辊时,新旧辊径差较大,而此时导盘磨损的

2、比较少,换辊后是否需要换导盘? 答:由直径较大的辊换直径较小的辊时,可以不换盘,因小径辊与盘侧边接触面小,孔型能封 严;由直径较小的辊换直径较大的辊时应该换导盘,因为导盘侧边磨损位置会变,如不换,孔 型高边封闭不严,易削钢、轧卡。 4、 延伸机换盘后,同对盘径差大,盘速一致时,可造成什么样后果? 答:易造成钢管外径不圆,拧“麻花劲儿” ;还容易产生导盘粘钢,两个导盘磨损不一致、有 一个易起棱(会造成管体擦伤) ;还容易出现轧卡、 “拉钢”等;还使钢管出口时甩动严重。 5、 导盘高边外沿(高边侧面)斜面过大,生产时能产生什么后果?怎样预防? 答:因轧辊靠不到位,就磨导盘侧面了,致使轧辊不能再靠了

3、,会造成导盘与轧辊形成的孔型 封闭不好,钢管轧制到尾部会造成削钢、出“飞刀” (尾帆) 、后端破头后卡管出不去。 预防措施: (1)将导盘高边外沿斜面再车去一些,即将高边侧面沿着斜面车直长度 6080mm。 (2)装导盘时检查高边斜面是否车到位或挑斜面最小的装。 (3)轧辊的轴向加垫可使孔型封闭的好一些。 6、 造成导盘高边外沿(高边侧面)产生斜面的原因有哪些?应怎样预防? 答:主要原因是导盘与轧辊贴的太紧,辊子磨的,还有导盘弹跳、瓢曲、倾斜、螺丝松、锁不 紧和轧辊弹跳、锁不紧都会造成导盘高边外沿磨损严重。 应从以下几方面预防: (1)加压下量时,要先调导盘轴向。 (2)调整导盘与轧辊间隙时,

4、应将导盘慢速转起来,观察其间隙在整个圆周上最佳为止。 (3)锁紧装置要好使,不得有弹跳,轧辊和导盘都不能弹跳过大。 (4)导盘瓢曲过大不行。 (5)发现导盘外沿斜面过大时应重新车削。 (6)经常检查导盘螺丝,是否松动,及时紧固。 7、导盘高边外沿(高边侧面)斜面过大在调整时,应注意哪些因素? 答:(1)使用芯棒大些,辊距大些。 (2)挑外沿斜面较小的导盘安装。 (3) “标高”低一些。 (4)先干厚壁管磨磨导盘,再干薄壁管。 (5)导盘高边外沿斜面大的用辊径较小的或增加轧辊轴向垫厚度。 8、造成导盘磨损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答:(1)干薄壁管易磨导盘高边。 (2)导盘硬度低或孔型不对。 (3)轧

5、辊轴向垫太厚。 (4)调整不当(轧制线太偏、导盘与轧辊贴的太紧、芯棒选择过细、 “标高”调整不合适等) 。 (5)导盘弹跳、瓢曲、倾斜、螺丝松、锁不紧。 (6)冷却水不足。 (7)来料破头、外折多。(8)液压锁不紧(弹跳大) 。 9、生产厚壁管和薄壁管,导盘与轧辊间隙应怎样调整? 答: (1)生产厚壁管时其间隙应比干薄壁管时适当大一些(大 11.5mm),但不能过大,否则易 削钢,造成似外折的缺陷;其间隙如果找好了,导盘不磨辊,又可少磨高边,省导盘、省轧辊。(2)生产薄壁管时其间隙要小,小到不削钢、不轧卡(不出飞刀、尾帆等)为止,但也不能 磨导盘太严重,否则导盘高边侧面磨成斜面太大,费导盘、费

6、轧辊。 10、换下盘时,横向和纵向应清理哪些部位杂物?反之对调整有什么影响? 答:(1)底部键槽清净之后用水冲刷,否则导盘落不下去,导致导盘倾斜。 (2)导盘架周边铁皮、铁耳子等杂物都应清净,否则调整导盘上下左右不灵,设备损坏,电 机跳闸或烧毁。 11、上下导盘纵向和横向锁不紧,对生产有什么影响?如何处理? 答:横向锁不紧造成导盘倾斜,导盘外沿易磨出斜面导致孔型封闭不严,易轧卡、削钢、出飞 刀和造成导盘高边掉渣出链带;纵向锁不紧,导盘弹跳大,钢管外径控制不准,咬入不好(轧 卡、 “拉钢” ) 。解决办法:找钳工调整锁紧阀,给压力低的油缸加压或打开手动反复锁几次。 12、导盘标高过低或过高轧制时

7、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1)标高过低会使上盘及出口、后导道磨损加大。 (2)芯杆颤动严重,易断芯杆及产品产生螺旋和壁厚不均。 (3)两辊负荷不一致。 (4)偏向哪边哪边易削钢,偏离过大会造成轧卡、闷车(中卡) 。 13、延伸机导盘直径过小时对调整有什么影响?会产生什么样后果? 答:(1)导距(标高)不到位,导致钢管外径控制不准,外径易大或轧卡。 (2)导盘速度与轧辊速度不好匹配,易产生“拉钢” 、拧“麻花劲儿” 。 (3)因设备限制,盘径过小,造成导盘超过位置,硬往下降(或上升) ,损坏设备。 14、新导盘调整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1)速度匹配得当,开始时速度不应太快。 (2)给足冷却水,

8、防止粘钢(挂蜡) ,但很容易粘钢,应及时修磨。 (3)与轧辊间隙调好,找准中心线。 (4)头几支管减壁量不能过大。 (5)如单换一个导盘,盘径与原来的那个相差在 10mm 之内为宜,不可差的太悬殊。 15、调整下导盘横向和纵向应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1)调整时,看锁紧装置是否打开,观察导盘是否倾斜、上下左右是否灵活、注意是否 有链带、铁耳子等杂物挤住。 (2)横向调整:注意两辊负荷相差越小越好,轧辊与导盘距离(间隙)适当、不可已经挨上 轧辊了还继续靠。 (3)纵向(上下)调整:注意轧辊与导盘距离(间隙) ,大了时进行横向调整;生产正常时想 调整,可用手触摸导盘架感到微有一动就可以了。 (4)

9、调好后,观看锁紧是否锁住、液压系统压力足不足。 16、生产薄壁管和厚壁管,哪种费导盘?变形区是否一样? 答:干薄壁管费导盘,其变形区与干厚壁管时不一样,干薄壁管的变形区比干厚壁管的大,易 磨导盘高边;干厚壁管时走导盘中间省导盘。 17、导盘材质铸钢和铸铁各有哪些优缺点? 答:铸钢的导盘耐磨,不易掉渣,但容易粘钢(挂蜡) ,钢管外表面易出现擦伤,每班需磨 23 次;铸铁的导盘耐磨性较钢盘差些,容易掉渣(高边易出现锯齿状) ,但不易粘钢(挂蜡) 。 18、生产时,如需要延伸机轧后钢管外径有所改变,从辊垫厚度上如何调整?答:在原来辊垫的厚度上,增加厚度会使轧后钢管外径变大,减少厚度会使轧后钢管外径变

10、小; 每增加或减少 10mm 厚度,钢管外径会增大或减小 3mm 左右。 19、轧辊轴向垫增加后,电流增高还是降低? 答:加垫影响电机负荷,电流会增高。 20、导盘孔型过度磨损,但盘型较好,其接触面过大,是否对轧辊主电机负荷有影响? 答:有影响,会增高,因为接触面增大,轧制力会增大。 21、延伸机轧辊负荷过高与下导盘标高有没有关系?调整标高能否实现降负荷? 答:有关系,如生产厚壁管磨导盘中间、薄壁管磨导盘高边测面,负荷较低;如两辊负荷不一 致且相差较大时,调整标高,可使高的下降、低的上升,使两辊负荷平衡。调整标高能实现降 负荷,但不能过大,否则效果相反。 22、延伸机主机电流过高或超负荷跳闸从

11、哪几个方面分析原因? 答:(1)压下量太大(芯棒过大或过小、来料壁太厚、减壁量大、干薄壁管) 。 (2)穿孔机和延伸机都是高负荷生产、且同时轧制。 (3)来料温度低。 (4)轧制线不正(偏左或偏右、 “标高”偏下) 。 (5)钢管转速快(辊径大、辊速高) 。 (6)减径轧制(来料外径大、导距过小) 。 (7)导盘和轧辊磨损严重。 (8)电机过热。 (9)生产故障或机械故障或辊轴承坏突发闷车。 23、生产同一规格钢管,芯棒直径过大或过小对产品质量及电机负荷有何影响? 答:(1)芯棒直径过大,负荷会下降,但会增加产生内、外折的因素。 (2)芯棒直径过小,负荷会增高,易吃导盘高边;钢管外径小,管过定

12、径后不光滑。 24、限动小车速度如何调整?调整至什么状态时最好? 答:通过调整液压节流阀的流量大小来调整限动小车速度的大小;调整至最好的标志是:钢管 轧制完时,限动油缸杆缩到底,同时芯棒使用长度以两端空出 100mm 为宜;应根据所轧钢管长 度及时进行调整,以使芯棒使用达到最佳效果。 25、生产厚壁管和薄壁管时,延伸机轧制线分别是走上线还是走下线?主电机电流怎样变化? 答:(1)生产这两种管时都走上线为宜,换上盘容易;生产厚壁管走中线最好,电流低。 (2)观察电流表可判断当前轧制线走什么线:低轴辊电流高,可能是走上线,高轴辊电流高, 可能是超上线。 26、生产厚壁管外径扩不出来怎么办?生产薄壁

13、管扩径量过大怎么办? 答:(1)扩不出来时,加大减壁量,加大导距,加大穿孔来料外径和壁厚;允许时可加大芯 棒直径,轧辊轴向垫加厚。 (2)扩径量大时,减小减壁量,减小导距,减小穿孔来料外径和壁厚;允许时可减小芯棒直 径,轧辊轴向垫减薄。 27、延伸机芯棒存在凹坑、螺旋裂纹或凸起时可造成什么样的产品缺陷? 答:芯棒有凹坑和螺旋裂纹会造成管子有包或内折(鳞片) 、内螺旋、内螺旋道;芯棒有凸起 会造成管子内表面麻坑或内折(鳞片) 。 28、延伸机芯棒冷却不好,会造成什么后果? 答:(1)芯棒龟裂、磨损快,消耗大。 (2)冷却不均易造成芯棒弯曲,轧制时抖动大,钢管壁厚质量不好,也对设备有损害。 (3)

14、芯棒温度高,棒面易粘钢或铁皮,润滑剂挂不住,钢管内表面不光滑,出现麻面、翘皮、 内折等。 29、换工具时,水套的前后套(法兰盖)应不应更换?如何匹配最佳?不换有什么影响? 答:应换,其内径应比芯棒直径大 5 10 mm 为最佳。如不换,比芯棒直径大的太多时,芯 棒前进时会撞石墨箱和推管小车,造成小车链条断等设备损坏,还磨损推管套,还使冷却水流失多,芯棒冷却不好。 30、石墨喷出量过多或过少,应怎样解决? 答:(1)如喷的过长,调整编码器将脉冲时间缩短。 (2)如喷的过多,调整石墨浓度或风量。 (3)如喷的过短,调整编码器将脉冲时间加长。 (4)如喷的过少,清理润滑器或调整石墨浓度和风量。 31

15、、延伸机在轧制过程中,造成轧辊出口管体严重甩动的原因有哪些? 答:(1)芯杆(芯棒)太短、弯曲,后屁(尾接手)螺丝松或没放定位销。 (2)出口嘴子内径过大。 (3)后台侧板间隙太大。 (4)轧辊速度太快。 (5)轧制线太偏(包括“标高”不合适) 。 (6)上下导盘孔型不一样或两盘直径相差悬殊。 (7)管子温度过高。 32、延伸机出口嘴子内径过大,轧制时可能造成什么后果?对设备有没有危害? 答:会造成钢管严重甩动过大,易产生擦伤、壁厚不均和拧“麻花”等事故,对后台侧板、盖 板、底板撞击有损设备和液压系统,起固定装置的螺丝、顶丝易松动、秃扣。但有一个好处是 当出现“飞刀” (尾帆、 “镰刀” )时

16、,钢管容易拽出来,此根钢管不致于报废。 33、延伸机出口侧板起什么作用?更换时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侧板起控制钢管甩动的作用。侧板间距比延伸后钢管外径大 10 20 mm 为宜,不动的侧 板用更换调整垫的办法调整间距,活动的侧板用顶丝调整间距,要保证调整后其中心线正确; 如果间距太大,会造成钢管严重甩动和拧“麻花” 。 34、哪些误操作会使延伸机推管小车断链子?怎样防范? 答:(1)推管时用力过猛;推管时应掌握分寸,利用小车的惯力即能将管推进又不撞小车最 好。 (2)回车时过了头;退回推管小车时,掌握好小车停的位置,以穿来料落下后不挡碍即可, 不能过了头。 (3)来料内径小、包芯棒时不能硬推;包芯棒带管退回时要一点一点撤,不能一下子撤回。 35、造成芯棒小车断链子,有哪些原因?怎样预防? 答:原因:(1)限位器(编码器)坏或失灵。 (2)限位器调整的过前或过后,撞小车。 (3)手动操作时用力过大。 (4)轧卡或包芯棒时,芯棒小车在自动位置时自动抽回带管而撞断链子。 (5)链条连接的销轴掉或老化。 (6)重接后小车位置没“清零” 。 预防:(1)限位器坏或失灵应及时找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