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2214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华民族形成是移民的产物 未来是移民的过程葛葛剑剑雄雄祖籍浙江绍兴,1945 年生于浙江湖州,历史学博士,现任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 移民史等方面研究。著有中国人口发展史、中国移民史等。 一、有没有归属感,是移民与一般流动人口一个非常重要或者说根本性的区别 我这里说的主要指中国国内的移民。移民有什么特点呢?它与流动人口最大的区 别是移民主要指定居或以定居为目的。流动人口对迁入地缺少一种归属感,而若以定 居为目的,就会对定居地产生归属感,就不得不与当地的人想办法共处融合,也不得 不跟当地利益联系起来,所以有没有归属感,是移民

2、跟一般流动人口一个非常重要或 者说根本性的区别。 移民的类型很多,但如果从性质上分,只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存型移民,从古到 今绝大多数移民都属于生存型移民,以生存为目标,往往没有明确目的地,随遇而安, 这类移民往往呈波浪型推进,从出发地开始人多,逐步推的越远越减少。这类移民尽 管人数多,但在传播文化、改变当地情况方面所起的作用比较有限。 另一类移民称为发展型移民,有比较明确的目标,为追求物质精神发展,比如求 学、做官、经商,或者追求真理或个人幸福。这些人在移民中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 但是起的作用比较大。这两类移民之间往往没有绝对区别,生存型移民出去以后也可 能成为发展型移民,而发展型移民也不是

3、人人都能成功,有的目标不切实际,或者现 实没有机遇,本来是为了要发展,最后也不得不成为生存型移民。这两种移民可以互 相转换,今天或者未来我们比较多的希望有发展型移民,希望移民在出发的时候有比 较明确的目标,有一个奋斗方向,而且比较理性选择迁移的目的地和迁移途径。比如 现在世界上几乎稍微有点规模的国家都很注意吸收国际上的优质移民,有很多优先政 策。还有的国家主动输出发展型移民。比如印度,现在美国硅谷外国人里印度人第一, 其次才是中国人,这样有意识地输出发展型移民,对迁出地也有很多好处。二、移民加快了中国疆域的形成和巩固 1、中原王朝的疆域与移民。中国发展到今天的领土,是从秦朝开始。秦朝称为中 原

4、王朝,从秦朝地图看,当时秦朝只占东部一块,以后怎么发展到清朝那么大的领土 呢?当然不否定中间有很多复杂的因素,也不排除以武力扩张作为开疆拓土的手段, 但问题在于,武力扩张以后,要是没有移民,要是没有主体民族定居,绝对没办法巩 固。所以,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开疆拓土,一定要有一次大规模移民才能巩固。当时战国主要活动范围一般在长江以北,到秦始皇把江南征服以后,开始把中原 人迁到今天杭州、绍兴平原,而把原来这里的人有些迁到靠近皖南山区,同时派军队 征服岭南以后,让军队留在当地,又从北方补充好几万妇女,以便他们在当地成家立 业。中原王朝每一次对外扩张,只要成功实施移民,就能巩固这个地方,反过来就不 是这样

5、。比如蒙古高原包括内蒙古,从秦朝开始各个朝代经常是通过战争打到蒙古高 原甚至以北更远,但一般打到那里以后竖个纪念碑,举行个仪式,就撤退了,所以一 直到清朝大规模移民到内蒙古后,内蒙古南部跟内地才真正比较紧密地联系起来。所以,每一次向周边的移民都起到巩固扩大中原王朝疆域的作用。 2、边疆政权的扩张和内迁。中国历史上不仅有以汉族为主建立的中原王朝,还有 很多边疆政权,这些政权也是通过移民实现扩张或者内迁的。比如藏族祖先吐蕃就曾 建立一个很大的政权,它实施了一系列移民,把河西走廊一带、与唐朝战争俘获的俘 虏以及唐朝一些地方的汉人,迁移到吐蕃首都逻娑,也就是今天的拉萨,正因为如此, 才能统治包括汉族和

6、其他各族人在内那么大的范围。又比如五代,契丹人兴起以后, 在扩展过程中把大量中原人口迁到自己的范围之内,由于有了这些人口,边疆政权才 有了比较快的发展。 3、中国疆域的定型和巩固。在历史上,通过移民,一方面中原王朝不断巩固边疆, 另一方面边疆政权也得到发展,最终形成了中国的疆域,使之定型并且巩固。中国的 疆域最终成果反映在清朝的领土上,这个领土的巩固以及最后在帝国主义侵略的情况 下并没有被完全分割的原因,我们也要感谢移民。 清朝乾隆年间形成的大疆域,1840 年以后,碰到帝国主义特别是北方俄国的侵略, 俄国侵略之所以得逞,一个原因是因为当时清朝不太重视边疆建设,没有实施移民。 从沈阳往北,除了

7、一些稀稀拉拉的兵站以及少数几个城市以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人。 所以,虽说规定乌苏里江以东是中俄共管,但共管的结果是俄罗斯接管了那里。 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才开始改变政策。从 1860 年开始,东北放垦,允许内地百姓 大规模迁到东北,到了光绪年间,清朝在东北已经拥有一千七百万人口,主要是山东 人,发展到“九一八”的时候已经差不多有三千万人,所以尽管日本发动“九一 八”事变企图占领东北,但是面对这三千万中国人,也不得不采取间接的办法,扶植 一个傀儡,但与此同时,日本制定拓殖“满蒙计划”,移民一百万到东北、内蒙古, 所以边疆斗争本质上是移民之争,如果清朝不是及时把一千多万移民移到东北,俄国 跟日本就会像

8、当年瓜分库页岛一样将之瓜分。 再看内蒙古跟外蒙古,清朝放垦的同时,把蒙古的牧地一并也开荒,山西人主要 通过走西口迁到内蒙古,迁在今天呼和浩特到包头阴山以南这一带,再往北不太适合 农耕,所以,外蒙古移民就比较少,当时几十万人口里汉人比例很少,所以,俄国在 辛亥革命后挑动外蒙古搞独立,就搞成了。但是俄国、日本几次千方百计挑动内蒙古 搞所谓独立,却没有搞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跟汉族移民在那里的数量比较大有关。 再一个例子就是台湾,台湾今天能够跟大陆联系,精神上文化上靠的就是移民。这对 巩固非常重要。尽管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当地民族都有发展的权利,但是只要有国家 存在,任何一个国家都要保证主体民

9、族能够在国家的各个部分占有它的地位,这是非 常重要的。所以清朝尽管当时已经有那样大的领土,但是最后留给今天中国的领土却 是从一张秋海棠叶子变成一只雄鸡,失去的部分基本上都是还来不及移民或者很少移 民的地方,而占有这些地方的国家却已经大规模移民。现在某些有民族分裂情绪的地 方,往往也是内地移民比较少的地方。所以移民这个问题,我觉得从历史到现实、再 到未来都是值得重视的。 三、中华民族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它的形成是移民的 产物今天说的中华民族其实不是一个真正的民族概念,只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泛指 国内的五十六个民族,或者将来通过识别还可能增加别的民族。这个民族共同体的主 体当

10、然是汉族,这是历史形成的,其形成和扩展离不开移民。 1、华夏汉族的形成。首先,华夏汉族通过不断迁入其他地区的办法,一次次从黄 河流域迁到南方、迁到各地,使汉人的居住区、生存空间不断扩展,资源不断增加, 人口也不断增加,最后形成一个主体。从秦朝时开始,南迁的趋势基本上一直持续到 南宋。所以现在南方的很多人,要追溯自己家的来源,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北方,就是 通过一次次的移民。 元朝以后,南方人口已经满了,再南迁也迁不到哪里去了,所以就由东向西迁移 汉人,或者从平原向山区迁移,其中最典型的是“湖广填四川”。若去查四川人的历 史,几乎都是移民的后代。到最后连南方的山区都满了,然后就是闯关东、走西口、 迁

11、台湾。所以,除了西藏、新疆南疆一些地方,全国各地人口中,汉族都占了主要地 位。 在移民过程中,北方或者平原来的汉族不断把当地民族的人口改变为汉族。比如 刚才讲的南方人现在都讲祖宗是北方人,其实不是,有一部分人其实就是本地人,甚 至就是古代的三苗、北越,是一些少数民族人口。云南已故的方国瑜教授,原说是桐 城方家人,新中国成立以后他改说是纳西族。很多人就是这样。 北方的情况主要是其他民族迁到中原,然后改变为汉族。北方人主要是因为其他 少数民族比如匈奴人、鲜卑人、羯人、氐族人、羌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 古人,包括满族不断内迁,内迁以后,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军事上征服者,如蒙古人、 满人、女真人

12、、契丹人;还有一种是被征服者,如匈奴的战俘或者有的流落到中原的, 但是不管哪一种人到了中原以后,很快被中原文化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所征服, 军事上的征服者最后都成为文化上的被征服者。 这些民族,今天有的已经找不到,有的只能在境外找到,这些人到哪里去了呢? 事实证明,他们并没有真正消失,而是融合在汉族中。有的姓都改了,改姓以后再加 上通婚,区别就不存在了。所以,尽管南、北汉人有很大的区别,但不管怎样,南方 汉人迁到少数民族地方去同化他们,北方汉人在少数民族迁进后将他们同化掉,这样 汉族才形成中国以及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所以移民对汉族的形成起了决定性作用。2、少数民族的发展和变化,也得益于移民

13、。有三种情况:一是完全通过移民。要 不移民,他们就不是中华民族中的一员。比如现在的朝鲜族、俄罗斯人、塔塔尔人、 京族人,都是这样。 第二类人基本上是在当地发展,没有什么迁移,或者说基本的地方没什么改变, 但这一批人跟移民也有关。如藏族、黎族、壮族、布依族、侗族、高山族,他们今天 的格局是受到汉族扩张、移民的影响才形成的。 第三类少数民族是以移民为基础形成,或者在形成过程中有过重大迁移,或者可 以说兼而有之。譬如维吾尔族、裕固族、东乡族、女真、蒙古、满、回族,这些民族 情况比较复杂,有的民族本身就是一个移民的产物。 比如,女真人曾建立金朝,灭北宋后,大规模迁到黄河流域,后来金朝灭亡,这些女真人大

14、部分留在中原,少部分迁回东北,迁回到东北的人以后再发展成为满族, 所以女真是满族的来源。满族迁移范围相当广,1644 年入关以后,满族人主体从东北 迁到华北,以北京为中心,在省城都有满人。但到了晚清,满族人很多人连满文都已 经不会了,民族语言有的已经消失,更不要说生活习惯方面。北京满人突出的是听京 戏、养鸟、书法、绘画,这些其实都不是满人本来的习俗。辛亥革命后满族出现一个 大规模的融入汉族的趋势,有的改姓,有的放弃满族的身份,所以今天满族的格局完 全是移民的结果。蒙古族也是这样。 3、多民族共同体的形成。移民在多民族共同体形成中起到什么作用呢?就是最后 使各民族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15、。所以,以前历代统治者往往提出要让 民族之间杂居杂处,往往是以移民为先导。如果在这一地方没有一定数量的汉族移民, 怎么去实行统治?不可能的。其中还有一个途径就是移民的过程中间通婚,通婚以后 下面的就很难再从系统上去加以区分,几代以后界限往往就消失,所以最后很多地方 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民族的融合就真正完成,所以,一定要有移民这个过程。我个人认为,恰恰是现在民族之间的移民中有一个缺点,新中国成立后为尊重少 数民族,甚至一度有些地方禁止民族间通婚,其实当时很多少数民族非常愿意通婚, 在有些地方把民族通婚做的非常神秘。比如在新疆,现在如果少数民族跟汉族通婚很 麻烦。登记的时候,家长都要去,都要

16、一个一个表态,都同意,这才能通过,否则就 不能登记,反过来就造成很大压力。所以政府应该鼓励大家通婚,应该鼓励杂居,只 有这样,各民族才能真正达到融合。 现在讲的中华民族,实际上中华民族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一个民族共同体。 内部五十几个民族将来怎样团结?应该是通过移民的方法做到真正互相交流,这一点 非常重要。我们提倡移民,但是移民的过程中一定要宣传民族间的平等,特别是汉族 移到少数民族地区以后,一定要尊重当地的民族,要把他们当成主人,我们过去的民 族融合很多都以汉族为主。在考虑民族政策的时候,不要什么东西都站在汉族的立场 上面,哪怕是小的民族,也要设身处地为人家着想。要尊重少数民族,特别是在文化 上面,各个方面都要真正发自内心的尊重,而不是所谓的优待。因为优待实际上是说 你条件比我差,我要优待你,他认为你对他优待也不是平等,所以即使是优待,政策 上也要用平等的心态、方法来做。总而言之,从历史上来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得益于移民。从未来的发展来 看,也要实施有效的、平等的移民来进一步巩固我们国家的民族团结,真正使中华民 族成为一个民族的共同体。 四、给移民什么地位,决定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