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221323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61.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Ni粉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 Ni 粉叶楠敏1,程继贵1,2*,陈闻超1,2,刘岩1(1.合肥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2. 安徽省粉末冶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安徽 合肥 230009)摘要 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出了超细 Ni 粉。采用 X 射线衍射分析(XRD) 、扫描电镜分析(SEM)等对制备出粉末的物相、粒度以及形貌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还原法成功的制备出了粒度为 100nm 的超细 Ni 粉;最佳的反应温度为 90,温度过高会使镍颗粒发生团聚,温度低则会反应进行的速度;反应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最佳反应的溶液 pH 值为 1

2、1, pH 值大于11 时会使 Ni 粉产率降低;水合肼的最佳加入摩尔量 n(N2H4)/n(NiSO4)为 3.5。关键词 超细镍粉;水合肼;液相还原1 引言超细镍粉由于具有极大的表面效应和体积效应1,在催化剂、烧结活化剂、导电浆料、 电池、硬质合金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4。目前制备超细镍粉的方法主要有物理法, 以及羰基物热离解法 、电解法、高压氢还原法、真空热分解法等化学方法5-12。这些方 法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中物理法所需设备昂贵、产量低;羰基热分解 法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电解法能耗较高;加氢还原法需要高压反应釜;真空分解法则对 设备要求较高。 液相还原法因具有工艺

3、简单、成本低、粉末粒度及表面易于控制等优点,成为目前制 备超细镍粉是研究热点之一13-15。本文以水合肼为还原剂,系统研究了液相还原法制备 超细镍粉工艺过程中反应温度, pH 值和还原剂用量等对粉末性能的影响。2 实验实验所用的主要原料包括分析纯的硫酸镍(NiSO46H2O) 、水合肼(N2H4H2O) 、氢氧 化钠(NaOH) 、无水乙醇(C2H5OH)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 实验时,首先配制一定浓度的硫酸镍溶液,加入表面活性剂(PVP),用超声分散器混 合成均匀的悬浮液。然后往均匀悬浮液中缓慢滴加水合肼溶液,用恒温水浴锅控制反应温 度,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 pH 值,反应过程中用

4、电动搅拌器不断搅拌。反应约 6h 后,将 混合液离心分离,得到的粉末采用去离子水洗涤 4 次,无水乙醇洗涤 3 次,置于 60恒温 烘箱中干燥 30min。利用 X 射线衍射仪(XRD)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等对制得粉 末的组成和性能等进行表征。 为了研究反应温度、 pH 值,反应物浓度等因素对最终得到超细镍粉粒径和形貌 的影响,确立最佳的反应制度, 设计了表 1 所示的几种不同的工艺条件,进行分组对比 实验。2表 1 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 Ni 粉的工艺方案实验组别反应条件实验一组80,pH=11,N2H2/NiSO4=2.5 加入表面活性剂 PVP实验二组90,pH=11,N2H2/

5、NiSO4=2.5 加入表面活性剂 PVP实验三组80,pH=12,N2H2/NiSO4=2.5 加入表面活性剂 PVP实验四组90,pH=12,N2H2/NiSO4=2.5 加入表面活性剂 PVP3 结果及讨论3.1 XRD 分析结果 图1为各组实验所得粉末的 XRD 图谱,由图可知,采用第三组实验条件制得的 Ni 粉 中含有少量的 Ni(OH)2,其余各组制得的 Ni 粉纯度均较高,无明显杂峰,分析可知,第三 组较高的 pH 值导致生成的 Ni(OH)2未全部被还原。各组粉末的衍射峰均出现宽化现象,可 知制得镍粉粒度较小。图 1 不同组别实验方案所制备粉末的 XRD 图谱。(A) 第一组;

6、(B)第二组;(C)第三组;(D)第四组3.2 SEM 分析结果 图 2 为采用几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所制备粉末的 SEM 照片。由图可见,按组别一工艺 方案(图 2(A))所制得的 Ni 粉产生了明显的团聚。 图 2(B)为采用第二组工艺条件所制得粉末的 SEM 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得 Ni 粉为近球形,其颗粒尺寸为 100nm 左右。与第一组工艺条件所制备的粉末相比,第二组方 案所制备的粉末颗粒尺寸明显减小,粉末分散性较好。这是因为提高反应温度有利于反应 的进行,同时反应温度升高 ,反应成核速率加快 ,反应时间缩短 ,有利于获得小粒径的 产物。但是反应温度过高 会导致还原反应所形成的小颗粒

7、互相聚集在一起,或者小颗 粒聚结在大粒子上并通过表面扩散 “溶合”进大粒子中 ,形成一个更大的整体粒子, 从而影响产物的粒度分布情况。因此,反应温度是影响镍粉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关键因 素之一,温度太低 ,反应不易进行 ;温度过高 ,粉末聚集严重 ,颗粒增大。 图 2(C)为采用第三组工艺方案所制得粉末的SEM 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得 的 Ni 粉近似球形,其颗粒的尺寸为 500nm 左右。与采用第一组工艺方案所制备粉末相比, 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分散性好。N2H4 H2O 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才有很强的还原能力。 NaOH 作为 pH 值的调节剂,同时又作为反应体系的缓冲剂,在整个反应过程中

8、起着重要的 作用。NaOH 的量过少,pH 值降低,反应不完全,溶液中还有尚未反应的 Ni2+存在,随着 NaOH 的量增加, pH 值升高, Ni2+的转化率增加,但当 NaOH 的量过多, pH 大于 11 以后, 发生反应:(1)2-2Ni(OH)OHNi3随着反应(1)式的发生,使得游离的 Ni2+ 浓度过低,导致转化率下降,pH11 时,镍的 转化率又减小。实验过程中发现, 当 pH13 时,几乎生成的全是 Ni(OH)2 ,很难观察到镍粉 的生成。因此, 需控制溶液 pH 值为 10 13。 图 2(D)为采用第四组实验方案所制得粉末的 SEM 照片。从图中可以看出制得的 Ni 粉

9、近似球形,其颗粒的尺寸为 100nm 左右。与实验一组相比,颗粒尺寸明显减小,且颗粒 粒径分布很均匀。形成 Ni 粉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O4H SO2NaN 2Ni4NaOHHN2NiSO2422424从式(2)可知,为实现反应,理论上水合肼的用量应为 n(N2H4)/n(NiSO4)=0.5。但实 验中发现,若按照理论用量,反应几乎不发生,仅当 n(N2H4)/n(NiSO4) 2 时反应才能顺 利进行。进一步研究则发现 n(N2H4)/n(NiSO4)值过大时,镍粉的产率却下降。综合考虑设 计 n(N2H4)/n(NiSO4)为 3.5。图 2 采用不同工艺方案所制备 Ni 粉的 SE

10、M 照片(A)第一组(B)第二组(C)第三组(D)第四组4 结论(1)以硫酸镍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可以制备出超细 Ni 粉。 (2)还原反应温度对 Ni 粉性能有影响,温度过高易使 Ni 粉团聚,最佳还原反应温度 约为 90。 (3)还原剂水合肼需要在碱性条件下才能表现出强还原性,但溶液的 pH 值过大会使 Ni 离子转化率下降,产物中出现杂质 Ni(OH)2,最佳的溶液 pH 值约为 12。 (4)还原剂水合肼的用量对产物 Ni 粉的产率及粒径也有较大影响,最佳的还原剂用 量为 n(N2H4)/n(NiSO4)=3.5。 参考文献1 汪信,刘孝恒.纳米材料学M. 北京:化

11、学工业出版社,2010.2 陈立宝,贺跃辉,邓意达.镍钴粉末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J. 粉末冶金技术,2004,,22(3):173-177.3 Wenjes Tsneg J,Lin S Y.Effect of polymeric surfactant on flow behaviors of nickel ethanol-isopropanol suspensionsJ.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03,362:160-166.4 Park S H,Kim C H,Kang Y C,et al.Control of size and morpholo

12、gy in Ni paticles prepared by spray pyrolysisJ.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letters.2003,22,1537-1541.5 Katayama,Iideshi,Saito R RUltrafine nickel powderPUS Pat:6596052,2003-06-2246 牛明勤,吴介达超细镍粉的制备进展J精细化工,2003,20(12):715-7177 凌太平.超细镍粉的制备及其应用J.湖南化工,1993, (3):32-33.8 王金星固态碳还原法真空制取金属镍粉的试验研究J铁合金,1998,(2)

13、:27-309 姜力强,张晓忠,毛信表,等超细镍粉电解制备工艺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1999,7(1):87-9110 邬建辉纤状维纳米级镍粉制备的前驱体热分解J有色金属,2003,55(4):24-2611 刘志强,李杏英,陈怀杰.真空热分解制备超细镍粉J.有色金属,2008, (6):37-41.12 刘红,丁培培.纳米镍粉的固相合成及其催化活性的研究J.工业催化,2007,15(1) ;67-70.13 李鹏,官建国,张清杰,等1,2 丙二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镍粉的研究J材料科学与工艺,2001,9(3):259-26214 沈勇,张宗涛,赵斌,等溶液还原法制备球形超细镍粉J物理化学学报,1995,12(5):460-463.15 梁焕珍Ni(OH)2水浆蒽醌催化水热还原制备超细镍粉J化工冶金,1995,16(4):307-310 作者简介: 叶楠敏,男,硕士研究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