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4022030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皖江城市带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的对策分析一、一、“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意义的意义2010 年1 月12 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 划。作为国家部委联合调研组组织了22 个部委、80 多名专家,深入皖江地 区10 个市的146 个调研点,实地考察企业、园区、港口的重点建设项目,其意 义主要表现在: 1、是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是国家促进中西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试验田试验田”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促进中西部地 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而制定的第一个规划。它立足安徽,依托皖江,融入长

2、 三角,联结中西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不断探索科学发展新途径,努力构建 区域分工合作、互动发展新格局,加快建设长三角拓展发展空间的优选区、长 江经济带协调发展的战略支点和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增长极。具体包括“四 大战略定位”:即合作发展的先行区,科学发展的试验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 增长极,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这些战略定位,与国家关 于中部地区“三个基地、一个枢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装 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定位非常契合。 2、安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安徽经济发展将进入新的战略机遇期 首先,获得中央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示范区不仅要承接

3、产业转移,而且 要积极吸纳资本、技术、人才、品牌等要素,并将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发展有 机结合,目标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产业链承接,培育壮大战略性主导产 业;突出错位发展,积极承接发展现代服务业;突出功能转型,打造生态安全 农业基地。 其次,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迈上一个新台阶。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强化区 域合作;通过区域合作,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如建立泛长三角五大基地,推进 与长三角在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及生态保护等重点领域的合作,在 科技要素、人力资源、信用体系、市场准入、质量互认和政府服务等方面进行 对接。在全省发挥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如带动皖北发展现代农业、能源、化工、 机械、农产品加

4、工等产业,推进上下游产业和配套产业互动,加快与各区域的 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促进全省各区域优势互补、共同发 展。 再次,规划明确了示范区的范围。它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 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9 市全境和六安市的舒城县、金安区,共59 个 县(市、区)。空间布局上以沿长江一线为发展轴,以合肥和芜湖两市为“双核” ,以滁州和宣城两市为“双翼”,构筑“一轴双核两翼”产业分布的新格局。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路二、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路1、发展安徽的经济,要做好、发展安徽的经济,要做好“一圈两带两厢一圈两带两厢”的建设。的建设。 安徽发展经济要有战略思维,要做“一圈两

5、带两厢”的建设。一圈是建设合 肥都市圈,充分发挥都市圈的辐射作用,带动安徽经济快速的发展;做好“沿江 经济带”(安庆、马鞍山、芜湖、铜陵等)的发展,使之成为钢铁、汽车、有色 金属等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同时做好“沿淮经济带”(阜阳、蚌埠、淮南、淮 北等)的发展,使之成为煤炭、机械等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两厢”:重点发展好宣、黄、池、宜四市的旅游、化工等产业,使皖南的经济上一个新台阶; 同时重点发展好淮(北)、宿、阜、亳四市的煤炭、白酒、中药材、特色农业, 使皖北的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 2、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人才保障。、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提供人才保障。

6、 人才是企业存在的根本,现在企业最难得是人才。由于我国教育很大程度 没有培养企业所需要人才。我们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一定大力发展职业教 育,把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纳入政府工作目标。利用安徽省丰富的科教资源,鼓 励学校面向市场和面向社会设置专业;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共建实习基地;鼓 励和支持企业独立举办或多种形式举办职业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在产 业转移中选择安徽。 3、实施、实施“科技强省科技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节约型社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节约型社会。 从长远发展看,安徽省的产业发展只有走自主创新的道路,改变在国内外 产业分工中处在“微笑曲线”低端。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紧紧加强技术

7、攻关构 建区域创新体系优化创新环境等,集中力量突破和掌握一批核心技术,引导 形成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培育一批具有骨干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 形成一批象奇瑞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企业,改造和升级一批传统产业。不 要因为眼前利益,接受“三高”(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走资源节约 型和环保社会道路。 4、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为产业转移提供方便。、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为产业转移提供方便。 目前,在国内办一个企业需要好多手续好多资料,时间要需要30天以上 至45天左右;而欧美等国办理一个企业只要15天左右。而时间对目前产业转移 中的企业很重要,因为商机转眼即逝。所以安徽省在承接产业时,提高政府办

8、 事效率,不要搞形式主义,缩短企业审核时间,该省的手续能省就省。另外省 里把一些权利下放到各个省市,节约时间。总之,政府在迎接产业转移过程中, 改变自己角色,使自己成为服务的角色。三、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和步骤三、承接产业转移的措施和步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要根据产业的运行规律和产业发展的规律来选 择,必须是主动的承接,而不是被动的承接;必须是科学的承接,而不是盲目 的承接。必须把承接产业转移与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推进新型工业 化等紧密地结合在一起,通过吸纳发达地区的资金、先进设备、管理方法、经 营理念、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形成自己特色的产业结构。具体表现在: 1 1、制定可行的

9、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制定可行的承接产业转移规划。 承接产业转移的目的、目标、达到目的,实现目标的方法措施都要有规划 体现。规划中的目标是“航向灯”。可行的含义:一是要符合皖江城市带承 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的要求。规划明确要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把装备制造业、原材料产业、轻纺产业、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 现代农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支柱产业。二是要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 即重点把产业的承接与已有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如马鞍山市结合现有产业基础 和条件,着力构“6653”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现代加工制造基地、高新技 术产业基地、区域性特色化现代服务基地。做大做强六大优势主导产业,即钢

10、铁制造、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电力能源、精细化工、食品加工6 大优势主导 产业,努力形成一个超千亿级、五个超百亿级的产业。培育壮大六大新兴产业。 加快发展新材料、新光源、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电子信息6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即改造提升造纸印刷、金属制品、机械加工、 纺织服装、农产品加工5 大传统优势产业。加速发展三大现代服务业。围绕完 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发展生产服务业、生活服务业和面向农村的服 务业。 2 2、打造功能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打造功能完善的承接产业转移的载体。 首先,工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载体。发展工业园区,有利于优化 资源配置、共享基础设施、

11、集中治理污染、集约利用土地。加速产业集聚、培 育产业集群。以现有的园区为基地,结合产业转移的实际需要,做好园区规划, 科学合理布局,明确各类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打造特色优势产业园区。 其次,建设一批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特色园区。努力使特色园区成为承接 产业转移、带动本地工业快速发展的基地和龙头。在特色园区建设上要强调: (1) 园区要根据生产力的布局要求设置。如农业产业化的加工区就需要因地 制宜地设置。一定要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以道路、水、电、气、通信 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基础设施的先导效应, 增强吸引力和凝聚力。 (2)园区的管理体制,组织形式上,它是市工业园区(开发区)的下属机

12、构; 制度建设可体现特色园区的特色。不论是工业园区还是特色园区都应该是精简、 统一、高效、便捷的管理体制。要积极借鉴和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园区开发机 制,鼓励有实力的投资者参与园区建设,推行园区经营性项目的市场化运作、 企业化管理。 3 3、以市场和龙头企业牵动产业转移。以市场和龙头企业牵动产业转移。 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一些种子企业,一些核心的产业环节的进入, 对产业集群的形成起着非常大的带动作用。这是由于龙头企业和大企业社会化 协作程度高,一家龙头企业和大企业投资往往会带动和引导一批相关行业的大 量投资,从而形成“龙头”带“配套”,“配套”引“龙头”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选择产业转移的行业

13、的过程中,或者扩大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必须关心核心环 节和龙头企业, 利用它自身的带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目前长三角产业 转移的一大特点就是以龙头企业和大企业为核心,实行组团式或产业链整体转 移。而我省产业的配套能力总体不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龙头企业的进入。 转移企业由于难以找到合适的配套企业,当地的产品或原料又常常达不到转移 企业的要求,企业所需的零配件仍需要到东部地区或国外采购,这必然增加企 业负担,抵消了在皖企业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成本方面的优势, 使得转移来 的企业难以发挥最大效应。因此,在建设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着力完善市场 体系,实现产业整体转移;应高度关心核心环节和龙头企业,利

14、用它自身的带 动机制来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还要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兼并等方式,与长三角 有较大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加强合作,推动产业转移的快速进行。 4 4、着力承接现代服务业的转移。着力承接现代服务业的转移。 现代服务业往往被划分为生产服务业、消费服务业、公共服务业和 基础服务业4 大类。其中,与国家经济增长密切相关的就是生产服务业, 包括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等。与 人们生活以及和谐社会相关的,就是消费性和生活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 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旅游、房地产、商品零售等。公共服务业包括 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

15、务等、基 础服务业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是相对于传统服务业而言, 适应现代人和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高技术含量和高文化含量的服务业。由此可知, 现代服务业是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此,“示范区”要着力“强化承接产业转移配套服务,积极承接以长三角为 重点的国内外高端服务业,优先联动发展物流业,进一步发展金融、文化、旅 游等产业,建设与长三角联系紧密的现代服务业基地”。 5 5、高标准完善营商环境。高标准完善营商环境。 所谓营商环境指影响产业转移资本行使其职能的外部条件,它主要包括物 质环境和人际环境。物质环境是指目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状况、气候条件、 基

16、础实施等(硬环境);人际环境是指文化、法律、体制等因素(软环境)。 文化环境是社会成员所拥有的共同的认识、信仰、道德观念,以及共同的思考 和行为方式。其核心就是投资环境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标志 就是“效能”。效能文化的核心是“服务、效率”,是对“权力、管理”为主 题词的传统政务文化的改造,2006 年以来就被安徽省委、省政府列为“首要工 程”,旨在通过效能建设促进机关作风转变和效率提高, 催生适应并引领经济 发展的和谐政务文化。“示范区”的各级政府务必要完善效能文化。文化的外 延很广,包括历史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传播,大众文化的发扬等。文化创 新是提高城市的品味、人的道德素质和奋发向上的精神重要途径。“示范区” 的建设在注重效能文化建设的同时, 还要注重其他形式的文化建设。如马鞍山 城市的文化定位,正在积极创造条件由“钢城”转变为“诗城”。法律环境是 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稳定性和法律的权威性。环境对吸引投资的影响很大,是 外商投资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引入外资多的地区的一定有良好的法律 环境。良好的法律环境的基本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