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1889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4 页 廉廉颇蔺颇蔺相如列相如列传传 导导学卡学卡一、学习目标了解司马迁及史记。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包括重点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等),逐步提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积累重点的文言基础知识,学会识别文言现象。赏析本文人物塑造、材料组织以及结构安排等方面的写作技巧。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学习文言常用词语,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2.难点:在学习传记技巧(人物刻画、艺术特色及写作手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2、。三、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四、学时安排:2 学时。第一学第一学时时二、自主学习,个性建构(一)阅读文学常识资料,勾画重点。1.司马迁简介司马迁(约前 145约前 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A、家学渊源其父司马谈为太史令,学问渊博。其父死后,继父任太史令,在“金匮石室”(国家藏书处)阅读、整理史料。自公元前 104 年起,他开始写史记,实践他父亲的遗志。B、广泛游览,实地考察。司马迁十岁时随父到长安,诵古文,这使他有机会阅读到大量的历史文献。二十岁后,他开始漫游大江南北。南到江淮一带和会稽、长沙等地,北到齐、鲁,

3、西到大梁、登封,最后回到长安。回长安不久,做了郎中,曾随汉武帝到过西北的扶风,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后来又随汉武帝到过东海和长城。他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到之处他都注意探访古迹,采集传说,考察风土人情,积累了丰富的史料,为后来著述史记准备了条件。C、艰难发愤。公元前 99 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入狱受了宫刑。他本想自杀,但想到史记还没有写成,于是“就极刑而无愠色”。公元前 96 年出狱,做了中书令。从此他更发愤著书,终于在公元前 91 年写成史记。2.史记简介体例:纪传体史记国别体战国策编年体资治通鉴)史记是一部贯穿古今的通史,从传说中的黄帝开始,一直写到汉武帝元狩

4、元年,叙述了我国三千年左右的历史。据司马迁说,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书典章、书籍。表大事年表。鲁迅先生曾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也就是说,作为一部规模宏大、体制完备的中国通史的史记,同时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文学作品。司马迁终于完成了“史第 2 页 共 4 页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正因为如此,司马迁才对那些在逆境中发愤,在厄运中不屈不挠,在险境中视死如归的仁人志士有着深刻的理解,他的史记才会出

5、现那么多有血有肉、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磨难英雄形象。比如荆轲、毛遂、晁错而蔺相如则是这些人物中的突出典型。蔺相如在虎狼成群、险象横生的环境中,置个人生死于不顾,以国家利益至上,凭自己的勇气和智慧,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史记中著名篇章廉颇蔺相如列传。3.时代背景简介课文所写事件发生在战国后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纷争。七国中,秦通过变法实力最强,它要统一中国,基本采取各个击破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东北的赵国,实力比秦国稍弱,但比其它四国强。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的时候,秦国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

6、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客观上的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很重要的。(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字音。缪公( )避匿( )缪贤( )汤镬( )虽驽( )肉袒( )盆缶( )案图( )可予不( )渑池( )诈佯( )列观( )皆靡( )传舍( )甚倨( )不怿( )衣褐( )睨柱( )、指名读文(三)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通译课文,并勾画出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字词和文中不会解释的词语。三、小组合作,讨论提升(一)、鼓励生质疑问难字词句,通过小组研讨解决困惑。(二)、学生分组翻译课文,学生或者教师点评。(三)、重点研讨1、通假

7、字可与不 臣愿奉璧西入秦 拜书送于庭 如有司案图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2、一词多义负秦贪,负其强(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谦颇闻之,肉袒负荆(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乃使其从者衣褐( )大王乃遣一介之使( )引引赵使者蔺相如( )左右欲引相如去( )相如引车避匿( )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幸而君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吾所以为此者,以

8、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 3、古今异义拜为上卿 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 请以咸阳为赵王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第 3 页 共 4 页请指示王 于是相如前进缶 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 布衣之交 4、词类活用 舍相如广成传舍 左右欲刃相如 乃使从者衣褐 而相如庭斥之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完璧归赵 秦王恐其破璧 宁许以负秦曲 毕礼而归之 且庸人尚羞之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5、文言句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我为赵将 而君幸于赵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何以知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拜送书于廷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

9、 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五、当堂训练,巩固所学解释加点的词语。1、拜书送于庭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使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幸而君幸赦臣( )而君幸于赵王( )以以勇气闻于诸侯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拜为上卿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完璧归赵 且庸人尚羞之 、判断下列句式的类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而君幸于赵王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何以知之 求人可使报秦者 拜送书于廷第二学第二学时时二、自主学习,个性建构1.本文写了几个故事?找出每一事件在文中的起止段落。2.提问:这三件事充满了矛盾冲突,

10、能说说每件事各围绕什么矛盾展开的吗?3.提问:文章是在矛盾的发展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全文贯串了怎样的矛盾?三、小组讨论,合作提升1、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廉颇、蔺相如的性格特点?明确: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赵城”后怎么办?在秦王朝廷上,面对如狼似虎的秦君臣,秦王“诈佯为予赵城”后,相如又如何对策?归壁于赵后,相如又怎样对秦王交代的?赵王赴会时作好了哪些准备?面对秦王的侮辱,相如怎样与之针锋相对的?第 4 页 共 4 页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礼要求,相如又如何对策?廉颇扬言见到相如“必辱之”。相如是如何对待的?相如如何说服舍人的?相如退让的原因是什么?廉颇听到相如的话后如何表现?由此看出廉颇具有何种品质?2、从传记文学鉴赏的角度分析本文写作技巧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组展 示合作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五、当堂训练,巩固所学1、秦强赵弱,蔺相如何以能够“完璧归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