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1820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百步亭模式”与建设和谐社区的创新实践 江岸百步亭社区建设经验示范意义的初步思考百步亭社区位于武汉市江岸区,1996 年动工兴建,目前仍在续建,是武汉市后湖居住新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目前建成面积达 2 平方公里,已有住户 9669 户,居民近 6 万人。在 9 年的开发建设过程中,项目开发单位、社区居民群众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按照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社区的功能定位,大胆更新管理思维,探索出了具有新型社区特色的社区建设与管理模式,得到了社区居民的高度认同。百步亭社区卓有成效的管理方式、和谐的人文环境、积极健康的社会风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中央有关部委和

2、人民日报等各级新闻媒体的充分肯定,已成为全国社区建设的一面旗帜。2003 年 10 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文向全国推广百步亭社区建设经验;2004年中宣部在此召开了全国社区思想政治工作现场会;中央政治2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百步亭花园社区后指出:“这里能够有这么好的管理,能够有这么好的人文环境,能够有这么多的关爱,是我见到的头一个社区。”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社区作为城市社会构成的基础单元,不但是广大居民的主要生活区域,也是一些社会

3、矛盾和生活矛盾相互交织的区域。尤其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多样化趋势日益明显,社区在城市管理运行过程中的作用日趋突出。因此,要构建和谐的城市社会,必先构建和谐的城市社区。近几年来,武汉市委、市政府把社区建设摆在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强力推进“社区建设 883 行动计划”,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环境面貌的改观和社区管理水平的提高,最近,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提出了构建和谐社区,把“883 行动计划”不断推向深入的要求。为此,我们从构建和谐社区的角度,对百步亭花园社区进行了一次深入的再调查、再认识。我们认为,百步亭社区从一片湖田泽地,发展成一个高楼林立

4、、安全祥和的温馨社区,他们的经验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区既有理论探索的参考价值,又有现实的实践借鉴意义。一、从百步亭花园社区看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 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完善各种社会管理体制,建立公平公正的利益分配机制和稳定的社会秩序,从而构建起和谐的人际关3系,使社会保持旺盛的创造活力。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涉及到社会生产关系与社会生活关系的诸多方面。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微观基础,其自身的和谐,既与整个社会的和谐息息相关,也有许多个性化特征。获得过首届“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并被选定为全国创建文明社区示范点的百步亭社区,其比较全面的良性发展现状,已初步显现出社会所期待的和谐社区的一些基本特征。 特征之一

5、:社区环境的舒适安全,实现了现代人居环境最基本的条件要求。居住场所方便、舒适,并且能够达到较高的安全系数,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居民的生活追求。这既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城市居民一般层次上的生存需要,也是和谐形成的基本土壤。百步亭社区建有 4 万平方米的生态绿化中心广场,每个小区都有绿地和休闲亭阁,每栋楼房周边都有草坪,社区绿地面积达到 40%,整个社区基本实现了“九无”,即:无违章搭盖、无开窗设点、无占道经营、无油烟扰民、无泥巴路、无“牛皮癣”、无烟蒂、无纸屑、无果皮;生活配套设施齐全,已建起 5 家超市和 25 家大型商业网点,4 所幼儿园、3 所小学、1 所中学,社区居民日常生活需要在社

6、区内都可以得到充分满足;在没有封闭式院墙、没有防盗网的情况下,治安管理基本做到了“八个没有”,即:没有居民家中被盗、没有自行车丢失、没有刑事案件、没有交通事故、没有黄赌毒、没有未成年人犯罪、没有火灾、没有活动者。 特征之二:社区秩序的安定有序,体现出对社区内各种生活矛盾的较强化解能力。稳定有序是和谐的基础,也是和谐的4重要体现。然而,社区是人们以地区为范围形成的生活集群,在许多情况下,社区的一家一户都可能形成独立的利益主体单元,一些矛盾和冲突难以避免。百步亭的重要经验之一,便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社区矛盾在社区内化解,社区问题在社区内解决,把理顺居民心气,营造幸福康宁的居住氛围作为社区建设管理的

7、重要环节,从而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安定的环境。社区一班人将 70%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做人的工作,用于与居民群众的沟通和对话,用于为群众排忧解难,用于协调各种利益性冲突。社区服务中心热线电话 24 小时开通,小事不过夜,大事不过天,件件有记录,事事有回音。社区每年接待信访一万多件,回访率做到 100%,处理率达到 99%以上。社区建成九年来,没有大的邻里纠纷、没有一起越级上访,没有一起集体上访,没有一个上访老户。 特征之三:社区居民之间和睦相处,构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地缘性人际关系。社区作为城市居民在一定区域内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必须充分把握好其内在规律,才能逐渐建立起这种依据地缘而聚合的人与人之间的

8、良好关系,才能形成社区群体的相互和谐。百步亭社区的居民中有工人、教师、军人、政府公务员、文体明星、个私老板等等,涵盖社会的诸多层面。虽然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经济收入和生活状况也有差异,但通过社区在贫富之间实行“感情就业工程”和“慈善工程”,在邻里之间建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相互关照网络,有效地密切了邻里关系,使社区处处洋溢着亲情、友情、邻里情。富裕家庭请个社区钟点工,富家结个“穷亲戚”;下岗职工走出来,参加家政5服务,穷家交个富朋友。富裕家庭与贫困家庭结对共建,亲密相助。社区内一家有难众人帮,人与人关系和谐程度之高,在一般社区难以见到。英国、荷兰、古巴的客人参观后也称赞,这种人际关系的和谐

9、状况在西方社区也是很少的。 特征之四:社区组织与居民的相互融洽,形成了社区内利益各方的良性互动。由于许多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以单位为核心的社会组织结构相继解体,使愈来愈多的社会主流人群进入到社区,由“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过去附着于单位的诸多社会职能,也逐步剥离到了社区。因此,现代城市社区的内部构成与其它社会组织比较,其特性越来越明显。但社区内各种社会成分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平衡,居民家庭与自治组织及物业管理单位、自治组织与物业管理单位等等,相互间均不相隶属,社区管理较之过去以单位为主要依托的方式,难度更大。充分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新时期社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百步亭社区十分注重各种义

10、利机制的调节,保持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以及社区各组织之间的关系平衡,保持管理者、经营者与服务对象的“三角协调”,强调经营者必须诚信为本、真情服务,强调经营者与业主之间的平等互利双赢,强调居民对管理者和经营者的监督作用,从而较好地实现了社区居民与自治组织和物业管理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物业管理费收取难,是许多社区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但百步亭的收取率达到了 100%。社区内自治组织、物业管理单位、服务性经济组织、政府派出机构之间的沟通渠道也十分畅通,能够及时消除工作上的磨擦和隔阂,相互配合比较默契,保持了工作的高效率。6特征之五:居民群众对社区的归属情怀,衍生出他们对社区行为的高度认同感。经过我们认

11、真的抽样调查,发现百步亭社区居民对自己社区生活的满意度高达 85%以上。调查的结果不但反映出现代都市人对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域环境状况的关注意识不断增强,而且更多的是从亲情的、自然生态的角度去审视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百步亭居民对他们的居住小区表现出明显的满足感和归属感,他们不仅将社区视为自己日常生活的家园,同时将其视为自己的精神家园,他们以身为百步亭人为荣,为百步亭的成就骄傲,社区事务大家共同管理,社区环境大家共同爱护,社区秩序大家共同维护,社区活动大家共同参与,社区形象大家共同珍惜,人们的生活、思想和情感不断融入到社区环境之中,许多人自发地参与社区事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形成了集千万人的力量

12、于一体的强大合力,谱写出了一曲曲爱我家园的动人事迹。在这里,有用鲜血保护人民财产安全,为抓获窃贼被刺伤胸部的“社区勇士”、有不顾个人安危,勇扑公汽大火的“烈火金刚”,有 70 多岁的老战士每天坚持用自制的带钉拐杖捡拾烟头纸屑;社区举办大型晚会,几千人退场后地上不留任何果皮杂物;社区花草树木,居民纷纷自发领养。社区中 680 名门栋信息员、1200 名社区监督员、300 名护绿队员,构成了一支强大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二、从百步亭社区的实践经验看创建和谐社区的机制建设 百步亭社区的建设与发展过程,始终贯穿着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始终贯穿着新型社区的体制性试验。他们的成功尝试,为加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了机

13、制保证,也为我们全面强化城市7基层社会管理,作出了一系列前锋探索。 1、主动适应社区功能重构的时代要求,勇于创新管理机制百步亭社区是全国第一个不隶属于街道的社区,也是地方 党委和政府将社区建设操作重心由街道层面转向社区层面的一次成功尝试。百步亭新区初具规模之后,我们决定不在这里设立新的街道,也没有将其纳入原有街道的管理范围,而是成立了社区管委会这一新的机构,使其成为社区事务的管理主体,并随之而来引发了一系列在社区组织体系和各种机制构建方面的探索性实践。一是设立符合社区自治性质的管理主体试验框架。百步亭社区管委会虽然代行部分政府职能,但总体上是一个服务型的非政府管理机构,主任由社区党委副书记兼任

14、,成员由社区内政府职能部门、自治组织、群团组织和企业等 21 个组织的负责人组成,对社区事务进行日常管理和协调。管委会没有庞杂的内政科室,没有发展经济的职能和指标,主要职责是抓好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设立工作站履行职能,直接为社区居民提供交通、计生、社保等各项服务。这些工作站接受社区党委的领导,与社区自治组织进行合作,并接受社区居民群众的考评和监督。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方式,有效地规避了传统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弊端,形成了层次简明,职能明确的管理架构,并且杜绝了有些老社区长期存在的居委会“亭棚经济”对社区环境和社区管理层声誉的不利影响,也使少数政府部门在社区“设牌子、占房子、抢位

15、子、发条子(任务)、捞票子”8等与居民争利的老问题从根本上得到了克服,充分体现了减少办事程序、方便群众办事、贴近群众服务、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有效地促进了政府职能部门工作作风的转变,融洽了政府与社区居民的关系。 二是探索适应社区生活形态的党建新路。百步亭社区党委下设 1 个党总支,5 个支部,125 个党小组,形成了社区建设的级次领导核心。社区党委主要负责把握社区建设的思想导向,对社区事务决策把关。党委成员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分别由管委会、派出所长、安居公司、社区居委会等各组织的责任人担任,减少了管理人员,提高了办事效率。在组织网络建设上,社区党委推出了一系列新的举措:建立在职党员“联

16、系卡”,给在职党员在社区再安一个家;组建临时党组织,让流动党员在社区能够找到家;创办社区“党员之家”,将社区离退休党员接回家,以及建立门栋党小组,把党的组织网络延伸到社区的每个角落。这些在社区党建中开历史先河的措施,使 2507 名党员全部在社区 亮出身份,在“八小时以外”发挥出党员的表率作用,并将自己的言行置于邻里群众的监督之下。在工作方法上,社区党委坚持贴近群众,不断完善工作制度。通过落实“三个必到,五个必访”,即居民有突发性事件、有不满情绪、有家庭纠纷必到,对困难家庭、住院病人、下岗失业人员、劳教释放人员、孤寡老人必访,继承发扬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密切了党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增强了党在基层群众中的凝聚力,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奠定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三是充分发挥新区开发主体的参与作用。根据百步亭地区9的总体规划,百步亭社区总规划用地为 4500 亩,入住人口目标为 13 万人。多年来,社区都处于持续开发阶段。江岸区委、区政府在设计社区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注重各种管理力量的有效整合,尤其是注重调动新区开发商的参与积极性,让安居公司大力参与管委会的工作,对社区实行建管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