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21731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个性化心理素质教育摘要 个性化心理教育应该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发挥积极而有 效的作用,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即: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 个人创造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一个人只有通过更好地了解 自己,尤其了解那些使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才会变得更有力。同时,它也应 该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发挥其自身潜在的作用。关键词 个性化心理教育;心理健康;个性心理素质“个性化心理教育”是当代心理学的一种新的发展,也是当代学校教育的一种 新的发展,同时还是当代社会对心理学和学校教育所提出的新的要求。纵观目 前的学校教育,虽然“素质教育”和“能力教育”逐

2、渐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 就实际的教育善而言,仍然是以知识和智能教育为核心、为主体、为主要的内 容;人们仍然是以学生的学业成绩为徇和评价学生学生甚至是徇与评价学校的 主要标尺。在我们的理解中,个性化心理教育应该在当代的学校教育中占有重 要的位置,发挥积极而有效的作用。应该在一种更为广泛的意义上,来维护学 生的心理健康,增强学生的个性心理素质。一、加强个性化心理教育的意义及其重要性个性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下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个人品格,是一 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独特之处。良好的个性意识和个性特征强烈地影响个人创造 力的发展,是人才成功的关键素质之一。人与人由于成长环境和生活经历的不 同,在体质、气

3、质、性格和个人爱好等方面会有一定差异,这些差异造就了人 们的不同个性,也使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有所不同,而个人的 独创性正是在这种各自不同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础之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差异性与多样性乃是创造思维生成、发展所必须的环境 和土壤。没有不同观念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就不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发展也就 将趋于停滞。正如同一种元素不能合成新的化合物一样,同一种思想也难以碰 撞出智慧的火花,一个充满差异的多样化社会才更加具有活力。今天,我们的 社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造性,需要有新的方法,新的发明和新的思想 观念。然而,环顾四周,我们不难看到,相同或相似的东西太多,富

4、有个性特 点和奇思妙想的东西太少了。一种僵化的教育模式和落后的文化意识阻碍着人 的个性解放,从而也压抑和束缚着人的独创精神和能动性的发挥。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的价值观念、共同的行为准则 和集体意识的宣传和培养,却相对忽视了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在提高 人的素质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我们固然需要统一意 志和良好的秩序,但我们也不应忘记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集体创造力始终是 个体创造力的有机组合,是个人能动性的综合反映。长期整齐划一的同化性训 练,会严重束缚人的个性发展,扼杀个人独创性,其结果也会削弱了集体的生 机与省略。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两

5、个并行不悖的取向,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不能相互取代。然而,我们的教育者往往重视前者,忽视 后者。无论是在天真烂漫的儿单还是在高校的大学生中,因缺少个性化教育导致 思维方式趋同,创新意识不强的现象随处可见。在一所小学里,当老师同“雪 化了会变成什么”时,大多数学生回答变成水,只有一个学生回答变成春天, 这是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回答啊,应该给这位学生打两个钩才对。对新奇思维不 及时加以鼓励,无异于扼杀孩子们正在萌发的创造力,这才是真正令人痛心的 地方。但并非所有的老师都意识到了这种同化训练的危害性。虽然改革的探索从未停止,但变化依然十分缓慢。同化性教育在很多中小 学直至高等院校依然根深蒂固,素质教育

6、已经不可避免地被提到极其重要的地 位。同化教育是一种不尊重个体差异并束缚求异思维能力的教育,这种教育可 以说从“排排座,分果实,你一个、我一个”的训练中就开始了。结果是,三 个苹果三个人分,孩子们知道每人得一个,三个苹果两个人分,他们就不知道 每人该得几个了(平均意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方法不当,教育者的勤劳 辛苦并不一定能得到令人满意的结果,相反,国内外一些“不教之教”式的做 法倒很值得我们借鉴。据说美国幼儿园的老师基本不教孩子任何东西,只是提 供条件让他们尽情地玩耍,而正是这种“不教之教”为孩子的个性和创造力的 发展留出了广阔的空间。同样的现象也发生在美国许多高等学府。在美国的大 学课堂

7、上,提问被认为是徇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指标,而且回答也并不过分看 重是否符合标准答案,但很看重见解的独创性和资料的丰富性。反观我们的教育,多年来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一直延续至今,应试教育 观仍然是维持中国教育秩序正常运转的主要内驱力。台湾作家罗兰女士曾对此 提出过深刻批评,她认为“学生们答考卷,要求整齐划一,老师说什么,学生 答什么;课本怎样写,学生怎样背。观念与想法,被限制为固定的形式。只为 阅卷省事,却造成学生不敢独立主张,只知盲目跟众的习性,走入社会之后, 也难免还是用这种方式来处理事情。”有识之士指出,中国的考试制度已成为 最完善的求同训练,它促使人们都朝着一个共同的标准答案努力。在某大

8、学, 老师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在下午两点到三点之间,时针与分针在哪一刻交 汇?在场的中国学生几乎同时迅速地拿起笔来列式计算,而同班的美国留学生 却轻松地拨动自己的手表并很快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不能说美国学生比中国学生聪明,因为在诸如基本知识的掌握、计算和推 理等抽象思维能力方面,美国学生明显不如我们,但也不得不承认,美国学生 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确实比我们强,其中,重视实践性和个性化的 训练应是一个重要原因。在国外,这样的现象是屡见不鲜的,即一个学生在求 学于老师并追随于老师数载之后,会因发现老师理论之不足而另立门户,另树 理论流派,同老师对着干。但是在中国,这种现象是很少见的。因此,

9、中国的 学生总是难于超越老师。事实上学生能力的缺陷反映的是教育体制的缺陷,例 如,目前实行导师制的研究生考试,驱使学生致力于摸清导师的观点、思想, 尽力迎合导师,而不是独立思考。因此,中国的大学在学术发明上总是“近亲 毓”的最佳场所,不同观点争鸣与碰撞的机会很少,年轻一代更缺少挑战权威 的勇气和力量。没有独立就没有自主,中国的青海年的独立意识普遍欠缺,这是个性化难 以生成的主要原因。大人包办了子女该做的事情,老师包办了学生该做的事情, 集体包办了个人该做的事情,于是,依赖思想的产生也就在所难免了。敏锐的 人会发现,一些孩子实际上成了父母、教师、模范人物以及其他什么人的翻版, 而独独没有他们自己

10、的个性。一位美国教师发现,中国的学生总是严格按照指 定的课程上课,而美国学生则有机会选择很多课,不论是否是本专业的。我们 的教育对于学生自主性的限制非常大,这种教育的不良后果在其参加工作后才 逐渐显露出来。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在对比了中美两国高教特点后指出,美国 大学生相对自由的选课制度和较充足自由的活动时间,有利于个性的形成与想 象力的加强。这是一种鼓励尖子出成就的教育体制。中国的传统教育注重基础 和循序渐进,鼓励“业精于勤”,但缺少想象力和创新能力。有我国的教育观念中,似乎总存在着这样一个误区,即强调个性会破坏那 些使我们保持协调一致和共同性的东西,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个性化 与社会化

11、并非势不两立,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在个性化教 育中,我们应遵循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协调的原则,既要重视学生的社会化,培 养社会发展所需共同性的个性特征,又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抹杀学生的个 性特点,并且还要通过各种个别性教育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特长和独特性的发展。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具有独特个性的人会受到学校和社会的重视和 鼓励。相反,庸俗与盲从才是更可怕的现象。心理学家指出,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是人才成功的关键。一个人只有通过 更好地了解自已,尤其了解那些使自己独一无二的品质,才会变得更有力。假 如不了解自己的个性,那就只能是顺从他人的要求,而这些人更多地只是表达 他们自己的

12、需要。爱因斯坦、达尔文、海涅、拜伦、爱迪生占小学时表现出的 智力并不超九,学习成绩也不都很好。但是,由于他们都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 素质,他们的智力都得到了超常发展,并成为举世闻名的天才。达尔文在日记 中写道:“不仅教师,连家长也都认为我是平庸无奇的,智力也比一般人低。 ”可见,智力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必然条件,相反,那些常常被忽视 的非智力因素却可能起着关键的作用。就潜能发展的观点,成长中的儿单和青 海年,知识经验不足,生理和心理未致成熟。但是,他们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巨 大的发展潜力。这种潜力的发展,不仅有赖于适当的社会环境条件,而且需要 个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国内外关于智力与非智力因素

13、关系的研究表明,好 奇心、求知欲、上进心和坚持性等非智力因素或个性特征对于智力发展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虽然个性化教育的重点不在知识技能的获得,但是,它通过培养 学生良好的态度、动机和个性特征,从而间接地促进了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 智力的发展,并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发展潜力的发挥。就个人成就,人生发展的观点,个性化心理教育会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做什么工作、取得多大的成就,不仅与他的和知识和智力水平有关,而 且与他的个性特征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传统教育有可能培养出高知识、高智 能的人才,但高知识、高智能未必是高创造性和高成就的。有研究表明传统智 商测验能有效地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但不能有效地

14、预测学生走入社会之后的 工作成就,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功更需要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如敢于竞争、 敢于挑战、善于选择机会和把握机会等等),而传统智力测验不能评定这样的个性心理品质。有的人虽然未受过良好的教育,但他们在事业上却能取得巨大 的成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具有优良的个性心理品质。优良的品质不仅在一定 程度上可以弥补他们知识的不足(通过主动积极的自我学习和实践探索),而 且使他们敢于接受挑战,不怕失败,把握住每一个机会,不屈不挠地走向成功。 个性化教育以社会上事业有成人士的优良个性心理品质作为主要目标,有意识 地、系统地训练学生的个性特征,从而有力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形成更多 更好的个性特征。

15、传统教育往往把学生当作生产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这样就 抹杀了学生之间原本很大的个性差异,而正是每个人的特殊性才能成为他日后 生存与发展的优势资源。重视个性化心理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唤醒学生的创造力,这在信息时代到 来的时候已越来越显其重要。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指出,创新能力是可以学 习、挖掘和培养的。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尤其应该注意个性意识和个 性特征的培养教育,并在这方面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个性也 有良一不良之分,对不良个性要及时纠正,不要使其危害集体和自身的健康成 长。个性化也不能被强调到不适当的程度,否则将如同集体性与共性被过分强 调一样有害。二、个性化心理教育与心理健

16、康在个性化心理教育的实践中,包含了涉及我们每个人具体心理生活的内容, 我们的心理感受,我们的心理困惑,我们的心理健康:包含了作为一种现代教 育形式的认同,它可以在符合“教育”之根本目的的前提下,在现代的实际的 教育过程中,尤其是在个性化心理素质培养的过程中,发挥其有效的和无可取 代的作用;同时,在个性化心理教育之中,还包含了更为广泛的社会意义,一 种超越了学校的教育,一种面向社会的教育。“心理健康”已经被接受为一种“现代的观念”,在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和 生活观念中,以及在现代人的实际生活中,都已经渗透了心理健康的精神和内 容。因此,在我们现代人的实际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就我个人的理 解中,个人的幸福和心理健康主要取决于个性的平衡和健全的发展。一个人的 知识和智力处于中等水平,并不妨碍他获得幸福的生活和健康的心理。只要他 个性的各方面发展比较平衡,有健全的自我、乐观的性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就 可能比许多高智力、高知识的人更幸福。知识和智力与健康和幸福并不是成正 比的,有的人知识智力水平很高,但个性心理发展不健全,因而痛苦终生,甚 至自杀身亡。传统教育强调知识和智力的发展,而忽略了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