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16380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宁吉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要求,重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对此,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把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推向深入,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一、充分肯定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一、充分肯定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新中国诞生 60 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以来,我国医药

2、卫生事业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医疗卫生队伍在应对非典疫情等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化医改 5 项重点任务取得显著成效和阶段性成果,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基本建立。截至 2011 年底,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 3 项基本医保的人数已超过 13 亿,覆盖了 95%以上的城乡居民,织起了世界上最大一张基本医疗保障网。二是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到 2011 年 7 月,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实施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照规

3、定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基层群众用药负担大幅降低。三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人才队伍建设逐步加强。四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投入力度加大,10 类 41 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免费向城乡居民提供。各类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累计覆盖近 2 亿人。五是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积极推进。在 17 个国家联系试点城市、37 个省级试点城市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 311 个县级医院推进了综合改革试点。社会办医得到鼓励、引导和发展。(二)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逐步走上科学轨道一是卫生事业不断壮大。2011 年,全

4、国卫生机构达 95.4 万个,卫生人员达 861.6 万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达 4.37 人。二是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显著加强。3 年来中央投资支持了 2200 多所县级医院、6200 多所乡镇卫生院、2.5 万多所村卫生所和 2300 多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近年来,有 36 万名基层机构在岗人员参加了全科医生转岗培训,为中西部地区农村免费培养了医学生 1 万多人。三是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高。3 年来中央投资支持了 2900 多个县级卫生监督和急救机构、2200 多个县乡计生服务站、500 多个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建设,以及 4500 多个中西部县级卫生保健机构的设备购置。四是公

5、共医疗卫生公益性逐步增强。近 5 年,政府对卫生的投入累计超过 2 万亿元,比前 5 年增加 2 倍。专业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初步实现公益性运行。五是基层群众在卫生改革发展中明显受益。2011 年在基层机构诊疗的患者比 2008 年增加 8.4 亿人次,增长28.5%。群众在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一般达到 70%,补偿上限平均接近 8 万元。新农合门诊统筹已普遍推行,基层机构基本药物价格比 3 年前平均下降 30%。全国卫生总费用中个人卫生支出的比重从 2002 年的 57.7%降至 2011 年的 34.9%,居民负担明显下降。(三)国民健康状况显著改善20002010 年,我国人

6、均预期寿命从 71.4 岁提高到 74.8 岁;20022011 年,孕产妇死亡率从 10 万分之 51.3 下降到 10 万分之 26.1,婴儿死亡率从 29.2下降到 12.1,5 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 34.9下降到 15.6。我国已提前实现了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健康的指标,居民健康水平走在发展中国家前列。二、加深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要意义的认识二、加深对提高人民健康水平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应有之义健康需求是居民

7、需求的重要方面,人民健康水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中,要求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要求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新中国成立 60 多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和居民生活环境快速变化,疾病模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特点,传统传染病、新发传染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多重疾病并存,意外损害、食品安全等各类危险因素交织,严重威胁着人民健康;居民健康需求也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而卫生发展总体上仍滞后于经

8、济社会发展,医疗资源尤其是优质资源仍严重短缺。只有加快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才能逐步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实现到 2020 年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任务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其中包括健康需求。反过来,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高人民健康等方面水平和质量,是现代化建设的有力保障。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2010 年我国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5%,明显低于世界 8.5

9、%左右和发达国家 10%以上的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在卫生总费用中的比重仍在 35%左右,大大高于世界 20%以下和发达国家平均 15%以下的平均水平;城乡和区域卫生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基层和农村医疗卫生薄弱,看病难特别是到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群众看病负担重等问题亟待解决。加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三)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过去 3 年,我们实现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良好开局,反映人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明显改善。但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深层次问题集中暴露,卫生资源供给约束与卫生需求持续增长的

10、矛盾、卫生体制机制障碍与卫生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矛盾凸显,尤其是以药补医机制尚未消除,不仅干扰医疗正常秩序,而且影响国民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和素质,必须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适应社会多层次医疗卫生需求,这正是我们深化医改的目标要求。三、以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卫生事业建设三、以增进人民健康为宗旨加强卫生事业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卫生工作。2009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12 年,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暨实施方案卫生事业发展“

11、十二五”规划。我们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论述,明确我国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主要方针。(一)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基础。在国际上,通常把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人均预期寿命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的核心指标,把消除重大疾病危险作为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内容。从国内看,人民群众吃穿用问题基本解决后,对健康指标的要求、对医药卫生事业的期待越来越高。还要看到,我国人口多、生产力不发达、发展很不平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提高医药卫生事业的公平性、可及性和有效性,解决好广大群众的健康问题。因此,无论是深

12、化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要始终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方向。(二)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重要方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慢性病发病人数快速增长,造成很大的经济负担,也存在较大的社会风险,直接影响群众小康生活的实现,这就需要坚持预防为主,更加重视疾病防治。同时,我国仍有近一半人口居住在农村,城镇常住人口中也有不少农民工和农村户籍居民,而这部分群众恰恰处于医疗卫生服务的薄弱环节,这就需要坚持以农村为重点,切实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此外,中医药具有“治未病”和“简、便、验、廉”的特色与优势,在群众疾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就需要坚持中西医并

13、重,更好地维护群众健康。要以深化改革为抓手,调整和优化卫生资源结构,强化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重视培养国民健康的生活方式,保障职工健康权益,增进人民身心健康。(三)坚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核心理念树立这一核心理念,是维护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的必然要求,揭示了卫生发展的规律和本质要求。基本医疗卫生,主要包括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常见病和多发病等基本医疗服务、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统一组织、个人适当投入、向全体居民公平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健康保障制度安排。建立这一制度,体现了基本医疗卫生作为公共产品的性质,有利于解决城乡和区

14、域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不均衡、政府对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投入不足等问题。在深化医改中,要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为逐步实现病有所医打下制度基础。(四)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基本原则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然较低,按每人每天 1 美元的标准衡量还有 1.2 亿多扶贫对象。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必须从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做起。保基本,就是要着眼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保障广大群众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合理确定保障标准,有效提供保障服务,逐步提高保障水平,实现广覆盖、可持续。强基层,就是要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

15、力,健全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基层,把更多的财力、物力投向基层,把更多的人才、技术引向基层,引导基层机构与居民建立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使基层机构成为群众就医的首选。建机制,就是要建立起既体现公益性、能够增强服务能力,又有利于提高服务效率的医疗卫生体制机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公平和效率、激励和约束等关系,为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保障。发展卫生事业,还需要区分基本和非基本领域。基本医疗卫生的职责由政府履行,或由政府向市场购买部分服务;非基本医疗主要交给社会去办,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选择性的、个性化的医疗服务,更好地适应患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需求。四、完善体制机制和政

16、策,保障人民健康四、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人民健康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机制,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巩固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鼓励社会办医。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要加快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和卫生法规,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十二五”时期全国人均预期寿命再提高 1 岁。(一)以实现全民医保为目标,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医保是我国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核心内容,关乎国运、利及个人、惠及子孙。世界上已有 130 多个国家建立了医保制度,大多数发达国家形成了覆盖全民的医保体系。我们要在全民基本医保已经初步实现的基础上,加快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的补助标准,到 2015 年每人每年 360 元以上。进一步提高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和费用支付比例,搞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的衔接,使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