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794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必修三历史必修三1.“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一、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局面出现的原因” 1.诸子百家: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学派诸子百家: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学派 2.原因原因 -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贵族垄断教育、 学术的局面被打破,出现私人讲学。经济:井田制崩溃经济:井田制崩溃政治:王室衰微、诸侯崛起政治:王室衰微、诸侯崛起阶级关系:阶级关系:“士士”的活跃和受重用的活跃和受重用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民间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民间社会大变革时期社会大变革时期 (奴隶社会向封建

2、社会过渡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社会解体,封建社会形成,社会的大变革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空前繁荣。3.意义意义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 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体系基础奠定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体系基础 主流思想诞生主流思想诞生 思想解放运动思想解放运动先秦时代的诸子百家,在经济、政治、法律、哲学、军事,文艺, 自然科学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儒家思想: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 道家学说:构成了 2000 多年传统

3、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 ; 法家思想: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二、孔子和早期儒学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孔子 教育:教育: A、形式、形式: 私学私学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B、思想:、思想:“有教无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因材施教 C、思想核心:、思想核心:“仁仁” D、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E、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主张克己复礼 儒学:儒学:A、 “仁仁”: 核心核心(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爱人;克己复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B、 “德

4、德”: 民本思想民本思想 强调统治者要以德之民,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强调统治者要以德之民,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如何看待孔子的如何看待孔子的“仁仁”和和“德德” ? 主观目的:主观目的: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进步性:进步性: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保守性:主张恢复周朝制度 2.孟子孟子-发展发展 主张实行主张实行“仁政仁政” 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民贵君轻” 伦理观:主张伦理观:主张“性善论性善论” 3.荀子

5、荀子-改造改造 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仁义”和和“王道王道” ,以德服人,以德服人 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 性恶论性恶论 (强调用礼乐) 提出提出“明天人之分明天人之分”和和“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的唯物论观点。的唯物论观点。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界。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界。 影响及其特点: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影响及其特点:与孔孟思想不完全一致,是战国思想集大成者。三、道家和法家三、道家和法家 1.老子老子 (春秋晚期)(春秋晚期)-道家道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思想:思想

6、: 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世界万物的本原是 “ 道道 ” (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 ) 政治主张政治主张: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无为而治,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治老死不相往来) 哲学思想哲学思想: 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运动,事物是相互依存和不断转化的 2庄子庄子- 继承老子继承老子 思想: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3. 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子的思想-法家法家 以法治国以法治国 国君主要树立绝对权威,实行君主专制国君主要树立绝

7、对权威,实行君主专制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命运影响: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命运 4.墨子墨子 思想:兼爱思想:兼爱 非攻非攻 尚贤尚贤 尚同尚同 尚力尚力探究与思考探究与思考 1.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 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 墨家:小手工业者墨家:小手工业者 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 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贵族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贵族 孟子、荀子:士大夫孟子、荀子:士大夫 2.中国文化的生成

8、机制(产生条件) 地理环境:与外部世界隔绝,是在漫长岁月保持独立发展的重要原因。 经济条件:置根于农耕、游牧两中经济生活中。两者冲突、融合。 社会结构: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进化,但仍保存浓厚的血缘色彩,即宗法制度。 国际条件:基本上是中国影响世界,对外界采取蔑视态度,但是体现了极大的包容。两者对儒家思想加以总 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 些其他学派合理成分, 是儒学体系更加完整,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 发展。战国后期,儒学。战国后期,儒学 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 蔚然大宗蔚然大宗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

9、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 用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一、从一、从“无为无为”到到“有为有为” 1、 “无为无为” 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措施:措施:“无为而治无为而治”、与民休息、与民休息 (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送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服役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送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免除服役) 2、 “有为有为” 原因:原因: 1)随着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随着休养生息政策的推行,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

10、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 社会繁荣,国力日盛。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2)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西汉的稳)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西汉的稳 定。定。 3)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的提出 1、董仲舒的历史地位与贡献、董仲舒的历史地位与贡献 (1)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2)他向汉武帝提出他向汉武帝

11、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的主张,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 想的关键人物。想的关键人物。 (3)著有春秋繁露等书。 2.特点:把道家特点:把道家(黄老之学黄老之学)、阴阳五行家、法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阴阳五行家、法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 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 在维护等级秩序为前提)在维护等级秩序为前提) 3.形式:外儒内法形式:外儒内法 本质:文化专制本质:文化专制 4.董仲舒的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新儒学思想” -有利于扭转内外松弛的局面有利于扭

12、转内外松弛的局面 “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天人感应” 加强君权的需要加强君权的需要 “仁政仁政”:限田、薄敛、省赋役:限田、薄敛、省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三纲五常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5、如何评价汉代新儒学、如何评价汉代新儒学(独尊儒术独尊儒术)? 积极作用积极作用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B.有利于以儒学为

13、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有利于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的发展,为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起到了关 键性作用键性作用 C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道德建设和社会稳定 消极消极 A 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扼杀不同流派的思想,不利于学术发展 B 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宣扬的纲常伦理是为了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带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 C 唯心主义成分多唯心主义成分多 D 神学迷信色彩浓神学迷信色彩浓 三、儒学成为正统(被制度化)三、儒学成为正统(被制度化)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决定作用)

14、、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决定作用) 1)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思想方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2)政治方面: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政治方面: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教育方面:兴办太学,让天下文人都学儒家经典。 2、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儒学的推广)、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儒学的推广) (1)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从中央到地方的教育系统 中央建立太学(人员组成、功能、影响)中央建立太学(人员组成、功能、影响) -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地方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地方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

15、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地位 (2)规定专门的教材和教师(五经、博士)规定专门的教材和教师(五经、博士)-教育被儒家所垄断教育被儒家所垄断 3、独尊儒术的结果、独尊儒术的结果 (1)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儒学之士在中国政治和文化舞台上逐渐成为主角。 (2)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与先秦儒学有何不同 (1)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被当成真理而独尊。 (2)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先秦儒学谈论现实问题,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谈论神学。 (3)先秦儒学是对)先秦儒学是对“真理真理”的追求,而董仲舒以的追求,而董仲舒以 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后的儒学则成为儒者的“政治敲门砖政治敲门砖”。 (4)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仲舒以后的儒学则被当作“圣经圣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