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1033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左右脑协调发展丁丁 艳艳 摘要摘要“文章是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它不仅直接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直接反映着作者的思维规律。 ”因此,从记叙、议论、说明三大文体的整体结构来看,即使被人们所强调的需多用形象思维写成的文学作品中,其篇章结构的组成,也不能不“以逻辑思维作为它的科学基础” 。这就使包括记叙文在内的所有文体的文章,都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与培养的重要凭借。 关键词关键词 阅读教学 思维训练 文章结构 比较教学 创新点创新点 通过阅读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维训练,又通过对其文章结构规律的学习,促使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同时又让学生掌握比较研究的学

2、习方法。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掌握应有的知识技能和熟练技巧 的同时,还须使其具有独立的思维能力,这种能力除了来自先天素质之外,更重要的是靠 后天的培养。欲达到这一目的,虽说要通过诸多学科的教学对其进行培养,但其中起作用 最大的,可说是莫过于语文这一学科了。语文这门学科是诸多学科的基础,是学习各种学 科之本,它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具有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培养道德品质、启迪聪 明才智的最直接作用。实现语文学科作用所要采用的教学形式很多,而其中最重要的教学 形式则是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最有利于全面发展学生智力的。怎样在阅读教学中训练学 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呢?我们

3、认为: 第一、要树立在阅读教学中进行思维训练的意识 阅读教学兼有语言学、文章学、思维科学的几个重要特点。其中从思维科学方面来看, 它主要包含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两种基本思维形式;从教学方法来看,又包含求同、求异、 发散思维方法。且整个教学活动又与智力的五个要素(即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 忆力、想像力)密切相关。故阅读教学是进行思维能力训练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只要 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科学的阅读训练,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除让学 生从中识字积词,扩大知识面外,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写文章的结构规律和方法,在提高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能力,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与读写能力的同时,又得到了

4、良好的思维 训练,有效地发展学生智力,为学生潜能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第二、要结合阅读教学优化思维训练的方法 教材是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的例文,但并不是所有的阅读文章都适合进行思维 训练,如有的文章适合整篇进行思维训练,有的又并非从头至尾都要进行思维训练。因此, 教师要有计划有选择的选用范文,坚持做到“精讲多练” ,既保证教学质量,又使学生能举 一反三,提高课内、课外阅读的能力。“文章是集人的思维结构、语言结构和篇章结构为一体的综合性的结构体。 ” “文章是 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产物,它不仅直接反映着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而且直接反映着作者 的思维规律。 ”因此,从记叙、议论、说明三大文体的

5、整体结构来看,即使被人们所强调的 需多用形象思维写成的文学作品中,其篇章结构的组成,也不能不“以逻辑思维作为它的 科学基础” 。这就使包括记叙文在内的所有文体的文章,都成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与 培养的重要凭借。 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与培养,固然应将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协调起来进行;但是,从 人们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都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对其做出正确判断,以便于正确处理,这就使逻辑思维相应地显得尤为重要。我 们在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中,不能没有主辅之分。我们认为: 在着重训练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基础上,相应地辅之以形象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6、的做法是比 较适宜的。如何进行呢?我们可以根据如下不同文体的特点分别予以进行。 1 结合记叙文和说明文阅读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记叙文大多是记事写人的文章,作者在叙述一件事情的始末,固然需要按客观事物的 发展规律进行,然而为了使文章能够达到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前 提下,又不得不按照自己的写作意图和设计的逻辑顺序去安排文章的题材。说明事物的形 状、构造、类别、关系及其功能的说明文的写作方法和要求基本上也与记叙文有相同或近 似之处。除其篇章结构,意义段与意义段之间的结构关系以及作者的行文思路都与逻辑思 维密切相关外,在描写人物形象与其它事物形状方面,则又必须运用形象思维来体现。这

7、就使记叙文,特别是文学作品和属于上述一类的说明文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可以让学生受到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双重影响的特点和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这一 特点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和形象思维训练,以求达到促进学生左右脑能够协调发展的 目的。 下边以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为例谈谈: 朱自清的背影属记实散文,是回忆十年前父子于浦口车站分别时的情景。作者选 取极平凡、琐屑的生活小事,以朴实的语言,严密的结构,表现了人世间最普通的父子之 爱。教师在教授此文时,可结合其写作特点,进行思维训练,如: (1)理清文章结构体系与作者写作思路 在教师导语和范读的教学环节与学生已对文章有初步感知之后,教师可引导学

8、生按照 一定的分段方法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要求用精炼的语言概括段意。分段时,教师首先 应指导学生从整体入手,弄清文章的结构,然后再作层层深入的分析,最终达到理解段与 段、层与层之间结构关系的目的。与此同时教师应边讲解边板书文章结构图,有机地将作 者写作的思路、教师讲课的思路、学生读文的思路融为一体,从而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条 理性和连贯性。下边是背影一文的结构层次图:第一部分():写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父亲的背影。21():写由北京南下到徐州与父亲相见时的情形。 22():写跟父亲回乡办理祖母丧事的情形。 背 第二部分(-):讲述南下 31():写次日上午,父亲亲自送 跟父亲回乡办理祖母丧

9、事 我过江去浦口车站。 后,途经南京父亲到车站 23(-):着 32():写父亲与脚夫讲价的情形。 影 送我北上时两次见到父亲 重叙述途经南京 背影的经过。 父亲到车站送我 33():上车后见到父亲为我买时,两次见到父 橘子以及他离去时的背影的情形。 亲背影的经过。第三部分():再次以背影作结,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之情。从上图所示可知,作者是按照“提引+事例+结语” (丁椿寿语)的这一结构形式构 思全文的。该文共有三层,其分段方法也不相同:第一层系按文章的不同内容分段;第二 层系按人物活动的不同空间分段;第三层系按人物活动的先后时间顺序分段。这一归纳,有助于学生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结构模式,只要学

10、生灵活应用,即可产生各种各样的结 构变化格式,从而写出具有创造性的文章。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文章结构层次分析,概括段意,归纳中心思想,可以提高学生逻辑 思维的能力。 (2) 分析人物形象性格的描写 这里应通过反复发挥学生形象思维,在形象再造中得出分析结论。如:在车站送别的 场面中,作者重点对父亲的“背影”作了具体描绘:“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 深青色棉袍” , “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步履艰难,蹒 珊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生怕儿子路上渴着饿着,可谓是对儿子关怀备至,使儿子 感动得热泪盈眶,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情。此时,苍迈的“背影”正是父亲对儿子的

11、爱 的浓缩,所以每当作者想到父亲的“背影”时,更增思念之情。 通过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性格的描写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形象思维的能力。 2 结合议论文和说明文阅读教学进行思维训练与培养 用逻辑推理思维为文,是议论文的基本特点,而说明事理的说明文也是如此。这就使 议论文与上述一类的说明文,在阅读教学中具有可以让学生更易于受到逻辑思维影响的特 点和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它们的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加速 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与提高。如:启凡的发问的精神是一篇关于讨论“发问精神”的 议论文。作者为了阐述这一问题,主要运用了正反论证相结合的方法,分别通过摆事实、 讲道理的方式逐层递进的论

12、证,最终得出结论:“强调发问的重要,发问精神的可贵,提 高人们对发问精神的认识。 ”全文论证有力,逻辑性强,具有较强的说服力,是一篇能 够用于训练学生逻辑思维,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典型的议论范文。 在引导学生阅读该文教学中,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根据文章标题、阅读提示,初步了 解该文议论的中心问题。然后,再让学生通读全文,归纳各自然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 为进一步分析文章结构作准备。其次,可以让学生根据议论文的一般论证结构划分逻辑段, 即提出中心论点、分析论证两部分。然后,再顺着作者论证的思路提出具有启发性的思考 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如:文章开头是怎样引出论题的?作者又是从几方面进行 论证说

13、理的?作者又是怎样分别论证的?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结合文章具体内容 作层层分析、讨论,使学生逐步了解作者论证的思路,理解作者如此论证的理由、目的, 帮助学生弄清各层次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学生得到严密的辩证逻辑推理的思维训练, 为其今后写作议论文、思考问题打下良好的思维基础。请看该文结构层次图: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中的事理引出中心论题“发问的精神” 。31():发问是思想的初步,研究的动机。(提出正面论点)21(-):正面论证。3-2(-):举例论证(牛顿、瓦特、释迦牟尼、孔子)33():强调发问精神的可贵。 (结论) 第二部分(-):论证过程。 31():何必多问?(提出反面论点) 知

14、识在更新 22(-):反面论证。 32(-):道理论证 知识有真伪知识的运用33():再次强调发问精神的重要。 (结论)3 结合诗歌比较教学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 在进行诗歌教学中,除通过反复吟诵,让学生运用现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再造想象,体 悟诗中的意境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诗歌的题材、形式、风格、手法等方面作适当的 教学设计,以此来达到让学生理解诗歌的目的,为学生学习读诗、写诗提供指导。下面以 我就两首近体诗李白的越中览古与刘禹锡石头城所作的成功的诗歌比较阅读教学 的案例作一说明。 (1) 讲读越中览古 越中览古是一首怀古诗,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写的。教授这首诗时,我在简要 介绍诗的背景,为其决

15、定基调,与让学生围绕怀古诗内容、结构作进一步研究学习,使其 通过感知体悟之后,着重引导学生对诗的结构进行分析。 首先,让学生思考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在学生回答之前,我作了适当引 导,帮助学生迅速思考问题。即“一般的绝句在结构上是四个层次:起、承、转、合。首 句为起句,点题;二句为承句,是诗意的发展;三句为转句,是诗意的转折;四句是合句, 是诗意的归结。 ”在提示之下,学生迅速作出反应,回答道:“本诗在结构上的特点是起、 承、转 ,与一般情况不同,原因是第三句承接二句,到第四句才转。因此,首句起句,描 述历史事件,二三句为承句,描述战士还家、宫女满殿的两个细节,第四句突然笔锋一转, 弃写合而写诗人在越宫旧址所见的图景。该诗特别之处在于没有合,也许转中有合,意在 引人深思、遐想。 ”紧接着又让学生思考诗人为什么要描绘这两幅图景?用意何在?叫什么 手法?学生从诗的结构分析中看出:“诗人用今日衰败与昔日繁荣昌盛的两幅画面作对比, 抒发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