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200041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教 学学 设设 计计备课日期: 2014 年 4 月 28 日课题7.1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 系共 1 课 时课型新授教材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将“空间与图形”安排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强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就属于“空间与图形”这一领域的内容,它是学生在认识了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等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感知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正确认识相交、不相交等概念是学生今后学习垂直、平行等几何知识的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直线、射线、线段概念的基础上,开始比较系统的研究有关图形的知识,学生初步理解相交与平行是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初步认识相交和平行。因此,本节课在学生今后的整个几何学习中,起着奠基的作用。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 1、互为余角、互为补角的定义及其性质。2、对顶角的定义及性质。难点:互为余角、互为补角、对顶角的定义的理解。教学策略分层教学 教学资源班班通白板课时安排线段、射线、直线 1 课时教学过程5.7 上 1一、教学过程:想一想: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几种位置关系?2.

3、什么是相交线?3.什么是平行线?议一议:1、用剪刀剪东西时,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2、如果将剪刀图形简单表示为右图,请问1和 2 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为什O21BDCA么?答: 1 和2 有公共的顶点 O,且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1=2,因为它们同与 BOC 的和都是 180对顶角:象这样直线 AB 和直线 CD 相交于 O, 1 和2 有公共顶点,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对顶角性质:对顶角相等.创设情景在长方形的台球桌面上,选择适当的角度击打白球,可以使白球经过两次反弹后将黑球直接撞入袋中。此时此刻1=2,3=4,并且2+3=90,4+5=90

4、,如果黑球与洞口的连线和台球桌面边缘的夹角5=40,那么1 应等于多少度才能保证黑球准确入袋?请说明理由。1、如图:观察 732,12 与 Rt相等吗?2、再观察,如图 733, 与AOB 相等吗?(合作交流、认真思考,派代表发言)如果两个锐角的和是一个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余角,简称互余,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一个平角,我们就说这两个角互为补角,简称互补,也可以说其中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补角。强调几点:、 互余与互补是指两个角之间的关系,说单独的一个角是余角或补角没有意义,但可以说成一个角是某一个角的余角或补角;、 两个角是否互余或互补只跟这两个角的大小有关,

5、与它们的位置无关,不要误认为互余或互补的角必须相邻;、 强调两个角互余或互补的数量关系:互余:90;互补:180。因此互余或互补的两个角中,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就可以求出另一个角的度数。二、随堂练习,巩固概念三、探究问题(1)等角的余角相等(2)等角的补角相等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如图,是直线上一点,是的平分线。() 的补角是_(2) 的余角是_(3) 的补角是_()的补角是_2:如图,已知 AOB 是一直线,OC 是 AOB 的平分线, DOE 是直角,图中哪些角互余?哪些角互补?哪些角相等?强调几点: 1、着重启发学生用方程来求未知数,并突出数形结合思想,说明几何问题也可以用代数方法来解

6、。2、方程式中注意单位的统一,避免出现:设这个角为x 度,则 180x = 4(90- x)的错误。五、小结1、什么是互余?互补?并理解几个注意点,易犯错误。 2、余角与补角的性质,两者比较。 3、有关计算题的方法及步骤。六、作业。板书设计1定义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90(直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等于 180(平角),那么这两个角叫互为补角 2性质等角或同角的补角相等等角或同角的余角相等教学反思应使学生经历观察、推理、交流等活动,发展学生的图形观念,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充分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运用于生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动态美,通过性质的推导,使学生初步领略几何逻辑推理的严密美改进措施:分层教学,引导学生探索得出结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