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198467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甘肃省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甘肃省 2016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 监管工作要点2016 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总体要求是,紧紧围绕不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总目标,坚持“产出来”和“管出来”两手抓,深入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健全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强化源头治理和执法监管,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农产品认证,提升“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公信力,加强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有效衔接机制,推进社会共治,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主要农产

2、品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 98%以上,确保农产品消费安全。一、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一)做好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核查工作。省上将按照农业部的要求,对纳入 2015 年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范围的永昌县和靖远县,对照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标准和办法进行全面核查,核查符合条件的将上报农业部。农业部将根据省上的核查结果进行抽查,核查、抽查符合要求的,由农业部统一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进行授牌。(二)开展首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核查授牌。对- 2 -2015 年确立的 18 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由市州农业主管部门进行全面核查,核查符合条件的省上将进行抽查。核查、抽查符合

3、条件的,由省农牧厅统一命名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进行授牌。(三)扩大创建试点规模。在首批创建试点的基础上,把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政府重视、基础条件好、工作积极性高的“菜篮子”大县等纳入第二批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范围,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的数量和规模,提高创建试点工作的带动引领作用。各地要按照省上的要求,积极开展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四)提升创建水平。各创建县(市)要切实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加大投入力度,实施全程监管,创新制度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着力推进生产标准化、发展绿色化、经营规模化、产品品牌化、监管法制化,坚持率先实现网格化监管体系全建立、规模基地标准化生产全覆盖、

4、从田头到市场到餐桌的全链条监管、主要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生产经营主体诚信档案全建立的目标,努力将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打造为标准化生产和依法监管的先行示范样板区。二、强化源头治理和执法监管(五)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各地要坚持问题导向,以治理突出问题为重点,始终保持高压态势,进一步巩固专项整治成果,严防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禁限用农药整治,禁限用农药整治,以蔬菜生产基地为重点区域,以豇豆、芹菜、韭菜、菜心等- 3 -为重点整治品种,以克百威、氧乐果等限用农药违规使用和百菌清、三唑酮等常规药物滥用为重点整治对象。兽用抗菌兽用抗菌药整治,药整治,重点解决违规使用抗生素问题,严格控制超剂量、超范围

5、使用、不按要求执行休药期等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抗生素滥用。“ “瘦肉精瘦肉精” ”专项整治,专项整治,以建立上下联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动的查处机制为重点,巩固“瘦肉精”监管成效,防止问题反弹。生鲜乳专项整治,生鲜乳专项整治,以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为重点整治环节,以三聚氰胺、碱类物质为重点整治对象,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力度,强化检打联动,严惩违法违规添加行为。水产品专项整治,水产品专项整治,以虹鳟、金鳟等特色品种和鲤鱼、草鱼、鲫鱼等主要消费品种为重点,以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国家级和省级水产原良种场、 “三品一标”水产品生产企业、休闲渔业基地、渔业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及 2012 年以来省部级监

6、测中发现的阳性样品生产单位为重点整治区域。重点解决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孔雀石绿、氯霉素等禁用药物和有毒有害物质违法使用问题。生猪屠宰专项整治,生猪屠宰专项整治,在做好生猪屠宰专项整治行动的基础上,以规范乡镇小型屠宰场点、屠宰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和代宰行为为重点,健全乡镇小型生猪屠宰场点管理办法,加强屠宰环节监管,落实屠宰检疫和肉品品质检验制度,严防经检疫不合格的生猪产品流入市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以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为重点整治品种,以乡村与城郊结合部、蔬菜、中草药产区农资市场为重点整治区域,重点打击非法添加高- 4 -毒农药、禁用农兽药、人用药以及含量不足等行

7、为,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强化对走街串巷、上门直供、互联网销售等新型销售模式的监管。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加大对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集中查处和曝光一批典型案例,净化农资市场。(六)加强执法监管。各地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强化源头控制,严格控肥控药控添加剂,督促生产经营主体按标生产、合理用药、科学施肥,切实落实禁限用规定和休药间隔期、生产档案记录等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及相关防腐保鲜添加剂监管。做好监督抽查与风险监测的相互衔接,强化“检打联动”,及时查处不合格产品及生产经营主体。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对执法检查、日常巡查和监督抽查中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凡达到司法移

8、交标准的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七)做好文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做好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是今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中之重。各地要按照省上的要求,细化方案,完善措施,对本地区供应文博会农产品生产经营企业(基地)开展全面摸底调查和登记备案,掌握基本情况,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加强供应文博会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不发生质量安全事件。同时,要充分利用文博会这个平台和契机,以重点产品和重点基地为切入点,抓好农业投入品监管、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农产品产地准- 5 -出三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努力把

9、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三、加快推进追溯管理(八)建立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健全和完善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加快推进市、县、乡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建设,积极推进省、市、县、乡追溯信息平台运行,尽快实现监管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监管信息化水平。(九)全面启动追溯工作。各地要在前两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对“三品一标”和生猪等易于标识的农产品开展追溯工作,积极争取对追溯工作的奖补政策,支持和鼓励规模化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积极开展追溯工作。推行农产品产地质量证明制度,充分发挥质量证明在追溯中的作用,促进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

10、。(十)推行网格化监管制度。各级农牧主管部门要依托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将主要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纳入监管范围,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监管责任制度,做到有组织机构、有专职人员、有统一规范、有举报电话,将网格责任框架、投诉举报电话、应急处理程序上墙上网,对网格化监管责任人员实施绩效考评。(十一)探索建立准出准入衔接机制。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农牧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关于加强食用农产品质量- 6 -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加强密切交流沟通和协调配合,积极探索产地准出与市场准入衔接机制,贯通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链条,实现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程监管。四、加强检验检测和应急处置(十二)进一步加强

11、例行监测。省农牧厅已制定下发了全省 2016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方案,增加了监测项目。各地要按照省上的要求,尽快完善和细化监测方案或计划,充分发挥各级农产品检测机构的作用,明确监测的重点,扩大监测的范围,增加监测数量,积极开展检测工作。(十三)加强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要尽快制定 2016 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计划,积极开展专项监测和监督抽查,摸清我省“菜篮子”产品的主要危害因子种类、范围和危害程度,提出全程监管的关键点及技术措施,发挥检测工作在日常监管、执法检查、应急处置、指导生产、引导消费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十四)强化应急处置。各地要细化完善舆情监测

12、和应急预案,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合作、跨区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加强科普培训与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对突发问题,第一时间做出反应、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做到依法稳妥处置,努力将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加大舆情监测和研判力度,健全舆情监测体系和应对机制。(十五)积极做好第三届全国基层农产品检测技术人员大比武活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要按照农业部- 7 -的总体要求,制定全省大比武活动方案,负责大比武活动的具体工作,以及对各市州比武活动的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各市州要按照省上的要求,强化岗位练兵和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基层检测人员能力素质和技术水平。(十六)加强信息报送。按照农业部的要求,2016 年实

13、行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报告制度,省上也将实行市级监测信息报告制度,加强监测结果信息通报和共享,逐步实现省、市互联互通、监测数据实时共享,及时分析会商和综合研判,有力指导农产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工作。五、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十七)加快完善和提升地方农业标准体系。深入实施甘肃省标准化战略发展纲要,编制全省农业地方标准制修订规划,新制定发布农业地方标准 50 项。支持各地制定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生产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加强标准的集成转化,将标准转化为简便好用的操作手册、生产日历、挂图和明白纸。(十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创建。依托果菜标准园、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水产健康养殖场创建和农业标准

14、化示范基地建设,支持规模化农场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鼓励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以及有条件的“菜篮子”大县整建制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创建。继续加大对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的支持力度。(十九)稳步发展“三品一标”。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 8 -加快“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步伐,提高“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数量和规模,确保“三品一标”农产品占当地食用农产品生产总量或面积的比重稳定保持在 45%以上,推动形成一批安全优质的农产品地域品牌。强化证后监督和标志使用管理,加大获证产品抽检力度,切实维护好“三品一标”公信力和品牌形象。充分发挥“三品一标”品牌优势、制度优势和体系优势,用安全优质品

15、牌农产品引领和带动农业标准化生产。六、加强基层监管能力建设(二十)健全基层监管体系。健全地县两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市州监管机构年底前要全部独立建立,县(区、市)年底前,独立建立监管机构的比例要达到 80%以上,人员、经费等要基本满足日常监管和检测工作的需要。推进乡镇监管机构规范化建设, 按照机构队伍、职能职责、设施装备、制度机制、标识档案“五个规范化”的要求,每个乡镇监管站至少配备 2 名专职监管人员,明确职责任务,统一标识制度,强化经费保障,配备监管手段,建立岗位责任和绩效管理制度,健全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确保机构健全、职责明晰、装备到位、制度完善、管理规范、运行高效,切实发挥基层监管

16、效能。(二十一)加快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进度。已完成建设任务的质检项目,年内要确保完成竣工验收工作,在建项目要加快建设进度,2013 年及以前的项目要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并做好竣工验收的前期准备工作,2014-2015 年项目- 9 -上半年要全部开工建设。做好 2016 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延伸绩效考评工作。加强对各级检测人员的培训,提升基层检测人员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二十二)加强农产品检测机构考核。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中心要抓紧制定“甘肃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管理办法”,加强对市、县农产品检测机构,特别是承担省级例行监测任务的检测机构的考核和能力验证,对考核和能力验证不合格或者存在问题的检测机构要提出具体的处理意见,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准确,真正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提供依据。(二十三)做好农产品质检机构资源整合和资质认证工作。按照国家和省上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推进农业系统内农产品质检机构资源整合和资质认证。市县要整合同层级种植业产品、畜禽水产品质检资源和其他农业检验检测资源,设立综合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测机构,优化检测人员配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