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198282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人类精神层面上的一次伟大的突围 塞万提斯和他的骑士堂吉诃德的故事冷和平中国有句俗语叫“文穷而后工”,大抵是说文人越是穷困不得志,诗文就写得越好。一如国王李煜,贵族子弟曹雪芹,苏轼也是,一个可笑的“乌台诗案”便把东坡先生锒铛入狱到谪居黄州。这倒也好,“苏东坡成全了黄州,黄州也成全了苏东坡”(余秋雨语)。有了黄州,从此就有了东坡先生的旷达与“后工”。西方亦复如是,西班牙的塞万提斯便是明证。12 年前,诺贝尔文学院和瑞典图书俱乐部联合举办了一次推选最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活动,来自 54 个国家和地区的 100 位作家公推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为人类文化史上最优秀的虚构作品,把

2、得票率第二的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远远甩在后面,同时也使其他文学大师们的鸿篇巨制黯然失色,这其中包括荷马、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卡夫卡以及马尔克斯的作品。那么,堂吉诃德何以成为最佳的作品呢?它的作者塞万提斯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据杨绛女士说,有关塞万提斯的生平记录极少。但可靠的资料显示塞万提斯是个穷医生的儿子,受过洗,上过学,当过兵,受过三处伤,左手残废,被阿尔及尔海盗俘虏过,做过五年的奴隶,后被修士用巨款赎回。40 岁时,谋得一个差事,为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当采购员。5 年后,被控擅自征粮入狱。其后又三次入狱,遭无妄之灾。58 岁时,由于帮助了一位受伤的贵族青年,没料到那青年因伤重而死,塞

3、万提斯和他的姐妹、女儿一起被关进监狱。获释后又为女儿陪嫁之事被控出庭受审。69 岁离世,坟墓上没有墓碑,坟茔竟不知下落,只有瑟瑟相伴的野草。很难想象,堂吉诃德就是塞万提斯在极度的穷困潦倒、朝不保夕的逆境中完成了第一部的,他是真真正正的“文穷而后工”的代表。堂吉诃德说的是在西班牙某个乡村的一位年近 50 的吉哈诺先生,身体瘦弱,迂腐顽固,整天沉湎在骑士小说里,梦想做一个勇敢的游侠骑士,行侠冒险,仗义直行,救苦济贫,扬名天下,于是他拼凑了一副由祖辈传下来的破烂盔甲穿在身上,并用了 4 天的工夫给那匹皮包骨头的瘦马取了个高贵、响亮的名字叫驽骍难得,还为自己取名为堂吉诃德台拉曼却,并且模仿古代骑士忠诚

4、于某位贵妇人的传统做法,物色了邻村一个牧猪女做自己的意中人,决心终身为她效劳,带着仆人桑丘,以一个未受正式封号的骑士身份出去游侠历险,他完全失掉对现实的感觉而沉入了漫无边际的骑士幻想中,一路闯祸,一路吃亏,一路碰壁,但他毫不退缩。他把乡村客店当做城堡,把羊群当做军队,把风车当做巨人,把一群罪犯当做受迫害的绅士,凭着一杆长矛、一匹驽马去扫尽人间不平,弄得遍体鳞伤。作家在书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人类的想象,杜撰出了各种超越常规的奇遇,让这位荒诞不经的骑士、无视社会现实的疯癫狂人,丑态百出,令人捧腹,最后败归故里,直到寿终正寝之时才幡然醒悟。鲁迅先生对于堂吉诃德的这种忠于信仰、矢志不渝、勇于行动的态度感

5、慨的说,“吉诃德立志去打抱不平,是不能说他错误的”。在勇往直前和疾恶如仇的品性上,堂吉诃德和孙悟空是没有什么两样的。老孙有斩尽杀绝的斗争风度,但见面,便认得真假善恶,无需理性的识别判断,思考是多余的,他要的就是行动。堂吉诃德那充满狂热幻觉的头脑和老孙的一双具有超自然的火眼金睛彼此对应,成了中西文学作品中排斥理性思考的一支标杆。他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明知不能而必为之,这就是伟大的堂吉诃德精神。堂吉诃德的滑稽故事使西班牙举国上下如痴如醉。据记载,西班牙国王斐利普三世在王宫的阳台上看见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是在看堂吉诃德,不然一定是个疯子,果不其然。人们喜爱堂吉诃德“逗乐”的程度不亚

6、于观看一场赛牛表演。于是人们呼唤“再来些堂吉诃德的故事吧!随他怎么写,我们都喜欢。”自打堂吉诃德出版后,西班牙的“骑士小说”便销声匿迹了。或许人们从堂吉诃德的形象里嚼出它的辛辣的讽刺意味,许多人因此愤愤不平起来。拜伦认为塞万提斯在微笑之中将西班牙的骑士制度连同英雄精神一起“挥去”了,英国批评家罗斯金认为,塞万提斯的讽刺不仅给西班牙,而且给全人类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他在消灭骑士尚武精神的同时,“使纵欲代替了忠心、抢劫代替了保护、背叛代替了忠诚、自私自利代替了骑士精神。”但更多的人在堂吉诃德的身上看到了理性与道德,说堂吉诃德是“最讲道德、最有理性的疯子,我们虽然笑他,也敬他爱他,因为我们可以笑自己敬

7、爱的人,不带一点恶意或轻鄙之心。”他们认为堂吉诃德没有错乱,只不过是精神的力量太强大了。他们在堂吉诃德的身上找到了一种真诚和专一,看到了“超越精神”的伟大。笛福就自豪地称鲁滨逊具有一种唐吉诃德精神。福克纳更是每年必看一遍唐吉诃德,声称“就像别人读圣经似的”。海涅曾说,他每隔五年便要读一遍堂吉诃德,但每次的影响都有不同。这样的堂吉诃德全身心浸透着对理想的忠诚。为了理想他可以承受种种艰难困苦,完全把自己置之度外。他活着是为了别人,为了除恶,为了反抗压迫者,在他身上没有自私自利的痕迹,唯有自我牺牲精神。俄国大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不由的感叹说,堂吉诃德的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就是“基督精神”,他声称自己

8、的作品是以堂吉诃德为典型的,并认为堂吉诃德是“人类思想中最后的、最伟大的词汇,人类可能表达的最辛辣的讽刺。”这样的堂吉诃德对理想的忠诚成就了他永恒的信仰。在堂吉诃德的身上,你看不到自私、伪善、傲慢、残忍,你读到的唯有浪漫、诚实、荣誉、牺牲。在这部伟大的作品中,你不用担心卡夫卡的迷惘,不用担心马尔克斯的孤独,人生的所有的信念、苦痛和希冀就是在“堂吉诃德”式的漫游苦旅中得到了一次次的升华。这是一个迷失在风车、羊群和磨坊之间的孤傲的斗士。当塞万提斯微笑着结束西班牙骑士制度的时候,他就已经把在这个世界中所受到的痛苦、失意、反抗化成了堂吉诃德一次次的行侠仗义,于是读者和作者一起陪伴着书中的主人公开始了一次次的精神突围。难怪尼日利亚著名作家奥克斯说:“人生在世,如果有什么必读的作品,那就是堂吉诃德”。你说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