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9735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改选我们的学习改选我们的学习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编稿老师:连中国 审稿老师:李家声 责 编: 徐冬杰一、学习要点一、学习要点( (一一) )基础知识基础知识1议论文的知识对于议论文的知识,我们大家在初中都已经接触过了,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将有关的知识复习一下。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作为论点,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论点的要求:正确、鲜明。一是中心论点出现的位置:A、标题;B、开门见山,在文首出现;C、逐层剥笋,在文中出现,如拿来主义;D、卒章显志,在文尾出现,如过秦论。作为论据,也有两点要注意的,一是论据的种类:事实论据,道理论据。一是论据的要求:真实、典型、

2、有代表性、有一定的数量。论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论证的过程:一般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一是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正反对比法、喻证法、因果论证法。( (二二) )能力重点能力重点1筛选信息是现代社会需要的一种阅读能力。社会高速发展,科学日新月异,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令人应接不暇,迅速准确筛选信息就成为人们工作和学习中的重要本领。信息的含义:文章是信息的重要载体。我们所要获得的信息实质就是阅读文中蕴含的信息,就是通过阅读得到知识。筛选信息的要求:必须理解阅读文章,既要理解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又要对文章的语言有准确的领悟,对文章表现形式作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整理

3、归纳或表达出来,完成对信息的筛选过程。筛选信息的具体的方法:方法一:抓关键语句,捕捉重要信息。在某些文段中,往往是由一句话或一个词统帅着文段的总体信息,只要抓住这个关键语句,才能理清文段中重要信息的行文脉络。如改造我们的学习的第一部分的内容与层次:(1)句:提出分论点。(2)句:通过回顾说明上句。(3-7 句):从三个时期进一步说明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重大意义。以“肤浅贫乏”与“深刻丰富”对照,说明我党二十年来的进步。这一部分表面上是概述二十年来我们取得的成绩,实际上是说明坚持正确学风的重要,即从正面论述了中心论点。方法二:联系上下文,把握相关信息。如:第二部分从文中归纳出主观主义者

4、在“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理论”三方面的具体表现。明确:“研究现状”的错误表现可以通过阅读第 4 段和第 8 段,从中归纳出:“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根据想当然来发号令。“研究历史”的错误表现可以联系第 5 段、第 9 段和第 10 段,从中归纳出:对中国的历史“心中还是漆黑一团”,只知道生吞活剥地谈外国。“学习理论”的错误表现,可联系第 6 段和第 11 段,从中归纳出:“消化不了”,不会运用,理论和实际相分离。方法三:运用比较的方法,准确而迅速地筛选信息。说明:对于比较性较强的文章,要想筛选出信息,就可以适当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首先要

5、将阅读的对象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确定重要信息所在,然后将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从而筛选出所需要的或重要的信息。2、议论性文章的语言也要生动形象人们常有一种误会,认为议论文的语言只要做到准确鲜明就很好了。其实,语言的生动形象只要用得恰当,不但不会影响议论文的政论性,反能增加文章的战斗力。本文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文章语言准确鲜明,同时多处使用富有表现力的口语和成语,又灵活运用一些文言词语,使语言既活泼风趣,又形象深刻。此外,比喻,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更增加了文章的生动形象性。不过,生动形象不能“过”,对议论文来说,语言准确鲜明才是根本。( (三三) )疑难解析疑难解析比较阅读第三部分中阐述主观

6、主义和马列主义态度的文段,从中筛选出作者从哪些方面对这两种态度进行对比。通过对第三部分的内容与层次的分析,可看出:第一层(1 段):简介本段主要内容。第二层(2-4 段):由表及里剖析主观主义的态度。先用排比列举其表现,用并列复句说明其完全背离了马列主义,再以领袖名言对照,然后指出主观主义的类型,特点,危害和实质,最后点明我们应有的态度。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为主观主义者画像。第三层(5-6 段):说明马列主义态度同主观主义态度完全相反的表现,特点和实质。有的放矢:中国共产党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根“矢”,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有的放矢”的态度就是

7、“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求是:“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结尾再提对联,与上一层次照应。二、能力训练检测二、能力训练检测1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按部就班 浪费金钱B入不敷出 感人肺腑C横度长江 投机倒把D民生凋敝 明辨是非2下面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现在的大青山,树木不多,但在汉代,这里却是个“草木茂盛,多禽兽”(北汉书匈奴传)的地方。B他指出,科学是没有地区性局限的,“真正具有普遍性的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以及形成这种科学技术的哲学思想”。C“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

8、了。D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3下列句子中,加红的传统礼貌称谓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您直接交给她老人家就行了。B令媛这次在儿童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您。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4下列加红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我们民族的最好武器。B海湾局势变幻莫测,不可端倪。C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D这个平静的原野在民族关系紧张的历史时期,却经常是一个风浪最大的地方。5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

9、项是( )她又谈到了历史上的许多奇才异能的女子,英国的伊丽莎白,唐朝的武则天,她们的雄才大略,哪一个男子不低头。她又谈到了历史上的许多奇才异能的女子,英国的伊丽莎白,唐朝的武则天,哪一个男子对她们的雄才大略不低头。旧时可园,一进门,穿过厅堂,右面是一条修长的、临水的回廊,一个很宽很宽的大荷池,就展现在你眼前里。旧时可园,一进门,穿过厅堂,右面是一条修长的、临水的回廊,展现在你眼前里的是一个很宽很宽的大荷池。A B C D阅读下段文字,回答文后各题。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 a 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

10、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认识是 b 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多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 c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6填在 a 处的句子,其正确语序是( )中国革命的 普遍真理 和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具

11、体实践A BC D7填入 b 处的短语恰当的是( )A丰富得多,深刻得多 B深刻得多,丰富得多C何等丰富,何等深刻 D何等深刻,何等丰富8c 处词语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组织者、宣传者和倡导者 B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C宣传者、倡导者和组织者 D倡导者、组织者和宣传者9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 B C D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脸与法制脸与法制林语堂 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以争,可以留,有时好像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甚至倾家荡产而为之,也不为过。在好的方面讲,这就是中国人之平等主义,无论何人总须替对方留一点脸面,莫为已甚。这虽然有几分知道天道还

12、好,带点聪明的用意,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在不好的方面,就是脸太不平等,或有或无,有脸者固然快乐荣耀,可以超脱法律,特蒙优待。而无脸者则未免要处处感觉政府之威信与法律之尊严。所以据我们观察,中国若要真正平等法治,不如大家丢脸。脸一丢,法治自会实现,中国自会富强。譬如坐汽车,按照市章,常人只许开到三十五里速度,部长贵人便须开到五十六十里,才算有脸。万一轧死人,巡警走上来,贵人腰包掏出一张名片,悠游而去,这时的脸便更涨大。倘若巡警不识好歹,硬不放走,贵人开口一骂,“不识你的老子”,喝叫车夫开行,于是脸更涨大。若有真傻的巡警,动手把车夫扣留,贵人愤愤回去,电话一打,警察局长,半小时内车夫即刻放回

13、,巡警即到免职,局长亲来诣府道歉,这时贵人的脸,真大得不可形容了。不过我有时觉得与有脸的人同车同舟同飞艇,颇有危险,不如与无脸的人同车同舟方便。比如前年就有丘八的脸太大,不听船中买办吩咐,一定要享在满载硫磺之厢房抽烟之荣耀。买办怕丘八问他识得不识得“你的老子”,便就屈服,将脸赏给丘八。后来结果,这只长江轮船便付之一炬。丘八固然保全其脸面,却不能保全其焦烂之尸身。又如某年上海市长坐飞机,也是脸面太大,硬要载运磅量过重之行李。机师“碍”于市长之“脸面”也赏给他。由是飞机开行,不大肯平稳而上。市长又要给送行的人看看他的大脸,叫飞机在空中旋转几周,再行进京。不幸飞机一歪一斜,一颠一簸,碰着船桅而跌下。

14、听说市长结果保全一副脸,却失了一条腿。我想凡我国以为脸面足为乘飞机行李过重的抵保的同胞,都应该断腿失足而认为上天特别赏脸的侥幸。我国人得脸的方法很多。在不许吐痰之车上吐痰,在“勿走草地”之草地行走,用海军军舰运鸦片,被禁烟局长请大烟,都有相当的荣耀。但是这种到底不是有益社会的东西,简直可以不要。我国平民本来就没有什么脸可讲,还是请贵人自动丢丢罢,以促法治之实现,而跻国家于太平。10概括第一段内容必不可少的要点是( )争脸是人生的第一要义中国人的脸可以随意处置给人留脸到底是一种和平忠厚的精神全国人都丢脸,才能实行法制部长贵人丢脸,才能实现法制中国人的脸,不但可以洗,可以刮,并且可以丢,可以赏,可

15、以争,可以留A B C D11第一段中加红字“大家”专指的是( )A不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B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中国人C部长贵人D无脸者12对第二自然段中“颇有危险”一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非常形象地指出了有脸者刚愎自用、愚蠢专断的性格特点。B“颇有危险”是指与有脸者同车同舟同飞艇有生命危险,自然也就无脸可讲。C幽默辛辣地讽刺了有脸者超越法律制度并自食其果的恶行。D表现了作者对文明、法制社会的热切呼唤。13“其实与有脸的贵人同国,也一样如与他们同车同舟的危险,时觉有倾覆或沉没之虞”,作者这样下结论的理由是什么?答:_14下列说法,不符合作者文中观点的两项是( )A“争脸”是国民的劣根性,劣根性不除,国家便没有希望走上法制的道路。B“得脸”要有正当的方法,要通过法制的手段。C有脸者为了得脸显脸,任意胡为,国家必无法制可言。D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国家法制,只有将特权阶级驱除,才能一切走上正轨。附参考答案附参考答案1C 2D 3D 4B 5D 6A7B 8B 9D 10D 11C 12C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