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18146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特殊教育是满足特殊学生需要的教育,特殊教育所面临的学生对象是有着各种各样身心缺陷的学龄儿童。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不仅在智力上比正常儿童落后很多,他们个体之间,在身体发育、智力水平、能力和情感态度上也存在很大差异。作为智障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本着“以学生为本”的宗旨,满足每个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一、 “以学生为本”,满足智障学生个体需要的意义。1、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智障教育面临的是智力障碍的儿童,他们虽然身心发育与正常儿童有异,但同样是活生生的人,教育是“树人”,智障教育也同样是“树人”的事业,不是流水线

2、制造机器,所以, “以学生为本”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独立的个体而提供更好的特殊教育服务。2、智障教育本身的特点决定我们要“以学生为本”。智力障碍儿童个体之间的智力水平和结构方式、能力、情感态度、个性习惯的差异都呈现不同,他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形式、评估方式也因此而有很大差别。对他们的教育不能“大一统”,要从每个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出发,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3、新课改的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位。教师退居二线,学生走向台前,成为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角,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二、怎样在智障教育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满足智障学生的个体需要? 教育是服务,特殊教育是为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提供

3、的服务。在智障教育中,智障儿童就是我们的主角,他们各自不同的个性是我们提供服务的前提。我们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开发他们的潜能。1、教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以学生为本位,体现个别化。教材呈现的知识目标是教育者的愿望,对智障学生来说,实际的学习效果不一定会完全达到。教师在制定目标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水平和实际能力,为每个学生或者同类学生确定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三方面的差异性目标,从目标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呈现不同。也就是说,有的学生可能达到 ABC 三方面的目标,而有的学生只能达到 AB 两方面的目标;有的学生可能达到 123 三级目标,而有的学生只能到达到 12

4、两级目标。例如,教中度七年级智障学生认识“钟表”时,我们可以制订以下的教学目标(我们一般将班级学生按能力分为三类):目标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与态度一类学生认识钟表和它的结构与功能。认识整点和半点理解时间的珍贵,知道要珍惜时间。二类学生认识钟表,了解在老师的语言提养成良好的作息3钟表的功能。示下说出整点和半点习惯三类学生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可以用来看时间。在老师的辅助下指认整点和半点按时作息2、教育教学的内容也要依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智障儿童的学习需要不同于同龄正常儿童,这是他们的智力发展水平决定的。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时,要结合当地和学校的教学条件,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生活需要。以数学科

5、为例,智障儿童的数学要体现“实用”性,要把数学融入他们的生活,服务于他们的生活需要,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计算,就重点设计了用计算器来进行计算的教学内容,而对笔算不做过多要求。另外,还特别挖掘了生活中各种数学现象以及数学知识的运用这一教学内容。3、教育教学的实施过程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课堂是动态的,开放的,是不断生成的教学活动过程,无法预先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当然,教师在备课时,进行了设计,但是,每位教师都有这样的切身感受,备好的课在实际教学中,有时根本用不上。这一方面是因为备课没有备学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依旧扮演主导者的角色,按照自己的规划来,但又和实际发生了冲突。实际教学中

6、,教师应该在备好学生的基础上组织教学,在课堂上做一个“引导者”,强调学生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学4习过程,体现“互动式”教学,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与同伴互动。智障学生的思维易受干扰,情绪波动大,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他们会对教师的每一步教学做出自己的相关的或者是不相关的反馈。他们会提出问题,发表见解,他们思考的角度、策略与方法同样会呈现多样性,答案也有不惟一性与差异性;同时,他们也会提出与教学毫无关联的问题,或者表示对学习不感兴趣,这些都是学生们创造的生动的教学资源。请看下面这个案例:数学课上,教师教中度智障儿童认识“平面图形”。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教师设计让学生找一找生活中三角形的物品

7、。相对于长方形、正方形来说,三角形的物品并不常见,教师估计学生会有困难。但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找一找哪些东西是三角形的,学生立刻说出了:“红领巾”,有一个学生指着班里刚刚获得的流动红旗说:“这个也是三角形的”,还有一个学生指着头顶的吊扇说:“这个也是”(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把吊扇的三片扇页连起来就是一个三角形。 )教师立刻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并指出第三个答案有一定的难度,学生的想法很难得。接下来,教师为了讲解“平面图形是封闭图形”这一知识点,出示了一些反例,即没有闭合的,其中两条边没有连起来的“三角形”。教师问学生:“它是不是三角形?”有的答“是”,有的答“不是”,有的答“半三角

8、”,有的答“漏三角”。教师告诉学生:“它不是三角形。为什么不是三角形呢?”能够发现问题的学生都回答“没有连起来”,这符合教师教学前的设想,但有一个学生却指着黑板说:“它没有角”,教师立刻赞许的说:“对,它的这5两条边没有连起来,在这里它少了一个角,所以它不是三角形”。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出,学生的这些反应,有的是教师在备课中可以预知的,而有的已经超出了教师的准备和想象,而且不乏经过了抽象概括后正确的答案,比如“它没有角”,教师完全没有预想到中度智障学生能够说出问题的实质。就学生而言,这些是他们对生活的及时反馈和抽象思维的一次闪光。对教师来说,这些丰富的答案是不可能在教案上体现的,而是学生们在课堂上

9、随机的反馈。那么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肯定学生的发现,肯定学生自己的创造,并沿着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向正确的方向和目标引导。比如说,把学生提出的“半三角”和“漏三角”中的“半”和“漏”引导到“没有闭合”这个特点上来。这里,教师要做到“三个善于”:善于挖掘智障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善于捕捉教学过程中逐渐生成的目标;善于从学生的反应中及时反思教学计划、教学任务和教学实施的合理性,做出相应的调整。切忌因为对象是智力落后的学生而忽视他们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忽视他们的学习需要。4、教育教学的评估方式要依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大,每个孩子在自己的现有水平上会有不同方面或者不同程度的进步。在

10、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时,教师不能单纯按即定目标的完成与否来评价学生,只能将它作为一个参考。教师应该对每个孩子作出纵向的评估,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仅作为班级总体情况的描述。另外,对于智障孩子,他们在美术、音乐、体育等方面也会有自己的特长,这些理应作为评估的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和6发挥学生的潜能。三、以“学生为本”需要注意的方面。1、 “以学生为本”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爱学生,真正将智障孩子的学习和生活需要看作自己提供教育教学服务的出发点。2、 “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但是,也要结合特殊教育自身的特殊性。特别是对于智力落后儿童来讲,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思维容易“云游四

11、海”,动手能力低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在教学中把握主线,起好引导的作用。换句话说,教师的作用更加重要。3、 “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还要求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智障孩子也不例外。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重视他们的潜能。4、 “以学生为本”,不是“以家长为本”。 “以学生为本”,同样要尊重学校和教师在管理和教学中的地位,尊重学校的制度和教师的要求,绝对不能一味的迁就。“以学生为本”,满足学生的个体需要,在我们的特殊教育教学中,不能成为一句空话,我们的学生虽然智力落后,但是他们仍然是活泼可爱的儿童,他们是生动的,丰富的。作为教师,我们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从缺陷补偿的角度出发,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为根据,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发展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能够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成果,甚至创造一定的社会价值打下坚实7的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