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181316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烛之武退秦师 教案 (简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烛之武退秦师教案(简案)教案(简案)教材分析:教材分析:烛之武退秦师是人教版高中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主要学习的是古代记叙散文,学习这一单元,我们要从中领略古人的才华和美德,欣赏借鉴叙事的艺术,还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述脉络,做到纲举目张,化繁为简,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学情分析:学情分析:这一阶段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通过九年义务教育,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知识,对文言文有了一些了解,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文言翻译,能够读懂一些简单的文言文,但他们的文言知识积累并不完善,需要在高中的文言教学中继续完善,在这篇课文的学习中,需

2、要让学生解决课文中有难度的词,积累基本的文言知识,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另一方面,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事情会有自己的判断,会有自己的看法,学习这篇文言文,需要学生领略古人的才华和品德,学习烛之武游说的艺术,从而丰富自己。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能力目标:知识能力目标:了解文章发生的背景知识,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积累,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学习特殊的文言句式,理解文中关键词句的含义,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学习烛之武的游说艺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主人公烛之武的勇敢,谋略和爱国热情。过程与方法目标:过程与方法目

3、标:师生合作学习,反复朗读课文,概括文章大意,逐段讲解,分析文章的叙述艺术,师生交流学习本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文中实词和虚词的讲解,特殊文言句式,关键词句的意思。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文章的叙事艺术,烛之武的游说艺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课导入根据同学们的预习,以“退”字的释义来导入新课。课堂展开课堂展开1左传左传介绍介绍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左传的了解程度,具体介绍左传: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上承春秋 ,下启史记 ,左作者左丘明,鲁国史官,传解释,解说,阐发。 春秋三传:除了左传之外, 公羊传谷梁传也是注释春秋的,所以这三本书被称为“春秋三传”。接下来

4、介绍一下史书的体例:编年体按年月日编排史实,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叙述当时的史实,国别体按国家分类记载各国史实。22朗读课文朗读课文先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确字音,停顿) ,再让全班同学齐读课文,熟悉文。33第一段讲解(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讲解)第一段讲解(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讲解)交代事件起因这一段主要讲两点:秦晋两国围郑的原因:无理于晋、贰于楚也。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讲解)(问题: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晋军、秦军驻扎的地点:晋军函陵,秦军氾南(情势危急)时代背景:1 晋文公重耳在逃亡路过郑国时,郑 国没有以礼相待。 2 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 楚国失败后又转而投靠晋国 3 秦晋联

5、盟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威胁东边的齐国和南边的楚国。重点字词:贰、军44第二段讲解第二段讲解临危受命问题: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为什么要先写烛之武推辞,再写烛之武接受郑伯的请求?是什么促使烛之武接受郑伯的请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重点字词:若、壮、犹通假字:已55第三段讲解第三段讲解烛之武说退秦师先请一位同学试着翻译一下这一段,接下来进行讲解。这一段主要讲烛之武的游说艺术:以“利”作为游说的核心。“夜缒而出”说明郑国情势已十分危急烛之武游说秦伯的说辞可以分为五层:第一层:“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烛之武抓住问题的本质,站在秦国的立场,为秦国出谋划策,在心理上赢得秦伯的

6、好感。第二层:“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说出亡郑的危害,秦国不会得到好处,好处都是晋国的。第三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如果不灭郑国,秦国会得到的好处,以利相诱。第四层:“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联系历史,说明晋国是不讲诚信的国家。第五层:“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说明晋国贪得无厌的本质,让秦伯权衡利弊,“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劝说成功,不但说退秦伯,还使晋国得到秦国的保护。总结烛之武的游说

7、艺术:换位思考: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说的目的工于心计:忧对方之忧重点字词:缒、鄙、共、赐、朝、夕、焉执事、行李、宾语前置句:何厌之有?66第四段讲解第四段讲解晋军退兵问题:晋不进军秦的原因有几点?为什不不直接写“晋军去之”?而是分析晋不进军秦的原因?(这样写是文章有波澜)77总结基础知识总结基础知识通假字:无能为也已 ;共其乏困 ;秦伯说;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活用:名词用作动词: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名词作状语:夜缒而出;朝济而夕设版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意动用法:越国以鄙远 使动用法:烛之武退秦师;既东封郑;若不阙秦;阙秦以利晋;亡郑而有益于君 古今异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8、行李之往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特殊句式:介词结构后置:言于郑伯;以其无礼于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判断句: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邻之厚,君之薄也。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课堂结束课堂结束小结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看到烛之武是站在秦军的立场上,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为对方打算,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句句打动秦伯,最终说服秦军退兵,整个过程充分展现了烛之武勇敢、机制善变的外交才能。我们应该对如何在语言交际中使用语言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那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去说话,在说之前,多想想自己是怎样的心态,听话者是怎样的心态,怎样的语言才能更好的达到交际的目的,这是我们应该仔细思考的。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烛之武退秦师左传郑知既亡亡郑利晋舍郑利秦晋国无信阙秦利晋游说艺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