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17397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从语义学角度谈汉语中的歧义现象摘要: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两 种或多种解释。歧义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一切自然语言之中。本文尝 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 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关键词:语义学,汉语歧义,歧义成因,消除歧义 一、 文献综述 语义学是研究语言意义以及语言表达之间的意义关系的学科。语义学 研究自然语言的语义特征;它把语义作为语言的一个组成部分去研究,探讨它 的性质、内部结构及其变异和发展以及语义间的关系等。 “语义学”这

2、一术语是由法国语言学家 Michel Breal 在 1893 年首先 提出来的。1897 年,Breal 编著的语义学探索一书问世,标志着今天所理解 的语义学开始逐步形成。1900 年,这本书被译成英文,书名为 Semantics : Studies in the Science of Meaning。这本书是第一部语言语义 学著作,其研究的重点在词义的历史发展方面,兼顾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随后, 语义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语义学在 19 世纪末、20 世纪初开始成 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0 年代逐步显露发展势头,从 70 年代起才获得了充分的发 展 。随着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和

3、研究语义学,发表关于语义学的著作, 语义学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体系。 近十年来,现代语义学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多纬度和多层次的几 个显著的特点。如果说传统的语义学研究主要局限在词汇意义层次的话,现代语 义学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对语言意义的多层次的考察。笔者经过对近十年的文献 研究发现,认知语义学和规范语义学是当代国际语义学研究的两大主流取向。 认知语义学就是在认知学的框架内研究语义,对心智进行经验性的研究,它对传 统形式语义学的外部缺陷有着深刻的认识,是当代一个热门的研究方向。规范 语义学的核心概念是形式体系,即一种抽象的模型结构,模型的抽象性意味着广 泛的语义空间,进而彰显出语义自身的自由度。从

4、蒙塔古最初建立规范语义学到 后来克里普克等人的继续发展,出现了诸如类型理论,模态理论范畴语法,博弈语 义学等新的学说,特别是后来帕蒂等人对蒙塔古语义学的不断完善,充分表明了 规范语义学具有极强的生命力。 而国内近十年的语义学研究也遍布了语言研究的各个方面。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向:对认知语义学的研究,例如张辉的认知语义学述评;对框架 语义学的研究,例如陶明忠、马玉蕾合著的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 阶段;语义学在对隐喻的研究中的应用,例如于莹的认知语义学框架下的 隐喻研究;对语义学与语用学之间的关系的研究,例如康灿辉的试论语义 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对语义学的实际应用的研究,例如王向君的浅谈语 义学与语

5、法教学。而对于歧义现象的语义学研究主要是对英语中的歧义现象 进行研究,例如高桂莲、陈颖、王海岩合著的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 却鲜有对汉语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所以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 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对引起歧义的各种因素进行剖析,指出歧义在实际的语言 应用中的影响,并提出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 二、 歧义的成因 语言学家普遍认为, 歧义现象是指一个句子的含义模棱两可, 可以作 两种或多种解释。语言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社会现象, 而不是人们根据科学规律 创造出来的, 因此, 不论哪种语言都存在大量的歧义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有 很多,下面笔者将对歧义的主要成因进行分类和剖析。 (一)、语

6、音歧义 汉语中的语音歧义多是由于汉语的一个音节可以对应多个不同的语素引起 的,一般存在于口语中。语音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 同音字引起的歧义 例句:甲:“请问您贵姓?” 乙:“免贵姓 zhang。” 在这个例句中,zhang 既可以是“张”,也可以是“章”。在汉语中,有 很多读音相同但拼写和意义不同的汉字,因此容易产生语音歧义。 2、 一词多音引起的歧义 例句:这个人好说话。 在这个例句中, “好” 如果读作第三声的话,表明这个人好商量,不刁 难人;如果读作第四声的话,表明那个人喜欢说话,一直说个不停。汉语中有 很多词都有多个读音,不同的读音对应不同的意义,混淆读音就易产生语音歧

7、 义。 3、重音不同引起的歧义 例句:最好买一个。 在这个例句中,如果重音放在“买”上面,意思是指“要买一个,而不是 借或其它的方式”;如果重音放在“一个”上面,则表示“只买一个就行了, 无需多买”。在实际的语言交际中,不同的重音表达了说话人不同的含义,如 果不能注意到这点,就会产生歧义。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是指由于对句子中某一词语的意义有不同的理解而产生的歧义, 一般这些词的不同意义是有联系的。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尤其常见,因为汉语中 语素或词很多为多义。词汇歧义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情况。 1、一词多义引起的歧义 例句:他已经走了。 在这个例句中,“走”可以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指“离开此处

8、”, 另外一 个是“去世”,因为汉语中“走 ”可以作为“去世”的委婉说法来使用。在这 种情况下,会产生词汇歧义。 2、同音异义引起的歧义 例句:这儿的人多半是大学生。 在这个例句中,“多半”既可以理解为“超过一半”,说明数量;又 可以理解为“大概、也许”,表示推测。在这种情况下选用同音异义词易产生 歧义。 3、 同形引起的歧义 例句:(1)他参军去了。 (2)这个班级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在例句(1)中,“参”读作“can”;在例句(2)中,“参”读作 “cen”。这是 典型的同形字。如果读者不掌握同形字就不能理解句子,因而产生歧义。 (三)、语法歧义 语法歧义是指因语法关系或结构层次的不同而

9、形成的歧义。语法歧义 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四种情况。 1、 兼类词引起的歧义 例句:抽屉没有锁。 在这个例句中,“锁”既可以指实体的锁,也可以指动作“上锁”。 一个 词兼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词性,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难以确定是哪种词性,就 会产生歧义。 2、 结构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 例句:这张照片里是小明和小刚的爸爸。 这个例句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结构关系。一种是“小明和小刚的爸爸”;一 种是“小明”和“小刚的爸爸”。不同的结构关系表达不同的含义,因此会引 起歧义。 3、 领属关系不同引起的歧义 例句:这是小明的照片。 在这个例句中,“小明的照片”既可以理解为照片是小明的所有物,又可 以理解为照片上的人

10、是小明。这是一种非常容易引起歧义的情况。 4、 指向对象不明引起的歧义 例句:他刚转到这所学校,很多人都不认识。 在这个例句中,“不认识”的指向对象不明确。这句话既可以理解为他不 认识很多人,也可以理解为很多人不认识他。这种句子不表述完整的话就会产 生歧义。 转贴于 http:/ 三、 歧义的影响 (一) 、积极影响 在言语表达中巧妙地利用歧义,无论是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还是语法歧 义,都可以具有含蓄、凝练、曲折、生动的表达效果,能使听者感到饶有风趣,余 味无穷,因此歧义作为一种创造幽默效果的手段在各个方面被广泛应用。例如 古代笑林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小伙子是睁眼瞎(不识字),跟人打 官司,

11、他自称是瞎子。审判官问道:“你一双明亮的青白眼,怎么说是瞎子? ”小伙子回答说:“老爷看小人是青白眼,小人看老爷是糊涂的。”这两句话 的本意是:“你看我看得清,我看你看不清。”但是,也可以这样理解:“你 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是糊涂的。”这个故事正是利用了歧义,达到了绝 妙的讽刺效果。此外,在相声、评书、谜语等我国传统文化形式中,歧义都起 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消极影响 事物都有两面,歧义固然有它的优点和用处,但是,歧义在实际的语 言应用中也有其缺点。从表达的角度说,有歧义的语句容易引起误解,使交际受 阻,甚至给表达者带来麻烦;从理解的角度说, 有歧义的语句容易背离表达者的 原意,使认识

12、走样,给理解带来偏差。歧义的消极影响阻碍、限制我们的正常交 际,所以我们必须通过对歧义的分析和对其成因的全面探讨,把它的消极影响消 除,使人们可以顺畅地进行交际。 四、 歧义的消除 为了不影响人们的日常交际,我们必须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歧义现 象进行消除。具体的消除方法可以有以下几种。 (一)、句内调整 1、利用语音、重音 例如前文中给出的例子:这个人好说话。只要我们掌握了“好”的两 种读音及其意义,在口语交际中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读音,歧义就可以被消除。 同理,说话时重音放置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区别语义、消除歧义。 2、利用停顿 就口语而言,停顿可以起到显示结构层次的作用。例如:我讲不好。 这个例

13、句可以有两种停顿方式。一种是“我/讲不好”,表明不自信、不愿的态 度;另一种是“我讲/不好”,表明了身份不合适的意思。因此,停顿也对消除 歧义有着显著的作用。 3、 利用句式的变换 例如“他倒了一杯水。”是一个歧义句,既可以表示把水倒到杯子里, 又可以表示把一杯水泼了。但是如果我们把这句的句式变换为“他把一杯水倒 了。”,歧义就随之消失了。 4、 利用语序的调整 例如歧义句“两个学校的学生”可以调整为“学校的两个学生”,这样句 子就不再有歧义,意思表达地清楚明确。 5、 利用词语的增换 例如:小明借了小刚一本书。这句有歧义,我们不能确定小明与小刚谁是 书的借出者,谁是借入者。如果我们把这句加一

14、个字,变为“小明借给了小刚 一本书。”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句外调整 1、利用上下文语境 例如“今天晚上不吃饭了”是有歧义的,因为在有的地区,饭指三餐; 而在有的地区,饭特指米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上下文语境来消除 歧义,譬如“今天晚上不吃饭了。中午吃多了。”与“今天晚上不吃饭了。吃 点面食吧。”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截然不同的。 2、利用情景语境 例如“我今天要做手术。”这句有歧义的话结合不同的情景语境就会 产生不同的交际意义。如果是一位医生说这句话,那他就是要给病人实施手术; 如果是一位病人说这句话,那他就是要接受手术。这样,歧义就被消除了。 当然,笔者的考虑比较有限,还有很多其

15、他的消除歧义的方法,在交 际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合适的方式消除歧义,促进交流。 五、 结语 歧义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的语言现象,引起歧义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 的。本文尝试从语义学角度对汉语中的歧义现象进行了分析,概括了引起歧义 的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原因,指出了歧义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的积极影 响和消极影响,并提出了一些消除歧义的手段。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避免 歧义的消极影响,同时充分利用歧义的积极作用,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参考文献 1 高桂莲,陈颖,王海岩. 对英语歧义现象的语义分析J. 西北第二民族学 院学报: 哲社版,1999(41). 2 黄伯荣.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黄世平. 汉语歧义现象分析J. 科技信息: 科教视野,2007(35). 4 康灿辉. 试论语义学与语用学的互补性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43).转贴于 http:/ 来源:http:/ 推荐 臂力 论文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