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40145058 上传时间:2018-05-24 格式:PDF 页数:189 大小:10.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89页
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89页
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89页
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89页
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8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18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多光子吸收与圆二色光学性质及其电子振动光谱的理论研究中文摘要通过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周围的物质世界。使用传统的光源,只有线性光学现象被观测到,激光出现以后,非线性光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迅速发展起来,并在现代激光技术、光学通讯、数据储存、光信息处理等方面显示出诱人的应用前景。寻找非线性光学特性强且响应速度快的新型材料成为这一领域的主要课题之一。本质上说,任何材料都具有非线性光学特性,而线性只是特定情况下的近似。由于有机分子非线性光学材料易于进行合成和加工,宽的响应波段、响应时间短等特点而倍受重视。量子化学计算可以提供有效信息,将分子结构与其光学响应联系起来

2、。理论研究可以从理论上设计新型的分子材料,指导实验合成,提高实验效率。本论文着重解决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比较过程中的两大难题:溶剂环境和分子振动的影响。大部分理论研究都是针对单个分子进行的,而实验上对分子材料光学性质的测量一般是在溶剂中进行的,周围的溶剂分子对溶质分子的结构及其光学性质可能有着重要影响,这就给理论与实验测量结果相比较带来了困难。因此,为了更好的与实验相比较,就需要在理论模型中考虑溶剂环境的影响。本论文采用极化连续模型( P C M ) 来模拟溶剂环境,将溶剂看作均匀连续电介质,并由其介电常数来表征。当存在外加电磁场时,溶剂分子受其影响会产生一感应场,该感应场反过来会起到屏蔽外加电

3、磁场的作用,这部分效应可以通过所谓的局域场因子来描述。另外,基于垂直跃迁的理论研究只考虑了电子能级之间的跃迁,忽略了振动能级的贡献,而很多实验往往包含了精细振动结构展开,此外,有很多重要的实验现象可能会隐藏在精细振动结构中,只有在考虑分子振动的影响后才能做出正确的理论解释。因此,正确理解分子振动对光谱性质的影响也是十分必要的。振动耦合理论的复杂性、构造理论模型的难度以及较大的计算量使得分子振动的研究较少。本文基于绝热近似和简谐近似两大理论基石对电子振动光谱进行研究。绝热近似假设电子的运动跟核的运动是可以分开的,当激发态能级离其它能级较远时,绝热近似能对其进行较为可靠的描述。简谐近似是引入分子振

4、动效应时常用并行之有效的近似之一,该近似将原子看作小球( 谐振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子) ,把原子问的化学键看作质量可以忽略不计的弹簧。论文主要采用两种绝热简谐振动模型:一科,是简谐绝热F r a n c k - C o n d o n ( A F C ) 模型,基于优化后的初、终态平衡构型,可以给出高分辨率的电子振动光谱,并可以对特征峰进行有效标识。另一种足线性耦合模型( L C M ) ,只能提供低分辨率的谱图,但是避免了通常较繁琐的激发态的构型优化,并可以描述电子振动光谱的主要特征。随着高功率激光的出现,多光子光谱学已经成为研究热点,在生物、化学、材料科学、物理等领域均有着重要应用。由于不

5、同的选择定则,多光子光谱可以给出单光子光谱中所没有给出的新的振动或电子跃迁态。多光子吸收光谱是研究分子结构主要的分析工具之一,本论文侧重研究电荷转移型有机分子的单( O P A ) 、双( T P A ) 、三( 3 P A ) 光子吸收性质。圆二色光谱,基于左、右旋圆偏振光吸收性质的不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特殊的吸收光谱,是一种与手性相关的性质。这里我们着重研究手性分子的单( E C D ) 、双( T P C D )光子圆二色光谱性质。论文研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对电子垂直跃迁光谱的研究,即只考虑电子能级的跃迁,而不考虑振动态的贡献;二是综合考虑电子、振动能级贡献,即电子振动光谱的研

6、究。下面简要介绍一下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一、电子垂直跃迁光谱研究( 1 ) 有机共轭分子多光子吸收性质的半经验量化研究。( 论文1 、2 )计算多光子吸收截面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态求和( S O S ) 公式,而在从头算水平上,利用态求和方法处理分子体系的计算量非常大,因此一般在半经验水平上使用。本论文中,使用半经验的Z I N D O 程序,结合组态相互作用( C I ) 方法,计算得出态求和公式所需的分子的跃迁能、偶极矩以及态态之间的跃迁偶极矩,先求得非线性极化率,再进一步计算材料分子的多光子吸收截面。这种半经验方法使得计算精确度受到限制,但是使得在从头算水平上无法实现的较大分子体系多光子吸收

7、性质的研究变为可能。半经验方法已大量用于不同种类分子的非线性光学性质的计算,能够较准确地预测分子性质的变化趋势,因此对于分子构效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侧重于构建和测试可靠的理论体系,因此选择了中等尺寸的分子进行研究。论文I 对一系列含有咪唑一噻唑核的Y 一型分子的单、双、三光子吸收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结果验证了实验结论,指出所研究的分子为很有潜力的多光子吸收材料。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分子多光子吸收性质随着电子给体强度的增大而增大。研究发现杂环核心由于其富电子特性,可以提供更多的自由电子以增强分子内电荷转移,从而可以增强多光子吸收强度。另外,Y 型设计以及硫磺基作为电子受体均对多光子

8、吸收的增强有着重要作用。论文2 对一系列以三价硼为受体的D 一- A 型有机化合物的双光子吸收性质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三甲基苯可以很好的保护三价硼使其不受空气中氧的攻击。只要采用比较庞大的基团对三价硼实施保护,它可以成为很有效的电子受体。在构型优化的基础上,对该分子的双光子吸收强度和峰位进行了报道。( 2 ) 有机共轭分子多光子吸收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3 )三光子吸收属于五阶非线性光学行为,但是可以通过三阶响应函数的单留数得出的三阶跃迁矩阵元而求得。论文3 中首次应用三阶响应场理论结合极化连续模型对一种高共轭A 一一一一A 对称芴一衍生体的三光子吸收性质以及溶剂效应进行了研究。文章中

9、详细描述了溶剂环境以及分子构型( 尤其是分子平面性) 对吸收性质的影响。研究表明,相较气相下,溶剂的极性很大程度地增大了三光子吸收截面值。室温下,该分子可能存在对应于不同二面角的多种构型,而非一种单一平衡构型,因此,只针对单一构型的计算是不充分的。对于大尺寸体系,采用完整的响应理论方法使得计算量变得很大,少态模型的计算量要小得多。研究发现,对于我们所研究的体系,两态模型不能对其三光子吸收性质进行很好的描述,得出结果与完整的响应理论结果相差很大。另外,文中我们将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了详细比较。( 3 ) 手性分子单、双光子圆二色性光谱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4 ,5 )论文4 中,基于第一性原理

10、,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无原点依赖性的响应函数对R 一( + ) 一3 - m e t h y l c y c l o p e n t a n o n e ( R 3 M C P ) 分子单、双光子圆二色光谱进行了理论研究。文章对两种最低能量构型进行了分析,对单、双光子圆二色光谱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比较,并与其双光子吸收强度和特性进行了对比。几何构型、计算基组、交换相关泛函的影响也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结果表明新近发展的C A M B 3 L Y P 交换相关泛函比起常用的B 3 L Y P 泛函能更好地对里德堡态进行描述,得出的谱图能与实验较好的吻合。文章从分子轨道角度对激发态跃迁性质进行了表征,并

11、对单、双光子过程不同的响应作出了相应解释。论文5 首次给出了一种轴向手性分子R 一( + ) 一1 ,1 一b i ( 2 - n a p h t 0 1 ) ( R B N ) 及其对映I I I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体S 一( 一) 一1 ,1 一b i ( 2 - n a p h t 0 1 ) ( S B N ) 在溶剂中的T P C D 实验光谱。该光谱通过D o u b l eL s c a n 技术测得,文中同时给出了相应的理论计算结果。实验分别给出了对应于左、右旋圆偏振光的T P A 光谱,两者差值即给出T P C D 光谱。跟预期结果相同,实验清晰的指出对映异构体的T P C

12、D 光谱性质呈现镜像,即信号完全相反。所研究体系的T P C D 光谱表现出与其E C D 不同的特性,因而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来说明T P C D 可以为E C D 的手性识别功能起到很好的补充作用,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手性识别工具。在B 3 L Y P P C M 水平上得出的T P C D 光谱很好的重复了实验谱型。由于两个相互垂直的萘酚之间只存在很弱的相互作用,导致出现很多简并态,为了涵盖实验给出的光谱范围2 0 0 3 5 0n n l ,计算需要考虑前2 5 个激发态的贡献。计算还表明,该体系的T P C D 性质对溶剂环境的影响非常敏感,伴随着信号符号的变化。可以发现,实验谱图主要特

13、征峰均来自不同激发态正负信号的相互抵消作用。二、电子振动光谱研究( 1 ) 振动效应对单、双光子吸收性质影响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6 ,7 )论文6 应用L C M 振动模型结合密度泛函响应理论对一种D 一- D 型二苯乙烯衍生物分子的单、双光子电子振动性质做了系统研究,给出了最低四个激发态的F r a n c k C o n d o n贡献、H e r z b e r g T e l l e r 贡献、以及总的电子振动光谱,分别用了0 1 e V 和0 O l e V 两种洛伦兹展宽系数。首先对于不同的优化方法该分子呈现不同的平面性,结果发现密度泛函方法使得分子趋于平面化,H a r t

14、r e e F o c k 能更好的描述分子结构。用0 O l e V 的光谱展宽系数,显然可以得到更多的单光子吸收电子振动光谱的精细结构,计算发现0 - 0 跃迁是最主要的跃迁方式,而高于2 的振动能级可以安全地被忽略掉,而不会对计算结果有什么影响。对应于C N C 和C - C C 扭曲的振动模式是主要贡献。文中还详细阐述了H e r z b e r g T e l l e r 贡献项的著名的“b o r r o w i n gm e c h a n i s m ”,它在禁止跃迁态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这项工作属于首次应用线性耦合模型对分子不同激发态的单、双光子吸收电子振动光谱的研究。在F

15、r a n c k C o n d o n 水平上,同一分子的单、双光子吸收光谱应该有着相同的谱型,而实验上给出的单、双光子吸收电子振动光谱却通常存在差异。论文7 结合密度泛函响应理论和线性耦合模型对F r a n c k - C o n d o n 和H e r z b e r g T e l l e r 振动贡献不同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指出该差异是由H e r z b e r g T e l l e r 振动效应带来的。该理论机制成功解释了I V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一种杂环分子单、双光子最大吸收峰之间的偏移,并且可推广至具有不同单、双光子吸收态的一般分子。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论文7 属于首次

16、综合考虑电子振动耦合和溶剂效应对双光子吸收光谱的影响,其中溶剂效应采用极化连续模型进行模拟。( 2 ) 手性分子单光子圆二色电子振动光谱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论文8 ,9 )实验给出了R 3 M C P 分子进行了振动能级展开的E C D 光谱,论文8 中我们采用L C M 模型研究了电子振动耦合效应对该手性分子E C D 光谱的影响,并全面考虑F r a n c k C o n d o n和H e r z b e r g T e l l e r 振动贡献。研究表明后者能够导致单一电子态中存在正负两种相反信号,从而引起分子手性响应性质的变化。这说明对圆二色谱的理论计算如果只考虑垂直跃迁可能导致正负信号出错,振动效应的引入是十分必要的。因手性对映体圆二色信号始终符号相反,实验上常把圆二色信号作为分子构型表征的判据。研究结果无疑对相关实验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为了更准确的对实验特征峰进行标识,论文9 采用能够给出高分辨率谱图的A F C 振动模型,在精确描述基态激发态势能面基础上,全面考虑F r a n c k C o n d o n ,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