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戴新新 2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124527 上传时间:2018-05-2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戴新新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戴新新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戴新新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戴新新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 戴新新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醋制延胡索对延胡索乙素含量及镇痛作用的影响戴新新,孙文杰 (南京中医药大学 江苏 南京 210023) 摘要摘要 目的目的:掌握延胡索的炮制方法及炮制原理;通过延胡索炮制前后生物碱 的含量测定及镇痛实验了解延胡索炮制的意义。方法方法: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研 究:通过 HPLC 法测定醋制延胡索与净制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镇痛作 用研究:利用醋酸扭体法比较延胡索炮制前后的镇痛作用。结果结果:醋制延胡索 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高于生品;醋制延胡索的镇痛作用强于生品。结论结论:实验证 明,延胡索经醋炙后,其水煎液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显著增加;药理实验表明, 延胡索

2、乙素含量的高低与止痛作用成正比。 关键词关键词 醋炙延胡索;延胡索乙素;镇痛作用 Comparative Study between Rhizoma Corydalis processing with vinegar and Cleansing Rhizoma Corydalis in determination of tetrahydropalmatine and analgesic effectDai xin xin,Sun wen jie(Nan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Nanjing 210023 , China

3、) ABSTE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cesses on the contents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 Methods:Use HPLC to determine the total alkaloid content of crude yanhusuo .Also abirritation of the samples on mice are compared experimentally. Results:In the sam

4、ple extracted by water, the contents of active ingredients in processed products were higher than in corydalis and chlorofomed extract as well as its abirritation. Conclusion:Assay of Tetrahydropalmatine in Yanhusuo after processing was higher than before treatment. Key words: Rhizoma Corydalis proc

5、essing with vinegar ; tetrahydropalmatine; Analgesic action 前言: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W.T.Wang) 的干燥块茎,具 有活血、利气、止痛功效,临床用于治疗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 跌扑肿痛等症,主产于浙江。延胡索中主要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生物碱在药材中 多数以结合态的生物碱盐存在,少数碱性极弱的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延胡索的药 理作用表现为镇痛、催眠、降低冠脉阻力及增加血流量等,另外亦对心血管系统 有较好的药理活性。延胡索多炮制后入药,主要炮制方法为醋煮、醋炙和酒炙1。 本实验采用醋

6、炙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醋充分与原药接触,增加了醋与生物碱充 分结合的机会,增强了有效成分的煎出,且节省了燃料,增加了工作效率。我们采 用高效液相法对其进行了定量分析。药理实验证明,延胡总生物碱、延胡甲素、 乙素、丑素均有较强的镇痛作用,以乙素镇痛作用最强2。现代研究主要以总 生物碱、元胡乙素、季铵碱的含量为成分指标,以镇痛及小鼠耐缺氧实验为药 理指标,对其炮制原理、炮制工艺进行探讨3。本研究为探讨生延胡索和醋延 胡索的镇痛药效作用,进行了镇痛的实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1 . .仪器与试药仪器与试药 高效液相色谱仪;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延胡索药材;小白鼠:体重 18- 22g,由南京中医药大学

7、动物中心提供。 2.2.方法与结果方法与结果 2.1 延胡索炮制品的制备延胡索生品:取延胡索药材(适量)切成小碎块,打粉,过三号筛。醋制延胡索:取延胡索粗药材 30g,加人 6ml 米醋拌匀,闷润至醋被吸尽 后,置煮制容器内,加入适量清水(以平药面为宜),用武火加热至沸,沸腾后, 文火保持微沸至透心,醋液被吸尽时,取出,切成碎片,置 60烘箱中烘干, 取出放凉。 2.2 各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2.2.1 色谱条件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一 0.1%磷酸 (用三乙 胺调 pH 至 6.0)(85:1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80nm;理论塔板数按照延胡索乙 素峰不应低于 3

8、000.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 每 1mL 含 50.88mg 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延胡索各炮制品粉末(过三号筛)约 1g,精密称 定,置 100ml 三角烧瓶中,精密加人纯净水 50ml,称定重量,超声 30min,放 冷,再称定重量,用纯净水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用脱脂棉滤过至烧杯中, 精密吸取续滤液 2.5mL,蒸干,残渣加甲醇溶解,定量转移至 1mL 容量瓶中,并 稀释至刻度,摇匀高速离心,即得。 2.2.4 各炮制品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 精密吸取各炮制品的供试品溶 液 10uL 注人色谱柱,按外标

9、峰面积法计算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见表 1。表 1 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结果样品延胡素乙素(ug/ml) 延胡索乙素对照品 50.88 延胡索生品111.7912.24 醋制延胡索120.1019.70 由有表 1 数据可见,延胡索经醋制后其中的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有所提高. 2.3 小鼠镇痛实验 2.3.1 样品液的制备 称取延胡索生品及炮制品各 10g,分别置于 250mL 烧 杯中,加水 150ml 武火煎煮,保持微沸 25min,用脱脂棉过滤,浓缩至 100rnL,,备用。 2.3.2 扭体法 取体重 18-22g 小鼠 42 只,随机分成 3 组,分别灌胃给予 生理盐水,生品及醋制品 0.

10、3ml/10g,40min 后,各鼠腹腔注射 0.7%醋酸 0.1ml/10g,观察并记录 15min 内各鼠产生扭体反应(小鼠腹部受化学刺激后出 现伸展后肢,腹部收缩,扭曲身体;腹部内凹呈蜂腰状,躯干与后肢伸张,臀部 高起)的次数,结果见表 2. 表 2 生延胡索及醋制延胡索对醋酸扭体法小鼠疼痛反应的影响(xs)组别 动物数 (只) 剂量(g/kg)扭体次数P生理盐水组26-10.210.27- 生品组26310.159.090.4480.05 醋制组2635.196.950.0150.05 注:P 为各制品组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生品/醋品)=0.0160.15. 由表 2 数据可见,醋炙

11、延胡索对小鼠阵痛作用有显著作用。3.讨论讨论 中药饮片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根据辨证用药及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 进行加工炮制的成品。炮制工艺包含着深厚的中医药理论与丰富的经验技艺,是 中医药的特色,也是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制药技术,必须继承其中的精髓,勇于创 新,使其应用科学化、规范化,正是基于此,本实验对比延胡索生品及其醋制品中 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并进行了小鼠镇痛实验,结果表明:延胡索经醋炙后提高 了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从而证明了醋品的止痛作用增强的原因,扭体法镇痛实验 表明,醋制延胡索的镇痛作用明显(P0.05),且醋制延胡索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 延胡索生品(P0.05),从药理实验结

12、果来看是有效的,从而为延胡索加工炮制的 规范化提供了新的可以借鉴的方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曹柳,窦志英.不同炮制方法对延胡索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 信息杂志,2009,16(6):42-44. 2Liu Guang-jun,Zhang Li-hua,Chen Shi-lan.The successive changes andmodern study in the processing of corydalis tuber J. LishizhenMedicine and Materia Medica Research, 1999,10(7):525. 3Tang Fa-yin, Nie Ai-guo, Li Yan-ling. The Research progression ofRhizomaCorydalisYanhusuoJ.JournalofClinicalandExperimental Medicine, 2006,5(2):185-18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