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

jiups****uk1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6.50KB
约20页
文档ID:40101833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_第1页
1/20

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课程 34常见疾病的中药治疗消 渴一、概念消渴是由于阴虚燥热,五脏虚弱所导致的以多饮,多食,多尿,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消渴病与西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其它如尿崩症,因具有多尿、烦渴的临床特点,与消渴病亦有某些相似之处,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本病常病及多个脏腑,病变影响范围广泛,失治误治以及病情严重的患者,常可并发多种病证二、病因病机(1)病因:多因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原因所致2)病位:消渴病变的脏腑主要在肺、胃,肾3)基本病机:阴津亏损,燥热偏胜,而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两者互为因果三、诊断要点(1)口渴多饮,多食易饥,尿频量多,形体消瘦或尿有甜味等具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是诊断消渴病的主要依据2)空腹、餐后血糖和尿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四、用药分类1、肺热津伤【症状】口渴多饮,口干,尿频量多,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洪数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①中成药:消渴丸,适用于津伤耗气,气阴两伤者;愈三消胶囊,适用于轻、中度 2 型糖尿病属于气阴两虚型夹瘀证者,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疲倦乏力,舌质暗,有瘀斑,脉细数等②汤药:消渴方加减(天花粉、葛根、麦冬、生地、藕汁、黄连、黄芩、知母)。

③单验方药:地骨皮 50g加水 1000mL,慢火煎至 500mL 即可,留置瓶内,少量频饮代茶黄连阿胶汤加减(桑叶、黄连、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玉竹、制首乌、阿胶、天花粉、知母、地骨皮等)1 型糖尿病患者,症见烦渴、多饮、多尿、善食而瘦者,为肺胃燥热,下焦不固患者水饮直趋而下,饮一溲一,乃肾之气化失司此为上热下寒,下虚上实,治宜清上实下④合理用药:运用黄连等苦燥之品,注意用量适宜,疗程不宜过长,以免耗伤阴液2、胃热炽盛【症状】多食易饥,口渴,尿多,形体消瘦,苔黄,脉滑实有力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方药】①中成药:金芪降糖片,适用于气虚兼内热之消渴证,症见口渴喜饮,易饥多食,气短乏力等,现代用于轻、中性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消糖灵胶囊(消渴平胶囊),适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养阴降糖片,适用于轻、中型糖尿病②汤药:玉女煎加减(生石膏、知母、黄连,栀子、玄参、生地黄、麦冬、川牛膝)③单验方药:干马齿苋 100g水煎 2 汁,早、晚分服每日 1 剂,停服其它药物患者和初发病的患者,疗效显著④合理用药:避免苦寒之品伤及胃气清热药与滋阴药适当配合运用3、肾阴亏虚【症状】尿频量多,混浊如脂膏,或腰膝酸软,乏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治法】滋阴固肾方药】①中成药:降糖舒胶囊,适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引起的综合征;糖脉康颗粒,适用于消渴气阴两虚、瘀热互结者,症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自汗盗汗,五心烦热,口渴喜饮,胸中闷痛,肢体麻木或刺痛,便秘,舌体胖大,舌红少津、舌苔花剥或有瘀斑,脉弦细或细数、或沉涩等,以及 2 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见上述症状者;参芪降糖颗粒,适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气阴两虚型患者;芪蛭降糖胶囊,适用于 2 型搪尿病证属气阴两虚兼瘀者,症见口渴多饮,多尿易饥,乏力,自汗盗汗,面色晦暗,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等;玉泉丸,适用于肺胃肾阴亏损之消渴(糖尿病)或消渴丸等②汤药:大补阴丸(黄柏、知母、熟地黄、龟板)加减③单验方药:白僵蚕适量口服,每次 2~4g,每日 3 次,可用于糖尿病的治疗;黄连素治疗糖尿病用法:患者首先单纯食疗法 1 个月以上,如疗效不明显(血糖、尿糖测定 4 次无改善)则加用黄连素,每次 0.3~0.5g,1 日 3 次口服每次服量可根据 3 餐前血糖水平定期适当调正④合理用药:伴有热盛者,配合清热药同时注意避免滋阴药助湿碍胃4、阴阳两虚【症状】小便频数,混浊如膏,甚至饮一溲一,腰膝酸软,四肢欠温,畏寒肢冷,舌苔淡白而干,脉沉细无力。

治法】滋阴温阳,补肾固涩方药】①中成药:金匮肾气丸,适用于偏肾阳虚者;六味地黄丸,适用于偏肾阴虚者②汤药:金匮肾气丸加减(熟地黄,山萸肉、枸杞子、五味子、怀山药、茯苓、附子、肉桂)③单验方药:用鲜柠檬约,每日 30~50g 加鸡肉 100~200g 炖熟后,分 1~2 次饮食其汁及鸡肉脾阳虚者,可用理中丸温补脾阳;肾阳虚者,还可以选用济生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肾阳;阳虚血瘀者,可以选用补阳还五汤,温阳化瘀汤④合理用药:注意阴阳的病理偏向,偏于阳虚者以补阳,温阳药为主偏于阴虚者以补肾阴药为主服药期间禁食鱼腥肉类、甜腻节制性生活瘿 病一、概念瘿病是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西医学的以甲状腺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可参照本病辨证论治,如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在病程中,要密切观察瘿肿的形态、大小、质地软硬及活动度等方面的变化,若瘿肿经治不消,增大变硬,应高度重视,防止恶变二、病因病机(1)病因: 主要是情志内伤,饮食及水土失宜,但也与体质因素有密切关系2)病位:主要在肝脾,与心有关3)基本病机:气滞、痰凝,血瘀壅结颈前三、诊断要点(1)瘿病以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为临床特征。

2)多发于女性,常有饮食不节、情志不舒的病史,发病有一定的地域性四、用药分类1、气郁痰阻【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质软不痛,喜太息,病情随情志波动,苔薄白,脉弦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消瘿方药】①中成药:消瘿丸,适用于气滞痰凝所致瘿瘤②汤药:四海舒郁丸加减(昆布、海带,海藻、海螵蛸、海蛤壳、浙贝母、郁金、青木香、青陈皮)③单验方药:疏肝健脾汤(组成:玄参、生地、浙贝、白芍、黄芪各 15g,麦冬、莪术、法半夏、党参各 12g,柴胡、黄药子、白术各 10g,猫爪草 18g,陈皮 5g) ④合理用药:服药期间注意调理情志,忌烟酒、辛辣食物2.痰瘀互结【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肿大,按之较硬或有结节,肿块经久未消,舌质暗,脉弦滑治法】理气化痰,活血祛瘀方药】①中成药:消痰五海丸,适用于肝郁气滞,血瘀痰湿凝聚之瘿病②汤药:海藻玉壶汤加减(陈皮、青皮、半夏、海带、胆南星、浙贝母、连翘、甘草、当归、赤芍、川芎、丹参、海藻、昆布)③单验方药:行气活血消瘿汤(海藻、昆布、浙贝、夏枯草各 15g,桃仁、赤芍、当归各 10g,青皮、郁金、瓜壳、半夏各 15g)每日 1 剂,水煎,1 日 2 次口服,30 天为 1 个疗程。

④合理用药: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及肥甘厚味消痰五海丸忌与甘草同用,孕妇忌服3.肝火亢盛【症状】颈前喉结两旁轻度或中度肿大突出,手指颤抖,面部烘热,性情急躁易怒,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治法】清肝泄火,消瘿散结方药】①中成药:甲亢灵片,适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伴有心悸、汗多、烦躁易怒、咽干、脉数等症者②汤药:栀子清肝汤合消瘰丸加减(柴胡、栀子、丹皮、当归、白芍、牛蒡子、生牡蛎、浙贝母、玄参)③单验方药:姜石适量上药加工粉碎好姜石粉,装瓶备用每次 2 克泡与水中,饮用④合理用药:可与龙胆泻肝丸同用,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及肥甘厚味4.心肝阴虚【症状】颈前喉结两旁结块或大或小,质软,病起较缓,或眼干,目眩,心悸不宁,心烦少寐,易出汗,手指或肢体颤动,倦怠乏力,舌质红,苔少或无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降火,宁心柔肝【方药】①中成药:天王补心丹可以用于本证型治疗②汤药:一贯煎加减(沙参、麦冬、生地、枸杞子、当归、川楝子、生麦芽、芍药、甘草)③单验方药:五倍子适量外敷治疗甲状腺肿五倍子不拘多少放入沙锅内炒黄(忌铁器),冷却后研成末,晚上睡觉前用米醋调成膏状外敷于患处次晨洗去,7 次为一疗程当归六黄汤加减(当归 9g,生黄芪 24g,黄柏 6g,黄连 3g,黄芩 9g,栀子 6g,生地、熟地、白芍、枸杞子各12g,太子参、麦冬各 9g,生牡蛎 30g,牛膝 9g,五味子 3g,海藻、昆布、瓜蒌仁各 9g)。

④合理用药:服药期间,忌烟酒、辛辣食物心悸不宁,心烦少寐可以考虑配合安神剂治疗痛 风一、概念痛风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长期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引起组织损伤的一组异质性疾病临床特点: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在关节滑液的白细胞内可找到尿酸钠结晶,痛风石形成,严重者可导致关节活动障碍和畸形,间质性肾炎,尿酸性尿路结石等本病可参照中医学“痹病”、“厉节”、“肢体痹”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1)病因:本病常因机体正气不足,感受外邪而致病2)病位:病位在肢体关节,与肝脾肾相关3)基本病机:正气不足,外邪侵袭,经脉痹阻,而引起疼痛三、诊断要点临床表现为关节,肌肉疼痛,或疼痛游走不定,甚则关节剧痛、肿大;血尿酸增高四、用药分类1、风寒湿阻【症状】关节疼痛,或呈游走性,或痛处不移,或肢体重着,阴雨天加重,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濡缓治法】祛风除湿,散寒通络方药】① 中成药:寒湿痹片(颗粒)②汤药:蠲痹汤加减(羌活、姜黄、当归、黄芪、赤芍、防风、甘草)③单验方药:新鲜车前草 30g,水煎服,日 1 次,连续服 15 天羌活胜湿汤加减(薏苡仁 20g,羌活 15g,独活、防风、萆薢、没药、乳香、地龙各 10g,桂枝 6g)。

④合理用药:治疗本型的药物大多辛温性燥,易伤阴耗血,阴血亏虚者慎用忌食动物内脏、鱼虾、海蟹等,严格戒酒,防止过胖避免受寒,劳累等2、风湿热郁【症状】关节红肿热痛,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滑数或浮数治法】祛风除湿,清热通络方药】①中成药:湿热痹片(颗粒),三妙丸②汤药:白虎加桂枝汤加减(知母、甘草、石膏、粳米、桂枝)③单验方药:化浊清热通络止痛方(苍术 10g,白术 10g,黄柏 9g,生苡仁 20g,泽兰 10g,泽泻 10g,川牛膝15g,鸡血藤 20g,元胡 10g,制乳香 5g,制没药 5g,伸筋草 10g,车前草 10g,生甘草 6g)④合理用药:避免苦寒之品,耗伤胃气忌食动物内脏、鱼虾、海蟹等,严格戒酒,防止过胖避免受寒,劳累等3、痰瘀痹阻【症状】关节肿胀,刺痛,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苔或白腻,脉弦涩治法】化痰逐瘀,通络止痛方药】①中成药:瘀血痹胶囊(颗粒)独活寄生合剂,适用于肝肾两虚者②汤药:桃红饮加减③ 合理用药:本证日久,伴有肝肾不足者,注意配合运用补益肝肾的药物避免运用破血药物损伤正气忌食动物内脏、鱼虾、海蟹等,严格戒酒,防止过胖避免受寒,劳累等其他中药外敷治疗 三黄膏(大黄、黄连、黄柏、冰片、薄荷各适量研末,凡士林共调为糊状)外敷局部,每天换药 1 次。

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适用于风湿热郁证水 肿一、概念水肿是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表现以头面,眼睑、四肢、甚至全身浮肿为特征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中,水肿作为一个症状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中包括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肝性水肿、营养不良性水肿、功能性水肿、内分泌失调引起的水肿等本节所述水肿主要以肾性水肿为主,包括西医的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继发性肾小球疾病等,这些疾病均可以参照本节辨证论治二、病因病机(1)病因:为风邪袭表、疮毒内犯、外感水湿、饮食不节及禀赋不足,久病劳倦等原因所致2)病位:在肺,脾、肾,而关键在肾3)基本病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三、诊断要点(1)水肿先从眼睑或下肢开始,继及四肢全身2)轻者仅眼睑或足胫浮肿,重者全身皆肿;甚则腹大胀满,气喘不能平卧四、用药分类1.风水泛滥【症状】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来势迅速,偏于风热者,伴咽喉红肿疼痛,舌质红,脉浮滑数偏于风寒者,舌苔薄白,脉浮滑或浮紧治法】祛风清热,宣肺行水方药】①成药:肾炎解热片,适用于急性肾炎见有发热、不恶寒或热重寒轻,头面眼睑浮肿,咽喉肿痛,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脉浮数等症者②汤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杏仁、防风、白术、茯苓、泽泻、车前子、石膏、桑白皮、黄芩)。

③单验方药: 白茅根 250g,水煎,代茶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