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037130 上传时间:2018-05-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鸡泽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20182017-2018 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历史试题高二历史试题1 1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 I I 卷(选择题)和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为 100100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9090 分钟。分钟。2 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第第 I I 卷(选择题)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有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20 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个小题,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 2 分,共分,共 4040 分。分。 )1. 商鞅变法措施中

2、,触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分别是A. 制定秦律奖励军功B. 重农抑商奖励军功C. 建立县制废井田,开阡陌D. 废井田,开阡陌奖励军功【答案】D【解析】制定秦律并不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的措施,奖励军功,只符合“最直接的措施” ,故 A 错误;重农抑商也不是打击旧贵族利益最根本的措施,故 B 错误;建立县制,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也不符合题意,故 C 错误;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打击旧贵族利益,奖励军功直接打击旧贵族利益,故 D 正确。故选 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词“最根本、最直接的措施” ,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商鞅变法的措施内容与作用等方面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

3、项,得出正确答案。2. 战国初年,魏文侯即位后,任用李悝为相,推行变法。李悝的变法主张“食有劳而禄有功”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李悝变法A. 从法律上确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B. 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最强大的诸侯国C. 为新兴地主阶级掌权创造了条件D. 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食有劳而禄有功”这一信息可知,李悝强调的有了功劳才能享有俸禄和地位,并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化,故可排除 A;战国时,魏国没有成为最强大的诸候国,B 项的说法违背史实,故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食有劳而禄有功”的主张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掌权,故选 C;仅依据材料,无法得

4、出李悝变法对其他诸侯国的变法起到了促进作用,故可排除 D。3. 商鞅变法规定,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其目的除了改革旧的社会习俗,还有A. 增加赋税收入B. 提高军队战斗力C. 严格控制人民D. 打击贵族势力【答案】A【解析】商鞅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意在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进而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故选 A;提高军队战斗力是通过军功爵制,排除 B;严格控制人民主要是通过严密的户籍制度和什伍连坐制度,排除 C;打击贵族势力是通过军功爵制,排除D。4.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

5、角度看,实质上是A. 封建化过程B. 农业化过程C. 工业化过程D. 汉化过程【答案】A5. 孝文帝时期,推行按人口平均授田、受田者负担国家赋役和兵役的均田制。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该制度的作用是A. 缓和北魏的阶级矛盾B. 促使鲜卑族从游牧转向农耕C. 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D. 推动各民族间的进一步交融【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孝文帝推行均田制,按一定的标准将国家控制的土地平均分给农民耕种,受田农民向国家缴纳赋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大片荒地被开垦,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6、促进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从物质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均田制的实行推动着鲜卑族从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转变,故选 B 选项。A、C 选项是从政治文明发展来看;D 选项是从文化方面来看。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6. “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 。这一材料说明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主要用意是A. 打击大商人B. 增加政府收入C. 保证农民生产时间D. 打击高利贷者【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提取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募役法又叫免役法,政府事先根据需要预算所需费用,然后根据每家每户的富裕程度摊派“免役钱”,越是大户人家,出的钱越多。这样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

7、故选 C。A 项错误,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并非打击富人,而是通过向富人增加分担比例,增加财政收入;B 项是王安石变法的总的目的,具体到募役法上是保证农业生产,增加收入;D 项材料未体现。考点:王安石变法点评:王安石是在北宋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的情况之下进行的,主要内容就是理财上。包括:青苗法、募役法、保甲法、保马法等,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北宋中期的财政危机;但是遭到了大官僚的抵制最终失败。7. 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A. 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 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 传

8、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 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答案】D【解析】 “三不足”精神不仅简明扼要地说出了王安石变法的决心,而且表现出他变法的巨大勇气,成为许多改革者自我激励的豪言壮语,只有选 D 属于对材料解读最全面的,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只是适合“天变不足惧, ”选项A 不符合题意,排除;“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只是适合“人言不足恤” ,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只是适合“祖宗之法不足守” ,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

9、;故本题选 D。8.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这一评论指的是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B. 李贽笔下的孔子C. 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D.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根据材料的叙述,孔子已经成为新时代的一个代言人,维新变法期间,康有为把自己的变法理论和儒家思想相结合,题干中的孔子换上了西装,就是这层意思。因此应选择 C 选项。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9.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有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A. B. C. D. 【答案】

10、B【解析】本题意在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战场的重要战役包括马恩河战役、索姆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等陆战和日德兰海战,故答案选择 B项。10.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类的思想观念,主要表现在反对战争,要求和平的运动高涨反对帝国主义的社会思潮逐渐兴起和平主义思潮盛行一时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A. B. C. D. 【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要知,一战导致了巨大的伤亡,对世界经济也造成了巨大的破坏,所以在战后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运动,故的说法是正确的;在一战后,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并没有出现反帝国主义的思潮,所以说法是违背史实的,是错误的;在一战中,

11、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上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使得社会主义理想和观念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也是正确的,故最终应选 C。11.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 1919 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 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B. 美国、英国和法国操纵了这次会议C. 斯大林率领苏俄代表团参加会议备受冷遇D. 会议通过了相当苛刻的对德和约【答案】C【解析】1919 年巴黎和会召开,俄国因于 1917 年和德国单独媾和且布尔什维克取得国家政权也被排除在谈判之外,C 错误,符合题意,

12、故选 C;ABD 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12. 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A. 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B. 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C. 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D. 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答案】A【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透过现象看历史本质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看巴黎和会被谁主宰,巴黎和会被英、美、法的政府首脑操纵,多数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他们的意见和主张根本得不到重视,所以他们游离于和会之外,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故本题答案选 A 项。BCD 不符合题意。点睛:考生不能透过现象对历史本质进行阐释是解答此类题型

13、失误的原因。13. 对下图反映的信息理解准确的是A. 国际联盟在巴黎和会上诞生B. 英法操纵国际联盟C. 美国无法实现操纵国际联盟的计划D. 国际联盟不能维护战后和平【答案】C【解析】注意观察漫画中的文字:“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1919”“凡尔赛宫”“国际联盟”。 “希望注定要无情破灭”实际上点明了漫画的主题,对考生理解漫画起着指向性作用。国际联盟于 1920 年初正式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A 项不正确;B 项、D 项不能反映出漫画的主题;美国原本希望通过国际联盟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但由于英法的反对,其目的并没有达到,美国并没有加入国际联盟,美国的希望破灭。正确的选项为 C。14. 有

14、人说:“把纳粹党的暴政加在自己身上的是德国人自己。 ”此语依据的事实是A. 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成为执政党B. 纳粹党的对外政策获得德国人的普遍支持C. 迫害犹太人迎合了大多数德国人的心理D. 法西斯主义给德国人带来了实际利益【答案】A15. 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当作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这就是它们明确的总体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 ”罗斯福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指A. 美国通过租借法案帮助被轴心国侵略的国家B. 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共同反对“纳粹暴政”的联盟C. 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宣战D. 所有对轴心国作战的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答案】D【解

15、析】材料“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做全体和每个轴心国家的共同敌人”显示出当时世界最主要的矛盾是法西斯的侵略与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的矛盾。针对当时法西斯国家的结盟,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只有加强团结,组成反法西斯联盟,这正是罗斯福所说的“类似的总战略”,故 D 项正确;ABC 项是 D 项的具体表现。点睛:材料“把不帮助轴心国家的一切民族和国家都当做全体和每个轴心国家的共同敌人”是解题的关键。1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 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l944 年 6 月”的纪念币B. 一份“19401944 年租借法

16、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 一本 20 世纪 40 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 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答案】A【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战”的理解。由“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得知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 年 6 月”的纪念币,A 项正确;BCD 三项均排除。故选 A。17. 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下列能够体现出这一点的会议有1919 年巴黎和会1922 年华盛顿会议1943 年德黑兰会议1945 年雅尔塔会议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相信,归纳、概括,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 “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等,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